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国罗)是第一个由官方颁布的、中国人自己制定的罗马字汉语拼音方案,其制作技术之精密史无前例,受到了一些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欢迎,为《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基础,具有此前任何一个方案都无法相比的意义和价值。赵元任先生以其丰厚的语言学知识和国际化视野,积极探索运用罗马字母制定汉语拼音方案的问题,为国罗的制定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提供了精湛的技术支持,而且他还积极推行国罗,在毕生的汉语教学中坚持运用国罗,为国罗的推行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光复初期台湾的国语运动是社会文化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台湾独特的社会历史条件,光复后掀起的国语学习热潮受限于国语师资的匮乏。当时的政府部门结合台湾国语教育的实际情况,通过征聘考选等方式补充了相当数量的国语师资,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  相似文献   

3.
《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的制定,既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项重要成就,也是我国汉字改革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并对后来的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兴起以及《汉语拼音方案》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加深对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兴起的汉字改革运动与国语罗马字运动背景的理解,促进对汉字改革的发展方向与汉语拼音的发展前途等问题的思考,论文分甲午战争前、甲午战争至二战、二战之后三个时段,对日本历史上先后出现的"平文式""日本式""训令式"等多套日语罗马字拼写法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最终结局进行了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日语罗马字运动明显带有民族主义色彩,其矛头最初指向的是中国,后来则转向了美英等国。中国的汉字改革运动与罗马字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日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韩语罗马字表记法有着较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它相伴韩国与西方文化交流而生,并随韩国与西方文化交流的发展而发展.韩语罗马字既是韩国与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晶,反过来也促进了韩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  相似文献   

5.
6.
在侗乡推行侗文是侗族地区民族教育的突出特点之一。侗文的创制和推广在农村扫盲、抢救民间文 学遗产、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普及科技知识、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双语文教育、妇女社会地位的 提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说明双语文教育在民族地区必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澳门国语运动的目的一方面是教育民众,另一方面是培养国语师资,但因经济和政治环境所限,成效并不显著. 抗战胜利以后,中华国语运动协进会成立,对推进国语运动有积极的作用,从该会的许多具体活动都能反映出来. 有部分活动更是中小学生的课外活动,由学校教育来推广.从澳门的专科学校、商会、妇女会和国民党支部等机构陆续开办密集式国语学习班的情况来看,可以推想澳门民众对学习国语有殷切的需求,但当时要在澳门的侨校全面推广国语教学,仍没有足够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文章概览了假名罗马字标记法的整个历史过程,包括早期的各种标记法、黑本(标准)式与日本式的争议、新旧训令式以及获得ISO认证的过程,并对日本式最终能被采纳的文化背景如日本人外来文化摄入意识、汉字读音影响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福建是近代基督教传教士较早进入的地区之一。在其传教中,面对福建方言繁多的问题,他们以罗马字母来模拟地方腔发音,编创了数十种闽方言罗马字母字,通过编印出版书报、组织罗马字运动等,使闽方言罗马字普及为地方教会识字运动的主要文字。但是罗马字本身所蕴涵的西方文化背景以及地方腔等特点,在该文字的普及过程中对各地教会和福建社会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既有接受者与汉文字隔绝的消极作用,也有启蒙文字改革、社会教育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白话"与"国语":从国语运动认识文学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对白话文学的倡导与现代"国语"观念密切相关,但是他的这一致思路向并未得到足够的理解和重视.在近代革新运动中除了普及语言的努力之外,追求语言统一的意识也逐步自觉,但与雅俗对立的语言价值观念根本抵触.胡适立足于时代,对白话文学的大力倡导带来了价值观念的转变,使国语运动的价值困局得以消解.而"国语"的普遍性要求则支持了白话作为唯一的文学语言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先秦“语类”文体的代表,《国语》以国别为线索再现了西周、春秋时期不同地域间的社会风貌,在中国学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近10年来,学界一方面继续对其作者与成书年代、性质及价值等传统领域进行专题研究;另一方面,也拓展了研究视野,利用文献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文学特质及思想内涵等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各方面的研究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联,初步形成了“《国语》学”这一专门的学术领域。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讨论了《国语》中的一些词句的训释问题,对韦注及清人训解中的一些错误进行了辨正。如“贪冒”条,认为“冒”的“贪”义来源于“墨”。“不承获甸”条,论证了它并非是“不获承甸”的误倒。“倍之为八寸分寸之一百四”条,揭示了分母有省略,并非脱字。“每怀靡及”条,指出释“每怀”为怀和、怀私、虽和,都是赋诗断章之解,而非正解。而“每每怀其无及于事之惧”才是此条之确诂。“使吕宣子佐下军”条,分析了王引之乱改古书致误的原因等等。共14条。  相似文献   

13.
〈国语〉诸多内容都是对政治得失的评价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其中对历史发展变化的原因的思考包含有较为复杂的天命人事观.在〈国语〉中,天命决定论是随处可见的,但强调人事的内容也几乎篇篇都有.其原因是周人既是有神论者,也看到所谓的天命总是由人的活动来完成的.但是,从〈国语〉所重视的民心所向和对人才作用的强调可以看出,其中心思想是注重人事而非天命的.  相似文献   

14.
导致“五四”新文学运动诞生、成功和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笔者认为,“国语的文学”与“文学的国语”之互动是其中重要的一条。文章从晚清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外国文学和国语的历史、对文学本质认识的发展三个方面,分析了“国语的文学”和“文学的国语”之互动的历史成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现代汉语词汇学中的造词理论应用到《国语》词汇研究当中,区分了《国语》造词法和构词法,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共得到音义任意结合法、引申法、音变法、摹声法、简缩法、说明法、比拟法、双音法共8种造词法,并描写了它们在《国语》中的表现形式以及一些次类型。最后,又从汉语词汇史的角度,对其单音词和复音词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结合《国语》专书自身的特点,指出了专书造词分析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回顾韦昭的学术成就,肯定其<国语>的学术史与文献学价值,梳理古今学者的<国语>研究成果.指出<国语>一书主要的两个版本系统即公序本与明道本之间的若干区别,据此认为,若从大众接受的角度考虑,明道本当推首选;但若以学术研究求真的要求衡量,反而是公序本更擅胜场.在两个版本系统的校勘上看,也同样是公序本好于明道本.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国语运动确立了重视声音的多元开放的国语理想模式,同时对新文学文体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主要表现为:体裁方面,国语的杂语性推进了文学体裁的不均衡发展,特别是小说和诗歌的地位出现了戏剧性变化;语体方面,国语对声音的重视加强了新文学表层结构(白话)和深层结构(对话)的联系,巩固了白话语体在新文学中的地位;风格方面,国语多元开放的特点为作家的遣词造句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为现代文学多元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对<国语>引<诗经>问题进行了考证,对引录的总体情况、作用进行了分析,对<国语>中有关<诗经>一些诗句的解释、<诗经>的形成及其作用的论述进行了考评.  相似文献   

20.
略论《国语》体例对后世史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语>编者在处理各国史料时,创造性地把各国所记国史以及记言体史料汇合编排在一起,对后世史书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于<国语>这种分国叙事的编写方式,后世史家模仿者众多.<国语>分国叙事,但又不是简单的国别,而是以周统领全局,其下以诸侯国分列详述天下大事.<国语>在编纂时已在不经意间比较完备地创造和运用了后世记事本末体的叙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