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廉洁观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廉洁观教育的前沿阵地。在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过程中,以法治思维加强大学生廉洁观教育尤为重要。本课题组通过设计调查问卷,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等调查方法,从廉洁信仰、廉洁认知、廉洁态度、廉洁自律意识等层面入手,调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廉洁观的现状与问题。调查发现,近年来,随着“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深入开展,当代大学生的廉洁观有所好转,但仍存在大学生的廉洁信仰模糊、廉洁认知不足、廉洁自律意识不强、廉洁态度亟待转变等问题。调查表明,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契机,有效整合大学生廉洁教育资源,创新廉洁教育载体、方式、方法和内容,强化大学生的廉洁信仰,增进大学生的廉洁认知,端正大学生的廉洁态度,激发大学生的廉洁自律意识,进而有效推动高校乃至全社会的廉政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文章借鉴项目管理的基本理念,从项目管理的优势出发,对大学生廉洁教育工作项目化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力求为增强大学生廉洁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提供一种操作性较强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廉洁教育是由内外多因素、多链条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对大学生开展廉洁教育,既要形成教育的内生动力,又要充分营造积极向上的外部环境生态。文章基于生态学系统性的思维视角,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廉洁教育内生动力的生态缺失和外部环境的生态阻碍,并从构建公众广泛参与的廉政机制,搭建网络廉政信息平台,构建高校廉洁教育课程体系,强化高校全员参与的大学生廉洁教育工作责任机制等方面,对构建具有生态系统性的大学生廉洁教育机制进行了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4.
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高校,将加强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纳入整个反腐倡廉的大格局之中,是学生健康成长、保障高校不断推动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反腐倡廉工作纵深发展、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需要。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的内涵、特点、内容体系,对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提出了通过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贯穿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全程、作为学生党员建设任务、利用校园网络教育阵地等途径切实加强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6.
浅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应对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群体的心理和认知、观念和价值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群体,网络对其思想和行为的冲击力也是不可估量的。面对新环境下大学生思想及行为的变化,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方法和途径也要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建立相应的应对机制,以适应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极大地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 ,但同时 ,隐藏在网络文化中的某些不良因素也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带来了许多影响和冲击 ,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笔者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入手 ,探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构建“大宣教”格局 增强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高校,全面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是新时期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应积极探索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有效途径,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校园文化为主要载体、以党员干部为教育重点,以社会实践为依托的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廉洁教育"大宣教"格局,切实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效性,帮助大学生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相似文献   

9.
儒家诚信伦理与当代大学生廉洁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云强 《船山学刊》2009,(1):210-213
诚信是儒家伦理的重要规范,它作为一种精神资源在现代社会仍具有强大的生气和活力。科学挖掘和借鉴儒家诚信伦理的思想精华,使其与当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容融为一体,对于促进大学生诚信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实现廉洁教育的目标,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创新大学生党员的廉洁教育,是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部署的深刻回应,是担负高校职责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前沿部署,也是对新时代加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积极引领。结合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实际,对创新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廉洁教育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增强这一群体的爱国热情,实现中华民族凝聚力以及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群体情感冲动,认知方面还不成熟,思想以及行为很容易受到影响,这使得大学生群体很容易出现非理性的狭隘民族主义思潮,从而使爱国热情陷入歧途。在新媒体逐渐成为大学生最主要的信息接收以及观念表达载体的大背景下,如何对大学生进行理性爱国主义教育,这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于理性爱国主义内涵进行了探讨,基于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所受到的不良影响,提出了符合新时代高校具体的理性爱国主义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党员集优秀青年和知识分子于一身,是国家与社会的未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强化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切实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教育效果,使广大大学生党员有坚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媒体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和关注,正日益成为青年学生学习和交流的新平台。新媒体正在通过其建立的虚拟空间日益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认知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关注新媒体的影响,主动研究、积极利用新媒体,抢占新媒体阵地,使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不断开拓育人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探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新媒体只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就拥有了传统媒体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才拥有的受众群体,并以惊人的速度继续发展.目前,新媒体已成为当代中国大学生了解世界的最主要的媒介形态,并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和把握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有利机遇,开拓思维,努力探索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符昌昭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6):45-46,40
本文针对目前网络环境的现状,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相关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6.
网络社会,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方式也在随之改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内涵和特征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而呈现新特点,如何在网络环境下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效,是摆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扩充了教育资源话语空间,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性,但新媒体也会削弱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影响大学生价值导向的形成,冲击教育者的主导性。面对机遇与挑战,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做好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壮大主流思想宣传;深化网络教育内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培养思辨精神,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创业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制的重要层面,其发展逻辑和存在的问题备受人们关注,有关此方面的探讨已经涉及诸多层面.本组研究笔谈主要是在当前网络时代下从微观视角探讨高等教育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如网络与大学生创业、网络与高校成长模式、网络与外语教学、网络与伦理教育、网络与大学生社会化等,以期对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及改革提供一点参考建议.我们对上述问题以提问的方式求得几位研究者的解答.希望关注此领域的研究者和爱好者能积极参与我们的讨论中,共同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网络生存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模式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网不在"已成为现代人们生存方式的真实写照,这种网络生存事实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产生重大影响。以网络生存为研究背景,以模式建构为分析框架,探讨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网络模式建构与运作的诉求,以主体间性为网络教育原则,把握网络教育信息共享、主体多样、方式多元的特征,对网络教育的原则、内容、结构进行整合,协调网络教育的空间、形式与方式,采取虚拟网的主阵地、课程网的主渠道、社团网的主动权、主题网的主旋律等多元化路径,可以极大地提升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今中国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而网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个体素质、就业途径、职业范围、创业条件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应充分利用网络促进大学生就业,将就业网络信息化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