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人教育就是要培养博雅通达、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即所谓“全人”。全人教育是一种跨文化的人才观,是西方全才教育观与中国通才教育观碰撞与交融的结果。全人教育的哲学思想强调人的整体发展与相互联系,且依据超人心理学理论认为人有巨大发展潜能可挖掘。全人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教育准则通过寓全人教育的价值于有意义生命之中。语言教育学家李筱菊在实践中结合人本主义与东方哲学智慧,从跨文化视域诠释了全人教育,并落实到辩证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全人发展的语言教育观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国学者关于大学人文教育现状及后果的研究与思考方兴未艾。大学人文教育是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大学培养人才应该关注其在学识、道德和美感的全面实现。完善大学人文教育是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标本兼治的方向,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迫切性。应使大学生"精神成人",让大学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3.
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和唯物辩证法思想分析教育目的,可以消除人们对此问题的认识分歧.对于教育目的,从层次视角看是基本目的和最高目的的辩证统一;从功能视角看,是个体目的和社会目的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4.
浅论人本主义教育观与全人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史上的“第三思潮”,其教育观克服了行为主义教育观的局限,促进了当时美国的教育改革。在提倡“教育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今天,人本主义教育观仍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身心灵与全人生命教育的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教育作为人的整全生命的自我生成的教育,是个体生命全方位全层次地自我呈现和自我实现的教育.人的生命作为一种实际存在,是身、心、灵的统一体.生命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促进生命的美好,促进个体生命在身、心、灵各个层面都趋于美好并进而实现全人生命的美好.在身层面的目标包括:健康地活着,快乐地活着,希望地活着;在心层面的目标包括:实现自我同一,实现自我价值,实现人我和谐,在灵层面的目标包括:知识灵性,体验灵性,意愿灵性,领悟灵性.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全人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然而,人们对全人教育研究的系统性和深刻性不够。从全人教育的现实依据、全人教育的基本理念、全人教育的内涵界定和特征分析、全人教育与其他相关概念辨析、全人教育实现形式、全人教育的实践等诸多方面,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有助于推动国内全人教育研究理论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台湾书院制"全人教育模式"的发展背景、管理模式、组织机制、运行体系、支持系统等方面进行剖析,深刻阐释了台湾书院制"全人教育模式"的精髓,为中国大陆高等教育的书院制改革与探索提供了一些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科学教育是儿童“成人”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它有利于培养儿童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求真创新的意识.越来越技术化的教育让儿童在复杂多变的时代迷失方向,呵护其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正在遭受侵蚀.教育者应回归科学教育的本真,依照儿童的天性,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儿童的科学学习,培养儿童的思维和探究能力,启迪其智慧,重建儿童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9.
小原国芳是日本近现代一位十分著名的教育家,他的全人教育思想饮誉教坛、蜚声世界。全人教育理论是小原国芳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其站位高、立意深、落点实的全人教育思想孕育于小原国芳在成年求学时对应试教育的审思,认为应试教育造成了学生片面发展,不利于社会进步。为了推动传统教育的改革,小原国芳对成城学园办学教育实践进行革新,初步提出“真、善、美、圣、健、富”的全人教育思想。在此后的玉川学园教育实践拓展中,小原国芳把全人教育思想与时代发展相联系,改革办学理路,促使全人教育思想历久弥新,最终形成了举世瞩目的“玉川精神”。  相似文献   

10.
全人教育理念下外语课程的转型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人教育已成为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理念。在当今中国的外语教育中,人的教育的缺失已是外语课程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外语课程的转型与重构主要是基于致力于人的发展的理念,重新构建弹性的模块化外语课程,合理地设计、规划和开发新课程,强调课程内容的价值及与生活的联系,在课程实施中注重对话和体验,在课程评价中关注收获和生成,最终促成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命教育视阈下对学校体育目的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学校体育目的除应与教育目的保持一致外,还应具备它独有的特性,即通过身体运动,以练"体"促进生命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提升生命的质量,这也是生命教育的本意所在。过于强调体育的功效与利益,使学校体育失去了作为对人的培养、使生命全面和自由发展的本意,学校体育目的不仅走向了错位,而且使学生的生命发生了异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主体性教育的内涵、目的观以及过程观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以促进人的整体发展为目的全人教育思想,倡导以经验为核心内容、旨在促进联结的全人课程。与传统的知识形态的课程相比较,全人课程表现出四个方面的应然特征:促进学生经验关联表达了全人课程的基本宗旨,动态生成反映了全人课程的内在属性,整体转变折射出全人课程的价值定位,生活旨归体现着全人课程的目标导向。全人课程的应然特征对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启示在于:需要明晰课程改革与核心素养的关系;注重提升学生的教育生活经验;综合发挥课程评价的育人功能;坚持本土课程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全人教育理念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为各地中高考改革方案陆续出台后高校的外语教育提供了新的出路,在高校外语教育转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环境教育:由来、内容与目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想有效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必须进一步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而环境意识的养成有赖于环境教育的实施。搞清环境教育的由来、内容和目的是实施环境教育的重要一步。环境教育的内容包括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律法规知识和环境道德伦理知识。环境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唤醒生态伦理良知,培养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16.
试论我国基础教育确立全人教育观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人教育是充分发展个人潜能以培养完整个体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全人,是真正全面发展的人、完善的人,是作为人的人而非作为工具的人、是完美的人而非残缺的人。改变我国基础教育现状。克服应试教育弊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必须构建全人教育新理念。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改革实践的推进和教育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对教育的认识逐步回到了教育的本真。有学者提出"教育"即"成人",人类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即在于人之成为人。在此它既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成人,也不同于传统文化意义上的成人,它是对二者的融合与超越,在教育学意义上,它的基本要求表现为"实现个体社会化";它的最高追求则是"成人"。  相似文献   

18.
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威对美国的传统教育目的观进行了深入批判。他提出良好目的的三个标准是现实性、实验性、目的和手段相互转换;其特征是:教育目的必须根据受教育者的活动和需要、教育目的必须能转换为方法、教育者必须警惕抽象的终极的目的。杜威把教育目的区分为内在的和外在的,他虽然宣称教育本身无目的,教育过程在它以外并无目的,但他并不是"教育无目的论"者,他的教育目的是为民主主义社会服务。杜威教育目的观的现实意义主要有三点:应重视教育目的的现实性和生活性,应重视教育目的的内在性和主体性,应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性和活动性。  相似文献   

19.
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科学地厘定教育目的。深入解读杜威教育目的观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教育目的的实质,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从过程思维的视域,杜威教育目的观具有预见性、转化性、动态性、生成性、文化性等特征。杜威教育目的观提示我们在实施教育目的时应关注个体与社会的动态平衡,分清师生在落实教育目的时各自的地位,在学校中创设特殊的育人环境,重视教育心灵空间的积极创设和个体的主动参与。  相似文献   

20.
生命教育珍视生命本体的存在价值,强调对生命神圣性的追求和对生命家园的构建,注重生命审美境界的引导,提高生命质量.本文通过对生命教育内涵的研究和我国现行教育结构中普遍存在生命教育不足这一现象,提出了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并对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进行了简单探索,以期通过生命教育的实施更好的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