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政府干预经济的运行,实施宏观控制的手段和渠道,是由日本经济体制所决定的。日本经济制度的核心是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但日本的自由市场经济与欧美的略有不同,它是依据市场竞争原理,也吸取了计划原理,并伴有契约经济的混合特征。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产生“经济奇迹”。是与这种独特的经济体制分不开的。它有既能适应市场竞争,又能贯彻政府计划干预的功能,使日本经济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因此,观察家都认为,引起日本经济“奇迹般”增长的有力保证是政府对经济实行有效的管理、引导和指导。下面我准备从日本政府所采用的政策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指导和法律手段这四种手段相互配合、共同作用于经济的一些具体作法作一简单分析,得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一、“计划热”的兴起和低落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制定和实施中、长期经济规划,对市场经济实行一定程度的计划调节。法国从1947年至今,连续实施了七个中期计划,现正执行第八个计划(1981——1985)。日本从1955年起实施了九个中、长期计划,目前在实施新七年计划(1979——1985)。西德因战时法西斯“国家社会主义”为群众所痛恨的历史因素,“计划化”起步较晚,在1967年经济危机后也搞起  相似文献   

3.
实施指导性计划起始于40年代中期的法国,经过战后40年的实践,形成了西方国家宏观管理中颇具特色的管理方式。它对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中西方国家指导性计划存在着实质性的差别。西方国家的指导性计划实质是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中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形式,而中国的指导性计划是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一种形式。中西方指导性计划也有某些共同点,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某些管理和操作方法。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指导性计划经济内涵的基本界定及其特征,我国可以选择包括计划决策、计划对接、计划调控三个机制在内的指导性计划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条件下,现代西方发达国家差不多都有国家调节产业的某些政策和措施。但像日本这样全面、完整,从制订到实施且一以贯之地执行产业政策,则又显得十分特殊,是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二战后,日本的经济从一片废墟上开始逐步恢复,最终跃居西方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其中日本政府的产业政策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研究日本产业政策的特点,它对经济发挥的作用,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对原来经济比较落后力求起飞的国家,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日本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经济起飞最快的国家。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经验很值得借鉴。本文仅对战后至1970年前日本反“通胀”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提供一些借鉴。 一、日本反“通胀”措施 (一)战后恢复时期的反通胀措施。 从1945年至1952年,基本上是日本的恢复时期。战后,日本经济处于衰败与混乱之中。战败不  相似文献   

6.
江帆  刘波 《理论界》2007,(5):191-192
战后日本“经济外交”以经济手段为主要行为方式,以对外开发援助为中心和先导,来实现其国家战略目标。政府开发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ODA)作为日本政府重要的外交支柱,一直是其外交战略的重要体现。ODA是战后日本“经济外交”中最具战略意义和政治色彩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高速发展,在短短二十几年内,先后赶超了法国、英国和西德,成为资本主义第二经济大国,被称为“经济奇迹”。战后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得到较长时期的高速增长和稳定发展,原因固然很多,但建立和完善一种行之有效的宏观经济机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而在日本的宏观经济机制中,经济计划起了重要的作用,这是其他发达国家所无法比拟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日本不失为成功地推行经济计划的西方国家。研究日本经济计划,不仅对深入认识日本经济运行特点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我国健全宏观经济机制、进行计划体制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朝鲜战争后,因特需订单高涨,日本经济再次面临经济危机的危险,而朝战后的东亚冷战拯救并复兴了日本经济。朝鲜战争后为实施东亚冷战战略,华盛顿向日本开放美国市场,对日本产品实施零关税。美国支持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加入科伦坡计划,通过与欧洲多国签订三边协定,帮助日本重返国际经济体系。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获取特别是美国、东南亚、欧洲市场的进入为日本实施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创造了条件。东亚冷战背景和美国的远东战略为日本实施"经济立国"和"经济外交"创造了绝佳条件,美国的东亚冷战思维也希望日本能够成为一个地区强国协助美国实现远东冷战的目的。美国东亚冷战的历史性"恩赐"使日本能够幸运地搭上美国的东亚冷战战车,日本也在1967年迅速实现了经济的起飞。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战后美国对日占领政策之实施,探究当今日本军国主义思潮复活之历史原因。战后初期美国占领当局对日本进行的民主化政策,没有根除军国主义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经济基础;在美国干预下,战后初期日本开展的“整肃”和审理战犯工作也不彻底,为日本埋下了军国主义祸根;美国对日本实施扶植政策,使未被根除的军国主义土壤得以滋长和蔓延;成为当今军国主义思潮复活之温床。  相似文献   

10.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几十年间赶超英德,在20世纪80年代直逼美国,实现日本经济奇迹,一度成为后进国家的榜样,其发展模式也被广为借鉴。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一直被经济学家们看好的日本,经济增长的势头突然出现了停顿,陷入严重的危机。本文试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国际竞争力的低下”两个方面来解释日本的沉沦,并分析日本经济发展模式的优缺,希望找到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战后日本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很快,到六十年代末,日本就已经消除了战后初期在经济和科学技术上比欧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大约落后二十年的差距。在经济上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大国”,在科学技术上也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 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与日本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1921年春,苏俄历史进入了一个高潮与转折的时期:年轻的共和国政府实施列宁精心制定的新经济政策。国家经历了国内战争和敌对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后,处于这样的复杂形势,新经济政策不仅有振作的作用,而且事实上,它还是关于经济战略(马克思思想史上的首创)的详尽的方案。这项经济战略包括苏维埃国家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整个时期。列宁的计划开风气之先,而且毫无顾忌:利用资本主义并对它进行限制,用最快的速度摆脱战后饥荒与贫困,竭尽全力发展整个国家的生产力,从而奠定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日本右翼势力不仅推动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发动了极其残暴的侵略战争,而且战后仍坚持所谓的“皇国史观”①,否认战争罪行,修改、篡改许多重要的侵略史实。本文论述了战后日本进行的三次大的“教科书攻击”②,进而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现实等几个方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1944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提出了美国关于战后处置德国的摩根索计划,并在加拿大召开的第二次魁北克会议上与英国进行商讨.该计划的核心是战后要对德国采取强硬的政策,包括将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彻底摧毁德国的全部工业,把德国变成田园式的农业国家.虽然英国首相丘吉尔和外交大臣艾登都认为该计划对于德国太过严厉,不利于英国的长远利益以及战后欧洲经济的复苏,但是迫于各种压力,丘吉尔最终同意了摩根索计划.然而,由于摩根索计划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最终被放弃.  相似文献   

15.
二战留下的负面"形象遗产",以及战后经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损害了日本的国家形象,构成实施贸易立国战略的重大障碍。日本通过民主改革、战争赔偿和对外经济援助、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提高产品质量等途径重塑国家形象,清除了对外经济交往的主要障碍,为实现经济赶超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的经验为我国塑造国家形象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和日本经济改革的持续进行,如何重新审视和评价战后日本经济改革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战后改革及其经济改革之主体是否为美国占领当局,战后日本经济体制如何形成,其是否等同于"1940年体制"等问题成为研究焦点.日本战后型经济体制经历了一个萌芽、生长、基本定型和走向衰败的若干阶段,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战时期只是战后型经济体制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战时经济体制的某些要素对战后体制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两者具有本质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7.
一、日本科技、经济耦合模式经验战后日本经济濒于破产。但是,五十年代以后,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现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E·沃格尔在论及日本成功之道时,第一条就是:日本政府对经济的指导和干预,是领航员式的而非驾驶员式的。的确,日本在市场活力与组织指导或自由竞争与国家干预之间的组合,比任何西方国家都做得恰当和有力。这在科技、经济耦合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日本经济的崛起,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高度耦合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战后,日本一方面依靠市场机制来刺激技术发展并确定其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又注意以政府指导…  相似文献   

18.
战后日本的教育政策,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日本教育政策的主要方面有:教育先行于经济而发展;为提高国民素质而加大教育投入;注意教育投资的重点和效益;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相似文献   

19.
学术动态     
<正> 1984年4月5日上午,日本山口大学经济学部安部一成教授来我院作了关于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增长问题的学术报告.安部一成教授认为,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设备投资率较高(即I/Y的高位性),这与日本战后重化工业的迅速发展是不分开的.另外资本效率(即平均资本系数K/Y)也比较高.生产设备投资率高,也就扩大了日本国内的消费需求,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并且,日本战后从国外大量引进了新技术,吸收外资,克服了资本不足、技术不足  相似文献   

20.
政府开发援助 (ODA)对日本外交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起到了在经济上促进出口、扩大市场、确保资源的作用 ,提高了日本在亚洲地区的国际地位。ODA作为战后日本外交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继续为日本的经济外交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