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意志意识形态》文献学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性著作,但这部著作是一个未完成的手稿,现在所见各种版本都是后人根据自己的理解编排的。由于不同的编辑方法会给文本带来完全不同的面貌,因此,从文献学的角度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对于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写作意图和思维逻辑、把握其著作的整体结构和丰富内涵、精确再现其思想原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5年4月23-24日,在南京大学召开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献学研究及其当代价值暨第二届广松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就《费尔巴哈》章的文献学研究史、广松版《德意志意识形态》及其当代争论、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创立过程中的作用、《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本刊精选4位与会专家学者的会议论文集中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广松版《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编辑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性著作,但这部著作是一个未完成的手稿,现在所见各种版本都是后人根据自己的理解编排的。由于不同的编辑方法会给文本带来完全不同的面貌,因此,从文献学的角度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对于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写作意图和思维逻辑、把握其著作的整体结构和丰富内涵、精确再现其思想原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5年4月23-24日,在南京大学召开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献学研究及其当代价值暨第二届广松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就《费尔巴哈》章的文献学研究史、广松版《德意志意识形态》及其当代争论、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创立过程中的作用、《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本刊精选4位与会专家学者的会议论文集中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性著作,但这部著作是一个未完成的手稿,现在所见各种版本都是后人根据自己的理解编排的。由于不同的编辑方法会给文本带来完全不同的面貌,因此,从文献学的角度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对于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写作意图和思维逻辑、把握其著作的整体结构和丰富内涵、精确再现其思想原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5年4月23-24日,在南京大学召开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献学研究及其当代价值暨第二届广松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就《费尔巴哈》章的文献学研究史、广松版《德意志意识形态》及其当代争论、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创立过程中的作用、《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本刊精选4位与会专家学者的会议论文集中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是什么?这个问题是国内外理论界争议颇多的问题。为了搞清这个问题,哲学系82级学生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课程的教学,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于四月中旬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应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因为《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使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已初具雏形。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仅仅就是唯物史观,为什么说唯物史观的形成就标志着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围绕着这个问题,同学们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是什么?这个问题是国内外理论界争议颇多的问题。为了搞清这个问题,哲学系82级学生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课程的教学,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于四月中旬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应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因为《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使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已初具雏形。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仅仅就是唯物史观,为什么说唯物史观的形成就标志着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围绕着这个问题,同学们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大部分同学认为,马克思一生中有两大发现:  相似文献   

6.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写于1845年11月至1846年8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整体性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标志。其中意识形态部分是整部著作最精彩的部分,马克思第一次提出并使用了意识形态这个概念。但对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的把握却较为困难,因此有必要从意识形态理论的背景、主要内容、明显特征和当代启示等方面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研究中,许多人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重要标志,而把马克思写于1845年春天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却看成是为了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准备性笔记。但是,通过结合马克思哲学史的学习,再细细研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之后,我认为,问题不尽如此。毫无疑问,《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系统制定和全面阐述唯物史观的巨著,是详尽解说唯物史观的成熟之作。然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却是马克思在  相似文献   

8.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的一部著作,是他们的第二部合著,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时期的最巨大、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来看,本书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是第一部成熟的著作.这部著作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唯物史观,它对马克思主义形成有巨大意义.恩格斯曾把唯物史观称为马克思主义基石之一,唯物史观的诞生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本书中也从哲学上对共产主义进行论证,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必然性,描绘了共产主义的轮廓,并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从而为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一《共产党宣言》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一直是我国理论界关注与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的标志,为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人学思想并构建了其人学理论的基本雏形。当前的"中国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在中国的新发展,是中国在新时代的精神哲学。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个“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恩格斯语)中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个被理论界称为马、恩成熟的著作中,把自己的哲学叫做“实践的唯物主义。”近一时期,我国哲学界不少同志提出应当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来面目,并以新的科学和哲学的成就来丰富、充实和发展它。但对于什么是实践唯物主义却有不同的看法。譬如,有的同志认为,实践唯物主义主要是唯物史观,并不具有世界观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完成的一部重要著作。这部著作批判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论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马克思在创建唯物史观的过程中为什么没有忽视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涵义、性质、特征是什么?“德意志意识形态”同“一般意识形态”的关系怎样?本文试图从回答这些问题出发,对“德意志意识形态”概念作一初步辨析。因为弄清这些问题不但对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思想是很有意义的,同时也具有对现实的意识形态批判的价值。马克思的思想是紧密结合理论和社会生活的现实…  相似文献   

12.
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同一切科学理论体系都有一个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一样,唯物史观亦经历了一个酝酿、准备、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如果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科学巨著正式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那末,唯物史观中的许多思想萌芽,许多重要原理则在本书之前的诸如《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等著作中已经有了零星的乃至相对完整、系统的论述.在《神圣家族》中,针对鲍威尔一伙以“自我意识”与“实体”的对立为哲学根据,把精神与群  相似文献   

13.
二元法哲学论是西方法学思想的重要传统,其肇始于自然法思想,并以世界观的二元图景为基础。《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青年马克思思想转变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的"分水岭",这部著作系统阐发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消解了自然法思想所依赖的自然本体论,从而重构了层次丰富且充满张力的二元法哲学论,这对于理解法哲学之当代使命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括号内数字前者为期数,后者为页码)第一期漫话音乐与人生———关于《音乐笔谈》的讲座李岚清(1,1)领略文化的多元享受哲学的盛宴冯俊(1,9)哲学:问题与对话张志伟(1,10)哲学原旨主义赵汀阳(1,12)从“哲学在中国”到“哲学节在中国”彭永捷(1,14)当代中国哲学的转向与转型马俊峰(1,16)论社会事实与三种价值的内在关系龚群(1,21)慧远与佛教中国化方立天(1,28)文献学语境中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原初理论平台———评广松涉的《文献学语境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张一兵(1,33)道德判断与伦理学的非形而上学化曾志(1,42)“经济伦理”:一个虚拟命…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宄中,一般都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性著作。但是,它何以成为标志,人们的理解又往往不同。概括起来有三种说法:1.《形态》全面勾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轮廓,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的原理;2.《形态》形成了科学的“生产关  相似文献   

16.
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性质、马克思实现的哲学变革的实质等问题的理解上,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理解,即认为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是狭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实践唯物主义。我们认为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应该是历史唯物主义,其根据就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在此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通篇贯彻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在普遍意义上被理解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而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中的人本主义理论并没有进行考察,更没有研究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关联。理论研究表明,马克思在早年经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三部理论著作创作,实现了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扬弃与超越,形成了实践哲学这一科学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8.
国内学界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之间形成了“人道主义”的共产主义与“科学”的共产主义的对立。这种观点是对马克思思想进程的一种曲解。事实上,《德意志意识形态》对未来社会观的新探索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共产主义理论并非“截然不同”或“根本对立”,而是一脉相承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不仅继承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主义观的基本思想,揭示出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前提、现实力量以及现实途径,还延续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未来社会观的表述方式,通过对异质的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思想的批判阐明共产主义理论。另外,《德意志意识形态》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均立足于唯物史观、人道主义的理论基础,阐发马克思主义的未来社会理论。准确地理解上述关系,有助于恢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主义观在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史上应有之历史地位,更加全面、透彻地领会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9.
对象性活动·实践·生产劳动──论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的思维罗辑的转换杨生平,吴润《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分别简称为《手稿》、《提纲》和《形态》),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的三部重要的著作。目...  相似文献   

20.
论马克思哲学之历史唯物主义解释的偏颇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哲学之历史唯物主义解释的偏颇性有 :马克思并未使用过“历史唯物主义”一词 ;《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实践探讨被忽略不计 ;并未研究历史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当做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唯物史观的形成被抽掉哲学观前提 ;《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后才开始的科学的经济学研究倒成了《形态》中唯物史观形成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