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旅游发展促进旅游地经济水平的提高,进而导致旅游地建筑景观发生变迁.旅游地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与其建筑景观的空间差异具有明显的对应性,核心旅游区、旅游服务区和旅游边缘区在建筑景观变迁的过程中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对旅游功能的响应.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分析了公众对旅游地建筑景观的变迁的感知,以此为依据提出规划和管理应该注重建筑景观变迁的空间特点,并且促进传统聚落建筑景观的自发展.  相似文献   

2.
旅游季节性是旅游地及其旅游产业的重要特征之一。以青岛、临沂、泰安三地为例,从国内客流统计的角度,运用方差分析,分别对其旅游季节性强度指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它们的旅游季节性特征有着显著不同,原因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为三地旅游区位的差异。其中,资源条件、气候条件、客源市场和交通条件等旅游区位因子会对旅游资源、旅游需求产生不同的影响,并最终作用于旅游地客流的季节性波动。  相似文献   

3.
开封市乡村旅游开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新的增长点。开封区位优势明显、文化和自然资源突出、客源丰富,具有开发乡村旅游的良好基础。开封已经具有了一些典型的乡村旅游地,但存在着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旅游产品开发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宣传促销力度不够、相关人才缺乏等问题。提出了科学规划、深层开发旅游产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宣传促销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个旅游点或旅游区的核心是旅游吸引力,文章从旅游资源的质量规模、旅游地经济环境、旅游地政策环境、旅游地的可进入性、客源地的收入水平、客源地等五个方面对旅游地吸引力进行建模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游客旅游感知是旅游者通过感觉器官获得对旅游对象、旅游环境条件等信息的心理过程.国内学者更侧重对境内游客旅游地感知研究,特别是不同类型旅游者感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环境友好型”旅游者对旅游地和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将“感知行为效能”和“地方依恋”这两个与旅游情境下环境负责行为密切相关的因素纳入计划行为理论模型,一个解释和预测旅游者自发的环境负责行为意愿的整体模型得以构建。针对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251位游客样本的实证研究显示:旅游者环境负责行为意愿不仅取决于其对自身得失的理性评估,还受到感知行为效能因素和情感因素的显著影响,尤其是旅游者与景区之间的情感纽带和心理认同对其环保行为态度和行为意愿均具有积极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我国旅游地和景区可持续发展应突破传统的管理规制路径,探索通过感情维系、效能培养、规范树立等创新措施,培育和引导旅游者自发采取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对沙坡头旅游区发展历程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对沙坡头旅游区的旅游发展阶段进行划分,构建出适合沙坡头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阶段指标赋予权重。在实地调查收集沙坡头旅游巨扭关基础资料后,测算出了沙坡头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并根据测算结果提出了符合实际、可行的旅游环境容量的优化与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旅游地的形象定位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马仁山森林旅游区是安徽省芜湖市唯一的省级森林公园,本文通过对马仁山森林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价,确立了该旅游区的旅游形象,并针对性提出强化旅游形象的景观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以乌鲁木齐南山林区方家庄为例,通过问卷调查,配合深度访谈,分析森林旅游区居民对乡村旅游之于森林旅游区经济、环境及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和态度.结果表明:森林旅游区居民在乡村旅游对森林旅游区产生的经济影响、环境影响、社会文化影响三个方面的正面影响感知都强于负面影响感知;从居民对待旅游业发展和游客总体上持欢迎的态度看,方家庄村处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经营的程度显著地正向影响他们对旅游业发展是否持支持的态度.基于结论,提出吸引更多森林旅游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获取经济效益和旅游娱乐产品的生产相结合、民族文化的坚守与外来旅游文化的扬弃相结合以及着眼于旅游产业链发展的森林旅游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以促进森林旅游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旅游地居民文化心理的生成和培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地软环境的最重要因素是居民的文化心理,尤其是该地作为旅游地后促使居民生成的那种特有的文化心理。剖析旅游地居民文化心理的各个层面,对发展旅游事业,促进旅游地社会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具有意义。影响旅游地居民文化心理生成及其差异性的几个基本因素,揭示了旅游地特别是新开发的初期旅游地居民文化心理的若干外在表现形式及其变化,还对一些不同类型的著名旅游地之居民文化心理进行了个案分析,认为尤其应对初期旅游地多变型的居民文化心理予以主动的导引,张扬和培育其积极性成分,改造或抑制其不利于旅游事业发展的消极性东西。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我国森林公园数量逐渐增加,大多数森林公园具有良好的风景资源,却受区位非优影响,发展严重滞后。以广东帽子峰森林公园为例,通过实地调查,从资源区位、交通区位、市场区位、认知区位、经济区位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该森林公园资源优势明显,但因周边存在同质景观,以致资源区位优势度不高;内外公共交通不发达;周边景区竞争大,客源市场分散;开发商与市民认知度不高;投资环境差,游客消费能力低等问题。提出挖掘新型旅游发展模式、提高同质景观资源影响力,重视道路建设、建立与热点景区之间的交通网络,开发新的旅游圈、扩大周边市场,加大品牌营销、增加各界认知度,积极吸引企业合作、共同提升经济区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家界游客、居民及旅游从业人员旅游发展感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游客、居民和旅游从业人员是旅游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其对旅游发展的感知,直接反映旅游发展的品质与趋势。对张家界游客、居民及从业人员旅游发展感知调研显示:国内游客的满意度高于国外游客,居民对旅游发展的认可程度和旅游影响的感知总体持肯定意见,旅游从业人员对旅游发展环境和前景基本满意。三方主体共同认为张家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还需以生态思维制定长远规划,在资源保护、市场规范、营销创新、服务水准、人文环境等方面系统努力,加快环境友好型景区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3.
湖南凤凰旅游资源的区位分析及开发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区位包括资源区位、市场区位和交通区位。从资源区位来看,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在湘、鄂、渝、黔边区与张家界、梵净山等著名风景区形成了一种各具特色的优势互补关系。但由于凤凰地处边远贫困的山区,使得其在市场和交通区位上居于十分不利的位置。在分析区位条件的基础上,凤凰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应挖掘资源的特色,以南方长城为线索和纽带整合凤凰三大类人文景观,全力打造成一种独特的长城文化旅游品牌。其次应加强与张家界和梵净山景区的联系,使三大景区各自依据资源特色,从不同的侧面,全面展示武陵山区独特的自然风韵和历史文化,共同打造“武陵山区神奇之旅”。第三,加快交通运输建设,提高对外联系的等级,改变不利的交通区位。  相似文献   

14.
从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特点出发,制定符合本地区旅游产品特点的营销策略,变区位劣势为区位优势,打破青海旅游产品营销的瓶颈,是促进青海旅游业快速、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旅游社会影响的动力系统是由旅游人—人关系子系统、旅游人—地关系子系统两个微观与宏观的层次组成的。其中,旅游人—人关系子系统主要包括旅游者、旅游企业、政府部门、地方居民与社区等,旅游人—地关系子系统主要包括旅游流、旅游吸引力、旅游承载力、旅游制度。旅游社会影响动力系统的微观层次子系统受制于旅游社会影响动力系统的宏观层次子系统,同时它具有较高的适应性、能动性与创造性,能通过涌现生成旅游社会影响动力系统的宏观层次子系统。旅游社会影响动力系统的两个层次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生成旅游社会影响,推动旅游目的地的发展与演化。根据各种主导因素及旅游社会影响的主要机制,旅游对目的地的影响主要有创新型、文化涵化型、文化诠释型、文化传播型、制度强制型、文化象征型等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6.
知识对促进社区旅游发展和提升居民旅游支持态度具有重要意义。知识转移通过社会网络进行,与转移主客体的社会资本密不可分。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和知识转移理论构建并检验社会资本、知识转移与居民旅游支持态度的关系模型,以浙江省三个乡村社区为样本,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以人际信任、互惠合作与共同愿景为要素的社会资本,通过克服居民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促进知识转移;人际信任和互惠合作通过帮助居民实现“个体理性人”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来提高居民旅游支持态度;知识转移通过提高居民旅游管理和创新能力以及旅游发展福利,正向影响居民旅游支持态度。基于研究结论,社区应建立旅游互助小组、社区学习社团来提高居民旅游支持态度,促进知识转移,旅游部门应承担知识中介作用,提高旅游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产业竞争论、资源论、合作论与变革论并没有突破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服务效率的困境,商业模式创新是森林公园旅游服务效率增长的源泉。森林公园旅游服务商业模式的创新动力基于市场对环境质量的需求和产业对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的冲动,探索森林公园旅游服务的创新途径就是洞察市场价值主张、构建价值创造系统和获取价值的盈利模式。基于国内森林公园旅游服务核心要素的筛选,构建了其商业模式的表达模型,提出了森林公园旅游服务商业模式创新途径:(1)景观和环境的价值主张创新;(2)技术和文化的营运系统创新,(3)网络和体验的盈利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8.
从国民休闲发展与旅游创新角度,提出旅游产品休闲化、娱乐化设计的基本要求.在现代旅游发展进程中,需要进一步丰富国民旅游休闲的内涵,重视旅游产品休闲化、娱乐化设计,是旅游产品转型升级为休闲产品、娱乐产品的主要方向.侧重从观光旅游、会展旅游、度假旅游三大主导产品提出旅游产品休闲化、娱乐化设计的主要思路.研究结果表明:强化旅游产品的休闲和娱乐功能,可以大大提高旅游的体验性、参与性、感悟性  相似文献   

19.
论佛教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佛教文化资源丰富,随着宗教旅游日益成为现代旅游的热点,加大其开发利用程度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已成为必然。本文立足于佛教旅游开发的资源条件、区位条件分析,探索了我国佛教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及产品设计。  相似文献   

20.
在全国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出现了许多依靠旅游富县强县的典范,如安徽黟县。为了定量地研究旅游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大小,引入了区位商和产业贡献率两个指标进行分析,并以黟县作为研究案例。首先,对黟县旅游经济现状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定量化分析了旅游对黟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得出结论:旅游对黟县县域经济贡献巨大。最后,分析指出黟县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同时给了一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