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股权多元化在我国开始出现,资本报酬不能再被看作是剥削行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科层组织的出现,使劳动可以分享税后利润。我国现代企业和私营企业中的资本报酬也不能看作剥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两种剥削形式。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剥削形式发生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新变化。在资本所有权上,出现“资本民主化”;在经营管理上,实行“管理民主化”;在分配方面,采取“收入均等化”等等.这些新变化给现代资本主义制度披上一件件美丽的外衣,涂上层层迷人的色彩,造成种种蛊惑人心的假象,似乎现代资本主义已经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工人阶级已经不再受剥削和被雇佣,工人和资本家已融合为一体,两者之间已没有根本利益的对立,贫富悬殊已不再存在,现代资本主义已经变成一个既没有剥削又没有贫困的“新型社会”.正确认识和分析现代资本主义剥削形式的新变化,透过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揭示它的本质,对于认识现代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对剥削与贫困问题经济伦理意蕴的揭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那里,剥削是指剥削劳动,即以不平等的方式支配和控制他人的剩余劳动。马克思认为,剥削的形式随着生产方式的不同而变化;资本主义剥削作为价值增殖现象贯穿资本主义生产、流通整个过程;资本主义剥削关系虽然被交换关系的表面现象所掩蔽,但其内在的矛盾必将激化;剩余价值率是劳动力剥削程度的正确表现。正是资本主义剥削,带来了无产阶级贫困化问题。这些观点体现了资本主义伦理关系的不平等由生产关系的不平等性制约等经济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4.
有的同志承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家是剥削者,但认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家(私营企业主、外资企业老板)就不是剥削者或不存在剥削。首先,我们应当承认在两种不同性质国度里的资本家是不完全一样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为巩固、发展资本主义统治的力量;后者却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因素。但资本家作为资本人格化的性质却并不受外在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事物的性质是由事物本身内在矛盾的性质决定的,所以,毋庸置疑,我国的资本家依然是剥削者,而不是劳动者。否定我国现阶段的资本家有剥削或是剥削…  相似文献   

5.
剥削的产生、发展和最终被消灭,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每一种剥削制度在上升时期,都是“历史发展的杠杆”。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私有经济也存在剥削,但与资本主义的私有经济有根本的区别。应该允许其存在,但又不是放任任何形式的剥削。  相似文献   

6.
正确认识剥削现象是我国私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思想前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剥削现象有其必然性、合理性,当代我国私营经济的剥削现象已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对于私营经济剥削现象本身应有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7.
战后,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工人实际工资有上升的趋势,物质资料的生活状况有明显的改善;劳动时间比过去相对缩短。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变化和出现的新现象,是否意味着现代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对工人的剥削已经减轻,资本主义的性质已经改变?本文针对这个问题作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数字资本主义在带来一系列繁荣景象,同时也加剧劳资之间的权利失衡。基于劳动过程理论,对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劳资关系进行分析。劳动过程中劳资关系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数字资本情绪控制与工人情绪抵抗、数字技术加速劳资关系中不稳定与被剥削的工作、劳动过程中数字资本全天监控数字劳动者。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劳动过程中劳资关系本质上并没有改变资本对劳动者的剥削与压迫,而是变得更加隐蔽。因此,基于马克思劳动过程理论分析数字资本主义视域下劳资关系,主要体现在马克思劳动过程理论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劳动过程、再生产和利益等五个方面,揭示数字资本主义控制下劳动过程中劳资关系运行机制和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9.
随着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不同形式的剥削现象,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也是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回答的理论问题。本文着重考察了制度视野与非制度视野的剥削定义,界定了剥削的内涵,区分了经济剥削与超经济剥削两种形式,分析了合法剥削与非法剥削的成因及其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营经济的剥削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认为,剥削的产生和消灭都是和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的,评价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功过,不应从道义上进行批判,而是将其置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当前我们应该站在国家整体利益的立场上,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分析私营经济的剥削。私营经济存在着剥削关系,但我国决不是剥削制度。我们允许私营经济存在剥削关系,并不是为了鼓励和发展私营经济的剥削行为,而是为了通过发展私营经济来发展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围绕剥削的内涵、剥削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及原因、剥削的判别标准、剥削的功能和作用、我国现阶段的剥削与资本主义剥削的区别等五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学者在剥削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剥削理论研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看法。  相似文献   

12.
剥削可以说是让人们深恶痛绝的。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却出现了一批雇工人数超过了7人限额的私营企业。 这不是又出现了剥削吗?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剥削,而为什么干了几十年,今天又出现了剥削,而且还允许它存在呢? 这对于我们一些人来说,的确是一个难解之谜! 要破译这个谜,我们得从剥削的形成及消灭的条件说起。马克思对这个问题有很精辟的论述。马克思说,社会分裂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是以前生产不够发展的结果。恩格斯也说道,剥削和被剥削、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都可以从人的劳动的这种相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在企业中推行的“民主管理”制度,从内容、形式、起因和实质等方面进行了剖析。作者认为,尽管这一制度确实起到了改善经营、发展生产的作用,但在本质上仍然是垄断资本家剥削工人的一种手段,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工人的无权地位。真正的民主管理,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4.
私营经济中的剥削是指企业主凭借对生产资料所有权,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营经济剥削的存在,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为,雇主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私营经济是一种比个体经济更先进的经济关系;是一种天然的市场经济形式,能促进市场经济较快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用生产力标准来全面认识和评价剥削.既要看到其积极作用,大胆利用;又要看到其消极作用,进行必要的限制.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引导私营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分析马克思主义对剥削理论的重构在西方哲学界引起了很大轰动,美国的艾伦.布坎南教授在对此论题的回应中,首先廓清了马克思视野中的剥削概念,认为他的著作中包含三个剥削概念:资本主义雇佣劳动过程中的剥削、贯穿历史的剥削和一般剥削,并对质疑马克思剥削概念的几个重要反对意见作出了有力的回应。布坎南的阐释基本上符合马克思的思想实际,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全面地认识马克思的剥削概念。  相似文献   

16.
虽然马克思曾经批判过资本主义,指出资本主义是可鄙、可恨的,批判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但是一些西方学者认为,马克思在这里不是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道德上的批判。事实上,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剥削是不正义的,是盗窃。我们不能以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否定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道德批判。  相似文献   

17.
剥削的产生和存在由生产力的发展程度来说明。资本的双重性既决定了其巨大的历史功绩,也显现了其存在剥削的必然性及其复杂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社会主义集体力量的发挥和生产力的发展是消灭剥削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人们传统的思想中,剥削只是与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的范畴,社会主义制度中是没有剥削的,然而剥削问题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却以不容回避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因此,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客观地分析我国现阶段剥削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认清剥削的存在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本质的关系,对于制定政策,深化改革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第三次技术革命,生产机械化向自动化高度发展,六十年代出现了工业机器人,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并引起了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某些变化。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又一次鼓吹“机器创造价值”的谬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学说受到了新的挑战。他们宣称技术越进步,机器越发达,资本对财富生产的贡献就越大,而劳动对生产财富的贡献就越少,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了;他们甚至宣称,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不是资本家剥削工人,而是工人剥削了资本家。早在1958年,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者路易斯·凯尔索和摩铁麦·杰·阿德勒在他们合著的《资本家宣言》中就认为,今天美国工人对财富生产的贡献不到10%,资本工具对财富生产的贡献是90%以上,而70%的收入却分配给劳动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封建半封建土地制度下的地租剥削苛重,是世界所罕见的。长期以来,人们通常是以地租率的高低,即亩地租量与亩农作物产量的比率(或地租额与地价的比率),来衡量封建地租的剥削程度,这自有一番道理,但并不准确、科学。学术界曾有以地租剥削率的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