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建国以后,随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我们在产品经济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适应产品经济运行的生产、流通、分配制度。实行改革以来,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目标模式,改革了生产经营体制和流通交换体制,并初步变动了原有的分配体制。但是。由于分配体制的改革不彻底、不完善,还没有建立起一套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利益分配体制。由此带来了一系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要搞市场经济,那么社会经济利益的分配与再分配,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如何认识传统的按劳分配的原则与理论呢?这是分配制度改革所不能回避的问题。 (一)市场经济所能实现的社会分配。现实的社会主义不可能是全社会的直接生产也就不可能是全社会的直接分配,只能是通过企业组织形式来组织生产、交换和分配。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的基层单位,同样要求成为社会分配的基本单位,在企业进行初步分配。企业的分配对象不可能是具体的劳动生产品,由企业把产品交给国家,然后通过全国统一的劳动券形式进行劳  相似文献   

3.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企业推向市场,是事关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性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作为在生产、流通、消费环节中起重要作用的国营商业企业应如何适应形势的发展,调整  相似文献   

4.
通过朝鲜农业生产管理体制、分配方式、流通结构以及农业改革措施等多视角分析朝鲜农业改革现状可以发现,朝鲜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农业投入不足、农业政策的失败以及自然灾害是影响朝鲜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根据分析结果,我们从增加农业生产物资投入、农业体制改革和市场化等方面,对朝鲜的粮食增产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1 县级综合改革试点始于1984年,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一改革试点逐步推开。所谓县级综合改革,是指在一个县域范围内或在社会结构中县级这个层面上,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城乡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城乡结合改革为特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熔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改革于一炉,集生产、流通、分配和宏观、市场、企业于一体的综合配套管理体制改革。1992年5月,国家体改委在江苏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完成了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中心的第一步改革之后,现在又与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一起,进入了综合改革的阶段。农村综合体制改革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主要包括如下五个方面。第一,农村经济环节体制的改革,包括县城经济,乡镇经济(企业)、及家庭经济三个环节的体制改革。第二,农村经济流通体制的改革,包括生产体制、流通体制、分配体制等的改革。第三,农村经济形式体制的改革,主要是由原来的单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改变为以合作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协调发展的体制。第四,农村经济杠杆体制的改革,包括价格体制、计划体制、金融  相似文献   

7.
企业分配机制构造是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深化企业改革的目标就是改变企业的行政机构附属物地位,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因此,企业分配机制构造的内在根据是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分配规定性 企业分配机制构造的基本方向是把行政属性强烈的分配机制转换为以企业自主分配、国家参与和调控分配为特征的净收入分向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8.
对生产资料价格实行“双轨制”,即对计划调拨分配的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定价,对部分计划生产和计划外超产的生产资料,允许进入市场自由交易,由企业自行定价。这是我国改革生产资料价格的一个重大步骤,对于搞活生产资料流通和价格,调动生产和经营企业的积极性,都起了较好的作用。但是,在实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此,本文想谈点粗浅认识,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9.
国合商业“四放开”,即经营、价格、分配和用工放开。这项当前流通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已于去年底在我省拉开序幕,到今年6月末,全省商业系统已全面推行。半年来的实践证明,“四放开”的实行转换了企业经营机制,增加了企业活力,充分调动了企业员工的劳动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论农村市场     
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市场问题,就是社会再生产问题,就是如何使社会产品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问题,也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的循环往复。我国农村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市场问题就是农村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循环往复,通过循环往复,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推动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在坚持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条件下,农村市场活跃,销路扩大,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处于良性循环状态,经济迅猛发展;反之,否认商品生产,忽视流通的作用,就会导致生产停顿,流通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反过来影响生产的发展。确定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分配形式,是目前深化企业改革的关键一环。四川中江化工总厂在一九八五年实行厂长负责制后,厂长黄昭勇在有关部门支持下,紧紧围绕企业的分配制度,在全厂范围内大刀阔斧地进行了领导体制、人事用工制度、承包经营等方面的改革。黄厂长结合企业情况,推行了由固定工资制到浮动工资制最后落脚到效益结构工资制的分配形式,从而理顺了企业与职工的分配关系,基本上打破了工人吃“大锅饭”、干部“终身制”的局面,带来了全厂职工思想观念的变化,提高了企业的活力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转换经营机制搞活流通企业□奉新县副县长邹仕樘在改革上做文章,转换经营机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动力。一是要转变观念,形成共识。具体做到“三破三立”。即:破重生产、轻流通的旧观念,立生产与流通并重,市场第一的新观念;破单一经营的小农经济观念,立...  相似文献   

13.
以转换国营商业企业内部经营机制为主攻方向,以经营、价格、分配、用工四放开为内容的流通体制改革已在我省1300多个试点企业实行,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企业经营环境得到部分改善,经营结构得到初步调整,经营机制开始转换,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普遍提高,“四放开”促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改革“小气候”已经形成。 一、试点工作进展迅速,成效比较明显 全省国营商业企业“四开放”改革受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  相似文献   

14.
一 随着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以及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营粮食企业的改革,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主要表现在:(1)由产品分配管理型逐步向商品经营管理型过渡;(2)由全部靠指令性计划调拨分配逐步向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向转变;(3)粮油企业的商品经营机制已初步建立并朝着开放型、联合型、实业型、外向型方向发展;(4)多种经营已经开展,横向联合逐渐增多,贸工技结合逐步扩大,市场适应能力有所加强;(5)讲求经济效益的观念已经树立,企业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经济责任制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之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责、权、利紧密相结合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实行经济责任制,对于改革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由于经济责任制问题很复杂,涉及到生产、流通和分配等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所以在推行经济责任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阻力。这些问题,有的是由于经济结构、经济体制、价格不合理等客观条件造成的,一时难以解决;也有的是来自我们对经济责任制本身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认识。比如有的同志把实行经济责任制看作只是分配制度上的改革,在责、权、利三结合中,只讲权、利,  相似文献   

16.
从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注重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协同,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要部署。该文在解读需求侧管理的提出背景和历史依据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需求侧管理的内涵与逻辑,指出如何通过需求侧管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化解有效供给不足矛盾,如何理顺分配结构、从整体上提升有效需求力,如何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方式、打通和补齐市场流通中的堵点和短板,如何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从而全面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阐明需求侧管理如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而推动人民美好生活的进一步实现。  相似文献   

17.
从经济学的观点看,分配是连接国民经济生产与消费的纽带,没有分配,生产出来的产品无法消费,生产也就失去了意义。生产决定分配,而分配对生产具有反作用。适合生产发展的分配方式,能够调动各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会阻碍生产的发展。因此,分配体制的改革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具有深远的意义。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重大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18.
关于是什么力量在导引国民经济生产、分配、消费和流通的良性循环问题,计划决定论者认为是国民经济计划的力量,市场决定论者认为是市场的力量,计划与市场决定论者则认为是计划与市场的共同作用。我认为,上述三者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没有指出国民经济运行导向的本质。实际上,真正导引国民经济生产、分配、消费和流通四  相似文献   

19.
开放生产资料市场,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发挥城市物资流通中心作用的迫切需要,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开放生产资料市场,就要充分发挥城市物资流通的中心作用。当前,必须进行物资体制的改革,这是深入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物资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要结合计划体制、价格体制的改革,把生产资料的购销从产品分配转变为商品交换,把受行政区划和行政部门分割的封闭式的流通体系,改革为以城市为中心,按经济区辐射的开放式的流通网络,使物资流通体制适应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四化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清除过去“左”的错误中,人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我厂目前是全国同行业中规模最大的骨干企业,建厂8年来,我们的产量扩大了100倍,产值年均递增74%,税利年均递增67%,1991年产量达25000吨,创产值3.5亿元,实现利税7120万余元。我们能有这样发展速度和效益,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我们注重搞活了内部分配,在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关系的前提下,运用工资激励机制,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保证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一、着眼效益立足改革,把“工效挂钩”办法引入企业内部经营机制。 我厂从1988年开始实行工资总额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浮动办法。在引入“工效挂钩”办法、改革内部分配体制中,坚持了三个原则: 一是坚持整体效益原则。搞工资改革,要把提高企业整体效益作为调整职工收入的前提条件,贯彻到实际中,则是以企业当月实现的全部生产利润作为分配职工奖励工资的主要依据。效益高,职工收入的绝对值也相应提高,效益低,收入绝对值相应也低,无效益,则无奖励工资,这样将职工切身利益与企业效益紧紧绑在了一起,同时,也强化了职工的全局观念。职工收入随企业整体效益增加而增加,使职工尝到了甜头,也增强了企业的内部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