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言语交际主体属于不同的国家、民族,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居住地、生活经验以及所受教育的差异和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地域文化传统的影响,势必在言语交际中显示出不同的文化背景来。  相似文献   

2.
希思克利夫和曹七巧分别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三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骇俗之作《呼啸山庄》与中国四十年代旷世才女张爱玲的代表作《金锁记》中的主人公。他们同样的爱恨情仇、扭曲人性折射出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两位女性作家相同的人生阅历,也正是这种人生阅历激发了她们文学创作的灵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人性中的自卑与自尊、情感与贪欲、爱与恨的残酷搏杀。  相似文献   

3.
纵观现在中小学生的作文教学,很不乐观,许多学生都害怕作文,写不好作文。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阅读链太少,视野狭窄。二是对生活体验不够,感受不深。于是就造成了无话可说的现象。每当作文课,就成了一些学生的受难日。  相似文献   

4.
辅导员对大学生施加影响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是在预期目的的感召和驱使下从事的自觉活动,而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隐蔽在辅导员的知识结构里,成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预期目标实现的默化因素。高校应通过加强人文教育,引导辅导员用人文精神积淀修养、底蕴、气质,积累经验,丰富阅历,将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当做一种精神资源和精神素养,并转化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益支持,使自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行家里手。  相似文献   

5.
苏轼的作品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其文字传达出的人生体验、人生思考、人生境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对人生模式的选择和文化性格的自我设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出发,力求将语文教学尽量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活动中创造逼真的社会芬围,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学习兴趣,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生活与生存     
南怀瑾 《社区》2012,(2):54-54
乐天知命 中国文化对于人生最高修养的原则是四个字:乐天知命。  相似文献   

8.
创设“生活化”的语文阅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育学科的主要内容之一,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尽管素质教育下的阅读教学突破了传统的封闭式教学,但仍存在教学内容乏味、学习兴趣低下、教学方式单一以及阅读效率偏低等问题。生活与阅读的充分结合,从而形成生活化的阅读和生活化的语文阅读教学,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共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巩固学生阅读基础,促进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是阅读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感情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阅读的重要作用,强调学生就是阅读的主体,具有极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阅读就是学生读自己、读生活。  相似文献   

10.
周氏兄弟在童年时期几乎共同经历了家庭败落、丧父等一系列人生遭际,承接着几乎相同的文化滋养.但由于他们在家庭中兄弟排行位置的不同,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对长子的文化规约,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周氏兄弟在家庭中的角色意识、责任担当和人生体验的迥异,致使他们最终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形成了不同的人生现、价值现和文学观.  相似文献   

11.
借助巨人的肩膀 --翻译小说阅读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作者阅读翻译小说的几个有标志性的历程和其间作者的思考及其创作思想变化,说明了翻译小说对作者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带来的启示和深刻影响,展示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及艺术形态的发展轨迹,记叙了作者是如何完成由生活体验到生命体验的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2.
草遭践踏、火烧、吃食和刈割仍生生不息,这既是生命卑微的象征,又是生命力强的典范。草是人类利用历史最悠久的生活资料与生存环境,常用于形容原始的生活状态与低级的生存质量,也用于形容粗俗的行为或态度,因此常用于谦辞。绿草能造就赏心悦目的景色,但萋萋绿草能强化离愁,映衬出破败凄凉。人们从草的生态习性上领悟出"寸草春晖"等哲理,也在草身上寄予各种美好的希望,包括驻颜、益寿延年、长生不老等人生终极希望。  相似文献   

13.
《生物饵料培养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研究生物饵料的筛选、培养及其营养价值评价的一门实践应用课程。根据课程特点和社会行业对学生的素质要求,精选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并注重与创业教育的紧密结合,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救赎论”是以基督教的“原罪”思想为前提的,原罪的思想即罪感文化,是西方文化中的核心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原罪的思想”———这种观点几乎成了人们的常识、共识。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类似于西方文化中的“原罪思想”,这一思想可能就蕴藏在庄子关于“混沌开窍”的寓言之中。各民族关于原罪的思想,可能正是自己真正走向现代化的巨大的精神文化资源。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中国,迫切需要找到属于自己民族的“原罪思想”。  相似文献   

15.
多模态已经成为现代各色各样语篇的一个普遍特征。在多模态语篇中,视觉图像、声音、颜色、空间结构等语言文字之外的符号资源与语言文字一起建构语篇意义,完成意义表征和交际。而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片面强调单项语言技能的提高,只关注语言系统在意义交换中发挥的作用,完全忽视了其它符号资源在意义建构中产生的效果,致使学生不能完整和正确地解读语篇的整体意义。为加强我校英语专业学生对中国本土文化的理解,我们针对中国文化阅读课提出了多模态互动教学。将重点讨论该模式的产生、理论依据、实现条件和实施原则。  相似文献   

16.
探索国企管理改革 ,在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理论的同时 ,必须立足中国文化 ,根据中国人的一些主要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 ,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人本管理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残雪作品中病态的孤独意识体验,展示了个体生命的反叛和思辨;对生存环境的透视,颠覆了以往文学中对人性充满真、善、美以及人际关系和谐的赞美,揭示出人性冷漠、自私以及环境肮脏、幽暗的一面;荒诞的梦幻叙事,显示了作者对生命的怀疑、对本体荒谬的认识以及对人类难以摆脱的忧患意识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科技文化的中国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科技文化的未来发展是关乎中华民族命运的大事。从必要性、可能性和基本特点三个方面分析,指出我国科技文化的发展方向应当是构建中国特色科技文化。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髓,中华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质,其中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人文关怀思想发源于中国的礼仪文化。中华礼仪文化强调约束自己,尊重别人,生命关怀,和谐共处。经济上日益强盛的当代中国应充分重视继承发扬中华礼仪文化中的人文关怀,用中华礼仪这个"魂"来教化和治理社会,弘扬真善美,净化社会风气,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吸引力,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