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荆门矿务总局停办原因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矿业最早采用西方技术的是台湾基隆煤矿,其次为湖北。湖北近代矿业是从一八七五年盛宣怀奉派筹设的官办湖北开采煤铁总局(以下简称鄂局)开始的。一八七九年五月下旬李鸿章决定结束鄂局,“招商试办”。六月,盛宣怀与李金镛着手招集商股,设立荆门矿务总局(亦称湖北矿务总局,以下简称荆局),八月十八日正式在产煤地当阳观音寺开局营业。荆局的性质,史料称之为“商办”,但我们研究其实际内容,可以看到,它不同于纯粹的商办,而是早期的一批宫督商办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2.
1920—1930年代的招商局政企关系起伏较大,影响深远。该局虽然能够抵制北洋政府"查办",却被国民政府先"清查",后"国营",最后收归"国有"。此间的各方往来及因应互动,反映了政企之间从"合作博弈"向"非合作博弈"的过渡。影响招商局政企关系走向的既有"政"的因素,也有"企"的因素。招商局面对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干涉的不同结局,为长时段观察中国近代政企关系走向提供了较好的案例。  相似文献   

3.
刘斌 《天府新论》2006,(4):63-66
(一)盛宣怀(1844—1916),字杏荪,别号愚斋,江苏武进人。其父曾任安徽庐州府知府,而庐州乃李鸿章老家,所以1870年盛宣怀入李鸿章幕后甚得信任。李鸿章兴办了一些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其中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申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比较重要的洋务企业。盛宣怀与这些企业  相似文献   

4.
李玉勤 《理论界》2009,(8):134-136
20世纪初盛宣怀袁世凯的轮电之争,是晚清政治的必然产物.尽管其本身并未涉及汉阳铁厂,但对铁厂的命运产生了直接和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盛宣怀为筹集铁厂建设资金不得不大借日债,铁厂由此逐步走上被日本控制之路;同时,轮电之争及其延续.为盛宣怀合并商办汉冶萍公司提供深刻的政治教训.传统政治左右经济的历史现象,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5.
苏全有 《学术研究》2007,(2):105-111
清末我国电政有商办、官办等区分。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邮传部尚书陈璧通过购买股份的方式,将商股转化为官股,从而实现了电政的全官办化。就该事件的影响而言,其在推动电政发展的同时,也对商办资本的信心是一个打击。陈璧之所以如此,与其性格的张扬及恤商、商办官助思想不无关系。在今天看来,我们不应将官办与商办对立化,而应该看到,官办商办,官商合作,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甲午中日战争与汉阳铁厂的“招商承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勤 《理论界》2009,(2):122-123
张之洞于1889年创办汉阳铁厂时选择了官办形式,但他与李鸿章、盛宣怀在采用何种体制上,从一开始就存在官办和官督商办之争,直到1896年铁厂才从官办转变为官督商办.催化这一结果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它所导致的清政府战后的财政崩溃、经济政策转变以及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为铁厂改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甲午战争期间,盛宣怀身兼津海关道、轮船招商局督办、中国电报总局督办和总理后路转运事宜四项职务,他作为直接指挥战争的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的重要助手,是甲午战争中一个值得注意的人物。笔者略述己见,以俟指教。 一、致力于战时保障工作 在甲午战争中,盛宣怀主持电报通讯,总理后路  相似文献   

8.
作为汉冶萍主要基础的汉阳铁厂,是张之洞1890年兴办的。1894年开始出铁,前后花了规银五百六十余万两,结果因钢含磷太多和缺乏焦煤两大难题不能解决,生产不到半年便宣告停产。于是,张之洞只得把这一烂摊子交给盛宣怀去官督商办。盛宣怀接办后,先花了五百多万银两,兴办了萍乡煤矿,获得了廉价焦煤,解决了燃料问题;接下来又花了三百多万元,重新改装了炼钢机炉,解决了钢的质量问题。这两大难题解决  相似文献   

9.
清朝末年,张之洞和盛宣怀在筹建铁路干线方面的策略交替占据主导地位。在粤汉铁路筹建之初,盛宣怀倡导的"干线国有,借款筑路"之策成为官方主流意见。义和团运动爆发后,深知清廷民心基础已趋坍塌的张之洞则力主"干线商办,安抚民意"之策,甚至在其遗折中叮嘱慎行"借款筑路"之策。由于强行推进"干线国有""借款筑路"之策,不仅激化了社会矛盾,而且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10.
袁世凯奏参卖矿贼张华腾开平矿务局是李鸿章创办的一家官督商办企业,这家企业在企业家唐廷枢的经营下,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效益不断提高。1889年产煤24.8万吨,不仅满足了天津机器局、轮船招商局和北洋海军的用煤,而且还在市场上大量出售,将洋煤挤出天津市...  相似文献   

11.
苏全有 《晋阳学刊》2011,(2):108-112
清末商办铁路的弊端主要表现为绅领、省界、腐败及强征股等,从这些弊端入手分析将有助于我们理解铁路商办手段的局限性。官办与商办二者互为优劣,互为长短,都是发展我国交通的方式或手段,二者并不冲突,相反,则应是相辅相成的。官办+商办,官商合作,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盛宣怀从1875年5月至1881年10月在湖北创办煤铁矿务的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875年5月至1876年1月为广济官煤厂阶段。此阶段采用官督商办的经营方式,着手试办。1876年1月至1879年7月为湖北开采煤铁总局阶段。此阶段采用官办的经营方式,一面雇用矿工土法采掘,一面雇用洋师以洋法勘矿,冀图勘出佳矿,用洋法采掘。其几经周折勘明荆当煤矿、大冶铁矿后,因经费不继,被迫停顿。1879年6月至1881年10月为荆门矿务总局阶段。此阶段是上一阶段过渡性、权宜性的业务继续。它以官督商办的经营方式解决官本不继的困难,以土法采煤为日后洋法炼铁铺平道路;它是李鸿章、盛宣怀以“先煤后铁”的策略来挽救湖北煤铁矿务免遭功亏一篑思想的产物。但此阶段却并未专力开采,而是主要经营煤斤的贩销业务。1881年10月,李鸿章批饬裁撤荆局,湖北矿务至此终止、夭折。通观盛宣怀早期创办湖北煤铁矿务的全过程,我认为导致其夭折的主观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论东南自保     
北直隶局势恶化后,芦沟桥至保定的铁路线和比利时工程师们的生命安全开始面临义和团的威胁。中国铁路和轮船招商局督办盛宣怀因此而受到比南中国任何人都大的压力。这些压力一方面来自其部属(包括外国雇员),另一方面来自关心战事的有关各方。此外,由于盛宣怀为修建中国通讯系统长期同外国人打交道多年所积累的经验,再加上他掌管着上海通讯设施,消息灵通,因此,他很早即上书朝廷和有关官员,力主反对义和团,并且充当了东南督抚们为维持辖区内的安定而协同努力的神经中枢。  相似文献   

14.
戴海斌 《社会科学》2012,(7):156-165
甲午战后,清廷诏令招商举办芦汉铁路,刘鹗作为"四商"之一起而相应,继又悄然出局。这是刘鹗个人在"借径实业,富国养民"道路上一次功败垂成的经验,也是印证近代中国铁路史上"商办"、"官办"持续争议的一个特殊标本。今据新刊《姚锡光江鄂日记》可清晰勾勒刘鹗倡办芦汉路的实相。在观念上,刘鹗认定"洋债可借,洋股不可招",对维护铁路利权不乏自觉;但在具体操作时缺乏凭借,对政府、洋行两面皆有不实之言。而清廷鼓励"商办"口惠而实不至,以张之洞、盛宣怀为代表的官方力量,更对华商缺乏信任,并相互结成利益联盟。"商办"芦汉路终究无果而终,折射了国家举办新政之际官、商不复同心的现实,也透露出刘鹗作为华商个体格于形势、举步维艰的无奈,并预示了他悲剧性人生的结局。  相似文献   

15.
天津地区立宪派产生的基础 清末资产阶级立宪派的产生,是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密切攸关的。天津民族资本工业的发展,比上海、广州等地都要晚一些。1900年以前,天津地区除去官督商办的开平煤矿和招商局天津分局外,可以算作民族工业的只有四家,即:贻来牟机器磨坊(朱其昂创办),天津自  相似文献   

16.
第一通孙中山致盛宣怀函一九一二年二月二十三日杏荪执事鉴:森氏来,得见尊函。执事以垂暮之年,遭累重叠,可念也!保护维持,倘能为力之处,必勉为之。现在南北调和,袁公不日来宁,愚意欲乘此机会,俾消释前嫌,令执事乐居故里。区区不尽,即托森氏面陈。此颂旅安。孙文叩。注:①在《亲笔函稿》中的原标题:“孙总统来函”。②森恪,日本三井洋行职员,代表三井与民国政府洽商汉冶萍公司中日合办事;并于一九一二年一月二十七日受盛宣怀全权委托与民国政府洽商收复盛氏各地被没收的产业。故经常串联于南京临时政府与盛宣怀之间。  相似文献   

17.
庚子五月二十九日粤督李鸿章致盛宣怀电文中所谓“廿五矫诏,粤断不奉”,并非针对清廷五月二十五日“宣战”诏书,而是针对同日所发“集义民御外侮”谕旨。该谕经袁世凯电转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及盛宣怀后,盛宣怀立即致电刘、张、李,主张不必“拘泥”该谕,同时提出与各国互保东南的“补救”方案。张之洞率先对该方案表示支持,并加以补充,刘坤一随后跟进赞成,李鸿章则仅复以“廿五矫诏,粤断不奉”,未对互保方案表示意见。而后经过盛宣怀居间在刘、张与李鸿章之间密集沟通,再加上刘坤一直接电李征询意见,李鸿章终于在上海道余联沅及盛宣怀等与各国驻沪领事最后协商东南互保约款前,表态愿意与刘、张采取一致行动。中外互保东南原则达成后,刘坤一方收到荣禄寄来“宣战”电旨,并传给余联沅、盛宣怀。在盛宣怀建议下,刘、张、李均主张坚持原议,东南互保大局由此奠定。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80年代初发生于上海的股市风潮对洋务民用企业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学界对此注意不够。本文钩沉史料,就这一问题略作论述。一晚清上海股票买卖源于华商对洋行股票的认购。上海市场股票交易至迟在19世纪70年代初就已成为普遍现象,上海较早的华文报纸《上海新报》自1871年开始就设置了股票行情表。在1871年3月至次年3月的行情表中,所列洋行股票计有汇丰银行旧股、新股,旗昌轮船公司旧股、新股等20多种。这些股票市价涨跌不一,变化较大,说明当时上海市场洋股交易非常频繁①。1872年轮船招商局创立,成为晚清第一家发行股票的华商企业。四年后…  相似文献   

19.
轮船招商局作为中国近代第一个国人自办的股份制公司 ,具有进步意义 ,但由于最初其官督商办形式的确立 ,决定了商人们始终要为自己的产权而周旋于历届官僚的政治纷争中 ,并最终没有逃脱被官僚资本侵吞的厄运。招商局的历史也再一次证明了产权是现代企业的核心 ,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本文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对轮船招商局的发展历程作一简要回顾 ,并着重分析了其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决定其产权结构的制度性因素 ,从而表现产权对现代企业的影响。本文认为 ,中国近代企业制度之所以没有成长为社会主要力量 ,是因为企业内部产权制度的不合理 ,导致企业经营不善 ,管理成本过高 ,成为近代企业制度发展的桎梏  相似文献   

20.
清末英商创办的广州市电力公司,历经外资、官商合办到商办的过程。1932年7月9日由于各种因素被广州市政府收归市营。政府的强制接管行为,引起海内外同业、商会、社团等的广泛反对与共同声讨,并支持电力公司收回商办权。此后数年,官商之间展开以争夺电力公司举办权的博弈。尽管南京国民政府下令将其发还商办,但是地方政府并未践行,电力公司命仍由官办。其背后涉及到民营公用事业的商办权的合法保障性问题,抑或是变动政局中如何维护正常的商业秩序,体现了中央与地方之间权利的博弈,官商之间的隔阂,从而凸显了双方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