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喻理论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研究史上比较有影响的隐喻解释理论有六种:比较理论、替代理论、互动理论、映射理论、转移理论和合成理论。了解隐喻理论有助于我们认识隐喻的工作机制、性质特征和主要功能。就隐喻的主要功能和研究角度来看,隐喻解释理论可归为三类:修辞隐喻、认知隐喻和语法隐喻,但是这三类隐喻理论都有局限性:修辞隐喻弱化了隐喻的作用,忽视隐喻的认知功能;概念隐喻却夸大了隐喻的作用和功能,似乎概念隐喻无所不能;语法隐喻过于强调语言形式,把语言表达形式的转换看作是语法隐喻。  相似文献   

2.
刁生虎 《兰州学刊》2012,(2):134-138
庄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隐喻学家,由其主创的《庄子》一书中存在着极为丰富的隐喻现象。借鉴现代修辞学理论,根据隐喻的表现形式、功能、效果、结构以及认知特性等标准,可以把《庄子》中的隐喻现象初步划分为显性隐喻与隐性隐喻、根隐喻与派生隐喻、发现相似性的隐喻与创造相似性的隐喻、语词型隐喻与篇章型隐喻等多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试论修辞隐喻与认知隐喻的本质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门学科的建立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与范围.认知隐喻的研究还存在着与修辞隐喻界限不清的问题.本文讨论的是修辞隐喻与认知隐喻的本质区别:认知隐喻具有方向性、系统性、凝固性等特征,修辞隐喻不具有这些特征;认知隐喻从根本上说是语义现象,修辞隐喻则是语用现象;认知隐喻是相似性先于隐喻,修辞隐喻则是隐喻先于相似性.  相似文献   

4.
隐喻意义的开放性--隐喻理解过程的心理语言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隐喻理解过程是对于隐喻的心理基础的考察的重要方面.其涉及的问题可以归结到三个方面隐喻的开放性,隐喻的意义域以及对隐喻意义的理解.这三个方面互相影响,构成了隐喻意义理解的基本过程.不同的理论揭示了获得隐喻意义过程的不同方面.仅仅局限于语义学模型不能够充分理解隐喻意义的获得,需要对隐喻理解过程进行心理语言学分析.隐喻意义的多样性构成了隐喻主旨与载体之间张力的内容.获得明确的隐喻意义的关键是理解表达者意向.  相似文献   

5.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方式。语言哲学视阈的隐喻研究与文学领域的隐喻研究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本文试图结合语言哲学领域及文学领域关于隐喻研究的共性,以张爱玲的作品为基础,对隐喻的多重功效进行具体分析。通感的融入、意象的提炼及跨领域映射是张爱玲作品中隐喻的重要特征。其文中出现的隐喻符合现代隐喻观对隐喻的界定,即:隐喻能创造新意义,表达新思想,从而提升表达的审美价值,使之具备一种诗性智慧。  相似文献   

6.
隐喻是特殊的认知和表达方式,隐喻提示受语义、语用和认知因素多重制约。成功隐喻交流是听说双方共同完成的合作行为。说话者在合理选择隐喻方式基础上,根据交流双方实际共享或假定共享的资源和自己已有的隐喻图式进行推理,最终产生听者可理解的隐喻表达;听者在正确辨认隐喻表达后,根据交流双方实际共享或假定共享的资源和自己已有的隐喻图式以及说话者提供的隐喻提示推出隐喻义,从而完成准确理解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文章旨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中的"返本"与"开新"对隐喻语言与思维进行多元分析,以隐喻研究的返本开新路径——通过"回到隐喻心理","重读隐喻语境",进而"走近隐喻文化",最终"走进隐喻认知"——基于世博语篇中的隐喻研究,从理论上论证隐喻本质上是一种创新,同时揭示隐喻与思维的不可分割性。  相似文献   

8.
语言中的隐喻现象与人类的思维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隐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隐喻思维是不断发掘语言的潜力资源,隐喻是丰富人类语言的有效手段。隐喻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普遍方式,隐喻在思维和语言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作者从隐喻的语言表达形式和认知角度,对隐喻思维的认知基础进行了充分的讨论,透视语言的本质研究隐喻思维,探求隐喻思维机制与语言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陈巍  黄家裕 《浙江社会科学》2012,(8):100-104,158
个体在经历隐喻时所处的环境激活了隐喻理解的认知过程。在情绪的身体基础上形成隐喻的身体基础,使得个体隐喻的思维方式以情绪为基础而被局部表征。个体对于隐喻理解的整个认知过程可能无法清楚的记忆,甚至根本就没有进入意识层面,但是我们的身体用情绪的表征记住了隐喻加工的过程。具身的动力性使得隐喻的身体基础不断反馈于个体经历隐喻时的环境,最终形成具身化的隐喻理解过程。所以当个体再度体验隐喻时,情绪启动刺激隐喻的身体基础,从而促进个体更快地理解隐喻。  相似文献   

10.
隐喻概念是构建跨越隐喻鸿沟的桥梁。英语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中输入已知的隐喻概念,总结新的隐喻概念,帮助学生注意汉英文化中隐喻概念的不同,提高学生的隐喻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1.
人际隐喻     
本文主要研究人际隐喻.首先介绍情态隐喻,然后从语法表达以及倾向性与类型的关系角度,讨论情态隐喻;其次,介绍语气隐喻,讨论了语气隐喻的语义特征,最后,本文揭示隐喻的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12.
隐喻在语言中是广泛存在的,长期从事隐喻研究的语言工作者和心理学者已逐渐深知人类的认知活动和社会活动都无法脱离隐喻。语法隐喻理论是隐喻研究中十分重要的理论,是隐喻研究中的一个突破性进展,而且它从根本上扩展了隐喻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3.
隐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认知模式.近年来,认知隐喻一直是国内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国内学界并没有对隐喻识别(隐喻分析的关键步骤)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此,首先梳理了隐喻识别所涉及的基本概念,然后介绍和评述了国外隐喻识别方法,以期对隐喻识别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从而更好地进行隐喻分析.  相似文献   

14.
赵晓丹  毕佳 《理论界》2012,(1):132-134
解决了隐喻现象的首要问题——隐喻的界定,能为隐喻其他方面的研究铺平道路。最早为隐喻下定义的是亚里士多德。受亚氏的影响,之后的大部分哲学家和学者都是从诗学和修辞学角度界定隐喻。直至20世纪80年代莱柯夫.约翰森《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的出版,隐喻的研究才有了新的突破。本文分别从修辞角度和认知角度对隐喻的界定进行了新的探讨,纵观隐喻划界问题,我们还是应该以宽容的态度对待。  相似文献   

15.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隐喻的理解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对其理解要从其本质入手,不仅要结合人的认知,而且要在隐喻的使用中考察隐喻的意义。关联理论从人的认知出发,在动态语境中对隐喻做出阐释,较好地解决了隐喻理解这一问题。它揭示了隐喻理解的本质,为隐喻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从心理联想、思维方式的角度探讨英语隐喻的类型和其生成与理解的心理机制等问题.一定语境条件下心理联想方向的不同决定着不同的隐喻类型:英语中存在着因事寄托的隐喻和因物感发的隐喻等两种心理联想隐喻类型.不同思维方式也决定着不同类型的隐喻,包括感性认识隐喻、理性认识隐喻和悟性认识隐喻等.  相似文献   

17.
虽然认知语言学中的认知隐喻与功能语言学中的语法隐喻都用到了“概念隐喻”,然而通过对比两种隐喻观的概念内涵,相关的“投射”和“映射”以及“范畴”所指,可以发现两种概念隐喻在很多议题上大相径庭。另一方面,两者的差异反倒使得认知隐喻为语法隐喻提供了强大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8.
对在动态话语中产生的语言隐喻进行研究突破了国内隐喻研究的局限性。研究隐喻首先须建立有效的隐喻鉴别机制,从隐喻鉴别的效度及信度两方面考虑,才能保证不忽略任何一个值得探讨的隐喻。  相似文献   

19.
论英语隐喻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义和句法的角度对英语中某些句子的生成机制进行研究,说明隐喻是这些句子形成的机制。首先提出“隐喻句”的概念,对“隐喻句”进行比较明确的界定,进而探讨“隐喻句”的生成机制,说明“隐喻句”是思维隐喻在语言隐喻(具体来说,句法隐喻)中的体现,是拟人化、拟动物化、拟植物化、拟物化和异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隐喻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量的词义演变是通过隐喻的方式进行的。通过对隐喻的哲学基础、隐喻的认知基础、隐喻与语用的不可分割性等方面的阐述,提出隐喻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具有益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