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极心理学的传播与发展,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理念。针对当前大学新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践工作中,通过设计符合新生发展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创建文明、和谐、有序的校园生活环境,拓展新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等有效手段,能够切实提高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对辽宁工学院98级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大学新生中存在一系列心理问题。对此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关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科学适应中的心理问题及调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新生在入学适应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文章根据对最近两届近万名大学新生的心理普查结果,结合多年来开展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揭示了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做好大学生入学适应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利用UPI量表对安徽工程科技学院605名新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整体素质较好,但部分新生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当前大学新生的人格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同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由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注的重点.如何将朋辈辅导员制度引入到新时期的大学新生工作中,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点.针对高校新生特点的朋辈辅导员选拔、培训、应用制度的探析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性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学生活是一个从单纯走向繁杂,从依赖走向独立的时期。正确认识新生的心理问题,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和管理工作,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佳的心理状况适应大学新生心理教育可采用以下对策:大学生活,不仅有利于他们在大学期间的学习与成才,而且将对他们今后的职业道路产生深远影响。大学新生的心理教育可采用以下对策:一、加强人生观教育,重树理想目标;二、开展预防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新生自我调适能力;三、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帮助新生健康成长;四、拓展交流平台,提高心理咨询工作水平等。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人才质量的关键,也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起点。为了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年代变化特点,通过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以来12年的53 282名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和回访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校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而存在心理问题和心态健康阳光的学生的比率则比较稳定。结合该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变迁特点和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术研究,我们认为综合发展的多类型、多层次工作模式更适合该校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及有关部门多次发文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要求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要提高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积极探索高职院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9.
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心理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大学新生在适应期出现失落、焦虑、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为他们的大学生活埋下隐患.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心理普查、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活动、朋辈辅导等方面入手,解决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三贴近"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疾病、精神障碍患者增多,给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高校应根据大学生在各个成长阶段的心理状况,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即贴近大学新生,做好关爱工作;贴近"心理问题"学生,做好心理调适工作;贴近大学毕业生,妥善解决求职中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基层队伍,既是教学双向交流的信息员,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服务员,从新生入学报到到毕业走向工作岗位,从考试成绩到日常生活管理,从日常行为习惯到身体心理健康,辅导员肩负引导学生发展完善、健康成长的重要职责.作为大一新生的辅导员,必须要根据新生的特点,认真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帮助其尽快适应新的大学环境,缩短大学适应期,尽快实现角色转换,为以后开展大学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江苏大学2003级6135名大学新生为调查对象,采用UPI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大学新生中有19.96%的学生可能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有29.68%的学生可能有某种心理问题;主要以生活和学习环境变化所导致的人际关系紧张、情绪困扰、强迫和神经衰弱等问题居多;男生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明显高于女生;工学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高于医学和人文科学的学生。针对大学新生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高校必须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新生的自立和自理能力,使其主动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成功度过大学新生适应期。  相似文献   

13.
浅论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分析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条件及途径;对高校辅导员自身素养提出一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运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某本科高校4678名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了测查,结果发现,该校新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7.18%;在12个维度中,该校新生在强迫症状和依赖感两种症状上的表现最为严重,在焦虑、社交退缩、抑郁和自卑上的表现也较严重。根据调查情况系统分析了本科院校新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社会环境压力过大,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大学教育方式的转变、个体自身认知和不良性格的影响等等;并提出了倡导"三全"教育、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家校合力教育、寻求各方援助等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现今很多学校都关注的问题,关注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是分析其心理问题及其原因、是开展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就必须在大一阶段做好基础心理疏导,对每一个入学新生都做好系统的教育.通过几年来与大一新生的普遍深入接触,以及对一些新生就大学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遇到的困难和与学生多次访谈、辅导的经验,作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6.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的问题,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四条可行性措施,即:加强入学教育、开展心理咨询、改革教材教法、创造良好环境,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17.
运用心理量表调查高专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实证基础上为高专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的建立提供依据。运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两个量表,由辅导员组织新生分班测试。2004级、2005级、2006级分别有26.89%2、9.8%3、0.12%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轻生倾向的学生分别占4.66%、4.75%、5.06%。结果表明,目前高专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相当一部分新生心理上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心理问题发生率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辅导员在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塑造健康人格方面承担重要职责,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当前大学生面临更多、更复杂的心理压力,心理问题多发频发,危险性和严重性日益突出,对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更专业的要求。相关政策制度从教育视角对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规定和要求,但与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冲突,给现实工作带来了困境。辅导员应当承担“育心”“育德”双重职责,合理进行育人角色定位,提升专业胜任力;有关制度设计应合理规范心理育人伦理,构建辅导员心理育人能力保障体系,实现高校心理育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对象的基础上,笔者对4 244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42.49%的最难适应人际关系,18.43%的精神压力很大,高达59.72%的人表示自己经常处于郁闷状态或经常使用"郁闷"一词.可以看出,大学新生具有良好的自我认知,但适应环境能力不足,人际协调能力亟待提高,心理调试方式单一.笔者认为,学校要关注贫困生群体的身心发展;注重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逐步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结构;提高辅导员工作能力,改变不良的工作方法,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大学新生入学后,由于生理和环境的变化,极易产生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文章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盐城师范学院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所得资料得出五点结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重;不同性别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差异;城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差异不显著;非单亲家庭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单亲家庭大学新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不显著。解决目前现状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建议加速壮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增强大学生心理自我调适能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研究;建立并做好学生心理档案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