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尼采认为美体现在强力意志、超人之精神 ,人生是悲剧的人生 ,唯全意志意欲的艺术才能让人摆脱生之悲剧。而海明威其人以及其作品中的硬汉精神、主人公的悲剧性的人生以及创作语言方面正好体现了尼采的超人哲学思想和悲剧人生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的生命意识 ,是他人生观的核心和作品诗意所在 ,构成其全部小说的基本主题和精神底蕴。海明威的一生 ,是深刻体验生命悲剧性的一生 ,也是致力于对生命悲剧性的克服、反抗的一生。海明威的生命意识包括人生悲剧观和英雄主义两个方面 ,体现他对人类生存状态的理解和生存方式的探求。他的心灵承载了人类理想与现实的永恒冲突和根本悖论。他以自己的生命和创作 ,验证了人类的超越精神和自由意志 ,为现代西方人在理想缺位、精神空虚的时代 ,指示一条不背弃崇高的生命之路  相似文献   

3.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悲剧系列小说之一,具有浓厚的悲剧意识.从悲剧美学的视角分析<永别了,武器>中的悲剧精神和美学意蕴,以求重新审视海明威的创作思想,定位他的创作风格,认识他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海明威的小说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作为一个悲剧小说家,这一身份不论是从以往论者的评价中,还是从其自身的作品中,都可以得到确认。从荷马时代至今,悲剧形式不断有变化,悲剧因素成了一种观察历史的方法。海明威的小说悲剧大体可分为五类:身心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伤残或亲人死亡的悲剧,受到厄运打击的悲剧,大萧条背景下民不聊生、铤而走险的悲剧,为正义事业献身的悲剧,与大自然顽强拼搏失败的悲剧。海明威的小说悲剧写的都是现代西方社会中普通人遭遇的不幸,这与他的悲剧意识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开的。其悲剧意识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反思,对大萧条现实的反思,对世界危机的思考,以及对战后重建时期的期待。海明威从古典悲剧里吸取了有益的东西,融入自己创新的元素,创作了从内容到形式焕然一新的现代悲剧,在这个意义上说,他开创了美国的新现代悲剧。  相似文献   

5.
死亡·孤独·抗争——论海明威作品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这样一个价值重构的时代,悲剧性的作品更能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感,体现作家对人类社会、对人生价值与生存追求的哲理思索。海明威的作品首先展示了硬汉精神,深层次上,我们所能体会到的是海明威作品中深深的悲剧意识。文章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了海明威作品的悲剧意识:沉重的死亡阴霾、孤独的个体奋斗者和超越绝望的抗争。  相似文献   

6.
论尤金·奥尼尔的悲剧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尤金·奥尼尔的悲剧美学思想。奥尼尔的悲剧作品总是蕴涵着作者对人性和人生的乐观态度。他认为悲剧产生的是喜而不是悲的艺术效果,因为它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及其存在的精神价值。它给人带来振奋和激励,并使人变得超脱,使生活变得崇高。奥尼尔的剧作正体现了这样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论述美国现代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对古希腊悲剧精神的传承。文章首先分析了悲剧对古希腊人精神上的重要意义 ,接着讨论现代社会中 ,奥尼尔是如何在作品中体现古希腊悲剧精神的。文章批驳了一些评论家的观点 ,并从奥尼尔在剧作中高扬的超出物质实利的梦想 ,以及其悲剧主人公身上表现出的为梦想努力奋斗、勇于舍弃一切的精神和行动的力量两个方面 ,肯定了他剧作中的古希腊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8.
中西方由于历史文化实践活动的差异而具有明显不同的审美态度和审美文化心理,其悲剧感、悲剧精神因之存在本质上的差别。从文学发生发展的宏观角度比较,西方文学悲剧精神的本质主要体现为西方人诉诸于历史与人伦、理性与感性永恒矛盾的反思;中国文学悲剧精神的本质则主要体现为中国人诉诸于人与人关系的伦理道德批判。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作品体现了他关于生与死这个问题的思想斗争过程.他的作品的永恒性在于悲剧意识与生命意识的对立统一,悲剧意识直接体现是死亡意识,生命意识是他对生存方式和生存态度的反映.对这些问题思考的结果便是人无论活着或死去,有目标有意义才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海明威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入手,分析海明威作品中悲剧主题的来源,并以《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和《老人与海》为例,探讨悲剧主题在其代表性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世界中,凡有知识分子的地方都知道海明威,而知道海明威的没有不知道《老人与海》的。”评论家菲浦·扬所说的这句话,一语道出了美国作家海明威及其作品《老人与海》在当今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可以说是一矢中的。确实,在人们的心目中,《老人与海》仿佛已经成了海明威的代名词,同时它也是作者本人最喜爱的一部作品。“我一拿起这本书,就仿佛觉得终于找到了我平生所追求的东西。对了,先生,这本小说是我一生中打到的最大、最美的狮子。”既然如此,把握住《老人与海》的主题意蕴,考察一下它的精神实质,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海明威“这个老头”就显得极为关键了。《老人与海》典型地体现了海明威作品主题的双重性:永恒的悲剧与昂扬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海明威对死亡的强烈意识在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海明威的作品中大量的死亡主题、虚无主义主题、英雄准则都与他的死亡意识密切相连.海明威的死亡意识是变化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既有恐惧害怕和逃避的一面,又有决不妥协轻蔑嘲笑死亡的一面.他的作品中体现的死亡意识又和他的人生中两个重要的因素--女人和写作相关联.海明威的死亡意识构成了其人生观的重要部分,可以说它成就了一个海明威神话.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美学角度对<生命的法则>所体现的悲剧性进行分析,老考斯库什被部落遗弃,孤独地在雪地与死亡抗争所体现的悲剧精神和悲剧心理,以及由此折射出的整个印第安民族在残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民族悲剧精神的体现,从而使人觉得生命的可贵与崇高,所以要热爱生命,无论在逆境顺境中都要体现生命的尊严和尊重生命,不要轻视生命,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论述美国现代剧作家尤金&#183;奥尼尔对古希腊悲剧精神的传承。文章首先分析了悲剧对古希腊人精神上的重要意义,接着讨论现代社会中,奥尼尔是如何在作品中体现古希腊悲剧精神的。文章批驳了一些评论家的观点,并从奥尼尔在剧作中高扬的超出物质实利的梦想,以及其悲剧主人公身上表现出的梦想努力奋斗、勇于舍弃一切的精神和行动的力量两个方面,肯定了他剧作中的古希腊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5.
通过美国作家海明威和法国作家马尔罗分别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和《希望》之比较,探讨两位作家在创作上的相似和相异。海明威的创作始终遵循着典型的写实主义传统,马尔罗则以超越常规的叙述形式,预言了后现代派的观点。他们都认为,人类的命运是悲剧性的,只有艺术是永恒的。所不同的是,海明威的英雄可能维护了他的高尚品德和人的尊严,但要么失去生命,要么丧失能力,失败是其结局;而马尔罗悲剧却具有潜在的成功,因为被赋予了一种超越个体的集体精神。  相似文献   

16.
试论《精忠旗》的悲剧冲突和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剧冲突决定着戏剧作品的性质,作为一部悲剧,悲剧性的冲突不但对作品的属性有着质的规定性,而且还蕴藏着悲剧结局的必然性。悲剧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美学意义,主要是通过悲剧冲突的展开和悲剧结局必然性的昭示而得以体现的。在这篇文章中,笔者打算把李梅实草创、冯梦龙详定的悲剧杰作《精忠旗》放在明末这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从岳飞戏发展的角度,来探讨这部作品悲剧冲突的特点及主题思想,以期说明《精忠旗》悲剧特征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赵氏孤儿》是一部震古铄今的历史悲剧,也是我国古代文学中少有的被译为外文的作品。本文认为:这部作品其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反响,魅力主要来自正义与邪恶作殊死搏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美学价值。在作品中主要表现在悲剧气氛的渲染,和对义烈精神的褒扬。  相似文献   

18.
生命存在的困境与尴尬──海明威小说人物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对海明威作品进行新的文化解读,超越以往关于“游侠英雄”和“硬汉性格”的分析模式。并从社会文化心理的角度,论证了海明威作为二十世纪人类精神状态的表现者,他的作品主题是对二十世纪人类生命悲剧的痛苦把握。他深刻揭示了人类生命存在的困境与尴尬,表达了人类在历经浩劫之后的荒谬感、绝望感与焦虑感,  相似文献   

19.
硬汉海明威     
海明威的勇气、海明威的英雄气概和他面对难关的坚毅态度,都诠释了这样一个真理:“人不是生来被击败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击败。”海明威最希望他一生都充满戏剧性,最希望在谢幕的时候,能让所有人都记住他。他要用人们永远不息的掌声为自己的人生画上句号,让所有后来者都知道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知道他作为一个男人在死的时候有多么豪迈、无所畏惧。从海明威一生的经历到最后的归宿上看,他实现了他的人生诉求。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时,我们似乎看见一个孤单的捕鱼老人置身于大海中,就像是在旋流中的一片叶子,在寂寞的大海上与自然…  相似文献   

20.
海明威作为20世纪世界著名的作家,其作品大部分都在描写人物形象与经历,以塑造硬汉式的悲剧英雄形象而著称。以其著名作品《老人与海》《丧钟为谁而鸣》及半自传体小说《永别了,武器》为例,对海明威作品中硬汉式的悲剧英雄主义进行分析,期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海明威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