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17世纪玄学派诗歌代表人物多恩以其独特的个性、令人耳目一新的诗风独立于英国诗坛乃至世界诗坛,被欧美现代派诗人奉为现代诗歌鼻祖。多恩是一位思想意识极为复杂而又矛盾、想象极为丰富的诗人,其诗歌中的意象不管多么突兀、令人费解,都可以看做是他思想意识的瞬间流露和情感的凝结。如果我们了解了这些意象的历史成因,便可以更好地理解多恩的思想与艺术。  相似文献   

2.
李艳芳 《学术探索》2015,(2):127-130
坡是美国文学界的一代宗师,他的诗歌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既悲情又唯美的世界,游弋于坡的诗歌王国是一种美的体验与心灵的激荡。《乌鸦》《致海伦》与《安娜贝尔丽》为坡的代表作,这三首诗完美体现他的创作原则,受到广泛好评。本文探讨了坡诗歌的创作艺术,发现他的诗歌之美表现在主题、意境与音乐美,意蕴的丰富性则来自于大量的象征与神话意象。  相似文献   

3.
《神州集》之中所体现的诗歌意境(意象)属于李白等中国诗人,而诗歌形式则属于庞德本人的创造,因此,《神州集》的成功得益于李白因素和庞德因素的共同作用。中英诗歌互译时,诗歌意境(意象)的可译性较强,而句法和形式的可译性很差。过于夸大《神州集》中的个别有意或者无意的"误译",从而否定《神州集》的翻译性质,无疑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围绕诗歌意象问题,长时期来形成了一系列的纠结,亟需梳理。"意象"作为诗的本体性范畴,其确切的界定应是"表意之象",作用在于表达人的诗性生命体验。意象不应当混同于诗中名物,表名物的词语有可能产生表象,但难以揭示人的情意体验;只有在表象的关联与组合中构筑起张力,让诗人的活生生的感受得以在某种程度上显露出来,意象始能成立。诗歌意象的构成材料亦不限于物象,举凡事态、情状、理致都有可能用为意象,从而体现出意象艺术在古典诗歌中的普遍适用性。而由意象向意境的延伸,即从"立象尽意"进入"境生象外",更标志着古典诗歌意象艺术的自我圆成。  相似文献   

5.
“晦涩”、“费解”成了现代汉诗一大通性,其表现形态是极端超逻辑、反理性、暴力化、反古典,因而其解读难度大大提高。形成原因主要是:文化断裂、内部割裂,价值碎裂。可以通过格式塔意象再造来进行解读,方法有:感性型、智性型、象喻型、事象型、语感型、纯粹经验型、言语无意识型格式塔再造,进而提升诗歌解读群体的素质。  相似文献   

6.
艺术掌握方式是审美活动的基本方式 ,可分为审美观照和审美创造两个阶段 ,意象和形象分别是这两个阶段的产物。内容和形式首先在审美观照的意象上实现了初步的统一并为审美创造阶段形象上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形象上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意象上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表现为两个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诗歌语言的作用在于最大限度地将话语"前景化",意象在诗歌的创作和欣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认知语义的视角,运用Fauconnier的合成空间理论,在探讨诗歌意象的象征与并置功能的基础上,对诗歌中意象功能的构建进行了隐喻在线的解读,以此来诠释诗歌语言的前景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杨森茂的堆漆画以其雄浑激荡的气势,奏出了对大自然力的赞歌。以意象美作为一种最高的审美理想和艺术境界,是画家在艺术上的美学追求。他对自然美的敏感,不仅融化为富有个性和表现力的视觉角度和造型形象,而且以新的绘画语言给人们以新鲜的审美感受。他的作品处处洋溢着诗情,是一种诗的境界,具有东方特有的气质和情感的世界。他的画借鉴了西方的某些表现手法,但在风格上却是中国的,是一种传统的情采和意趣。  相似文献   

9.
吴投文既是学者,又是诗人,作为学者的他还兼有文学批评家、理论家、文学史家与大学教授的多重身份。他的《百年新诗经典解读》就是以多重身份对一个世纪以来的中国经典诗歌进行了解读,显示出他的多重素养和广阔的视界,取得了良好的解读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刘迅 《理论界》2005,(7):189-190
必须自觉地形成视听语言的形式美感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把握视听语言的构成元素及其形式层面的审美价值.只有这样,人们在欣赏影视作品时,才能够逐步透视到影视作品的深层文化内涵,进而获得全方位的美感享受.  相似文献   

11.
时尚是时代的标签。在民国和新中国这两个不同的历史时代,中国的流行时尚分别深深地打上了不同的时代标签。所谓“时尚”,就是一定时期内的社会风气。有尝试者为先,众人趋之若鹜,形成一定的规模,继而成为一时大家共同的审美情趣、模仿对象,这便成为时尚了。  相似文献   

12.
隐喻研究的对象从语言变异形式变成了揭示人类思维规律的认知规律.在概念隐喻化的过程中,喻源概念的一些特定蕴涵在人类经验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投射”到目标概念上去,形成新的概念——概念隐喻.不同的民族从同一个概念中可以得到不同的甚至非常不同的蕴涵来.中国人喜欢把这一切归在“悟性”上,这种悟性也就是对诗歌中蕴涵的选择.诗歌的文字只是语言的表面现象,隐喻是诗歌文本机制中的神秘暗示,隐喻又是心智的一种模式,诗人在写诗选词时会有自己独特的意向性,读者在阅读时会受到知识水平、时代、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对隐喻蕴涵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接受者会有不同的感受.通过概念隐喻可以分析语义、篇章,帮助接受者更好地理解与阐释诗歌.  相似文献   

13.
玛乔瑞·帕洛夫是当代美国最重要的诗歌评论家之一,她在《不确定诗学:从兰波到凯奇》中提出了不确定诗学概念,代表着其诗学思想的成熟。帕洛夫坚持现代主义诗歌的范围需要重新界定,认为不确定诗学并不是文学史上所有作品的普遍特征,而是特殊历史时期特殊艺术作品所具有的某种特质。他通过在当代文化语境下解读现代诗歌,给读者提供了生动形象及富有启发性的阐释,为诗歌解读提供了一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要把“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有效预防腐败的重要任务来抓。政治文化是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根本取向。政治文化与人们的知识、信仰、规范、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社会评价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杨树熙 《南方论刊》2005,(10):63-64
窗外小雨淅沥,平添了春夜几番静谧。我在拜读官演武散文诗集《弦上的舞蹈》。半明半暗的灯影下,影视般幻化出诗人营构的既具体又空灵、既现实又理想、既清晰又缥缈的众多审美意象。在作者笔下,“炼油树”不是“树”,倒是“鲜红的花束”;“冬雾”不是“雾”,却是“冷冻游荡之魂魄”;“森林公园”不是“公园”而是“草的凉亭,花的走廊,绿的篮子”等等。这种“变形”和“异化”,也许跟清人袁枚说的“蚕食桑而所吐青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的道理庶几近之。中国古典美学十分看重“意象”,认为它是“诗的本体”,并把“情与景两者的…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他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的创作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袒露自己的心理隐私和人生境遇,自传体小说也成了郁达夫的一个标签.作家对于自身大胆的抒写,无形中为其做传记者提供了充分的资料,但也给人造成了辨析真伪和提炼材料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湖北电视台编导张以庆执导的《英与白》是人文类经典纪录片。该片在内容方面,以栅栏和窗作为隐喻,揭示了熊猫英和饲养员白被压抑的欲望和对于爱与自由的渴望,进而反思在现代文明下人性被束缚的现实。在表现形式方面,《英与白》借用了暗示、象征、隐喻、对比等表现手法将该片表现成了一首情绪丰富、意蕴悠长的诗。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有关农民工的著述很多,其中有些作品真实而深刻,在全社会引起了轰动。但令人遗憾的是,现有研究大部分属于社会学领域的著述,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的为数不  相似文献   

19.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扬州八怪"之前的郑板桥,可谓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却仅仅官至七品,最后且落得摘去乌纱的革职处分.但他为中国书画史和文学史增添了浓墨重彩之笔.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中国书画史和文学史上,不能没有"扬州八怪",不能没有郑板桥这个名字.中国文人画家的艺术精神与人格魅力,在郑板桥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公元7世纪初期,英国出现了一批以奇特的比喻、口语化诗体、富于变化的格律等为主要特征的诗人,人们称之为“玄学派诗人”(Metaphysical Poets。然而.玄学诗派一直没有得到其在文坛上应有的地位,他们的反传统创新思维和超前的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