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道胜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1):29-30
对新从望山一号楚墓竹简中识出的5枚签牌(原编号146简等)内容作了集释,认为该墓竹简除了“卜筮祭祷”或“卜筮祷祠”简之外,尚明显存在另一个类别——签牌。 相似文献
2.
丁兰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0(4)
战国时期原始瓷和印纹硬陶器主要见于吴越文化分布区,而战国中期楚国的鄂东地区随葬这类器物的墓葬陡增.鄂东地区此类器物在器形和纹饰等方面与典型吴越地区的同类器物特征一致.其墓葬葬制的多元考古学文化特征反映了楚文化的开放性和楚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多元性,同时也从一个方面展现了民族文化融合的层级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刺绣品上的图案,神秘莫测,精美绝伦,令人惊叹之余而又难于文化破译。本文试图将其中充满魔幻意味的艺术形象纳入先秦神话系统,从对应与整合中找寻它们的原型及组合关系,发掘其深层文化意蕴,认为:“三头凤”就是古籍中“离朱”的艺术造型,与“三头凤”纠结在一起的植物应是“琅玕之树”,绣纹是日月星的象征符号,而亲密交合的龙凤虎则是楚人的尊崇对象。这些艺术形象展现了楚人的“光明崇拜”、“生命一体化”巫术神话意识、强烈的生命情感和超自然的心理经验世界,构成了楚人观念中生气盎然的关于宇宙生命运动的系统信息。 相似文献
4.
杨琍玲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3-38,88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有着辉煌灿烂的酒文化.酒如生命之源,浇灌并滋养着中西方文化的命脉.由于生活环境、历史背景、传统习俗和社会规范等不同,中西方酒文化呈现出风格迥异之特性.从神话传说、文字演变、礼仪习俗、审美情趣以及文学艺术等层面去解读酒——这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之性质,可以体察出中西方酒文化之内容和其间所蕴含的生命活动和... 相似文献
5.
江林昌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3(4):461-469
1993年在湖北荆门郭店村里的一座楚墓里出土了804枚竹简,经考释知是儒道文献。这批竹简的出土,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首先,它提供了大量前所未见的佚书,弥补了有关学术研究的缺环;其次,它的有关记载为学术史上一些久悬不决的疑案提供了答案;其三,它提供了一些传世古籍的最早版本,对于我们认识古书的成书年代及其流传情况具有积极意义;其四,它为古籍校勘和古文字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6.
陈荣庆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1):58-62
文章以《郭店楚墓竹简.穷达以时》这一材料为分析点,论述了孔子、孟子、荀子对时运的看法。孔子从“有天有人,天人有分”思想出发,认为时运是“天”的一种自我运行,与人的行为无关,它是不可捉摸、不可改变的;孟子认为“时运”是天对人的考验,人只要积极努力,最终是可以符合天数的;荀子则认为人可以借天命而对时运有所修正,使之符合人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指出经济全球化已成为时代的共识 ,但单纯经济技术的有限理性却无法解决日趋严峻的全球性社会问题 ,文化的解读为人们提供了透析全球化更为深刻的视角。从文化交融、文化冲突、文化版图的重新安排等三个层面揭示了全球化的内在本质。认为文化交融与冲突是一种辩证的存在 ,通过多元文化的多向互动、互补 ,最终将建立一个多元文化兼荣并茂的文化生态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作为小说叙事的一种,青春叙事有着悠久的传统,20世纪青春叙事更因其独特的风格和别致的形态而受到研究者的重视.青春叙事不仅关乎叙事题材,还是一种价值载体和生命态度.20世纪青春叙事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感觉文化和身体元素的偏爱.在叙事策略上,20世纪青春叙事常运用固定式内聚焦模式、第一人称叙事以及独白话语,但在细节上又表现出对这些策略的偏移,如叙述视角的伪固定性,人称机制的虚无化以及价值立场的真空.溯其根源,在于作为叙述主体的"自我"的文化虚无主义本质与传统的青春叙事相比,体现出鲜明的"拒绝成长"的时代特征和文化色彩.这是20世纪特有的声音,却在青春期这一特殊的人生阶段中得到强有力的张扬.在这个意义上,20世纪青春叙事不仅有着类别叙事的特征,还体现了选择与虚无、反抗与绝望的时代之声. 相似文献
9.
张法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5):115-120
湿婆之舞是印度文化的最核心的形象符号,要理解这一象征,不但需要对湿婆之舞的形象进行细析,还需要从印度思想的基本结构,空幻宇宙进行理解,还可以从古印度文明与雅利安文明的融合之中去理解.这三方面又构成了印度文化的三个主题,可以对印度文化形成三个较好的观看视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蒙古族家具图案所映射出来的民族心理进行了综合分析,蒙古民族和其他民族一样,可以说,都是质朴的劳动美、生活美的追求与体现,这些普通的劳动者不仅是在用劳动创造生活,还在用劳动创造关,还在享受着伟大的劳动。丰富的民问图案便是享受劳动的直接体现,当这些图案被移饰于生活的必需品——家具之上时,便形成了朴实而又考究的蒙古族风格家具的民族元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韩天爽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4):57-59
通过对中西服装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的不同文化特质的归纳和总结,揭示了造成中西服装外在征貌风格迥异的内在审美动因,阐明了影响和决定着中西服饰不同发展道路的文化性格和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2.
生命之源的精灵——水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宗新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水文化是人们在从事水事活动中创造的以水为载体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从水文化的界定、水文化主要内容、水文化研究对象、水事活动的特点及研究水文化的意义五个方面 ,对水文化的内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熊晓辉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哆耶舞”是侗族人最喜爱的一种自娱性的集体式舞蹈,具有宗教文化与农耕文化特征,显示了侗族文化的神秘性与娱乐性。侗族“哆耶舞”在形态、结构、音乐、表演及生态生成等方面的原始性与不成熟性,为侗族民间艺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哆耶舞”中所表现出的祭祀性、封闭性、群众性、传承性、变异性等文化特征,体现了丰富的侗族人文精神,蕴含着侗族人朴素的审美追求。生态与民俗的结合、审美与环境的结合、文化与自然的结合,构成了侗族“哆耶舞”审美人类学研究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4.
张文举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9(2):77-80
胡河清的自杀,不是一种单纯的个体生存现象。它蕴有深层的文化象征意义。他实际上是被阴气沉沉、缺乏生命的光与热的旧文化所杀。他的死于人们是一种醒示,其促使人们以更为坚决的态度转向生活的秘密中心。转向赋有其他生命向度的异质文化以寻求启示,转向更为透明、更为结实、更为深沉和博大的新的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15.
吴瑞霞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6):20-23,46
如果以女性文化视野解读《红楼梦》,可以发现曹雪芹以独特的生命体验,面对“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的社会现实,通过对荣、宁两府及诸多女性尤其是“金陵十二钗”女性群体形象、贾宝玉女性化形象的塑造,揭示一群女性凄美的命运,表达了对女娲所处的远古女性世界纯真生存境遇的寻觅、呼唤、回归,从而透露出强烈的悲剧意识,构建了一个寻觅女性世界的理想家园,而这一家园却永远失落了。 相似文献
16.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然而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上不时传来"废止中医"的呼声,直到今天中医的危机依然存在。通过对"中医危机"由来的分析,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对医学提出的新要求和中医自身特点这两个纬度出发,阐述了中医在中国近代不断遭受人们责难的社会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7.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建设重要的价值导向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谐文化是一种道德文化,一种价值文化,一种幸福文化和一种生态文化,这是和谐文化的伦理学内涵。对和谐文化进行伦理学解读,既可以对和谐文化进行原创性和开拓性研究,也有利于指导人们全面深入理解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杨书评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40-142
1988年问世的长篇小说《舞!舞!舞!》,在村上春树被质疑为“激情欠缺”和“去意识形态化”的小说创作中实属特例。它以叙议结合的方式和直白的语言,毫不讳饰地揭发当下日本“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疮疤。所指涉及日本当代社会政治黑暗、商业险诈、司法腐败、色情泛滥、道德缺失等诸多重大问题。本文以小说塑造的当代艺术家影视明星五反田为... 相似文献
19.
彭清深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2,(4):82-88
在古代 ,文化是作为政治伦理概念 ,治理社会的政策与措施看待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历史沉积起来的动态概念 ,首先是一个多元素结合起来由简单到复杂的系统结构。我们从地域文化 (秦陇文化 )的学术层面去解读经学中理学的嬗变历程 ,就能发现西北学术文化的丰厚及在历史发展中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62-67
党的十八大以来,家风逐渐进入人们视野,以学术界为首的社会各界从不同角度来探析家风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家风建设等问题,在家风的研究中,最基础、最关键的是对家风是什么的解读。在某种程度上讲,家风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形式,而对于家风文化本质的思考可以通过文化哲学介入的方式来实现。将家风文化与哲学合流,从文化形态、结构、功能等角度来解读家风,探讨家风的概念、特点、构成以及育德机理等,似乎可以成为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