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和内生性问题涉及到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控制能力大小。如果中央银行能独立地决定货币供的多寡,而不受其它任何经济因素的制约,则货币供给就是一个独立的外生变量,显示出很强的外生性;如果中央银行由于受各种经济因素的影响而不能独立地决定货币供给,则货币供给就不是一个独立的外生变量,显示出很强的内生性。这里的内生性和外生性问题直接影响到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货币国际化及其决定因素--欧元与美元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主要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实力、该国中央银行对本币国际化的态度,以及在位国际货币对本币国际化的影响等因素.欧元区的经济规模与美国大致相当,欧元有成为国际货币的潜力.但欧元区的经济状况有待改善,其中央银行的以价格稳定为目标的货币政策有待实践检验,而在位国际货币美元也会对欧元的国际化有约束作用.因此,欧元的国际化过程应该是极其缓慢的.  相似文献   

3.
应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性检验与因果检验,分析货币政策对经济政策与物价变动的影响,以此检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变量与经济增长、物价变动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特别是80年代以来推行的市场经济改革,增强了中央银行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的可操作性,中央银行可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总量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达到间接调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细介绍了二次大战后德国联邦银行在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抑制通货膨胀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必须摒弃温和通胀能促进经济增长的观点;必须严格按计划控制货币供应量;应当充分完善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应当降低中央银行的政府意识,强化中央银行在稳定通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研究--与美国中央银行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就是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问题 ,一个相对独立性较强的中央银行 ,有利于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 ,从而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本篇文章以美联储为例 ,从中央银行的隶属关系、最高决策机构、央行领导的任命任期、央行与财政部的关系以及分支机构的设置等 5个方面与我国的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进行了比较研究 ,得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欠缺的结论 ,并相应提出了我国中央银行加强独立性方面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如何运用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等政策工具调节控制货币供应量(中介指标),从而实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和外汇收支平衡的货币政策目标,这在中央银行的管理上是最富于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重要问题。从政策工具的运用到货币供应量变动之间,存在着一个极为复杂的传递系统。  相似文献   

7.
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职能的冲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货币的产生是货币形式的第二次标志性变革。它动摇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银行货币创造体系,也对该体系下中央银行的传统职能造成了冲击。第一,电子货币的流通使用加剧了货币的竞争性发行,将进一步削弱中央银行的发行职能;第二,电子货币的出现将对中央银行的监管职能提出新的要求,并促使其加强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第三,电子货币将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使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更多地选择以利率为主。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子支付和数字加密货币的发展,中央银行自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技术条件开始具备。法定数字货币是中央银行自行发行的用于替代现金的支付工具,与现有法定货币等值、在经济学上属于流通中的现金。但是,法定数字货币不属于动产,受限于终端设备也难以具备法偿性,与现有的法定货币的定义不兼容。法定数字货币与现钞货币在性质与定位上一致,应当被纳入法定货币体系之中。因此,建议将法定数字货币理解为对中央银行的特殊债权,并对现有法律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修改。  相似文献   

9.
崔文  李天国 《延边大学学报》2024,(1):29-36+142-143
朝鲜的币制改革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系统了解和把握其历次改革的动因与进程以及实施结果十分重要。1946年,朝鲜设立国立中央银行构建了独立发行主权货币的自主银行体系,并且相继进行了五次币制改革,即1947年、1959年、1979年、1992年、2009年的币制改革,带来了商品价格、价格标准以及社会货币流通量等的较大变化。不过,每次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点及政策效果是不同的,有时夯实了货币制度基础,提高了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的掌控能力,但有时也引起了货币体系紊乱和过大价格波动,影响了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朝鲜也正在不断总结经验,研究符合国内经济运行的新的货币制度及中央银行改革。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的发展一开始就因基础薄弱,起点低而倚重高投入。长期以来形成了数量增长型模式的运行,反应到经济与金融的关系上,集中体现为倾向政策支撑经济是低效益高速增长.尽管如此,我们仍将面对一个基本现实即货币供给客观地作用于我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为此,从货币供给的角度分析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一种必然选择.(一)一般理论说明货币供给理论是从货币供给的角度研究货币供给量的规定性及其供给的渠道或程序。主要包括:①什么是货币供给,货币供给的定义;②货币供给形成、传导的轨迹: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资产负债的帐务关系;③货币供给三要素: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相似文献   

11.
从货币政策传导的制度环境与货币政策操作程序两个角度总结了现阶段我国货币市场利率的制度约束性因素,并通过构建可贷资金市场模型,探讨了货币市场利率的决定模型。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货币市场利率将主要受到银行资产组合行为及中央银行对这一冲击做出响应的行为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公信力是中央银行最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中央银行引导公众预期、提升对外履职效力意义重大.文章首先根据央行公信力的影响因素设计了央行公信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央行公信力指数,然后运用动态面板数据Sys-GMM模型实证研究了2002-2014年14个发达及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央行公信力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央行公信力与通货膨胀率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公信力越强,越有利于央行控制通胀;央行公信力与金融稳定水平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提高央行公信力水平有助于央行实现维护金融稳定的政策目标.因此,中央银行应着力提升公信力,以提高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调控效力,实现稳定物价、保持金融稳定的货币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3.
发达国家银行监管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银行是否应该同时肩负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职能,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仅从货币政策独立性和银行监管专门化的角度来探讨问题无助于理解全球多样化情况下银行监管模式上的差异。对发达经济体银行监管模式与其金融系统结构存在的某种联系进行研究,不但可以有利于理解这种差异,而且有利于深入认识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独立性和银行业危机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存款保险制度不仅会产生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微观经济问题,而且会对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宏观经济问题产生影响。本文以家庭、企业和银行三大微观经济主体建立四市场(存款市场、贷款市场、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国债市场)的理论均衡模型,分析了在存款保险制度下国有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在存款保险制度框架下国有银行对货币政策冲击的敏感性明显要低于非国有银行,国有银行将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增加了央行货币政策预期目标实现的难度。  相似文献   

15.
从央行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运用极大值原理,构建央行效用的动态最优化模型,探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经济主体行为对其传导有效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货币政策传导的时间长短,直接取决于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信号的敏感度大小。第二,当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时,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比企业和居民更重要;相反当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时,企业和居民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比商业银行更重要。优化商业银行、企业、居民三大经济主体行为,能够有效提高其对货币政策信号的敏感程度,进而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货币政策研究领域比较热门的货币政策透明度问题,并针对透明度理论提出了新的理解,即货币政策透明度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分别研究央行与公众在具有可为自己获利的私人信息时的反应。根据这一理解,本文对我国中央银行的信息驾驭能力、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控能力以及公众预期引导能力进行了考察,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均衡信贷配给理论及影子银行体系,理论分析二元结构信贷配给下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机理。选取我国2007—2015年的月度数据,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影子银行业务的流动性供给对商业银行主导的信贷配给有不同程度的弱化;扩张性货币政策下影子银行体系对经济有正效应,对扩张性货币政策实施效果起到正向促进作用;紧缩性货币政策下影子银行体系对经济的正向刺激作用显著,抑制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相比较于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下影子银行体系对经济贡献度更高,对紧缩性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冲击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一种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必须是能被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当前,中国人民银行对经济的调控正由直接方式向间接方式转变,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信贷政策、再贷款、再贴现,以及外汇市场的调控.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仍存在以下问题:信贷政策仍具有行政性色彩;准备金率影响了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公开市场业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汇率制度影响了外汇操作工具的运用;非市场化利率影响利率调整工具的效果.文章指出,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运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9.
货币政策规则的理论发展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政策规则(尤其是"泰勒规则")自被提出以来,就深受关注,并在与"相机抉择"的政策决策原则的交锋中不断得到发展。现在的货币政策规则不再局限于货币当局设定固定的货币工具变量的狭隘涵义,而是指货币政策行为的一种指令性的向导,具体包括工具规则与目标规则。经济学家相信,与相机决策相比,规则性的政策能有效减少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但是,现阶段在中国建立货币政策规则,尤其是实行通货膨胀目标规则的货币政策的条件并不成熟,而加快金融、财政和计划体制的改革,提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努力提高央行货币政策的一致性的信誉,则是我国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电子货币作为一种崭新的货币形式,不仅具有国外学者所揭示的满足交易者对不同形式货币需求和降低交易成本的特征,还具有本文所提出的隐私性和匿名性交易的特征.随着电子货币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电子货币对经济发展及宏观调控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使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中央银行应审时度势地改变监管方式与调控手段,以适应电子货币时代金融调控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