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传统的城镇化水平评价方法的弊端,据此提出城镇化质量的测度,并从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生态环境质量、城市建设水平、居民生活质量和城乡统筹质量五个方面构建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镇化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镇化质量的地区差异进行测度与分析,探讨城市群中各城市城镇化质量的优势和劣势,并就各城市的发展方向与策略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对本区域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针对城镇化人口比率快速提升,可通过构建由经济绩效、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居民生活、基础设施、空间集约、城乡统筹等七项指标组成的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对陕西省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表明,陕西省城镇化质量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均衡,无论是总体质量还是分项指标都是关中最好、陕北居中、陕南最低。今后应通过统筹各地市城镇化质量、完善城镇化空间质量和加强城镇化短板项目建设等路径来提升陕西省城镇化质量。  相似文献   

3.
从经济绩效、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居民生活、空间集约、统筹城乡指标六个方面构建区域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综合评价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城镇化质量及各自的短板,发现圈内城镇化质量差异明显,由于发展基础和市情不尽相同,制约各城市城镇化质量提高的短板也有区别,尤其是社会发展指标的内部差距最大。各地应立足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采取对策促进城镇化数量与质量的协调发展,推进武汉城市圈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不仅表现为人口的空间迁移,更是经济发展方式、居民生活状况、社会事业同步推进的过程。研究城镇化不仅要关注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更要测度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本文从经济绩效、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居民生活、空间集约、统筹城乡指标七个方面构建区域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运用SPSS做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武汉城市圈各城市城镇化质量及各自的短板,以期针对差距采取对策促进城镇化数量与质量的协调发展,推进武汉城市圈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民生福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主要落脚点。人口质量与居民生活是社会发展的核心所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谐发展构成了区域社会发展的辅护条件,区域社会发展是"主辅"机制协同作用下民生福祉的动态演进过程。构建基于民生福祉视角的中部地区社会发展进程测评框架和指标体系,对1990—2011年("八五"初到"十一五"末)中部地区社会发展进程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发现:1990—2011年中部地区社会发展进程稳步推进,尤其是2006年之后进程大大加快;"十一五"末中部六省社会发展差异趋向扩大,而东中西部社会发展的区域差距相对缩小;"十一五"末中部六省人口质量、居民生活、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谐发展五个社会发展维度之间趋向均衡发展;1990—2011年,中部地区人口质量呈增长态势,居民生活水平整体呈现更快增长势头,"九五"时期改善尤为显著。公共服务水平整体呈提升态势,社会保障水平除了山西、安徽为负增长外,中部其他省份均为正增长;中部地区推进社会发展需要增加更多的人文关怀,坚持走一条以社会发展质量为核心的发展型福祉提升之路。  相似文献   

6.
社会学与城市卫生设施建设关系密切。公共卫生设施影响着城市社会生活质量考评指标。考察社会经济发展,应该更加注重对环境、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产品的综合考察。因此,谋求社会和谐发展,必须关注自然、城市基础设施尤其是卫生设施与人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评价是社会养老保障决策过程中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对他们生活质量的分析及量化评估,可以为制定改善和提高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质量的对策提供资料,使社会养老保障系统真正有的放矢地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在多项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基础之上,为了达到数据简化、客观赋权、区域间比较的功能,尝试使用因子分析法分别从评估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质量的六个维度即经济状况与消费水平、居住条件与家庭设施、躯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社会支持、闲暇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评价对上海市老年人口状况与意愿跟踪调查中8个城市社区的老年人口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排序,并将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质量指标体系中的若干代表性指标重新聚合为新的因子.通过因子分析方法的运用,最后探讨了保证综合评价结果真正科学合理地说明实际生活质量状况,因子分析方法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是检验城市群生态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以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为切入点,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就长株潭城市群在2010—2018年期间的生态城镇化发展水平时空分异展开具体研究.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总体维持在耦合协调发展阶段,达到了较高水平的生态城镇化;长沙市的核心效应明显,领跑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城镇化进程,同时长株潭城市群三市生态城镇化发展水平有些区域差异;其三个城市或存在城镇化滞后与生态环境滞后等问题,延滞了其生态城镇化进程.未来推动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城镇化须以"两型社会"为引领,以"生态绿心地区"为生态示范,以绿色工业提升城镇化质量,将长株潭城市群三市打造成为以绿色为底色的现代化、生态化、一体化的高质量城市群,为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的推进提供强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与武汉市相比,杭州、青岛两市在基本小康建设和全面小康建设初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国家基本小康16项指标和人民生活质量24项指标的比较框架下,武汉市目前在经济总量、城乡分化、生态环境和人才竞争上与杭、青两市还存在着较大差距;鉴于杭州以优化环境立市、青岛以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品牌立市,武汉则应针对自身特点,重点解决"三农"问题、实施品牌战略、营造区位优势以及加强城市软硬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0.
基于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在现有城镇化质量综合指标评价研究成果基础之上,选取经济、社会、环境等33项指标,构建了毕节市县域城镇化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运用SPSS19.0对2010年毕节市县域"一区七县"的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毕节市域内城镇化质量综合得分县域间存在明显差距,城乡发展呈现不协调.  相似文献   

11.
综合量化与质性研究方法,以人为中心和时间为线索系统分析西部民族地区农村青少年的"进城动机-进城方式-进城后的生活质量"等城市融入过程特点。结果发现,受访青少年大多数人是主动进城,进城动机主要包括学习/受教育、找工作和到城市生活等发展习型动机为主;从进城方式来看,近一半受访者选择与亲人或老乡入城,另一半则选择独自进城;大多数农村青少年都倾向于选择西部的省会城市;入城后,他们主要是进入各类学校学习,就业者中更倾向于选择进入服务行业;从客观的居住状况和消费水平看,受访青少年的生活质量与城市居民还存在较大差距,呈现出"低质化"的特点;从主观的生活满意度看来,他们对进城后的城市生活总体上感到满意,对未来比较乐观。基于以上结果,未来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可从西部小城镇经济发展道路创新、城市制度创新和人力资本提升三个方面寻求破解这一地区农村青少年的城镇化困境。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城镇化发展的方略也各不相同。黑龙江省城镇化发展中,在质量、城镇化率、统计方法和规模结构等方面问题突出。应制定符合省情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提高城镇化质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3.
探究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城市建设的耦合互动关系对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城市建设耦合协调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城市建设复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应的评价分析模型,对乌鲁木齐市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8年乌鲁木齐市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均呈现上升态势;二者耦合度稳定在0.99左右,具有良好的共振性,且协调发展关系从勉强协调转变为良好协调;人口城镇化、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是阻碍其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未来,乌鲁木齐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城市建设的复合系统将向更优质的协调发展状态演进。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文章从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补足低碳生产系统短板、引导居民深入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加大政策支撑力度等方面提出政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从经济及增长、居民生活质量、财政及增长、外贸与外资、科技水平与教育、环境6个方面选取15个二级指标建立东部地区经济活力评价体系。通过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再利用熵权-层次分析法组合权重进行综合评价和计算经济活力得分,依据得分结果对东部十省市经济活力排名。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经济活力"两极化"明显;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较好,京津冀地区两极化严重;经济增长和居民生活质量是重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命题之一.生活质量的高低虽是人们的主观感受,但更是可以通过选取指标来进行量化比较分析的.选取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直辖市为样本,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四市居民生活质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排名,并对进一步提高四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鲍运刚 《社区》2011,(22):31-32
近5年来,四川省南充市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有了一定基础,但与省内兄弟市州和省外先进地区相比,凸显阵地建设欠账多、工作经费缺口大、应有功能难发挥等现实问题。南充市为此对全市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习考察外地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的先进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6个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环境美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来反思当前中国的城市化,发现其突出问题有三:城市规模过于庞大,城市功能过于集中,城市生活质量下降。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是城市建设要突出"生活"主题,重视提升城市的生活质量,将"乐居"作为城市环境建设的最高层面。其二是突破"围城"模式,将大城市化分为若干个生活功能齐全的小城镇,以星罗棋布的城市规划模式取代众星拱月的城市规划模式。其三是确立"美学主导"的原则,在环境美学的指导下,实现城市生态与人文的和谐,将城市建成具有个性魅力的美好温馨的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与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生活质量不仅包含了福利的经济内函 ,还包含了像健康、教育、贫困、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质量等影响人们生活条件的诸多非经济要素。文章从收入状况、居民消费、社会安全、教育状况、健康状况、资源与环境、城市环境和社会服务八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现行生活质量综合评价方法不仅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而且无法剔除指标间的重叠信息 ,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对居民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恰好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从而可以提高其结果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是对人们生活的全面评价,它综合反映了社会成员满足其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各方面情况特征,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生活质量包含多方面内容,既包括生活的客观方面,也包括生活的主观方面.选择一套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江苏13个城市的居民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可以找出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间的差距及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唐雪元 《老友》2010,(12):37-37
城市,如何让老年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素有"来了就不想走"之称的四川成都锦江区以建设"和谐锦江"为导向,在其辖下的锦江社区、绿野社区、莲新街道社区、海椒市社区、莲桂社区大力开展"一站式"为老服务,同时在构建和谐社区方面创新地推出了一系列举措,赢得了广大社区居民的高度赞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