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苦可以是乐的扩大,假使苦是收获前的耕耘, 分娩前的阵痛。死可以是生的引伸,假使死是火传以后的薪尽,果结以后的花枯。苦可以是乐的扩大,假使苦是真、善、美出现之前的荜路褴褛的探索与追求。死可以是生的引伸,假使死是为了促使自己所苦苦追求的真、善、美早日在人间出现。苦可以是乐的扩大,假使个体的苦换来了他所挚爱的群体或他所挚爱的另一个体的乐。死可以是生的引伸,假使个体的死换来了他所  相似文献   

2.
苦与乐     
人间有三苦。一苦是,你得不到,所以痛苦;二苦是,你付出了许多代价,得到了,却感觉不过如此,所以痛苦;三苦是,你轻易放弃了,后来才发现,它在你生命中是那么的重要,所以痛苦。  相似文献   

3.
郜元宝 《学术月刊》2012,(5):117-125
周作人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周氏在北京沦陷时期思想演变与心理内容的复杂性关注不够,零碎片面的事实考辨取代了心理活动的整合,以致将这个时期的周作人当作道德僵尸进行居高临下冷面无情的解剖。周作人研究遭遇瓶颈,并非周氏吞吐曲折的文风或泛滥无归的"杂学"所致,而是来自研究者心境的不自由。《北京苦住庵记》显示了木山英雄理解的"阅读周作人的自由心境",乃是将周的悲剧放在真实的历史舞台考量,明白怎样的历史合力将他推向道德深渊,因此不必让他独自承担所有罪责。"失败主义式的抵抗"原是木山英雄描述附逆之前周作人的心态,但也可以扩张为刻画周作人"作家之相"的画龙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4.
潘水萍 《殷都学刊》2011,32(2):81-86
周作人之新人文主义文学思想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把儿童文学纳入新文学的宏观建构中;二、对"言志派"与"载道派"两大新文学源流的批判性反思与鉴照;三、潜心于"冷落冲淡"与"逸趣横生"的散文风格创作实践。概而论之,周作人之新人文主义文学思想强而有力地标举和昭示着20世纪现代中国文学应当在"古典"与"现代"的持衡中获得新生的重大命题。  相似文献   

5.
周作人的小品散文在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但在建国后很长一个时期里 ,冲淡型散文在大陆几乎销声匿迹。然而 ,在海峡彼岸 ,经梁实秋、林语堂等人的传播 ,由周作人开创的这一类型散文倒绵延不绝 ,成为台湾当代散文的一大景观。周作人与台湾当代学者散文形成了深刻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6.
论周作人与郁达夫五四散文观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作人与郁达夫以散文家的资质解读五四散文。作为五四文学的在场者与创造者,周作人注重散文主体的“性情”与“趣味”,郁达夫则瞩目文本中人性与社会性的“调和”。这不仅凸现出他们操持的散文观念的差异,而且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五四散文因其开放而得的多元品格。  相似文献   

7.
周作人散文是他一生中留下的最引人注目的成就,这成就的精髓在于形成了悠游闲适、平和冲淡的文风。试究其文风的形成,不可否认有着传统的印记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更多的受到了追求以“生活的艺术”为中心的闲适生活态度的影响。因此在散文意象的选择上,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其独特的韵味及审美追求。结合作品中意象的具体分析,对周作人散文创作做一个简要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书话散文创作在周作人的中后期散文创作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这类散文隐藏着他一生中一以贯之的两个主题:"爱智"与"别择".这两个主题的贯穿与发挥,造就了周作人书话散文的独特魅力,也开出了20世纪主流散文之外的另一支脉,使得中国现代散文艺术的发展更趋向于多样化.  相似文献   

9.
人到老年当自强,莫吃老本混时光,重度人生第二春,仍有美景伴夕阳。时间宝贵该珍惜,活出生命高质量,健身强体晚节在,老有所为乐"十养"。  相似文献   

10.
周作人一生经历较复杂,思想变化也很大,这就使他的散文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艺术特色和艺术风格。我们认为:“亦庄亦谐,庄谐杂出”是周作人自五四以后至二十年代末这一时期散文的主要艺术特色,也体现了他这一时期散文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周作人关于五四新文学运动是"历史的言志派文艺运动之复兴"以及晚明小品与英国随笔"合成"中国现代散文"源流"的主张,对于维护文学的自主性、自觉性以及在对待传统与现代、中与西的态度上,值得重视。但周作人这一主张自身存在着粗疏片面之处,许多后续研究也多表现为"重同略异",在"同"的梳理归纳上较为详细,而在"异"的辨析总结上则不够深入具体。这容易导致对五四散文意义估价不足。无论从时代文化背景,创作主体的创作态度、审美取向、知识构成,还是从文学功能,散文体式各方面看,二者之间都只是相似相近,而有着本质的不同,是形同而实异的。  相似文献   

12.
对“自由”的误解与周作人的人生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玉 《社会科学研究》2002,11(5):149-153
周作人的思想本质上是自由至上主义。他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社会现实对个人自由的限制 ,对自由与正义的关系相应地存在着深刻的误解 ,这是周作人附敌从而造成人生悲剧的非常具体的原因。以极端自由主义思想为前提 ,对“节”的批判和对作为“节”的重要内涵的“爱国”的否定 ,是周作人附敌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3.
本港有著名六大宗教:天主教、基督教、佛教、孔教、道教及回教。它们的代表于1988年1月9日在孔教学院大成中学再举行宗教思想交谈会,是个公开讲座,各就其宗教观点阐释“苦与乐”,共有百多人参加。六宗教思想交流会自1977年开始举行,至今已有10年历史,这是非传道式和非辩论式的,可让各宗教说出更多真正的、有意义的话,并互相欣赏对方的优点,让社会人士知道各宗教均愿意和平共处,合作建设社会。“苦与乐”这问题很大、很重要,它牵涉到每个人每天的问题。正如筹备委员、基督教李景雄牧师认为:六宗教的交谈内容仍未有足够深度.我认…  相似文献   

14.
刘春香 《阴山学刊》2004,17(3):42-45
冲淡美不但被我国传统美学所青睐,更是周作人散文的一个重要特色。周作人的散文,通过对平实而广泛的内容的叙写和自然平易手法的运用,达到了一种超然于艳冶禾农丽之外的散文胜境———冲淡之美。他的这类散文,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创作,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作人不仅在散文领域有突出成就,在新诗的创作和理论批评领域也有重要贡献。近40年来周作人的新诗研究从单调到丰富,从简单、浅显的整体性概述逐步发展为围绕具体问题进行深入、专门的研究。本文从周作人新诗创作研究、周作人新诗理论批评研究、周作人新诗比较研究三个方面对周作人新诗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价,期望为周作人新诗研究的深入提供参照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周作人一生的散文创作 ,主要包括了杂文、美文、书话三大类样式 ,在时间上呈现为基本的渐进模式 ,体现了他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体范式的选择。如果把周作人散文当作一个整体系统来研究的话 ,其文体样式的转变过程是他精神结构的心灵地图  相似文献   

17.
周作人散文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开创者与倡导者 ,对他的散文研究从五四时代开始迄今已有近 80年的历史 ,但对这类研究的整理往往混杂于周作人思想、人生道路研究的整理之中。本文从散文创作研究与散文理论研究两个方面入手 ,将周作人散文研究划分为解放前 ,194 9年到 80年代末 ,90年代迄今三个阶段 ,对每个阶段尤其是三次高峰 (即 3 0年代、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中后期 )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 ,并指出其成就与不足 ,以求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参照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周作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而又绕不开的存在,历来褒贬不一,话题之多或许仅次于鲁迅。周作人及其思想是相当复杂的,儒释道及古希腊、基督教、日本等文化体系都对他产生过影响。但纵观其一生,周氏的思想与创作与中国文人传统关系密切。笔者站在背离与回归这两个维度上,通过分析周作人不同人生阶段的思想、创作与活动,考察其与中国文人传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众多的鲁迅研究者中,周作人显然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这不仅由于其特殊的人生遭际,还由于他与研究对象关系的特殊性.前者使周作人的鲁迅研究难以合法化并在相当长时间内得不到应有的评价;后者又使他注定与鲁迅研究结下不解之缘.较为客观公正的研究态度使周作人的鲁迅研究具有某种超越性.特殊的身份又使其研究具有某种不可替代性.尤其在具体史料方面,更是无人替代.周作人的鲁迅研究并非没有缺憾,由于受非学术因素的影响,其鲁迅研究往往逻辑性不强,缺乏一定的深度.  相似文献   

20.
蔡长青 《江淮论坛》2009,(5):186-189
在众多的鲁迅研究者中,周作人显然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这不仅由于其特殊的人生遭际,还由于他与研究对象关系的特殊性。前者使周作人的鲁迅研究难以合法化并在相当长时间内得不到应有的评价;后者又使他注定与鲁迅研究结下不解之缘。较为客观公正的研究态度使周作人的鲁迅研究具有某种超越性。特殊的身份又使其研究具有某种不可替代性。尤其在具体史料方面,更是无人替代。周作人的鲁迅研究并非没有缺憾,由于受非学术因素的影响,其鲁迅研究往往逻辑性不强,缺乏一定的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