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学界一般认为,孔子仁礼并建,孟子主要发展仁,荀子主要继承礼。荀子多言礼,少言仁,"仁"在荀子思想中则处于从属的地位。笔者经过对荀子思想的深入考察,发现"仁"在荀子思想中仍然处于基础性地位。荀子在孔子"仁"的基础上,继孟子之后,着重发挥孔子"礼"的概念,注重从外在规范上展开,以"礼义"为核心构建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在礼义构建中,荀子继承了孔孟仁学的基本精神,以仁义为本,以礼义为用,更细致地分析了仁、义、礼、乐之间的复杂关系,传承孔孟仁政思想。荀子的礼义体系是一个以"仁"为基础,包含了仁、义、礼、乐、法、刑在内的博大体系,注重人道为本的礼义道德,强调体道与修身,发挥礼义的社会政治功能。荀子的礼义构建还担当了对儒家王道思想的传承,他既法先王也法后王,以圣人的理想人格传承和守护王道理想。荀子是一个与孟子有共同思想基础,有许多相通一致之处的儒学大家,是先秦儒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2.
立足于社会儒学的参考框架诠释荀子群学,可以把它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人而能群的社会本质论,荀子尽管也从社会集合意义上凸显群体的本位价值和地位,尽管有时也立足于个体与群体关系维度阐发"群"的问题,可是他的着力点是根据人与动物的差别强调人能群能分,创造性地提出了人"能群"的社会本质观;二是能难兼技的社会分工论,荀子社会分工论最明显的特点是将其纳入"群学"之中进行讨论,开创性地发明了能难兼技的社会分工思想,这主要体现在社会职业分工、社会角色分工和社会技能分工三方面;三是群居和一的社会理想论,荀子建构了以"群居和一"为核心内容的社会理想思想,并从合群乐群、各得其宜、救患除祸、群居和一四方面做了深刻阐发;四是明分使群的社会治理论,荀子更为强调"外王"一面,强调道统与政统的统一性,就社会治理主体而言,荀子明分使群的社会治理可以分为君子之治、先王之治和圣王之治三种情形。  相似文献   

3.
《理论界》2015,(12)
荀子的公正思想集中体现于他的"差等原则"与"民本原则"中,"差等原则"强调社会权力、财富的分配必须严格与个体的德性、才能相匹配,即"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民本原则"强调统治的合法性应该奠定在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之上,政权的存在是为了人民不是为了统治者。这两个原则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共同体现了荀子政治哲学中的"公正"考量。  相似文献   

4.
荀子十分推崇"礼"的地位,认为"礼"是社会治理之根本,他在"隆礼"的同时也强调"法"的作用。荀子哲学以"礼"为主体,由"礼"产生"法",同时强调"刑"的作用,并将"刑"作为一种维护"法"和"礼"的必要手段。在荀子政治哲学中,"礼"是"法"的根基,"法"是"礼"延伸,"刑"则是"法"和"礼"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杨庆云 《中州学刊》2012,(5):114-117
荀子作为先秦诸子集大成者,汲取了诸子百家的精辟论说,提出的社会语言观与两千多年后西方语言学家的观点不谋而合。他在《正名篇》中探讨的"名"与"实"的辩证关系,揭示了语言使用中"约之以命"的社会性,强调了社会语言学关注的语言从无到有遵循的任意性原则与言语群体的内在联系。同时,荀子关注到语言有阶层变体,提出"明贵贱"、"辨同异",并藉此来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突显其语言治政的目的。而且,荀子还发现语言不仅有地域变异的"楚语"、"越语",还有专属于社会集团变体的共同语——雅言,语言在"循旧名"、"作新名"中继承和发展,由此,形成了他的共时和历时的社会语言观。  相似文献   

6.
荀子作为先秦著名的教育家,唯物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以性恶论为基础的德育思想,既师承孔子,又立足于社会现实,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荀子的德育思想不仅对当世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代湘学的认识论,主要体现在知行观方面.王船山的知行观,是他哲学思想的精髓,一方面具有与时俱进的特色,另一方面则有返本开新的意义.他在批判理学、心学知行观的基础上,提出了 自己"知行相资"的新知行观.船山的知行观,强调实践,主张力行,呼吁变革.船山的知行观影响了近代湘学.近代湘学中有一条注重实践、强调"应变"的认识论思想线索,这条线索是从船山的知行观衍生出来的.湖湘文化中有关知行关系的认识,还构成了毛泽东《实践论》的思想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8.
《理论界》2017,(3)
荀子作为战国晚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继承和发扬先秦儒家思想重"礼"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诸子百家思想,提出了"明分使群"、"人之性恶""天人相分"、"法后王"、"隆礼重法"等观点。荀子思想形成的基础是对儒家"人性本善"思想的合理扬弃与创新,他将孔孟理想化的以德治国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在"人之性恶"认识的基础上,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礼"教育引导与规范作用的同时,特别注重"法"的强制约束作用。笔者从社会实践角度出发,以时代政治背景为依托,将荀子思想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进行比较,剖析荀子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并将荀子对儒家思想发展与创新所产生的时代价值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9.
在对荀子天人关系的解读中,多数学者认为荀子是主张天人分途的,这种观点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荀子"明于天人之分"有它的双层意蕴:在道德层面上,天德即人德,是天人合一的;在治理的层面上,治乱的根本在人不在天,又是天人相分的。荀子的天人合一是天道和人道的合一。荀子为天赋与道德的属性,一方面是为他的人德建立一个形上的基础,另一方面为他的道德修养方法提供依据;荀子的天人观已经摆脱了"天尊人卑"和"君命天授"的传统观念,建立了天人相分的自然天人观。天人相分使天失去了赏善罚恶的决定权,天有天职,人有人职。国家的治乱从根本上说,并非取决于天而是取决人,天和人在国家治理中的角色必须是分开的。  相似文献   

10.
荀子思想中的人如何获得德性的观点明显不是现代比较伦理学的发现模式。他确实提供了一个关于人性的概念,在他的思想构架里,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我"是可能的;但是,他的目标是改变那种本性,而不是进而与它产生联系。荀子一般用"德"指代一个有着很高道德发展等级的人的状态或力量。因此,"德"类似于"尧的行动展现了德性"中的"德性"的含义。荀子不使用术语指代特定的美德,所以"德"不类似于"怜悯是一种德性"中的"德性"的含义。荀子相对的在大多数学习的过程中,对恰当动力关注的缺失,挑战了现代用术语定义为不恰当动力的,对德性伪装的关注。荀子观点的考虑引导我们拓展了获得德性发展模式的构造,也引导我们在理解之后质疑德性伪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儒学是一种与科学管理哲学相映辉的人文管理哲学。荀子作为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在人文管理思想上不同于孔孟 ,他以“人性恶”为基础 ,在管理的组织观、控制观、价值观、原则观、人才观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文管理模式 ,对历代社会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以古为鉴 ,为当代管理寻获一些启示。  一、“人性恶”的管理人性观荀子认为人性生来就是恶的 ,但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去恶变善 ,即“人之性恶 ,其善者伪” (《荀子·性恶》,下引《荀子》只注篇名 )。他明确区分了先天的“性”与后天…  相似文献   

12.
现代新儒家重镇牟宗三与唐君毅同宗"心性"儒学以研究荀子。他们在肯认荀子思想的儒家立场、梳理荀子"天生人成"的思想建构理路及论述荀子思想的客观性特点方面有相同之处,亦在解读荀子"天生人成"理路的具体涵义、阐释荀子的"心性"概念以及评价荀子思想方面有不小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他们不同的解读立场与不同的解读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储昭华 《河北学刊》2012,32(5):8-11,15
荀子是中国文化史、哲学史与儒学史上的大家,贡献卓著,影响深远。但是,对于荀子的评价和定位,历史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宋儒及现代新儒家将荀子视为"不醇之儒",也有学者将荀子与思孟学派作为儒家的两极对立起来。为此,很有必要重新认识荀子的思想特征及其在儒家乃至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地位与意义。我们认为,荀子是先秦学术思想史的集大成者,他针对时代提出的问题,较为全面地丰富和发展了儒学与中国哲学。荀子是现实主义儒学传统的奠定者,在外王学,即统一中国及其制度文明的理论设计方面发挥了较为重大的作用;在方法论上,发展了分疏、析别的思想传统。其超迈前人的学术贡献表现在天人关系、人性学说、社会理论与礼治建构、认识论与逻辑学等多个方面。荀子同时开启了几道思想闸门,后世对他的不同评价说明他有着巨大的思想张力,对荀子的批评史也将成为荀学思想发展史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王船山的道德教育思想可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德育目标,即:"成身"与"成性"相统一,"以身任天下"的豪杰精神;二是德育内容,分别从义利观、"诚"论、民族爱国主义、民主法制观四个方面加以论述;三是德育方法,即:"正志为本"、"因材而授"、"自悟"与"自得"、"躬行实践"。  相似文献   

15.
张作成 《理论界》2015,(3):83-86
与"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个命题一样,"重演思想"同样表达了柯林武德的历史知识观。在思想来源上,柯林武德的"重演思想"在维柯"重演"观念基础上实现了由思考历史本体规律到探讨历史认识性质的重心转移,继承了狄尔泰的"体验论"与克罗齐的"差异辩证法"。在命题内涵上,"重演思想"从理性与情感、个人与集体两个维度回答了柯林武德提出的"历史知识何以可能的?"问题。在学术评价上,"重演思想"强调价值判断对历史认知的重要性,体现了柯林武德对实证主义传统的超越;强调历史知识的思想性或目的性,也体现了他在历史认识层面忽略客观物质因素制约的唯心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6.
时代背景的不同决定了邓小平、江泽民两代领导人德育思想理论具有不同的时代特色,但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德育思想的地位、作用、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等问题却有比较一致的看法,譬如江泽民和邓小平同志都强调德育首位的思想,并把其放在治国安邦的战略高度加以重视;都强调德育要以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为首要目标,并具体化为培养"四有"新人等.江泽民同志关于德育理论的论述在许多方面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德育理论.  相似文献   

17.
刘良海 《东岳论丛》2019,40(2):182-190
先秦诸子各派学说中都有对尊贤任能思想的强调,而儒家的尊贤思想尤具特色。孔子一方面从前代尊贤思想及实践中汲取养分,同时"尊贤"也是其仁学思想的必然要求,"举贤才"主张开拓出了儒家贤人政治的思想路线,他的私学教育实际就是一种培养贤才的实践;其后经孔门弟子、孟子、荀子的全力弘扬拓展,尊贤任能成为儒家学说的一个核心理念,并一直贯穿在历代儒学发展的历程中,儒家由此形成个性鲜明的贤人政治传统。  相似文献   

18.
"分"是荀子政治法律思想研究中被忽视的关键范畴,是其思想的重要落脚点。在先秦时期,荀子第一个把"分"发展成型构思想体系的基石性概念,"分"也体现了荀子有异于孔孟儒家的独特致思取向。荀子的"分"思想是对孔孟儒家思想的重要推拓,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黎明 《理论界》2022,(5):30-36
荀子是先秦时期我国著名的无神论者,集大成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在对“天”的认识上,荀子对“天”进行了唯物主义解释:天是一种自然存在物;自然界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天人相分,各有各的职责;人可以“制天命而用之”。在认识论上,荀子坚持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思想,一定程度上认识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在知行观上,认识到“行”对于“知”的重要性。荀子对鬼神、卜筮、相人等迷信行为持批判态度。他站在无神论的立场,批判和分析了有神论及其产生的原因,并且用自然科学知识解释了自然界的一些怪异现象。同时,由于阶级立场、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荀子的思想也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这导致他的无神论思想具有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20.
王阳明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继承和总结了前人教育心理学思想的经验,在其"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基本观点的基础上,细致地分析了德育心理和学习心理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对于我国的现代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