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蛇蝎美女”的文学形象古而有之。与各种文学体裁融合,“蛇蝎美女”在不同时期体现了不同的性格、行为和特色。关于她的创作随着时代的进展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同时,这些形象也反过来影响了社会价值导向与行为。她的形象貌似简单刻板,实则充满二元对立的张力。卡特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她笔下的“蛇蝎美女”与众不同,她们既有着这个类型的共性,又体现了独特的个性。她们颠覆了女性作为“被凝视的客体”这个概念,打破了表演性,从而改写了命运。此外,卡特在她的作品中表达了对这个类型创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文学从五四发端,形成了关注下层平民、关注夫权压迫下的女性的优秀传统,因此中国现代文学30年出现了许多以"典妻"现象为题材的作品,社会现实和文学思潮的变化使这些作品存在对精神悲剧的呈现、对阶级压迫的批判、关注民生、对战争环境下小人物的荒诞命运的同情等不同的主题意蕴,呈现出比较鲜明的流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早期的詹姆士.乔伊斯是一个象征主义作家,创立、发展了"意识流"这一文学手法,并使之达到了巅峰,然而他最终却变成了一个现实主义作家。原因何在?作者通过对詹姆士.乔伊斯的生平、早期作品及其早期作品中象征主义的研究,找到了这一转变的原因:是时代使然,是他自己的觉醒使然。  相似文献   

4.
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历史叙事在新时期多元化的文化语境下遭到了质疑和挑战。“历史”本身的虚构性和文本性特征使得作家无意于再建构关于历史的“宏大叙事”,放弃了对历史客观真实性的追求,从而在文本中渲染了一种非理性主义色彩;同时,作家注重自我对历史的认识和体验,在小说创作实践中关注个体的命运和价值,表征了一种经验理性的反思倾向。  相似文献   

5.
刘震云作为当代文坛代表性作家之一,其作品可谓有量有质。回顾其不同时期的作品,如被定义为“新写实”小说的作品、“故乡”系列,以及他在新世纪的创作,可以发现,他在各时期的作品既有共性也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特别是他的新世纪小说,既有常又有变。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20世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在那个特定年代,他一直关注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关注和探索着个体的人应有的生存、成长和发展的状态,思考人应该怎样对待人,并用其作品和言行向我们展示了他先进的人本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7.
简·奥斯汀和弗吉尼亚·伍尔芙是英国两位杰出的女性作家。结合伍尔芙自己的小说批评思想以及她对夏洛蒂.勃朗特姐妹、乔治·艾略特的评论,本文从分析伍尔芙在《普通读者》中对于简.奥斯汀的评论入手,试图找出伍尔芙称奥斯汀为"最完美的女艺术家"的原因。本文作者认为主要原因包括两方面:伍尔芙对于女性写小说的深刻见解和认同以及奥斯汀的作品很全面地体现了伍尔芙自己的小说批评思想。  相似文献   

8.
与同时代女性作家相比,冰心的爱广博而丰厚.“爱的皙学”囊括了母爱、童真、自然诸爱却独独不包括男女性爱。文章通过对冰心思想和作品的分析,探讨并剖示了她与众不同的爱情现,指出冰心作品的性爱是一种“宇宙化”、“秘密化”(郁达夫语)了的爱.  相似文献   

9.
对人和人生存于其中的环境的关注始终贯穿于方方作品的始终,在中篇小说《出门寻死》中,方方以轻松戏谑的态度描绘了一场看似滑稽的寻死闹剧,女主人公从"寻死"到"寻生"的转变,实际上是她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根本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品的内容、意义以及作家对待人物、世界的看法、态度、发现等往往流溢、呈示在作品形式结构上。莫言作品形式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复调”与“对话”如同一种肉体的肌理普遍分布在他的作品中,同时在整体上,他的作品常常采取了“对话”的结构方式。这是莫言作品蕴藏的生命主体精神在作品形态上的一种“全息”式表征。  相似文献   

11.
妇女问题,从来就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自有文学史以来,许多作家都创作过反映妇女生活和命运的作品,塑造了不少动人的女性形象。晚明杰出的通俗文学家、短篇小说艺术巨匠冯梦龙便是其中之一。他不仅提出了比较自觉、进步的妇女观,而且在他编写的“三言”中,从不同角度,比较全面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广大妇女的生活与心态,描绘了她们的优良品质与聪明才智,表现了对妇女问题的深切关注。这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有着值得肯定的进步意义。可以说,冯梦龙在文学反映妇女主题的问题上,既是前人优良传统的杰出继承者,又对后代作家产生一定的影响。笔者认为,认真分析“三言”中反映妇女生活的作  相似文献   

12.
在田纳西.威廉斯的创作生涯中,对女性的命运给予了极大的关切和支持,热情讴歌了具有反叛意识、追求独立的新女性。他的这种积极进步的妇女观除了受时代的影响外,剧作家的姐姐罗丝功不可没。罗丝是他创作的缪斯,这一点可以从剧作家的生活和作品中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3.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是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由于不同时期社会历史语境的影响、文学本身的发展、19世纪作家和同时代其他作家的影响、作家的个人经历和作家对文学传统的创新需求,其创作主题和形式都不断发生变化。其早期作品关注步出校园的青年知识女性的婚恋、职业女性面临的生活和工作的两难困境以及各种家庭事务。后来创作视野逐渐扩大。其中后期作品聚焦英国国内的一些社会问题和不断变幻的国际事务。创作手段由现实主义逐渐趋向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后期作品中,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段混合交织在一起。无论创作手段如何变化,德拉布尔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她的文学创作却始终遵循弗·雷·利维斯的文学创作观,以道德教育和提升为核心。  相似文献   

14.
自美国犹太文学产生以来,一直备受世人关注,其不仅是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犹太民族社会生活的精神产物。在经历了"第一代"和"第二代"美国犹太作家作品的平寂、发展与颠峰时期,"第三代"美国犹太作家更加注重犹太性的特征描写与宣扬犹太的伦理道德观念,进入了犹太性的回归阶段,思考犹太人身份建构的历程,无不体现了新生代美国犹太作家对于犹太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15.
《占有》是英国当代女作家A.S.拜厄特的最成功的作品之一。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多个女性形象,大致分为三类:其一,"天使"——家庭的牺牲品;其二,"看不见的女人"——孤独地生活在社会的边缘;其三,"新女性"——追求独立与自我实现。三类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服从或抗争,其不同的人生轨迹共同谱写成一部完整的女性史。分析不同类别的女性形象,有利于揭示女性的不同命运及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6.
高尔基人类文学史上一代大师,他以独特的创作风格与视角给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贫苦人民生活的画卷.在他的底层画廊里女性人物更是作家关注的焦点,她们生活在贫困、压抑和恐惧中.作家通过自己犀利的笔给我们刻画了底层女性的形象,但是这些女性形象不是一成不变的,她们是具有流动性.在作家的前期作品中女性形象大多是被动的,后期的作品中女性形象是主动的.  相似文献   

17.
"三言"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体现了市井文化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趋向。在文人参与到小说创作中之后,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明显地具有了文人的叙事意向和审美趣味;但是多变的人物命运,曲折的故事情节又是"三言"中的女性形象深受市井文化影响的具体表现;大团圆的结局既迎合了市民的审美趣味,又张扬了惩恶扬善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英国文学最伟大的作家劳伦斯小说的主题始终特别关注现代社会中的两性关系,并在长篇小说《恋爱中的女人》中试图通过建立自然和谐的"平衡星体"模式来解决这一难题。但是他对女性态度的变化在随后的作品中表现明显,并流露出日益明显的男权主义思想。文章从人物原型的角度追寻劳伦斯"平衡星体"模式中的失衡,探析劳伦斯女性主义思想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间的推移,陶渊明创造的"桃花源"意象逐渐内化为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形成了一个"桃花源"原型,对后世作家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面对社会转型期的媚俗投降,张炜在坚持抵抗的同时也在营造着自己的桃源世界。他笔下的"葡萄园"成了他精神家园的具体喻象。在现实面前"葡萄园"无法摆脱失败的命运,它只是作者营造的一个审美的乌托邦而已,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否定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契诃夫的戏剧作品带有较强的存在主义色彩,这是他的创作具有浓厚的现代人文意识的一个重要体现.他的戏剧既有力地概括了19世纪俄罗斯人的生存处境与状态,又充分体现了作家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表现出作家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