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功能定位入手,讨论学科竞赛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提出搭建学科竞赛平台,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当前“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时代背景下,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更加受到重视,各种各样的学科竞赛也应运而生。那么,面对各类学科竞赛,如何建立有效的竞赛管理机制,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地方应用型高校的特征和问题,并结合自身带队竞赛的经验,提出六位一体的地方应用型高校学科竞赛人才培养新模式,即从学校竞赛管理部门专门统筹、学院领导组织管理、指导教师团队负责、学生团体组织实施、学长助理传承引导、实验室部门协助六个方面分别介绍六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从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基本素质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三个不同层次 ,分析了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着重阐述了以培养方案为核心 ,强化工程教学与工程实践的结合 ;以技能竞赛为补充 ,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以创新创意作品竞赛为引导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备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各学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在就专业兴趣、应用能力、创新实践、团队协作等方面分析结构设计竞赛对培养学生创新研学能力的意义的基础上,构建起依托结构设计竞赛的创新研学能力培养模式,并从基础实践、创新研学和综合素质培养三个阶段对此模式进行实践,旨在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医学学科竞赛是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培训与竞赛相结合,明确竞赛内容与要求,强化组织与管理机制,将学科竞赛内容向大学生实践教学转化,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把学科竞赛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出台学科竞赛的激励机制等破解学科竞赛难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近些年高校界一直讨论的问题,对于地方本科高校的经济学专业来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更具现实意义。针对目前高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具体改革措施是:其一,滚动式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其二,改革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其三,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其四,师资队伍培养改革;其五,以项目和竞赛为载体,强化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实践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理念指导下,从分析农业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农业院校特点,从构建实践教学平台、科技活动平台、科研训练平台、学科竞赛平台和模拟创业平台5个平台出发,提出构建多维度、立体化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并积极探索5个平台相互衔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有效机制,以保证和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8.
结合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从电类专业教学实际出发,通过开放实验室、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等措施为学生提供实践实训场所,并以各种竞赛、创新活动等形式吸引学生参加课外实践,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普通高校的实践教学改革做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实践教学作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关键环节,其好坏直接影响着为社会输送工程技术人才的质量。如何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河北联合大学经过不断探索,在“1+2+1”的人才培养模式上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设置,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通过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中心资源、学科竞赛激励、深化校企合作育人等,最终形成了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关于理工科院校营造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工科院校承担着培养未来工程技术人才的任务,培养理工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技术创新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的创新教育还处在探索阶段,大多数理工科院校尚未形成良好的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培养环境,学生还不能完全具备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今后应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创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文化环境;构筑提升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的环境;造就教学和科研能力兼备的新型教师队伍;创新教学方法,实行研究型教学;强化实践教学,构建理论教学、科研训练及学科竞赛相结合的多方位培养模式;加强国际交流,拓展创新型人才培养渠道。  相似文献   

11.
学科竞赛驱动导向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有助于教师提升导创能力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当前高校学科竞赛教学和实践教学衔接不到位、实践教学模式不适应学科竞赛要求、多层次实践教学基地体系不健全、教师多学科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不强,使得实践教学和学科竞赛脱节.高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应以学科竞赛驱动重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产、...  相似文献   

12.
“新文科”建设在高校的全面推动,促进了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与改革,依据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目标。创新发展是“新文科”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学科重组、学科交叉为手段,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应注重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合理而科学的实践设计来检验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明确“新文科”背景下音乐表演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新文科”背景下音乐表演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研、论证和实践,建立了"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引领,以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和学科竞赛为载体,以师资队伍建设和质量监控与考核激励为保障"的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现代教育形势的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才培养和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前提,以学生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动手能力训练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依托“技能竞赛”,对以“数控设备控制系统维护维修能力”为核心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提出了适应高职教育需求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基于“技能竞赛”人才培养体系。这种人才培养体系注重行业企业需求,注重职业素质与能力培养,采用“竞赛+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模式,即以“竞赛+单元任务”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进行创新性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6.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山东农业大学坚持以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传承文化为己任,从加强教学建设入手,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学科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培养为重点,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积极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大胆探索、自主创新,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7.
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知识结构复杂,培养高综合素质学生存在许多困难.分析了测控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现状,提出了依托学科竞赛培养测控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详细阐述了学科竞赛在综合素质培养不同阶段和不同能力培养中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科竞赛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必须科学规划,将日常教学、课程建设、实践环节、激励机制建设等与学科竞赛相结合,建立合理的学科竞赛平台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的积极性,扩大参赛学生比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和现代教育形势的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才培养和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高等院校应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构建相对应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实践活动体系和管理制度体系,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9.
在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 ,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进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具体做法是 :瞄准电子学科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 ;讲练结合、培养实践能力 ;鼓励求异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 ;建设良好的工程环境。  相似文献   

20.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双创”型人才是新形势下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以安徽农业大学衣料专业为例,创建了学分制下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的新模式,构建了由课程实验、课程实践、专业实践、思政实践和素质拓展实践等组成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分制下农科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