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白与杜甫是我国古代同时并称于世的诗中双璧,他们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成为了各个时代人们格外关注的话题。但是,由于人们感情倾向的差异,李杜关系曾一度地被扭曲。因此,本文将重新考察他们交往时的具体情况和当时人们对他们的接受现实,力图客观、公正地评价李杜之间短暂但却永恒的交谊关系。  相似文献   

2.
从李白、杜甫诗篇中对音乐之咏诵,读者可以了解唐代音乐的盛况,和两位伟大诗人的丰厚的音乐素养及他们对待音乐的无比正确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关于“梅村体”的艺术渊源,前人多重视其源出初唐四杰与中唐元白,相对忽视了其转益多师的艺术继承。本文论述“梅村体”所受李、杜歌行体之影响,弥补这一认识缺失。受李白之影响在梅村是偶一为之,受杜甫影响则为“梅村体”之常态。受李白影响在于其个别诗歌之想象、格调;而受杜甫影响则在其“诗史”精神、现实态度、叙事艺术等大方面,在“梅村体”的大量诗歌中都有突出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历史上长期存在的李杜优劣问题作了新的探讨。认为 ,过去的李杜优劣之争没有全面认识李杜的优劣问题 ,更没有揭示出李杜优劣的思想学术原因。杜诗固然有“集大成”和“金声而玉振”的特点 ,但真正使杜甫被后世尊为诗圣的 ,还是杜甫深受儒家学术思想薰陶而养成的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圣者情怀和强烈的社会意识。正是这样的圣者情怀 ,使他写出了一系列反映民生疾苦的史诗性的作品。李白则因为道家思想的影响 ,而有更多的仙风道骨 ,他虽然也有对社会人生的关怀 ,却不如杜甫执著。文章认为 ,辨明李杜的优劣 ,对取法乎上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历来论者因《李白杜甫诗优劣说》所表达的看法,一致认定欧阳修是宋代扬李抑杜论者的代表。事实上,欧阳修的这篇随笔式短文,不仅本身存在自相矛盾之处,而且广泛考察他评价李杜的相关言论、时代背景及其所承担的领导诗文革新运动的重大使命,不仅不能得出其为扬李抑杜论者的结论,反而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他始终坚持李杜并尊、无所轩轾的评价观点和鲜明立场。  相似文献   

6.
历来论者因《李白杜甫诗优劣说》所表达的看法,一致认定欧阳修是宋代扬李抑杜论者的代表。事实上,欧阳修的这篇随笔式短文,不仅本身存在自相矛盾之处,而且广泛考察他评价李杜的相关言论、时代背景及其所承担的领导诗文革新运动的重大使命,不仅不能得出其为扬李抑杜论者的结论,反而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他始终坚持李杜并尊、无所轩轾的评价观点和鲜明立场。  相似文献   

7.
8.
在唐代诗歌文学理论批评园地里,论诗诗是一种别具新貌而意义独特的诗评样式。李白与杜甫的论诗诗堪称代表。他们都极其敬慕陈子昂的革新精神与“风骨”之作,都有很深的《风》《骚》情结,认真汲取六朝优秀诗人的创作经验,推崇清新自然与雄健俊逸的诗歌风格。然而,在具体对待齐梁文学的态度上,较之于李白,杜甫的是非观更明确,接受之方法更辩证,既有“恐与齐梁作后尘”的否定,又有“清词丽句必为邻”的肯定。在讲究诗歌的“传神”论、“声律”论等方面,杜甫也有突出的贡献。杜甫创造的论诗绝句组诗体式,影响后世颇为深远。  相似文献   

9.
李白是盛唐诗歌中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爱酒,以酒成欢,亦以酒化愁.他的"酒"中包含了对自身遭遇、人生沉浮和社会现实的无限感慨,使得李白的"酒"及诗中夹杂着一股似淡还浓的有关时间和生命的悲剧意识,最后通过一种自我张扬的方式使这种求而不得的"欲望"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10.
众所公认,李白、杜甫、王昌龄三家的绝句艺术是出神入化,各有千秋的。一般说来,李绝多大笔挥洒,直抒胸臆,常以一些“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的惊世骇俗的夸张、比喻(比拟),推出奇豪意象,造出神妙境界,使万世臣服,风格雄奇明快,壮浪恣肆;杜绝则极少夸张和直抒胸臆,多工笔写景(事),寓情于景(事),借景(事)抒情,又以律为绝,极重对仗,风格深婉、严整、细腻;王绝含蓄、深婉近杜,却多工笔写人,极注重捕捉那些稍纵即逝,却能真切反映社会各类人各种真实复杂感情的典型情境,予以突出描绘,传递人物心声,表达自己感情。三家鼎足而立,俱沾溉后世,其泽甚远。  相似文献   

11.
文革中的郭沫若写作《李白与杜甫》的动机是复杂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欲通过李白、杜甫的研究来舐舔心灵的伤疤,宣泄感情的伤痛。《李白与杜甫》的缺陷突出地体现在机械地使用阶级分析法,主观随意地扬李抑杜等多个方面。文革这个特殊的写作背景,是造成上述缺陷的主要原因。《李白与杜甫》也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作品,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史料、史实的考证上。  相似文献   

12.
李白、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他们以卓越的诗歌成就树起了两座丰碑,更以早年建立的情若手足的交谊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但在晚年,李、杜之间产生了情感隔阂。其表现是杜甫对李白之死漠然视之,令人感到蹊跷。其中原因主要是杜甫对李白的不满直至失望。因为杜甫怅怨李白恃才傲物,得罪玄宗,不辩忠奸,附依永王,被定罪附逆做乱。  相似文献   

13.
李杜优劣论争反映了中唐韩愈与元、白两大诗派在诗学观念上的差异和竞争。韩愈对李杜优劣说的批判也包含了对讽谕诗创作的不以为然。但尽管如此,他们的诗学思想在同时代仍最为接近。在贞元、元和诗坛上,他们是前后相继的接力者,分别代表了这一时期诗学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4.
鲁迅与李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年轻鲁迅对李贺慷慨激昂情感的诗作表现出了很大的喜好,并与之产生了深深的共鸣;第二,鲁迅作品对幽愤情感的表现与他对幽冥境界的喜好也与李贺十分相似。鲁迅与杜甫的联系则主要体现在这两位伟大的艺术家都具有一种大爱和悲悯的精神,而这种精神的相似是鲁迅晚年认同杜甫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杜甫是守儒持重的文人 ,但亦有极为狂放的一面 ,只是他的“狂”和李白有着很大的差异。李杜二人“狂”的共同之处在于狂得真挚 ,共有着“清狂”与“痴狂” ,而李白的狂态中少有杜甫那种蕴含着巨大痛苦的“迷狂”  相似文献   

16.
杜甫一生恪守儒家思想,而李白的主导思想却是道家,这是二者思想信仰最根本的区别,也正是由于这一区别决定了李白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不如杜甫那样广泛而深远。  相似文献   

17.
李宗瀛是19世纪中叶广西著名的诗人,“杉湖十子”之一。其诗熔杜甫、李贺、李商隐等经典诗人风格于一炉,表现出奇、艳、豪、沉的风格特点,成为一千余年后,杜甫、李贺等诗人在广西的传人,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杜甫学界普遍认为,杜甫诞生于河南巩县之南窑湾。然而,康熙年间杜澳《巩县杜少陵先生墓碑记》明确记载杜甫诞生于河南巩县康店,与传统观点产生了巨大分歧。这个记载点燃了杜甫生地历史争端的导火索。杜甫究竟诞生于何处?这无疑成为杜甫学界一个重大的反思课题。不可否认,碑记的发现为杜甫生地的考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杜牧学古自出机杼,不同时流,诗风也独具个性。两次游幕宣州及刺池州的经历让他和李白数度结缘,由此引发的关注加深了他对李白的认同,在具体诗作中也有层次不同的表现。而狂则是杜牧和李白在气质精神上的沟通处,并由此形成诗风上飘逸和俊逸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株洲石浦少陵草堂为纪念杜甫住宿凿石浦题诗而建。其始建于宋,盛于康乾,毁于晚清。杜公在凿石浦住宿时间短,留下诗篇少;然而,岁月精准,遗址精确,历代怀杜盛事详实可查,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