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板的一巴掌打在他人的脸上,挨打的不是外人,是自己的儿子。打人是不文明的行为。但是,在一般中国人的眼里,老子打儿子算不上事情,尤其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打是疼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子不教、父之过”。我所讲的老板的一巴掌,打的是在自己企业担任部门经理的儿子,并且是当着企业员工的面,这是非同寻常的一巴掌。事情的缘由是:老板的儿子帮助老爸共同管理企业,儿子年轻气盛,一次,他与员工发生冲突,动手打了员工,但不在理,引起员工们普遍的怨恨。为了平息员工的愤怒,老板把儿子拉到大庭广众之下,打了他一巴掌。“一巴掌”的三种…  相似文献   

2.
两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结伴到一座城市求职打工,他们分别被两个正在创业的老板聘用。张某的老板说:“跟我好好干吧,我不会亏待你的,我开的工资保证比别的公司高。”于是张某很乐意地与老板签下了雇用合同。李某的老板说:“你是位难得的人才,我很希望与你长久合作。但我正在创业阶段,发不起你高薪,不如你以智力作为投资,占公司20%的股份,我们共同创业好吗?”李某想了想说:“老板,我非常乐意与你一同创业。我相信我们的合作会大有作为的,因为你的理念与众不同,令人敬服。”两个年轻人分别跟着两位老板大干起来。5年之后,张某所在的公司成了全市…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是一切思考和行动的关键,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当然也不例外。企业里的“人”,从内部来说,是企业员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善待员工,促进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从外部来说,是利益相关者。他们可分为三类:各种资源的提供者(包括资本、土地和半成品的提供者);顾客或消费者;社会和社会的代表——政府。传统的关于人的管理理论,无论对人本身持何种看法,在对待企业及其员工的关系方面不外乎两种观点:一种是把人当做企业发展的资源,要其为企业生存和发展服务,根本漠视人的发展;另一种是以企业发展为中心,虽然承…  相似文献   

4.
小幽默6则     
《领导文萃》2009,(14):140-140
自我安慰 我陪老婆去商场买抽油烟机。看了大半天,老婆仍举棋不定。我想了想说:“就买老板牌的吧!我们上班要为老板于活,回家咱用‘老板’出气……”十分难 某日上地理课,老师宣布下节课要小考。甲紧张地举手问老师会不会考得很难,老师只说了一句:“十分简单。”乐得大家拍手叫好。可是考完后每个人都考得惨不忍睹,  相似文献   

5.
记不清哪位名人说过:“幸福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但现实中要做得到这点又谈何容易。1985年初,组织上把我从新闻单位调到县政府机关,先给领导当秘书,后来专门写“大报告”。但时隔不久,那种新鲜感便荡然无存,面对“无穷无尽”的讲话报告,只感到单调而枯燥。两年后,组织上又把我调到地级市政府办公室。事后才知道都是文章“惹的祸”,因为在全省会议上我写的一篇材料引起领导注意,不久就来了一纸调令。从此,从秘书、副科长、科长,到副主任、主任、副秘书长,在办公室领导岗位也已十年余。许多人不解:年纪轻轻,怎么老是在一个岗位?我回答:不是…  相似文献   

6.
1.“老板。我这个项目之所以失败,是有原因的……”理由:下属说这句话的时候之所以常被老板打断,是因为老板总是要求员工们“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其实在很多时候,下属的那个“借口”,往往正是被老板所忽略或者尚未意识到的一个重大问题。老板如果能够听一听这个“借口”,就会在下一步做出更加正确的决策,使公司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盘点人才     
任何企业的效益都是人创造的 ,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北宋苏洵曰 :“为将之道 ,当先治心”。商界有言 ,“盘物先盘人 ,得财先得心” ,一个企业成功的原因很多 ,但归根结底是用人问题。有这样一件事 ,在一次工商界聚会中 ,几位老板谈起自己的经营心得 ,其中一位说 :“我有三个不成才的员工 ,准备找机会将他们炒掉 ,一个整天嫌这嫌那 ,专门吹毛求疵 ;一个杞人忧天 ,老是害怕工厂有事 ;还有一个经常摸鱼不上班 ,整天在外面闲荡鬼混。”另一位老板听后想了想说 :“既然这样 ,你就把这三个人让给我吧 !”这三个人第二天到新公司报到 ,新…  相似文献   

8.
赵新 《领导文萃》2012,(5):132-134
冯广玉县长从县城回到村里看望父亲。冯县长见到父亲时,老人很高兴。老人说:广玉,听说你当县长了?冯县长说:已当了三个月的县长了。工作太忙,一直没回来看您。老人说:你去井上给我挑担水吧,家里没了水吃。  相似文献   

9.
杨思卓 《经理人》2013,(1):108-109
在很多的民营企业里,老板就是企业的主人,所以往往表现得非常强势,说一不二。曾经有一个职业经理人就向我诉苦,说他的老板很没谱,太自以为是,想怎么着就怎么着。比方说,开会的时候,感觉谁说的不好,老板就会劈头盖脸地痛批一顿,下属干得不合他心意,也是一阵责问,搞得员工很难堪。就算员工说得对,老板的意见有问题,可只要老板不同意,员工也只能把自己的意见往肚里吞,弄得员工很难做事。所以,员工们怨声载道,甚至认为在他手下做事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正> 两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结伴到一座城市求职打工,他们分别被两个正在创业的老板看中后并重用。 张生的老板说: “跟我好好干吧,我不会亏待你的,我开的工资保证比别的公司高。” 张生很乐意地与老板签下了雇用合同。 李生的老板说: “你是位难  相似文献   

11.
邱明正 《经理人》2004,(12):6-6
美国迪斯尼公司在香港筹建迪斯尼乐园,已经接近完成,预计于2005年正式运营。该公司执行长(CEO)艾斯纳常对部属说:“不要跟我讲你的专业,你的这个那个。只要Show me the money(把钱变出来给我看)。”台湾统一企业集团多年来到国内投资设厂产销各种食品。该公司的董事长高清愿先生说:“企业不赚钱是一种罪恶,让企业不赚钱的员工都是罪人。”员工在企业服务,必须努力为企业创造绩效,并由此获得个人晋升。但是,绩效真的能决定个人晋升吗?  相似文献   

12.
你没有得到生活中所有美好的事物,只是因为你没有要求。 我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举行了一次管理研讨会,演讲的话题是“个人才能引导你的升迁”。演讲结束后,一位名叫比尔的工厂经理来到我面前说道:“我同意你所说的升迁准则,但是你遗漏了一个重要的因素。你并没有把一个人想得到升迁的重要性说得十分透彻。” 我想了一想,回答说:“你说得没错。我的演说只适合于你——一个高级主管层的人,并没有说到有关低层员工们对升迁的希望以及如何从低层员工们身上发现才能。” “也许现在有数十万的经理,他们有资格也有机会获得升迁,如果他们愿意做一件事的话。”  相似文献   

13.
有些人,在骨子里就有一种不确定因素,属于三国时蜀国的大将魏延那种长“反骨”的人,老板对他再好,他也可能成为“叛将”。这种“叛将”回头找到老板,希望能回归企业时,老板应该细细思量:当企业出现危机时,他是否能忠心耿耿地与我一起渡过难关?另外,对回归  相似文献   

14.
从末位淘汰制问世以来,备受企业关注,称其符合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使员工有了危机感、使命感、紧迫感,激发了他们的进取心,为企业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等等。是药三分毒。天下没有包治百病的良药,“末位淘汰”亦然。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他们单位实行末位淘汰制后,人与人之间虽然表面上笑嘻嘻的,但心里谁都提防着你,想方设法找对方的缺点错误,团结协作的精神没了,互相帮助更是不可能的事。“末位淘汰”淘汰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淘汰了团队精神。从理论上看,末位淘汰制是一种“并逐式”的人才竞争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选拔评定优秀…  相似文献   

15.
傻人做老板     
为民  洪丹露 《领导文萃》2006,(3):141-142
行走商界多年,我一直纳闷:为什么傻人都做了老板,许多聪明人却为傻老板打工芽这不仅是几个人的难题,恐怕也是所有“诸葛亮”们的难题。翻开《二十四史》,从姜太公一路数下来:商鞅、孙武、苏秦、张良、诸葛亮、刘伯温,一个个聪明人,却没有一个做成老板,按照他们的智商、情商,绝对超过他们的“老板”,为什么他们没有脱胎换骨,从“职业经理人”转成老板呢芽在我的身边,就有几个活生生的案例:潘老板,河南人,过去是一个赌徒,为了还债,去一家五金厂当业务员,不到一个月,他发现承包市场更赚钱,就找老板谈,要承包市场,老板看他傻乎乎的,不知天高文萃…  相似文献   

16.
黄鸣 《经理人》2011,(5):78-78
我听到过一个关于“生命保质量”的真实故事:一位员工出了严重的质量事故,最后被老板罚了1500元。但第二天晚上,他就拎着菜刀闯进了老板的家,说不撤罚单就跟你拼命。老板说,我要是眨眼,就不是条汉子,就不配干这份事业。  相似文献   

17.
杨君 《经营管理者》2013,(12):38-42
企业家与老板的观念差异就是对家的理解上,优秀的企业家在企业里构建“家”,老板在企业里当“家长”。这就是最大的。差别。当市场风云突变之时,也是靠“家长式”管理。  相似文献   

18.
一方面他们缺乏财务会计知识,另一方面他们又认为会计工作简单,一位老板说:“会计不就是加加减减嘛,连乘除都不用。”经常会听到小企业的老板们非常惊讶地说:“我明明赚了100万,帐上怎么只有50万?”,或者是“最近没怎么花钱,帐上怎么没钱了呢?”,然后他们就会找公司的财务人员寻求答案,其结果很少令他们满意。对此老板和财务人员都感到奇怪:自己的帐都很清楚,怎么就不一致呢?在会计学理论中有一个“会计主体”的假设,小企业的老板们常  相似文献   

19.
日本人说 ,市场经济其实就是琢磨市场。这话不假 ,当我们的众多企业在计划经济的“雄厚”基础上开始尝试市场经济时 ,我们的企业家们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回想“昨天” ,毕竟“昨天”的基础太深厚了。故而我们确实需要今天的主动琢磨市场的企业家。1992年 ,放下黄桥镇工业公司副经理的官差不干 ,到下边去运作一家亏损企业的刘鹏凯 ,就是一位企业急需的倾心探求市场的人。据讲 ,一颇为红火的公司 ,经理召集员工开会 ,明言 :“八楼有一房间 ,没经允许不准进入。”员工怕被炒 ,无人敢涉足。后招进新员工 ,经理照方吃药 ,一年轻人觉得奇怪 ,闯进…  相似文献   

20.
珠海欧博莱布业集“家庭、学校、军队”于一体的企业文化,饯行“让员工快乐地工作”的公司文化理念,谋求“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的管理思想,以及专攻、共赢、差异化经营的“逆行发展模式”,让人耳目一新。其员工职业规划、“老板学会看员工脸色”、罚款捐给希望工程等具体做法则更是别具一格,值得借鉴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