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对于人才素质的构成,有人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即作为一个人才应掌握三张“教育通行证”,一张是学术性的,一张是职业性的,还有一张则是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过去人们往往重视前面两项,而忽视人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如果一个人缺乏这方面的素质,学术的和职业方面的潜力就不能发挥,甚至变得没有意义。关于这一素质的具体内涵,柯林  相似文献   

2.
老挝人民革命党在深刻认识本国国情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了"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在思想理论建设和理论教育方面,提出了社会主义革新路线必须坚持"六项原则"和"五个观点",开展了党员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队伍的思想理论学习。与中国比较,在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问题上,老挝特别重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在关于宗教的认识问题上,充分利用宗教为社会主义服务;在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途径的认识问题上,重视学校教育途径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教育。  相似文献   

3.
刚刚去世不久的科学家钱学森生前提出的关于大学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问题,被人称之为“钱学森问题”。高等音乐教育也同样存在这一问题,作者从高等音乐教育的基础、音乐与其它学科关系、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与教育创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显然,中央已把如何提高一代人的基本素质当作教育改革的首要问题提了出来。但是,不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目前人们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了“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上面,而很少重视如何来提高一代人的基本素质。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并探讨教学改革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一、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弊端的突出表现就是片面追求升学率,错误地把升学率与成才率等同起来,似乎学生升上学就能成为人才。致使我国中小学教育实践中出现了“三重三  相似文献   

5.
略论21世纪的用人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季松先生把“知识经济”定义为“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 ,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 (消费 )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从知识经济的这些基本特征不难看出 ,作为生产力要素之一的人将会作为知识生产、科学技术创新、经济发展的核心。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人才的问题 ,他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并曾多次强调 :“现在我们的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 ,不是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对不对 ,而是缺少一大批实现这个路线、方针的人才。②“改革经济体制 ,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 ,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  相似文献   

6.
在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的当代,中国各院校培养的本科生人数急剧攀升。整个社会呈现了高端“精英人才”和低端“蓝领人才”紧缺、中端白领人才过剩的局面。当前,针对地方高等学校“精英人才”培养的现状,首次在战略规划、学风建设、师资建设、后勤保障等方面总结出了存在的不足;通过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建议在责任意识、分层教学、研究型、体验型“精英人才”培养方案设计、配套保障、人文教育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要始终把培养人的工作摆在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位置。改革的大潮冲击着高等教育,重视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本文就金工教学实习环节中,注重实践能力训练,不断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全面提高人才质量,培养“适销对路”的“高能型”人才等问题,提出了个人的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将“双创”科技人才提升到一个历史性的新高度,作为培养此类人才的主力军—高校,如何培养出符合新时代特征,具有科技基础和应用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基于“双创”背景展开高校“应用型”人才培育教育体系改革策略研究,通过分析车辆工程专业的改革阻力,提出相关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地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即人才的培养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它决定了教育在“四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改革不适应的教育制度和陈腐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使大量的新型人才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0.
一个国家的昌盛,要用教育水平来衡量,高水平的教育方能培养出高能力的人才。能力包括众多方面,然而逻辑思维能力乃是它的核心,也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本研究就是试图探讨出我省人民推理能力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进一步开发能源基地人民群众的智力,提高人民的能力素质,提出教育上的改进建议,同时推动心理测量工作在我省的广泛展开。“瑞文标准能力测验”是英国人瑞文(Raven)在1938年设计的一个非文字智力量  相似文献   

11.
2 1世纪的人才竞争是综合素质的竞争。作为人才摇篮的高等学府 ,正竞相探索新的教育方法 ,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逐渐从重视“工程科学”转向重视“工程综合应用”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本文从《机电工程案例分析》课程研究的必要性、案例教学法的概念与特点及具体实施方法等方面 ,论述案例分析是机电工程教学和培养学生技术能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新疆农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培养“应用研究型”农业工程技术人才是关键。本文阐述了新疆农业工程技术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通过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体系,从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少数民族工程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决策,为新疆农业工程人才的培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流动的“马太效应”及政府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于人力资本地区之间流动的“马太效应”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政府干预贫困地区人力资本投资的必要性,认为人力资本产权权能受到限制或被删除是造成“马太效应”的根本原因。政府应认真研究人力资本的产权权能并加以维护。在此基础上从转变观念和职能、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发展教育、人才战略和发挥NGO作用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政府在解决这一关系经济发展全局性的问题上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是本科院校多种形式办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本科院校来讲,要按照高职教育的规律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论文提出要按照“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结合本校特色设置专业,以“能力 素质”为本位来编制教学计划,注重课程改革与建设,搞好教学质量监控,建设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发挥本科高校的教学设施及师资力量的优势,使本科院校的高职教育办出质量、办出特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5.
培育跨世纪的合格人才是高校光荣而艰巨的战略任务。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不是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对不对,而是缺少一大批实现这个路线、方针的人才。道理很简单,任何事情都是人干的,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所以,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急需培养、选拔一大批合格的人才。”邓小平同志从历史发展的战略高度,不仅尖锐地指出了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提出了跨世纪合格人才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16.
青年干部特别是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是整个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领导的事业要取得胜利,不但必须有正确的理论和路线,还必须有一支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保证我国改革和建设事业顺利发展,保证跨世纪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江总书记的这段话既是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总原则,也给青年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省委书记胡富国同志一贯主张“从严治吏”,多次强调山西要培养一大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干部.他希望山西的青年一代树雄心,立大志,学知识,搞改革,担当起兴晋富民的历史重任.团中央第一书记李克强同志要求团干部要”无私奉献.不谋私利,努力为青年、为社会起表率作用.”“做贡献,出人才”是共青团组织担负的双重任务.青年干部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完成好历史赋于的使命,就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多做努力.  相似文献   

17.
刘蓓 《国际公关》2023,(11):152-154
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软实力,其中多语种语言教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尤为突出。本文研究RCEP背景下多语种跨境贸易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多语种语言方面要培养出“跨界复合型”人才,促进国家之间的各方面沟通,不断提升整体实力。面对RCEP倡议的发展趋势,高等职业教育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国家培养出真正的“跨界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1930年,周恩来同志在我党中央担任政治局常委、中央组织部长兼军委书记的重要职务。他不仅对我党我军的各项建设,对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白区工作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特别在制止和纠正李立三“左”倾盲动路线方面,更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关键作用。周恩来同志这一伟大历史功绩,本来是应该大书特书,但是长期以来,从王明到“四人帮”,却把对立三路线实行“调合主义”的莫须有罪名强加到周恩来同志身上,致使周恩来同志这一重要贡献长期不为人知晓。随着《周恩来选集》(上卷)的出版,这种历史的迷雾被冲破了。选集中收录的《关于武汉工作问题》,就是周恩来同志旗帜鲜明地反对立三路线的明证。  相似文献   

19.
培养什么人才、怎样培养人才、为谁培养人才这三个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构成了习近平关于人才培养重要论述的清晰主线。这一主线分别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实践路径和性质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理论进行了创新发展。在“培养什么人才”方面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新的阐发;在“怎样培养人才”方面从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等途径进行了新的论述;在“为谁培养人才”方面提出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0.
2022年2月,《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印发,“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更新公布,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正式启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培养一流人才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不能回避的关键问题,作为一流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的“先行者”,“双一流”建设高校理应牢牢把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发挥培养急需高层次人才、基础研究人才中的主力军作用。“双一流”概念的提出与演进为一流人才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党中央近年来对人才的重大战略部署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客观需要为一流人才的研究赋予战略意义,从大学的基本职能来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一流人才是一流大学建设的核心使命。一流人才应是具有一流的知识技能、具备一流的创新能力,同时有着超前的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做贡献的意识,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领军人才,被赋予才高行洁,全面发展,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立足实践,勇于创新等共性特征,建立科学的一流人才评价标尺,不仅要树立正确价值导向,破除“五唯”顽瘴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