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玲 《学术界》2006,(1):215-219
爱伦.坡致力于哥特小说的创作,以哥特小说来表达他对人生产生的一种恐怖、幻灭的心理。本文指出哥特小说充斥着神秘、阴森、恐怖的气氛,爱伦.坡则强调在小说创作中场景的设计、描写,气氛的营造来达到表现主题的目地,二者结合,使坡的短篇小说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悲剧色彩。最后具体分析爱伦.坡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探讨爱伦.坡哥特小说所反映的心理世界。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形式主义和美国19世纪著名作家、批评家爱伦·坡的文学理论存在不少相通之处,而爱伦·坡的恐怖短篇小说更是典型地体现了俄罗斯形式主义的主要观点.从俄罗斯形式主义剖析爱伦·坡恐怖小说的体裁、地点、视角、人物塑造和情节,不仅为研究爱伦·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且还能更清晰地看到爱伦·坡对哥特小说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美国当代叙事学领军人物扬·阿尔贝等学者以"自然叙事"为原型和"超越摹仿"为导向,详实地论证了小说中非自然叙述的存在。通过细读美国19世纪作家爱伦·坡的短篇小说文本,可看出爱伦·坡小说中问题化的事件、人物和时间展呈了众多非自然的故事世界。一些故事中的叙述者甚至不惜采用极端的叙述行为和阻碍读者建构自然的心理框架,既实现了精心策划的叙述效果又为小说增添了非自然叙述色彩。  相似文献   

4.
彭荻 《青海社会科学》2009,(1):85-88,42
对时间的体验与表达,是爱伦.坡小说中贯穿始终的一个因素。坡的小说效果理论以及他的小说的紧张效果直接来源于他封闭的时间体验;统一效果依赖于悬念制造与保持,"悬念"来自于坡的小说中的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的张力;张驰有度的叙事节奏,实质上是故事时间的推进与延宕的艺术;被认为是坡小说的一种重要修辞手法的反讽,实质上是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不同步而形成的张力的结果。可以说坡的短篇小说艺术就是有关时间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5.
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文坛上独树一帜的作家,被推崇为西方侦探小说的鼻祖。在坡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密码曾一度成为这位侦探小说先驱最痴迷的主题。笔者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爱伦.坡的密码创作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爱伦.坡的侦探小说与其他小说一样具有审美作用。所不同的是爱伦.坡的侦探小说讲述的是犯罪与侦破的故事——追查犯罪线索,揭开犯罪之谜,解开虚假符号,而所有这些都是要把世界的真实和心灵的真实带向澄明的境界。他的侦探小说蕴藏着深沉的复仇意识、非凡的逻辑推理与浪漫的灵知精神,为19世纪通俗文学的兴起和大众阅读兴趣的变化,提供了最新、最美和最富创意的范本,启迪读者的思想和心灵通向更高远的人生关怀,以展开对人文意趣的追问。  相似文献   

7.
作为19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和评论家,爱伦·坡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缺乏理性、沉醉于疯狂的想象世界中的作家.爱伦·坡通过小说中的城市意象向世人传达了他的“入世”情怀——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关注.以爱伦·坡作品中涉及的巴黎、伦敦和爱丁堡三座城市为例,探讨爱伦·坡对19世纪犯罪率不断升高、人与人关系淡漠、人的精神世界萎缩等社会问题的关注,说明他的作品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许朝阳 《东岳论丛》2011,32(8):90-93
爱伦·坡的作品以描写死亡著称,《红死魔的面具》是他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短篇恐怖小说之一。小说的叙事空间、聚焦、人物及叙述者、隐含作者与作者的生存现实密切相关,由此角度揭示小说的死亡主题,体现了死亡是存在于人的内心不可避免的恐惧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效果说”是爱伦·坡诗学的核心,它强调小说的故事情节服务于预先设计好的效果,以达到对读者心灵的震撼。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创作充分践行其“效果说”理论,展示了古典与浪漫、真实与怪诞以及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与统一,取得了特殊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爱伦·坡人性主题创作的问题意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慧明 《学术论坛》2006,(5):152-155
人性主题是文学作品中审美观照和价值观照的永恒话题,也是人类永远困惑不解的生命之谜。一个作家如果人性问题意识缺位,很难想象其作品会有深度的表达和恒久的魅力。被誉为“西方现代派的远祖”之一的美国作家爱伦·坡,以人性之丑恶作为审美对象的小说,表达了现代人无处逃遁的生存困境与人性危机。文章通过考察爱伦·坡在《泄密的心》和《一桶白葡萄酒》中对人性主题的深入而别具匠心的开掘,透视其创作背后的问题意识,进而揭示爱伦·坡小说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1.
蒲松龄是清代杰出的小说家、诗人,其《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创作最高成就的代表;爱伦.坡是19世纪初美国的一位小说家、诗人,是美国短篇小说发展史上的奠基者。两位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作家,在身世遭际与小说创作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身世遭际方面,两位作家生前皆落寞孤独,身后却名声远播;在小说创作领域,两人都表现出对神秘恐怖题材的偏嗜,且在表现手法上极其相似。  相似文献   

12.
爱伦·坡的诗论和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爱伦.坡的诗歌理论强调美,认为诗是“纯艺术”,重视诗歌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3.
拉康思想标志着西方哲学和美学在多方面的演进:在精神分析上的演进,从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的演进,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演进,从文本向图像的演进,从无意识美学向身体美学的演进。拉康对爱伦.坡的小说《被窃的信》的分析和对与视觉美学有重要影响的观悟(gaze)理论的提出和分析,显出了其在美学上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的一段"矮化朗费罗之战"文案一直吸引研究者的关注:爱伦·坡撰文批评朗费罗诗歌多存抄袭,没有创新、诡奇等,而朗费罗对此指责一直保持沉默。通过研究文史材料发现,由于二人的诗歌理念、生活状况、自身修养以及对创造性的理解等存在差异,导致这场"战争"持续多年而没有任何结果。时至今日,可以用拟译与隐性翻译来解决他们有关是否抄袭的论争。  相似文献   

15.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黑猫>中的黑猫,是一个独特的动物猫的形象,寄托了作家对非人类动物的本能与智性的思考,这是小说的本事意蕴;从本事意蕴引申出的审美意蕴是--对病态人格的象征,对独立人格缺乏的反思,从反面表现了对美的心灵的追求.黑猫形象意蕴丰富,表现了超越故事本身的更深广的也更带普遍性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6.
推理小说辨     
推理小说本来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在1841年,第一篇现代侦探故事《魔阁街凶杀案》(The Murders in the Rue Morgue)问世,其后四年,继之以《玛丽·罗洁奇案》(The Mystery of Marie Roget)和《偷去的信》(The Purloined Letter),作者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当时就称之为推理小说(tales of ratiocination)。然而,过了一百年,美国侦探小说家于1945年创立组织,决定每年给最佳作品颁发埃德加·爱伦·坡奖,师承自无可疑,却并不强调推理,取名为美国奇案作家协会(Mystery Writers of America)。到底这种从西方传到东方而风靡一时的小说是否以推理为特征,乃至像某些人说的有助于读者智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小说《城南旧事》以主人公"小英子"的第一人称限制性叙事视角,将小说叙事从平淡和习以为常的视觉感受中移出,以陌生化的叙述,聚焦了五个独立而又紧密相连的故事;在充满淡淡的忧伤中表达生命成长的主题和童年逝去的无奈,富有叙事留白的魅力;小说以典型的京白和"南蛮子儿"方言的语言碰撞,充满语言表达的新鲜感。整部小说以"小英子"的陌生化聚焦、小说视角的越界与妥协,以及利用儿童视角的陌生化与读者期待视野的融合,都使得《城南旧事》的叙事艺术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题材、体裁、主题、表现手法和风格等方面分析了《狂人日记》所显现的外国作家对鲁迅的影响 ,认为 ,在题材和体裁上 ,鲁迅的《狂人日记》受了果戈里同名小说的启发 ;在主题上 ,体现了尼采的部分精神人格 ;在表现手法上 ,尤其是心理描写的处理上 ,借鉴了安特莱夫以至爱伦·坡的经验 ,表现出他们共同的“阴冷”和象征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19.
许建平 《社会科学》2013,(3):166-173
陌生化的概念早已不陌生,然而用叙事哲学(意图叙事理论)说明小说的陌生化何以生成,却是一个颇诱人的新话题。用意图叙事理论分析情节的本质,发现情节是一个最基本的意图叙事序列,意图及其实践过程规定着情节的类式。读者、外叙述者对内叙述者(核心人物)意图实践过程复杂、曲折、新奇的企求是小说陌生化生成的根源与动力,然而却与其简洁、顺畅、明了性企求构成矛盾逻辑,并在叙事中表现为延宕与压缩两大手段。延宕叙事产生的陌生化效果与压缩性叙事所达到的空灵性、神秘化效果,一起构成了小说情节引诱人的巨大张力。  相似文献   

20.
以语言的艰涩和叙述过于简洁著称的美国作家爱伦·坡作品的内在含义难以为读者理解,由于其故事过于怪诞和语言的吸引力常常使读者只注意叙述者讲述的故事情节,而不能了解作者所要表述的真正含义.通过对<丽姬娅>、<厄舍府的倒塌>和<非常之魔>中塑造的叙述者进行分析,论证作品暗寓的真实含义是在美丽、真实、善良上.尽管不同的叙述者用不同的方式讲述着各种怪诞的事,但是,只要沿着"我"这座起媒介作用的桥走下去,就能找到释通爱伦·坡怪异故事的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