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日本人“中国观”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屏 《日本学刊》2003,7(2):33-47
在两千年的中日关系发展史中 ,日本人的“中国观”发生了三次大的变迁 ,目前 ,正处于第四次大变迁的初始阶段。这种变迁以日本社会内部结构的动荡与重组以及外部国际秩序的调整与重建为其实现前提 ,以“实力主义”、“现实主义”、“国家利益优先”原则为其价值取向。纵观日本人“中国观”的变迁史 ,其发展规律为 :每当中国处于鼎盛之时 ,日本人的中国观就向认同中国的方向发展 ;每当中国处于衰落之时 ,日本人的中国观就向蔑视中国的方向发展 ,显示出明显的“实用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2.
作为日本当代文坛的领军人物,村上春树的中国认识不仅是时下日本人的中国观的有机部分,同时也可视为是某种标志性的存在。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中国人,村上都未能超越近代以来日本人的傲慢与偏见,充满了复杂情感和矛盾心理。他笔下的中国形象,既是为创作规律所制约的产物,也是日本文化立场和价值标准的翻版。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日本人的认识观具有多重性。日本文明与天皇制及东亚儒教文化、西 方文明和本土的武士道精神结合起来,形成了不同于大陆国家中国和半岛国家韩国的日本 岛国文化特征。日本也因此形成了不同于中韩两国历史认识的日本人认识的特质。本文从 上述日本文化特质出发,分析了日本人对天皇制、日本战犯远东国际审判和靖国神社等历史 认识问题的层次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4.
杨劲松 《日本学刊》2005,(1):125-139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人论"著述开始大量出现.日本人论的繁荣与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环境和文化心理密切相关.在明治维新、中日甲午战争、二战失败和成为经济大国等重要历史阶段,日本人论的内容随之在"肯定日本文化特性"和"否定日本文化特性"之间摇摆,其演变反映出日本知识界对日本文化和民族性格认识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日本人论"、"国民性比较研究"是日本学者热衷的课题,著述繁多。战前和战时的日本御用文人,利用"日本人优秀论"为国内统治和侵略战争造势。战后"日本人优秀论"的钟摆与日本经济增长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当日本经济发展迅猛时,钟摆向"日本人优秀"方向摆动,而当经济状况不好时,又摆向相反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日本人口老化的速度很快:在1亿1930万日本人中65岁以上的占9.9%.与老年人占整个人口15%强的欧洲国家相比,如果这个比例显得很低的话,那么从现在到本世纪末,可能会有明显的提高.日本人的平均寿命超过了冰岛人:日本人的平均寿命1945年达到50岁,目前男子是74.2岁,女子是79.8岁,也许会很快超过80岁.总之,日本政府对老年人问题极为关注,已开始重新研究退休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老年人的大量增加主要是由于1947—1949年生育高峰后出生率逐渐下降造成的.在这三年生育  相似文献   

7.
严绍 《日本研究》2005,(3):1-11
本文依据历史的推进,以切实的史料和笔者先后30余次访问日本累计近7年的生活体验,诠释战后60年间日本人的具有主流意义的“中国观”———“反省与原罪的中国观”,“文革分裂的中国观”,“隐匿罪恶的中国观”,“复活皇国史观的中国观”与“和平主义的中国观”等,以期有助与加深对于日本社会思潮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8.
漂亮也是生产力。日本漫画家有个奇特观念:"日本人必须比敌人长得漂亮。"在日本动漫中,日本人永远具有一双闪闪发光的大眼睛。眼睛尺寸大到与脸不成比例,甚至大得有点残疾。日本人认为这样叫漂亮。问题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一位外国学者著文评论“失去了‘样板’的日本人”,文中写道:千年以来,日本人一直将“赶超”作为自己的口号和行动准则。早在公元五、六世纪时,日本人以朝鲜为样板,间接地学习到大陆的先进文化。七世纪以后,在一个很长的时期里,日本以中国为样  相似文献   

10.
具有强烈民族主义情绪的"日本人意识"或是"日本人情结"以及西洋先进的观念,是在江户中期即18世纪以后逐渐形成并日益凸现出来的.形成这一认识或意识, 自然有诸多缘由,但大航海时代以后西洋人的到来以及从西洋输入的新知识,尤其是描述整个世界的相关地理知识,无疑是酿成日本人对外界和自身新认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事实上,它与后来明治时期形成的"脱亚入欧"的社会思潮也有相当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