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5 毫秒
1.
英语表达时的强调手段非常丰富。在词汇层面上,能够用于强调的主要有形容词、副词、动词、代词、介词短语、名词短语和其他惯用法,以及以词汇为资源的修辞手段,如隐喻、明喻、夸张、拟声等。这些种类繁多的强调可大体分为直白性的和隐含性的两大类。前者指用具有强调功能的词汇或惯用法进行的直接强调,后者则主要指以修辞手段起作用的间接强调。  相似文献   

2.
"所"字作为特别的指示性代词,与动词、动词词组或介词词组连用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有些"所"字结构中"所"字的后面是名词或形容词等其它非动词,由于受"所"字的特殊词性的影响,这些名词、形容词等非动词临时改变词性,具有了动词的语法特征和词汇意义,活用为动词了.本文对"十三经"中的"所"字结构进行整理,共集"所"字与非动词构成的"所"字结构37例,并对其归类分析逐一考证,通过对这些用例的分析,初步探索"所"字与非动词连用的关系及组合规律.  相似文献   

3.
王钢 《阴山学刊》2003,16(5):55-58
"that"作为英语中最基础的词汇之一,具有多种词性,用法复杂。"that"可用作指示代词、副词、关系词、连词、短语连词等,并分别对应不同的用法。  相似文献   

4.
关于现代汉语词类系统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划分现代汉语词类,应以语法功能为根本标准,并注重划分的层级性。首先根据词能否作句法成分,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根据独立使用的能力以及与其他词组合的能力分为独立词、半独立词和组合词。独立词只有叹词;半独立词只有拟声词;组合词分为体词、谓词、饰词、代词,其中,体词分为名词、数词,谓词分为动词、形容词、状态词,饰词分为区别词、副词,代词分为代体词、代谓词、代饰词。虚词分为介词、连词、助词和量词。  相似文献   

5.
释“若”     
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若”字,虽然读音相同,但词性不同,词义不同,在句子里的用法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若”可以用作代词、动词、连词、形容词、副词、助词等,它还可以作兼词,并和其他词组成固定结构作句子成分。我们只有掌握它的特性,才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正确地领会每句话的含义。现分别举例说明如下: (一)“若”常用作对称代词、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 A、对称代词:它作主语、宾语时,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你”、“你们”,作定语时相当于“你的”、“你们的”。  相似文献   

6.
"管他"是一个至今未被收入虚词词典的连词性成分。在现代汉语中,"管他"虽然没有词汇化为一个词,但它是一个经过句法上的并入操作而实现的韵律词,比"管"更有资格充当连词性成分。"管他"语法化为连词性成分首先是语义条件,即"管"由行为动词演变为心理动词、代词"他"的意义虚化,其次是语音条件,即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自然音步模式。此外,"管他"语法化为连词的直接语境是反问句,相关语境是否定句。  相似文献   

7.
刘丽静 《学术论坛》2016,(4):176-180
句型是句子的结构类型,是普通话口语的基础。无论是书面语还是口语,都有一些句型是常见的,出现频率特别高。《普通话培训与测试》教材中朗读作品的单句句型从结构上看,以主谓句型为主,非主谓句型为辅;从功能上看,单句句型以动词词性成分居多,名词性、形容词性成分居少。语篇中的复句,从结构上观察,复句由分句组成。非主谓句的使用比例大幅度提高;从内部逻辑结构层次看,以单层结构为主。从内部逻辑意义关系看,连贯、因果、并列关系常用。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中“是”的词性及用法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是比较特殊且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它一般是被看作表示判断的动词,所以,过去有不少语法论著认为“是”字句就是典型的判断句,它的宾语或补语一定是个名词性的成分。但是,实际运用中的语言是复杂的,实际语言的复杂性带来了词的复杂性。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是”除了作动词外,还可以作副词、形容词、连词或代词等;“是”的后边既可以是名词性成分,也可以是动词、形容词性成分。本文拟从几个方面谈谈现代汉语中“是”的词性及其具体的用法。 需要说明的是:“是”在现代汉语中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语素,如“于是”、“但是”、“可是”、  相似文献   

9.
广东丰顺客方言语法特点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略地介绍了以广东丰顺县城汤坑为主的丰顺客方言一些主要的语法特点。词法特点方面谈某些名词、代词、数词、量词、助词、形容词、副词以及动词等的主要特征及用法;句法方面则谈几种较常见的句法特点,如比较句、处置句、被动句、双宾句、疑问句等等句式特点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中的副体结构李润桃副词能否修饰、限制体词性结构(此处的体词性结构包括名词、代词、数量短语、数量名短语和以名词为中心语的偏正短语),历来争论颇多。绝大部分现代汉语语法著作都认为,副词可以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形容词性短语,而不能修饰、...  相似文献   

11.
相较于阅读、听力及书写能力,大多数高级阶段韩国汉语学习者口语实用能力较差,尤其是口语产出过程中大量非流利停顿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其口语产出的流利程度.以勒韦(Levelt)的自我监控策略为基础,设计口语测评实验,结合即时回顾访谈,从时长分布区间及句内分布位置两个角度,对高级阶段韩国留学生口语产出过程中出现不同类型非流利停顿现象的成因、功能、出现频率以及分布特征进行多维度的考察与分析,其目的在于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具有实用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碧岩录》是研究近代汉语特别是唐宋时期词汇的珍贵材料,尤其是复音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就偏正式复音词而言,《碧岩录》中的偏正复音词在语义构成和词性构成方面,与前代相比都有一些发展和变化。语义构成方面,《碧岩录》中正语素表示人和事物、动作、行为和性质、状态的这一类复音词有很大的发展变化;词性构成方面,《碧岩录》中的偏正式复音词仍以名词居多,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代词等数量较少,但构成方式更为繁富,呈多样化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对英语中的可能性推测进行了归纳,阐明显性和隐性表达的含义;并运用动词、副词、形容词和名词总结了行为发生或状态存在的显性表达方式;在其基础上提出了使用不定代词、形容词、被动V—ed和to-不定式等方式,间接总结了不同类型的隐性表达方式。本文拟从显性和隐性表达八手,探析英语中可能性推测的表达多样化。  相似文献   

14.
词汇知识广度、深度和词汇流利度是研究学习者产出性词汇能力的三个主要纬度。本研究采用基于语料库的截面研究法从这三个纬度考察了中国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学习者产出性词汇能力的发展特征,发现学习者产出性词汇能力与英语水平存在密切关系,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高速、过渡和巩固三个阶段。高速阶段,词汇知识广度的各个维度均发展迅速;但知识深度的各个维度发展速度并不均衡,其中,形态—句法知识发展较快而语义知识的发展则出现明显滞后现象;词汇流利度的发展也不甚理想。过渡阶段,词汇知识广度各项指标发展速度轻微下降,词汇知识深度各项指标发展速度明显提高,词汇流利性的发展则降到最低点。巩固阶段,词汇知识广度发展稳中有升,知识深度发展速度明显提高,词汇流利性则出现了爆发式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英语词汇是极其丰富的,惯用语是其中之一.惯用语可以非常生动、准确、细致地表达某件事情的行为、过程或状态.而在惯用语中,成对反义词又是常被使用的重要词汇.本文举例具体阐述了在成对反义词中名词性成对反义词、形容词或副词成对反义词以及动词性成时反义词这三种情况,可以从一个方面体现英语表达的细微性和生动性.  相似文献   

16.
“是”为一个常用词,从造字法来说,它是一个会意字。经常作动词用,表示判断意义,因此语法上一般称之为判断动词。在逻辑中,它经常作判断中的联项,起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然而是否判断中的“是”都是联项呢?不是的。是否语句中的“是”都作动词呢?也不是。“是”在逻辑判断中有时作联项,有时作量项,有时作谓项中的一部分;在具体语句中,有的作动词用,也有的作名词、形容词、代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用等,有时与其它词构成固定格式或固定词组,有时与语句中的其它成分不发生结构关系,属于独立语。因此要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具体分析“是”的意义。下面从两个方面分别谈谈“是”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阎赫允 《北方论丛》2001,(5):107-110
第二语言教学界十分重视培养具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的人才,语言学者们在至力于探讨第二语言的流利性。要想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重视口语流利性在第二语言学得中的重要性,找出可能影响口语流利性的原因,并根据语言发展机制探讨对策。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建立第二语言口语流利发展的理论模式,以提高学习者的第二语言流利性。  相似文献   

18.
付敏 《琼州学院学报》2014,(3):52-55,67
汉语和日语的人称代词在用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表现为日语人称代词的种类多于汉语,而使用的频率却远远低于汉语。其原因与敬语表现、授受表现、感官形容词、感官动词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释之”     
之,原是会意字,是“出”、“往”、“到”的意思,动词,文言中常见,如:“驱而之薛。”(《战国策、齐策》)“之”就是这个意思。代词、助词“之”是动词“之”的假借字。一、代词“之”最早作指示代词,后作人称代词,甲骨文中的代词“之”都是近指指示代词,相当于“这”,如:“于之夕又(有)大雨”。(《十辞通纂》582),下面分述代  相似文献   

20.
“再说”的演化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正中  王立杰 《云梦学刊》2011,32(2):132-134
"再说"最早出现在六朝,作动词短语;宋元时期作短语的用法逐渐增多,明清时期普遍运用。"再说"作动词最早出现在明代,到清代运用得比较普遍;作为连词,在清代时才出现。短语"再说"可以出现在句末和句首,句末"再说"逐渐演化出动词用法;句首"再说"逐渐演化出连词用法。"再说"的词汇化伴随着语法化,虚化是"再说"由短语演变成词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