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梁华杰 《南方论刊》2011,(11):100-100,90
一台好戏可以使观众受益匪浅,要演好一台戏,几个要素同时具备,包括剧本、演员、艺术修养、音乐及各类综合性的艺术等。本文以作者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对各个因素在一台好戏中的作用和表达方式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戏剧舞台上,一出有名角参加演出的戏,人们往往称之为“压得住台”;反之,则说它“压不住台”。在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舞台上,人们也常用“压得住台”或“压不住台”来评论领导干部。特别是在选拔比较年轻的干部担任领导时,常常听到有人以担心的口气说:“资历浅了,怕压不住台。”好象是没有一把胡子的人当领导干部,就讲话不灵,指挥不动,难以稳住阵脚。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3.
《中文信息》2007,(12):36-40
薄荷片推荐:地戏是屯堡人的一本大书,是最能反映屯堡人的行为方式,思维倾向的一项民间艺术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戏剧,它在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戏剧学等方面富台的文他因子。宗教与艺术相结合,媛神与娱人相结合、古朴、原始、独特,所以地戏叉被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4.
高梧 《天府新论》2020,(5):封二-封三
阳戏是傩戏系统中具有较完备戏剧要素的剧种,起源早、流行区域较广、地域特色鲜明,被誉为“戏剧活化石”。马鸣阳戏为阳戏之一种,流传于梓潼及周边区域。2009年,马鸣阳戏被列入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5.
《史记·魏公子列传》记窃符救赵的故事时,言魏安厘王二十年(前257),秦围赵邯郸,“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从救赵”,但在秦王的恫吓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后来,信陵君“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魏王先“恐”后“畏”,屡表现出惧怕。于是有人问:一个在位已长达二十年且有些作为的国君,会如此怯懦胆小么?是真怕还是假怕?我以为魏王怕是真的,但内涵很复杂。诚然,本传前有段话透露了怕的原因,即“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华阳下军,走芒卯。魏王及公子患…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书中描写的斗“叶子”,是万历时期兴起的一种博戏方式,该博戏始于昆山,发展在徽州。明代万历间版行的二部“叶子”游戏规则的著作均出自徽州人汪道昆,潘之恒之手。“叶子”起初只有40张牌,汪道昆把它演变成48张牌,每门多了2叶。插入的8张牌深含蕴意,通过对“叶子”的演变发展,一可能界定《金瓶梅》的成书时间;二可以从西门庆对货币流通思想意识的探讨来证明《金瓶梅》作者对金钱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民初唐绍仪内阁中的同盟会阁员,历来史家均认为有五人,即国务总理唐绍仪、教育总长蔡元培、农林总长宋教仁、工商总长陈其美(后由王正廷暑理)、司法总长王宠惠。但从笔者接触的资料看,同盟会籍的阁员不止五人,还应有内务总长赵秉钧。1912年6月15日,唐绍仪因不堪袁世凯的专擅而潜定天津,此后,蔡元培、宋教仁等同盟会阁员也联袂辞职,而赵秉钧却未辞职。《盛京时报》1912年7月5日报道“赵总长不辞职之理由”时称:“内务赵总长亦同盟会分子之一,此次同盟会国务员辞职,赵总长不在其列。闻其理由,系赵总长受职在前,入会在后,故不必与其它国务员(以同盟  相似文献   

8.
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节目曾有过这样一道题 :“压轴戏”是哪一出戏 ?许多人以为它是最后一出戏 ,其实不然。请看《辞海》 :“旧时一台折子戏演出中的倒数第二个剧目。由于最末一个剧目称大轴而得名。”可见 ,“压轴戏”排在倒数第二 ,因最末的“大轴戏”而得名。人们为什么常以为“压轴戏”是最后一出戏呢 ?首先 ,“压轴戏”“占据”了“大轴戏”的位置。“大轴戏”本来是最后一出戏 ,在不同的时期 ,有着不同的演出内容。有时候 ,最末安排一出热闹的大武戏 ,这算得上名副其实的“大”轴戏。但很多时候 ,看戏的达官贵人 ,往往不等终场即行…  相似文献   

9.
今年七月十九日的《人民日报》发表了姚伯茂同志的《浅评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讨论》一文。文章认为:“按照矛盾双方同一性与斗爭性的不同情形,可以将矛盾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以斗爭性为主的矛盾”;第二种类型是“以同一性为主的矛盾”。“以斗爭性为主的矛盾”,需要通过斗爭去解决;而“以同一性为主的矛盾”,则应该用“合二而一”、即把对立面结合起来的方法去解决。  相似文献   

10.
《社会科学论坛》2012,(11):257-F0003
赵王陵位于河北邯郸县与永年县西北交界处紫山东麓丘陵地带,距邯郸市区二十公里,此陵墓系我国战国时期七雄之一赵国的帝王陵寝,依山而建,气势恢宏,虽经两千余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损坏,地面建筑只存遗址和碎砖烂瓦,但其整个陵台、陵墓封土、墓台、神道等保存十分完整。  相似文献   

11.
一、冷战后美台关系的演变1989年,东欧剧变、华约解散和苏联解体后,美国依仗其“一超”地位,凭借军事、经济、科技的优势,以架构由其“领导”的“世界新秩序”为目标的全球战略,并由此来指导美台关系。从1989-1998年十年的情况来看,这一关系较之冷战时期,既保持了本质上的一致性,又具有新的变化与发展,即在保持冷战时期美台关系基本架构基础上,美国着力提高台湾“独立政治实体”的地位,以实现“以台制华”的目的;但又抑制台湾当局自我膨胀,以免影响其对华战略的实施。而台湾当局则企图借助美国“以台制华”政策,期望美国“修…  相似文献   

12.
陈水扁自2000年上台六年来,年年都有谋求“台独”或“去中国化”,以“切香肠”方式“谋独”动作不断,一开始还有些偷偷摸摸,遮遮掩掩,后来便越来越明目张胆。2000年11月台“外交部”密令各驻外“大使馆”、办事处,停止使用“国徽”,以梅花代替;2001年12月,台“新闻局”公布新的局徽,取代原先具有的中国版图的旧局徽;2002年2月,为驻外机构“正名”,不用“中华民国”字眼,改名为台湾代表处;2003年9月,护照上加注“台湾”。  相似文献   

13.
毛主席《送瘟神》二首,许多同志都做了注释。对“千村薛苈人遗矢”句中“遗矢”一词,全都认为是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此,解诗的同志多从“拉屎”和“粪便”方面去衍释,我却以为未妥。先来谈谈这个典的来历:“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司马迁这一段简短的叙述,突出地写廉颇未老与使者受贿阴行破坏。这种破坏之所以能够收效,  相似文献   

14.
苏秦相六国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秦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的主要代表,史载其治学刻苦,以锥刺骨夜以继日,最终身佩六国相印,可谓功名显赫。“’两千年来,苏秦的事迹流传甚广,家喻户晓。但考之以现存史料,其身佩六国相印一说大有可疑。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作辨,以就正于方家。据《史记·苏秦列传})记载,苏秦早期经历先“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秦,首少之,弗信。乃西至秦。秦孝公卒。说惠王日:……(王)方诛商碘,疾辩士,弗用。乃东之赵。赵肃侯令其弟成为相,号奉阳君。奉阳君弗说之。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他说服了燕文公,并得到燕的资助,再次访赵,开…  相似文献   

15.
杭州的隔壁戏在江、浙、沪一带流传甚广,对其他民间戏剧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明口”的口技在京津地区发展为“相声”,“暗口”的隔壁戏在四川地区发展为“相书”。本文聚焦于保持“暗口”、幕后表演原貌的江浙地区和四川地区,在梳理杭州、成都两地隔壁戏的发展演变的同时,从“偷窥”、“第四面墙”等方面对隔壁戏进行美学审视,并且通过回顾与对比文化生态,挖掘这种民间小戏的兴衰涨落给予当下社会的启示与警醒。  相似文献   

16.
百多年前,当人类迈进20世纪门槛的时候,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却是最屈辱、最黑暗的时期。1900年下半年,义和团运动惨遭镇压,众多首领和成员被残酷杀害,首举义旗的义和团重要首领赵三多兵败隐遁。但义和团运动并没有偃旗息鼓、销声匿迹,1901年~1902年直隶广宗县武举景廷宾所领导的抗“洋捐斗争和“扫清灭洋起义,颇具号召力和震撼性。研究这段历史,研究赵三多失败后参加景廷宾“扫清灭洋起义,对于了解景廷宾起义的性质和义和团运动的走向,或许有一定的意义。赵三多,字祝盛,人称赵老祝,1841年5月26日出生于直…  相似文献   

17.
国营上海第二紡織机械厂,在解放前国民党官僚資本經营时期,沒有制造过一台紡机,被“中紡公司”看成是“盲腸”。解放后这个厂在党的領导下生产了质量很高的精紡机,生动地反映了社会主义对資本主义的无比优越性。二机厂的工人,不但解放以后在生产斗爭上有很大的成績,在社会主义和資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爭中也有不少的經驗;解放前,在对敌斗爭中,也有着长期的光荣傳統。該厂工人急切要求把厂史編写出来,揭露帝国主义和国內反动派的罪行,总結工人  相似文献   

18.
从一九五九年六月开始,吳晗同志接连写了《篐鹇罨实邸贰ⅰ堵酆H稹返刃矶喔杷毯H鸬奈恼?反复强调了学习海瑞的“现实意义”。一九六一年,他又经过七次改写,完成了京剧《海瑞罢官》,还写了一篇序,再一次要求大家学习海瑞的“好品德”。剧本发表和演出后,报刊上一片赞扬,有的文章说它“深寓着丰富的意味”、“留给观众以想象的余地”,鼓吹“羞为甘草剂,敢做南包公”;有的评论文章极口称赞吳晗同志“是一位善于将历史研究和参加现实斗爭结合起来的史学家”、“用借古諷今的手法,做到了历史研究的古为今用”,这个戏更是“开辟了二条将自己的历史研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实、为人民  相似文献   

19.
与清初诗坛其他“宗唐”者专意于某一诗人或某一诗风不同,赵执信宗法唐之诗歌精神。在“宗唐”旗帜下,他力图包容诸端、“兼擅并美”。考察赵执信的诗歌创作,与其诗学思想大致相符,即多种风格均擅,阳刚之美虽为主流,但并不偏废其余风格  相似文献   

20.
反对戴季陶主义的斗爭,是第一次国內革命战爭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资产阶级右派从思想战线发动的进攻所作的反击,是新民主主义道路和旧民主主义道路、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爭学说和反馬克思主义的阶级合作谬论的斗爭在当时的一个重大回合。这一斗爭的历史意义十分值得重视。戴季陶主义是以当时戴季陶的反动理论而得名的。戴季陶反对以阶级斗爭学说来解释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主张以什么“中庸之道”来解释它,说什么自尧、舜以来的中国正统思想,即儒家思想,至孔、孟而中绝,到孙中山才继承和发扬了这一思想;并且说什么要以“国家民族的需要”为它的“最高原则”,不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才是“纯正的三民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