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商品商标词和广告标语翻译既是两种语言间的交流,又是两种文化间的沟通。国内外众多知名品牌商品标志性广告词语的翻译经典实例表明,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在词汇对等、文体对等、文化对等、目的对等方面为商业广告标语和商标翻译能够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为了使广告标语的译文与原文达到功能上的对等,可以采用直译法、音译法、意译法、直意译相结合、创译法、增译法、省译法、套译法等。  相似文献   

2.
在英汉互译中如何对译文的表达进行恰当处理,关键在于结合语言的语境,使用恰当的翻译技巧,使源语和译入语的表达在功能上能够基本对等,同时又能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本文从比较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及对句子的不同界定出发探讨了翻译技巧之一‘缩句译法’的概念和条件,并通过缩句译法的应用实例及类型分析说明翻译时考虑这些条件和出发点,在某些语境下可使译文简练清楚,表达流畅,增强传意性。  相似文献   

3.
以社会语言学和符号学为基础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法 ,强调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 ,翻译的过程就是在译语中寻求功能对等的过程 ,在意义和功能上尽量做到忠实于原语。广告是非常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 ,因而也常常成为翻译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探讨了广告翻译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习语是语言中具有特定形式和意义独立完整的词组和句子,是民族特色和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体现。是语言的精华和文化的载体。汉语习语具有与众不同的各种特征。对于在英语中有对等说法的汉语习语,可以采用直译法,没有对等的,可以采用意译法,部分对等的,可以采用直意结合法;对于为达到优美匀称和音律协调而前后重复的习语,可以运用省略和节译法;对于源于历史故事、典故和寓言等的习语,可以运用直译加注法。灵活运用翻译方法.能够获得理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5.
汉英标点符号在书面语表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英译中标点符号处理得恰当与否,对英译文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汉英标点符号的比较分析,结合大量的汉英翻译实例,探讨了汉译英中标点符号的三种翻译处理方法:对等译法、转换译法和增减译法,旨在从标点符号方面来揭示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为在汉译英中更加恰当、规范地使用标点符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公认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翻译指导理论之一——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阐述了功能对等是一种比较客观的等效翻译理论;并以歌词翻译实践《传奇》、《心太软》以及《Scarborough Fair》的中英文版本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歌词翻译中所体现的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诠释了功能对等理论对歌词翻译的实践指导意义,同时指出歌词翻译中,不仅强调内容的对等,也应追求译文的形式对等,使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要基本上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一致,从而澄清了等值理论仅仅为一一对应关系的误解,说明了对等理论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字对字、句对句的对等,更是精神层次的动态对等,对以后的翻译实践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英汉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关语是中外广告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段。双关语用于广告,往往使广告幽默有趣,引人注目,加深记忆,达到较好的广告效应。"功能对等"是此类广告翻译的基本原则,方法有契合译法,侧重译法,套译法,补偿译法,分别表义法等。  相似文献   

8.
翻译作为一门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的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何才能使译文与原文达到最大程度的功能对等,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译者对原文语言功能的正确分析和把握并将其在译文中恰当地表现出来,本文围绕语言功能探讨其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在译文中体现应具有的语言功能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术语翻译是将原语术语的语言符号转变为译语术语语言符号的思维过程,故而术语翻译必然会受到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和不变性的制约。从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和不变性视角,对术语翻译的“现有译法”和“找译译法”进行了探讨。认为: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论断是“现有译法”的理论基础;索绪尔语言符号不变性论断是“找译译法”的理论基础;“找译译法”适用于有译语对应词的原语术语翻译;“现有译法”适用于无译语对应词的原语术语翻译;将“现有译法”误用到有译语对应词的原语术语翻译是造成目前术语翻译难,术语误译多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翻译动态对等理论认为,翻译不是语言的对等,而是语言功能的对等,是读者心理反应的对等,主张为了表达原文的意思脱离形式的束缚。由于文字产生的环境和读者的生存环境是翻译作品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不同国度、语言之间通过翻译进行信息转换和传递时,势必会产生巨大的文化差异,包括对人的称谓、生活习俗、语言文字等各个方面。在翻译中要想达到动态对等,就必须正视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11.
翻译动态对等理论认为,翻译不是语言的对等,而是语言功能的对等,是读者心理反应的对等,主张为了表达原文的意思脱离形式的束缚。由于文字产生的环境和读者的生存环境是翻译作品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不同国度、语言之间通过翻译进行信息转换和传递时,势必会产生巨大的文化差异,包括对人的称谓、生活习俗、语言文字等各个方面。在翻译中要想达到动态对等,就必须正视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中国入世的大好形势的出现,汉语与英语在世界上似乎显得同等重要,所以将这两种语言互相转化是我们越来越重要的任务,“语言互相转化”也就是互相翻译。搞过翻译的人都知道,翻译的过程是个极其复杂而又灵活的过程,可以有归化、异化、增译、省译,还可以有功能对等、形似、神似等。确实,宏观的翻译理论非常重要,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在本文中我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翻译实践,单就英语介词的翻译总结出一些译法。  相似文献   

13.
汉语是主题突出语言,主题句占有很大比重,而英语是主语突出语言,句子的基本结构是"主语—谓语",汉英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作好主题句和主谓句之间的转换。《红楼梦》中的主题句层出不穷,怎样翻译好这些主题句,杨译本《红楼梦》提供了一个绝好的范例。杨译本中主要采用了直译、意译、增译和减译等译法,对于翻译汉语主题句具有指导作用。研究汉语主题句的英译对于汉英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法律语言概括语作为一种法律表达方式,其在特定条件下的使用,可以使法律条文达到实质上的准确性和普适性,体现法律的规约功能。翻译法律语言概括语应该遵循"功能对等"的翻译原则,要忠实于法律文本原文,力求用"法言法语"去表达,灵活运用主动被动语态结构、名词化结构、不定代词和增译法等翻译要点如实地反映原法律文本语言的概括性特征,从而最大程度地反映原法律文本立法意图和法律精神。  相似文献   

15.
关联理论视角下隐喻的隐含分析及其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近年来被引入到翻译学领域。关联翻译原则下,译者在对隐喻进行翻译时,突出最大的语境效果,传达隐喻内在隐含,并寻求最佳关联。关联理论视角下,综合对隐喻隐含的全面分析,可以把隐喻的翻译方法分为对等译法、归化译法、异化译法以及平衡译法。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奈达的语言文化观,从"形式对等""动态对等""功能对等"三个方面系统而全面地分析了奈达对等翻译理论的基本观点。论述了翻译界对奈达对等翻译理论的种种反应以及该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认为将奈达的对等翻译理论应用于中英双语新闻翻译中,将是一个值得研究与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变异是《格列佛游记》的重要文体特征,主要可以体现在词汇,句法,语域,修辞,书写上等方面。译者应该对原文的变异保持高度的敏感,识别各种变异,并在翻译过程中,本着对原文形式的充分尊重,对各种语言变异可采取直译、直译加注解等方法,适当选词择句进行翻译;但译者不应拘泥于原文中各个具体语言项目的变异状况,而应采取灵活变通的方法,有时甚至还需放弃原文局部变异形式,以求整体上的风格对等。总之,要选用最恰当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实现功能对等翻译。  相似文献   

18.
法律翻译是法律运行机制下的语言转换,面临法律与语言体系的双重制约。对等则是法律翻译的重中之重,这就意味着翻译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源语与目标语之间的意义分歧。法律是一种符号,而构成该符号的法律语言发挥着特定的功能。这个特定功能是指通过探寻法律符号意义的过程,理解法律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基于符号学语义三角提出的翻译语义三角可以为法律翻译中的精确对等提供理论基础。然而现实中法律翻译往往受到话语环境和话语使用群体的制约,通过具体的实证研究,可以得出两个结论:在同一法律体系内,可以通过翻译语义三角实现法律翻译精确对等;借助从社会符号学视角出发的语义参考方案、法定意义与社会意义的区分、语言元功能等策略,可以理解法律翻译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交际翻译是纽马克翻译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法关注译文对读者造成的影响,交际翻译法集归化、意译和地道翻译的优势。广告语言具有劝说功能,劝说读者购买商品。用交际翻译法来指导广告翻译,能充分保留翻译过程中广告原有的功能。本文就纽马克的交际翻译法,谈谈其在广告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英语比喻的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功能对等原则为依据,英语明喻和暗喻具有五种译法直译法、转译法、意译法、增译法和直译意译分译法。从英汉两种语言在比喻方面表现的文化异同来说,上述五种译法不乏科学性、适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