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刘耀辉的新闻作品看“天府之国”四川前进的脚步四川大学新闻系主任、教授邱沛篁在我的印象中,刘耀辉同志是一位很勤奋的新闻记者。继近几年他的《张蓉芳传》、《人生的价值》和《新闻写作》三本著作正式出版后,现在他的《新闻作品选集》又问世。我以为,这是很值得祝...  相似文献   

2.
我于一九四六年九月、去雁北的前夜,写过一篇《哀悼闻先生》。全国解放后,我收辑在《抗战诗抄》的附录中。诗抄版本是一九五○年一月的本子。 当时我在敌后,只凭自己的一点印象,没有能再读到《死水》。作为文章,现在看来,论点不足处甚多。《红烛》一诗便没有涉及。这也说明,看人论事,需从总的倾向看,需凭足够的资料。想当然,印象之类,算得了什么?至于抱有成见,那不过是说明自己的目光短浅。所以历史,常为大家称道,它有博大的胸怀,并不断走向真理。  相似文献   

3.
<正>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秀散文,每次阅读都觉得亲切而有收益。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我常常看别人的评论,其中有很多分析精深的文章对自己启发很大。但是,我觉得有一些评论中提出的一些观点也有可以讨论的地方,现在将我的一些意见写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怎样评价镜吾先生和三味书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共两大部分,后一部分主要是写镜吾先生和他的三味书屋。怎样评价镜吾先生和三味书屋呢?有人说,三味书屋是少年儿童的“牢笼”,“三味书屋远不及百草园那么广阔美丽,富有生气,走进了黑油的竹  相似文献   

4.
吴欢章同志,是我多年的老朋友。他喜欢诗,研究诗,写过不少有关现代新诗的论著。现在,他又编选了《中国现代十大流派诗选》。他有诗人的激情和气质,对现代新诗的演变和发展,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对现代新诗的甘苦和滋味,也有比较亲切的体会;因此,由他主持,来编选这样一部《诗选》,我认为还是比较合适的。我看了他的选目,也觉得自有其特点。但是,他要我写篇序,我却感到为难了。因为对于中国现代的新诗,我不仅从来没有研究过,而且看都很少看,可以说是一个地道的“现代新诗盲”。但是,他坚持要我写,我也只好勉为其难,胡诌几句了。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大国。诗人之众,诗作之盛,世界上罕与其匹。可是,鸦片战争一声炮响,不仅暴露了我们这个封建古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严重毛病,而且也暴露  相似文献   

5.
读书的回想     
读中学时狠看了一些小说。不管是琼瑶的,还是金庸的,梁羽生的,只要是书,能拿到就看。印象最深的是为了能把书及时还给人家,宿舍熄灯后,还打着手电看小说。看小说看通宵,一个晚上就看完一本小说。也许是看小说看多了,充满了理想化,离现实有些遥远。《读者》是现在还一直在看的,里面的哲理故事我挺喜欢。除了看学校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一些书籍外,自己买的名师的书是屈指可数。有的就是一些培训时发的书籍。所以理性的东西知道得很少了。在实际教学中,看得最多的是学科知识,尤其是现在就面临着毕业考了。其次是人文知识,教育理性是学得…  相似文献   

6.
梁惠娣 《社区》2013,(35):13-13
闲暇的时候.我喜欢翻看一些名家的传记。其中,名家看“闲书”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写出流传千古的《聊斋志异》的清代蒲松龄,少年时聪明好学.他在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后.常常偷看父亲书房里的藏书。有一次,蒲松龄正在书房里入迷地看《搜神记》,忽然,  相似文献   

7.
在火车上,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一直在不停地写东西。坐在他旁边的中年男人凑过去看了看,原来他在给客户写短笺。中年男人开口说话了:"小伙子,我注意到了,在这两个小时里,你一直在给客户写信。你很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小伙子抬头微笑着看着中年男人:"是的,如果不是出差在火车上,现在正是我的上班时间。是我应该做这些事情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我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业余作家礼平写的《晚霞消失的时候》。这篇发表于1981年1月《十月》上的长篇小说,文字优美,以其浓重的思辨色彩与对人生价值的探索性,而在当时引起强烈争论和极大的轰动。记得我刚从师范毕业,才十七周岁,自愿到黄岐半岛海丰小学任教,当时的校长是郑祖清老师,他是从宁德师专图书馆调回来的,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学校订阅了十几种的文学刊物,如《人民文学》《收获》《十月》《钟山》《当代》等。在他的影响下,我也渐渐喜欢上了文学。在这期间,我看了不少的文学作品,和《晚霞消失的时候》同为争鸣小说也引起轰动的几…  相似文献   

9.
沙林 《社区》2004,(11):47-49
“我觉得我生活在古希腊时代。”文明学学者北野总是沉浸在他心驰神往的古希腊的思想中,用那一套指导他的社会实践。中国现在有一些学者在努力克服“文人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弱点,参加社会实践,试图“改良”社会。北野是其中之一。“我写完了《中国文明论》、《人道的两极》、《道性与时间简史的对话》后就不想写了,三本书分别研究人类文明的问题、人类的仇恨问题和人类思维的问题,理论研究到头了,剩下的就是参加社会实践。”他的实践之地就是他生活的小区,北京东面一个有名的中高档社区“银枫家园”。银枫家园的有名既因为当初开发…  相似文献   

10.
读过《野草》,人们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这部散文诗集的语言写得很美。远在二十年代末,鲁迅曾同冯雪峰多次谈及《野草》和《彷徨》艺术美的特质。冯雪峰后来这样回忆说: 而据我看来,《野草》和《彷徨》,作为艺术品看,鲁迅先生自己是很爱的。事实上,除去艺术的高度优美性之外,如《野草》,其中不少篇仍都是思想健康的、战斗的作品,……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鲁迅先生自己也不愿对它们予以过低的评价。所以,当谈到《野草》,他自己几次地说他“现在,不会再写那样的东西了”的时候,我都觉得这句话有两种意味,好像他为自己不能再写那样的作品而感到可惜,但同时又分明是宣告他以后不再写那样的作品了。这里姑且不谈鲁迅对于《野草》思想内容看法变化的痕迹。就艺术方面来说,鲁迅显然是十分珍爱这部散文诗集的。他“不愿对它们予以过低的评价”,甚至为不能再写出这样的作品而  相似文献   

11.
《社区》2008,(5):4-5
蓝天野并不是出生在书香门弟,家里的大人大多不看书,最早的文学方面的熏陶来自他的祖父和父亲,“祖父念过书,他每天晚上给我讲,讲的多是《西游记》,还有一些公案,但是讲得多了,就不知道再讲什么了。”于是,蓝天野上小学后不久,有一次书店拉了一车书去学校卖,蓝天野的祖父就吩咐孙子买几套书回去,“他看完给我讲,当时买了《水浒》,还有一些民间的说部,都是说书人传下来的书,有《三侠五义》、《小五义》等。”除了祖父,蓝天野的父亲也识字,“我印象中他很聪明,家里很多东西都是他自己做的。”  相似文献   

12.
最近看了一本小说,名叫《我的非洲生活》(Out of africa and shadows onthe grass),是一个在东非肯尼亚居住了十七年的丹麦医生根据她的亲身经历写的。内容新颖有趣,这里不作介绍。我只想摘引其中的一个极小片断,谈谈我的一些想法。这一片断是小说的主人翁(即作者本人)和她的男仆,一个叫费拉的索马里人,谈《威尼斯商人》的一段回忆:她是这样写的: “费拉聚精会神地听着安多尼奥,巴桑尼奥和夏洛克的故事,……非洲人一般对故事情节是不表态的……可是现在费拉却同情夏洛克,对他的失败愤愤不平。“什么?”他说,“那个犹太人放弃了他的合法要求?他不应该放弃,那磅肉就该归他,还远远抵不上他借出去的那一大笔钱哩!”  相似文献   

13.
曾祥彪先生供职于湖南作家协会,主编《作家天地》杂志。在我的印象里,他的写作多以报告文学为主,如《脊梁》、《梅山精武魂》等,都是较为地道的报告文学。尤其是他的《绿色王国的脊梁》一文曾在我的心目中留下过深刻的印象。但未想到的,他忽然转行烹饪起情感小说来,并且很快将一部洋洋20万言的《爱情是什么》(北方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送到了我的案头,真让我有些意想不到。  相似文献   

14.
宋雨婷:梁老师,那篇作文《我不再信任她》你帮我看了吗?梁老师:我仔细看了,总体上还是比较好的,文从字顺,言之有物,还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但不足是在记叙事情的时候经常出现交代不清的现象,这使得读者心理上不能得到满足。宋雨婷:您能具体说说吗?梁老师:如应该交代小芳平时的一些表现,你们开始为什么玩得最好?还有她长什么模样?性格脾气怎样?这些都要用描写交代清楚。你写的小芳给读者的印象是模糊的。在写作文的时候,只会叙述不会描写,这样作文就显得干巴巴的,不生动形象。写文章要做到惜墨如金。但是必须要交代的地方定要写清楚。宋雨婷…  相似文献   

15.
一个星期六,朋友带着他10岁的儿子来我家,气呼呼地给我看一篇作文。作文上赫然打的是“95”分,老师还写了一大通的评语。正在疑惑之时,没等我开口,朋友便发话了:“你看看,现在小孩子真是的。说写《我的妈妈》,可那写的是我吗?有些情节在我的生活中根本没有。他倒好。还乐颠颠地说自己能干。哎……”“这个……”我刚想说,又被朋友的话语打断。“简直是胡编乱造。这样下去,我真担心他的作文。你说说,能这样虚构作文吗?”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文学     
最近看了一本小说选《逼近21世纪的文学》,基本上是部新潮小说的汇编。在内容方面,无非是一些图解新思潮的小说,如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形式上,大都是以反传统审美方式为乐的,虽不至于屈牙;但都是那种令人味同嚼蜡的叙述。新潮小说家总是以欧美先锋文学为范本,似乎现在还写传统文学就不配进入21世纪。我始终怀疑到了21世纪就是先锋文学一统天下的说法。从我国经济发展规划上看,到了下世纪中叶我国无非是现在西方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而在现在的发达国家;如美国;也不是人人都读鲁鲁斯特、杜拉斯。相反的例子是,欧美流行的《桥…  相似文献   

17.
60年代,叶圣陶先生曾对王力先生说,以往音韵学方面的著作大都写得太艰深,你可不可以在这方面写一本比较通俗的书?其时吕叔湘先生也在旁边,他开玩笑说,书名我都给你取好了,叫做《音韵一夕通》。王力先生不久真的按这个意思写了一本《音韵学初步》。王力先生在该书的前言中说,虽然主观上要把这本书尽可能写得通俗一些,但书成之后,自已看了一下,觉得还是不够通俗。王力先生所言当然乃谦虚之词,但也反映了一个事实:如何使  相似文献   

18.
正我很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我希望我的儿子也同样有兴趣。但是我一点也不打算教他《弟子规》。那种档次的东西即使搁在古代,也不是什么好货色,用现在的眼光看,更是误人子弟。事实上,不只是《弟子规》,古代给孩子用的大部分蒙学书籍,我都不打算让他太早接触。  相似文献   

19.
马汉坤同志1983年9月至1986年7月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期间,刻苦研读,修德笃行。他撰写的多篇文章,发表在《理论动态》等党校刊物上。其后,1991年第973期《理论动态》又发表了他撰写的《将根本宗旨体现于每一项实践活动》一文,引起较大反响,被一些省级党刊转载。马汉坤同志的进取精神、务实作风和人格魅力,曾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次看了马汉坤同志的《百姓缘》书稿,更加深了我对他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李家伟 《社区》2010,(5):14-15
当爱人一再逼我读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时,我有些小小的不耐烦。一是在我孤陋寡闻的印象里,好像现在市面上没什么值得一看的关于教育孩子的书籍。二来是尹建莉的这本书的名字让我下意识地有些小小的抵触:这不是给家庭妇女看的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