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于物质的每一种运动形式 ,要注意它和其他运动形式的区别。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个性特征是一个系统 :从课程性质看 ,语文素质教育是一种立足实践的养成型的教育 ;从教学目的看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语文素质教育的灵魂 ;从教学内容看 ,全面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 ;从教学途径看 ,语文素质教育提倡以发现性学习造就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 ;从教学要求看 ,要以“心”为目的、“道”为根本、“文”为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全方位有机地渗透成才教育。  相似文献   

2.
选择“教学点”首先要研究学生,要认真细致地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能力水平、生活经验、年龄特点、学习时可能产生的误解、学习的潜能等等;要特别关注并合理分析学生的性格、情感、兴趣爱好、道德情操、审美需要等。这些因素中最不宜忽视的是学生的现有语文基础和语文能力的水平。我们必须在与学生交往的时空中关注学生的“现在”与“发展”,必须有很强的预测意识,并强化预测实践。以此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才会更有效度。目前语文阅读教学属于篇章教学,是以一篇一篇文章作为学习的例子供学生学习的。教师在教…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明确中专语文教学的目标与任务,牢固树立语文教学的素质观;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搞活充实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是创造中专语文教学高效率的重要环节;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提高中专语文教学质量,还必须在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教学方法的优化、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4.
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必须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加强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有其现实依据,是由语文教育的现状所决定的,同时也是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所要求的。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要创设充满激情的教学环境,要切实重视学生自身的情感作用,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情感因素;此外,教师自身情感因素的发挥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的自主的学习。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培养人才的必经之路,它对于弘扬学生人格的主动精神,发展学生学习的各种潜在能力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战场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这样,“教学与发展”的教学论才有新的突破。那么,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如何为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创设条件呢?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一系列崭新的教学理念。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学必须高扬“以人为本”的大旗,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我通过对新课程实验区的教学研究发现,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教学应让他们具备五种意识。  相似文献   

7.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 ,语文教学过程中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课堂教学改变了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状况 ,由单一的教师传授知识转变为注重能力素质的提高。但在一些乡村学校语文教学仍处于“耗时多 ,效果差”的局面 ,甚至导致语文教学质量相对下滑。这种现状 ,必须通过有效途径予以改变。一、加强思想教育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德育既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语文教学中起重要作用。而乡村语文教学大都“重知识传授 ,轻思想教育” ,对课文内的思想性、道德观教育只字不提 ,学生被动接受学习 ,课堂气氛呆板 ,…  相似文献   

8.
语文素质教育要求语文教学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在语文教学中 ,要发展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要构建民主的课堂气氛 ,激励学生思维的展开 ;要加强创新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要注重双基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它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语文教学与道德教育关系紧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素材可直接为德育教育提供内容。第二,语文教学与文化素质教育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学好语文可以促进学生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第三,语文教学与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关系密切,通过“因材施教”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下培养人才必须能很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德修养。在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教师充当着主导作用,语文教师更应身先士卒。语文教师具有了德育意识,就能够把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内容真正转化为教育因素,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1.
对话是语文教学中的新观念。教学对话中应该是“目中有人”,语文教学要区分两种对话——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阅读对话是教学对话的基础,教学对话的目的又是为了提高阅读对话的能力。语文要有人文的引导,需要人文来激活,但人文只能渗透于语文之中;教师在对话过程中必须要有对话情怀,渗透对话精神,培养学生的对话意识、对话态度和对话能力。语文教师一定要过“怎么说”这个关,否则难以及格。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方式,重在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造就合格的优秀对话者。  相似文献   

12.
国家教委要求普通教育从应试教育转轨到全面的素质教育,中学语文学科落实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实现从“小语文教学观”向“大语文教学观”的转变,注重思维能力、基本技能,特别是实用文体写作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实施语文素质教育要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性;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分层要求,突出全员性;要加强学法指导,变要求学生“学会”为指导学生“会学”,强化实践性。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中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半壁江山”,随着中考作文分值的不断增大,搞好作文教学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语文教学 ,面临着如何迎接 2 1世纪挑战的问题 ,于是人们强烈的呼唤着语文教学现代化 ,语文教学要现代化 ,最关键的问题应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而语文教学活动中要使学生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开发 ,必须要求教师首先要富有创新意识 ,具有一种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的心态。一、语文教师要勇于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进一步发挥培养创造能力的主渠道作用。当前在农村中学中 ,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是沿袭陈旧的教学方法 ,还是停留在“四个一” :一本书 ,一张嘴 ,一根粉笔 ,一块黑板 ,感觉不到时代的脉搏 ,课…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社会需要进步,进步靠的是创新,而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人终将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培养创新人才摆在教学的首位。目前的语文教学虽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但现在几乎每一位语文老师都面临着语文课学生厌学,  相似文献   

17.
“如何上好语文课”这是摆在初中语文教师的一个主要课题.同时也是初中语文教师教学中的一大难题。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认为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使语文教学合乎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必须重塑自我,更生自我。为学生开辟春意盎然、绿树成阴、鸟语花香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育目标的真善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文教育目标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活动的总的质量标准.语文教育要又好又快地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就必须探求语文教育的目标,即从认知学上探求语文教育的“宾”,以促使学生探索品质的养成,从而注重语文教育目标的智育要素;从伦理学上探求语文教育的“善”,以促使学生道德意识的觉醒,从而...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小学一门基础学科 ,包括语言文字训练、培养思想道德品质、审美文化素质等 ,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必须正确认识教学的目的和对象 ,必须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渗透德育 ,精讲多练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等。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此,语文教学只让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这里的“自主”,并非放任自流,而是在老师有效的引导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