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结合文学理论和语篇分析的方法,对澳大利亚女作家海伦·加纳创作的短篇小说《黑暗,光明》进行了评说,使宏观的文学理论引导微观的语篇分析,使文评观点和语言理据相互佐证和支持。研究发现,该作品具有较大的语篇潜势,作者利用逗号的多义性、光线和色彩的前景化、"异口同声"的叙述模式、人物互动关系和动词的及物性特征等语篇手段,既充分又微妙地实现了作品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西晋文学家陆机的《文赋》是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学理论作品。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分析其文学理论:一、全面探讨了文学创作的过程。二、强调文学发展中的创新。三、论述了作家个性、作品体裁与作品风格的关系。四、强调了文学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翻译:意识形态的建构、解构、重建与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信息转换的文化活动,而且是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意识形态以不同的语言形式隐藏在语篇之中,以各种隐蔽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作者写作、译者翻译以及读者解读文本。本文拟以批评语言学为主要方法论,强调翻译中语言分析和社会分析相结合的重要性,同时主张翻译研究应以语篇为单位,特别注意考察作者、译者、读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三元关系及其在意识形态的建构、解构、重建和解读过程中的作用,以便弄清翻译的本质并有效地解释那些"不忠"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在西方现代哲学和语言学的影响下,发生了"语言学转向",语言学批评也逐渐成为新时期文学批评的重要方向。篇章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自兴起以来,不断地对文学理论施加着一定的影响。语篇分析整体论是一种基于哲学与语言学的全新思想观点,强调语篇分析必须从整体入手,把握不同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思想在当代语言学界正在兴起,而在中国语言研究传统里,整体论思想也源远流长,中国传统的语言研究整体论分为起承转合结构说和主题论两部分,这与语篇分析的整体论思想不谋而合。文学语篇作为一种特殊的语篇,它与普通语篇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语篇分析的整体论思想也可以为现代文学批评提供借鉴,具有很大的可操作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问卷调查了农业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二语写作认知过程,发现二语写作认知过程包含构思、表达、语言监控、语篇监控4个子过程。通过高低分组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发现表达、语篇监控与写作成绩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且二者对写作成绩具有较强的预测效果,语言监控对成绩的影响呈效应负值。研究结果表明在二语写作教学中,对于英语水平基础较差的写作者应强化语言表达特别是词汇表达能力,并培养语篇意识,对于语言表层的错误问题,应鼓励学生写出交流质量较高的文本,不应过分强调写出语言精确的句法,这会阻碍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语篇解读并非指文章在读者头脑中的直接内化,因为它不是一个单向过程,而是文章与读者、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情感等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探讨图式知识理论对语篇解读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图式和文体图式这两个角度来分析图式对读者语篇解读的影响,从而使解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文学语篇的语言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文学语篇的理解要求读者的语言学知识.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考察了作品<儿子与情人>中人物语言变体的使用,在归纳其非标准变体的基础上,从语言的地区变体、社会变体与社会网络、语码转换、语码混合、复杂语码和局限语码等几个方面分析人物语言,从而发掘人物特点,挖掘作品技巧与内涵.  相似文献   

8.
英语名物化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不同的语言理论对名物化都有过讨论。分析不同语言流派对名物化的研究,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讨论名物化在构建语篇过程中的基本功能,展示名物化在语篇构建和语篇理解中的认知过程。对名物化的功能与认知研究将有助于语篇教学,特别是科技语篇的写作与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9.
批评性语篇分析是建立在批评语言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社会指向的语篇分析方法.它通过语言分析来展示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尤其是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文章运用批评性语篇分析法,对美国非暴力民权运动领袖Martin Luther King,的名篇"I Have ADream"作一分析,验证批评性语篇分析法在语篇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批评性话语分析把语言看作一种社会实践,认为语篇语言是语篇生成者和接受者之间权利关系的反映,能揭示社会中被"自然化"了的不平等关系。本文采用Fairclough语篇分析法,以西方媒体对中国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事件的报道为例,对一些充满意识形态的新闻文本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首先,根据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对新闻语篇的语言特征进行描述,然后联系语篇与语篇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分析语篇的生成过程;最后联系相关的历史和社会背景说明社会因素与语篇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本文研究不难发现,语言和意识的关系是双向的,即语言和语言的使用反映意识形态;语言及其使用又作用于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1.
尽管连贯是任何文学文本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特征,但在传统文学翻译研究中,这一问题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将语言学理论与文学理论加以有机的结合,以语篇连贯性为切入点,考察语篇连贯中的心理属性与语篇属性维面上的结构、意义、风格、效果等方面的整合作用;意在突破传统翻译理论单维视角的局限,摆脱其一一对应的静态语义等值模式,并用大量实例表明,任何一个语言单位都与语篇内其他语言单位和语篇外相关知识存在着不同维面上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是语篇研究的核心。传统研究仅从分析语篇的衔接手段入手来论述语篇的连贯性,注重分析语篇实际行文中的语法和词语,忽视了交际主体的主观因素和认知作用。本文分析了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对语篇连贯的认知作用和意义。语篇连贯的生成和理解是基于语篇实体的动态认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语境支配着意义的交流,同时也是实现意义的非语言手段。  相似文献   

13.
功能语篇分析对语篇的解释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篇是人们用语言系统进行交际的意义单位,是一种交际活动。语篇分析不仅要明白语篇所表达的意义,更要全面注重一连串语言被感知为一个负载信息的语篇解释过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笔者以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从文化语境(语篇体裁)、情景语境(语域)和语言三个纯理功能的角度,将语篇分析与解释、评估相联系,旨在通过语篇的解释而达到正确评估语篇的目的,且通过一医学报告实例分析表明了语篇分析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延伸隐喻是对普通隐喻的进一步扩展或对本体的多维喻化描述,是修辞手段在高于句子层次的语篇水平上的运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延伸隐喻,具备特有的语言元功能:弥补人类语言的抽象词汇不足的概念功能,体现作品"形美"与"意美"相统一的语篇功能,以及在句法层面体现作者语气的人际功能。  相似文献   

15.
互文性作为语篇的基本特征之一,着眼于语篇内异质要素的相互关系。"语体互文"是语篇互文性的一种特例,反映了语篇建构过程中各种语体既高度融合又互相制约的状态。借鉴维索尔伦语言顺应论的理论框架可从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三个方面对"语体互文"的运行机制、本质特点和修辞策略进行阐释,以此为从语体层面切入进行语篇研究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衔接分析往往基于词汇层,如词的指称、替代等,是从微观角度出发的分析,达不到反映整个语篇的结构关系。从系统功能语言学来看,任何语篇的过程类型都是有章可循的,并且是构建语篇的框架。本文通过对语篇实例进行及物性过程分析,发现语篇衔接也反映在小句及物性过程类型上,并可归纳为两种主要的衔接方式:及物性过程一致式、及物性过程序列式。对及物性过程进行的衔接分析超越了词汇层,是一种宏观的分析方法,它有助于读者把握全篇信息的分布走向,并对写作过程中的谋篇布局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语篇分析方法把翻译看作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认为应有目的地选择语言资源,对整个语篇进行重写。文章通过分析翻译基本单位和语篇信息性,引出语篇分析理论,通过英汉语篇对比,进行语篇翻译相关内容研究,并把语篇分析理论和语篇翻译研究成果应用于翻译教学和翻译教材建设。  相似文献   

18.
自Halliday和Hasan(1976)提出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以来,语言学界对语篇连贯的研究越来越重视。研究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1999)为理论基础,从元语用的角度揭示语言顺应和语篇连贯的关系,研究在连贯语篇中语言顺应的动态过程。通过实例分析发现,语言的使用是语言使用者基于语言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在元语用意识程度不同的情况下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语境因素在语言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成功的交际产生于动态的语境中。用语言顺应理论来指导语篇连贯性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语篇的连贯产生于语言选择的动态过程中,是顺应语境因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自Halliday和Hasan(1976)提出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以来,语言学界对语篇连贯的研究越来越重视。研究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1999)为理论基础,从元语用的角度揭示语言顺应和语篇连贯的关系,研究在连贯语篇中语言顺应的动态过程。通过实例分析发现,语言的使用是语言使用者基于语言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在元语用意识程度不同的情况下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语境因素在语言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成功的交际产生于动态的语境中。用语言顺应理论来指导语篇连贯性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语篇的连贯产生于语言选择的动态过程中,是顺应语境因素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认知语言学"意义在于使用"的理论观点可以对语言系统做出"虚拟的语言"和"实际的话语"的二元切分.认知视角下的语言系统二元论可以为语篇衔接与连贯分析提供统一的理论框架.无论是衔接还是连贯,在话语交际过程中都可以视作虚拟的概念和知识的选择性激活过程.衔接是对起组织作用的功能性概念和知识的激活过程,连贯是对起表征作用的实体性概念和知识的激活过程.在认知二元论的统辖下,语篇衔接与连贯的分析应该坚持选择性、动态性和以认知为导向的分析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