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均势理论是国际政治理论中影响深远的传统理论之一,特别是在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经典现实主义大师汉斯.摩根索在其《国家间政治》一书中首次对均势理论进行了系统性阐述,使均势理论深深地扎根于现实主义范式的土壤之中,成为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理论之一。在国际格局的多极化转型期间,世界各国或地区力量理智地运用传统均势理论的“合理内核”以权力制衡抵抗霸权,并促进多极均势格局的形成,从而使均势理论在新的条件下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亨利·基辛格(HenryAlfredKissinger)的均势理论内容非常丰富,不仅考察了均势的基本理论特征,还追溯了均势的历史,总结了均势的历史形态。一、基辛格关于均势理论的历史分析基辛格认为均势概念反映了启蒙运动时期政治理论家思想。基辛格承认启蒙思想家的均势思想的理论合法性,却认为他们将均势结果说成了是均势原因,将结果与意图混淆。认为整个18世纪欧洲王国进行无数战争,却没有丝毫证据表明它们有实现国际有序的自觉目标,均衡在各国扩张权力的无序争夺中逐渐显现。英国加入欧洲大陆强化了最初均衡,当初英国是欧洲唯一愿意、并有能力维持欧陆均衡的国家。拿破仑战争结束,以均衡原则设计国际形态的理论准备,在欧洲出现。  相似文献   

3.
基辛格均势战略思想一方面具有诸如“大国自制”思想、相对安全观、务实的国家利益观和整体性宏观构思等合理性。另一方面 ,在当今世界日益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时代 ,它又有着缺乏国际正义感、偏执于国家行为体、眷恋“历史经验”等局限性。就其实质而言 ,它是一种旨在实现和维护美国相对优势和“温和”霸权的现实主义战略  相似文献   

4.
基辛格不仅是20世纪极富盛名的外交政治家,同时也是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思想家。基辛格在《重建的世界》一书中考察了维也纳体系的形成过程,提出了稳定的国际秩序的基本理论模型,他认为合法性与均势的结合是稳定国际秩序的根本条件。他在其后的著述中发展并完善了这一基本理论命题。对基辛格国际秩序观的分析对于理解其外交思想及其当政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由于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日渐明朗,但多极化的最终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进程.苏联解体使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制约着美国试图建立单极霸权的图谋.世界新秩序从提出到现在成为国际政治的焦点,也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多极化是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力量基础.均势理论中的合理内核能为多极化提供理论上的支撑,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则是世界多极化的厚重基地.在全球化加深了国家之间相互依赖的时代,我们应该推动多极格局的形成,从而实现世界新秩序.  相似文献   

6.
均势战略长期以来是美国外交战略的真空地带,而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之所以能够把它作为外交战略主导思想,既有迫不得已的客观原因,也是基辛格把均势理念与美国现实进行改制性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均势”或称“权力均衡”是西方古老的外交准则,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重要的理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在欧洲的历史中,特别是17至19世纪得到了实践,而且一直影响至今。均势及均势理论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建立世界秩序奠定了基础,稳定了国际格局。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篇研究21世纪国际关系的重要论文。据作者介绍,随着冷战时期的结束和全球化、民土化世界进程的加快,正在形成一种所谓“民主和平”的假说。文章在对这一假说的内部逻辑进行哲学分析时,指出了其理论框架的缺陷和疏漏。作者认为,21世纪究竟是多极力量均势还是全球民主和平,关键是取决于世界的运动方向,当然也应考虑其他一些新的世界因素。  相似文献   

9.
基辛格认为 ,要清楚地界定美国利益目标 ,美国应摒弃传统的道义外交模式 ,更多地注重国家利益目标。要从实力和均势的角度界定美国国家利益。基辛格均势战略旨在维护和促进内容广泛的美国利益。它体现了维护美国国家生存 ,维护国际秩序的稳定和实现持久和平的三个目标层次  相似文献   

10.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战后延续40多年之久的两极格局划上了句号,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冷战后怎样认识世界格局的争论,这场争论可能还会持续若干年。从近几年争论的内容上看,焦点在于冷战后世界格局形成与否的问题上。有些学者认为,两极格局终结后,世界正在加速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新的多极格局还未形成,现在仍处在新!日世界格局之间的过渡时期(简称“过渡论”)。还有些学者认为,两极格局终结后,出现了一个超级大国和若干强国并存的情况,这本身就是新的多极世界格局,不再存在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简称“多极论”)。笔者既不认为前…  相似文献   

11.
一般均衡、局部均衡与制度变迁方式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均衡和局部均衡两种制度变迁方式具有不同特点和前提条件,从局部均衡到一般均衡的制度演进的具体过程是局部均衡式制度变迁通过示范或样板效应、学习和替代效应、补偿条件的改善,改变一般均衡式制度变迁的收益和成本,引致一般均衡式制度变迁,实现制度均衡,进而通过制度间的互补性,导出整个制度结构的均衡。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恒温恒压条件下,在多组分理想气体反应体系中,增加某一反应物的量,化学平衡有可能向反应物方向移动的实例,并引用化学反应进度的概念进行热力讨论.  相似文献   

13.
溶液中的多重平衡是溶液平衡理论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往铜氨溶液中加入氨水例子的分析 ,讨论溶液中的多重平衡。  相似文献   

14.
均衡汇率的理论发展与人民币均衡汇率测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水平适当与否,对一国经济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有关均衡汇率的讨论正是关注如何估算和评价一国的合理的汇率水平。近年来,人们对均衡汇率定义进行了全新的解释,并且提出了一些计算均衡汇率的新方法,其中既有优点也有不足。在对人民币均衡汇率的测算方法的比较中,行为均衡汇率(BEER)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对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中,建立动态调整模型,适当加入微观变量应成为今后理论与实证分析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依据细致平衡原理、质量守恒原理来推导基元反应的速率常数和总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关系以及基元反应总反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利用理性预期思想建立做市商与知情、非知情交易者之间的博弈模型,研究市场达到一般均衡状态时的最优信息成本和市场流动性,分析信息的内生化决策对价格信息含量的影响,并得出知情交易者数目增加在一定条件下反而会降低价格信息含量的结论,说明市场质量的提高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机制设计因素。  相似文献   

17.
货币缺口是现实货币供给与均衡货币供给之间的差异程度,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角度看,它对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保持汇率稳定,都具有重要参照意义.本文采用均衡产出决定法、周期趋势消除法和货币供给增长率推算法分别测算1978-2004年我国的货币缺口,结果表明:(1)在过去的27年中,货币缺口变化呈现出周期性特征;(2)1994年以后货币缺口的波动幅度变窄,表明货币政策调控的效果逐步提高;(3)货币缺口对经济周期的峰值具有预警功能.  相似文献   

18.
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正确认识插图在课文中诸如营造语言情景、激发形象思维、陶冶审美情操等方面的作用 ,是进行插图艺术构思与创意 ,把握造型与技法分寸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9.
西方经济学的核心——静态均衡思想把一切非均衡现象看作是均衡的“例外”、“偏离”和“误差”,忽视了内生的、本源的变革力量;而马克思把资本扩张解释为由一系列社会累积作用构成的社会经济系统的推动力,并分析了动力机制与各种均衡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均衡与非均衡相互创生的观念。这就用相互作用的观点来代替单向因果决定论,用“生成论”来代替了“决定论”、“还原论”和“构成论”。资本扩张打破了社会经济系统中各种均衡机制,通过各种危机及其相互传导,生成了新的整体性均衡,由此构成了社会经济系统的演化与生成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源囿于效益与公平失衡的对人的过去行为的未来预期的法律的生成、演进和创新,是经济理性人与道德理性人在一般均衡理论向对策均衡理论转化的推动下,以新型发展观为指导所进行的稳定进化性均衡,从而最终达到权利义务配置的最优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