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德楠 《江淮论坛》2002,(5):101-105
"竹林七贤"是著名的名士群体,但千余年来"七贤"在品格上屡遭物议.因之就有"七贤"到底"贤"也不"贤"的问题.本文认为七贤只存在于一个精彩的历史瞬间;而这种瞬间也是永恒的.文章并分析了"七贤"的时代的、风气的、群体的和个体的存在特点.  相似文献   

2.
WindowsXP开始菜单中的"运行"大家一定不陌生吧,想打开注册表,输入"regedil",点确定就OK了……你所使用的"运行"是不是只局限于输入几个英文字母打开某个程序呢?其实不然,"运行"中蕴含很多技巧.这里介绍十个典型案例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3.
若干年前,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形容网络的开放性与虚拟性:"在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今天,在强大的"人肉搜索"面前即便是一只狗,也会被清楚地曝光."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搜索'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你恨他.也把他放到‘人肉搜索'上去,因那里是人间地狱……"这就是人肉搜索的网络名言,在智能化的搜索引擎日新月异的今天,一种更加依赖于人的搜索方式--"人肉搜索"却出乎意料地日渐流行起来.  相似文献   

4.
表面看来,"重读马克思"似乎只是一个简单的解释学问题.倘若这样,我们只须揭示马克思"文本"所给出的意义的可能性空间及其边界就足够了.但是,从更根本的意义上说,"重读马克思"具有远比解释学含义广泛而深刻得多的性质.它所涉及的真正问题在于对马克思思想之哲学性的恰当确认.  相似文献   

5.
经"可然"推"应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解决"休谟问题"的各种推导方法都不是普遍有效的.这启示我们,与其探索"实然"与"应然"间还无从定性的关系,不如从"应然"开始,探索蕴涵"应然问题"的必然前提.经分析,"应然问题"的充要条件是"可以这样做,也可以那样做"的"可然",而"实然"则只是部分"应然问题"的间接前提.在逻辑上我们可以做从"实然"到"应然"的推导,但在实践层面只适宜从需要解决的"应然问题"开始推导"应然".这个推导过程的关键是"可然"到"应然"的过渡,基本方法是比较评价法.  相似文献   

6.
论"交易"     
个人如同企业."交易"与"生产",是社会中任何个人为尽可能充分实现自我主观价值,而对既有"自我资源"和"环境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两项基本活动.其中,交易是对生产的相对高效率替代.任何交易都不存在"客观价值"或"社会价值",只存在以各个人主观价值判断为基准的纳什均衡或自我均衡.市场、企业、政府是人们为提高交易与生产效率而创造出的特殊组织形式.在社会生活中,凡是存在的,都是有效率的.  相似文献   

7.
冯金忠  郝黎 《河北学刊》2001,21(1):108-111
"出将入相"是初唐重要的政治现象,玄宗以后盛极而衰,在其中李林甫只起了很小或者说暂时的作用.它是唐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风气转变的必然产物,是从武人政治到宋代文人政治格局的必要一环.  相似文献   

8.
丁文江是"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中科学派的主要代表.过去学界在论及这一论战时,一般论者只注意丁文江与张君劢的思想差异,往往忽略了他与张有着许多相似的经历和共同的研究系背景;只纠缠于对参与论战者文本字里行间的歧异解释,忽略了他们在论争背后的"策略"运用,特别是梁启超为代表的研究系争夺话语权的意图.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分工层面上论,思想是学者和政治家的事情,而实业家只消做好自己的或工或商的企业就可以了.而现实生活中确实也存在这样的情况:有的实业家,人们同他交往,常常感觉乏味乃至痛苦.因为这些人说起商业运营、物质生活,滔滔不绝,眉飞色舞;而若与之交谈思想、学术、文学艺术等等,就非常困难,或者干脆来一句,"那些东西我不懂,也不想懂,我只知道赚钱!"  相似文献   

10.
当下中国,马克思主义确实处于一种尴尬的"贫困"状态,但马克思主义的"贫困"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本身出现了问题,而是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有着须臾不可分割的关系,这其中,部分学者"为时代立言、为生民立命"的学术责任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马克思主义的"边缘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准确地说,马克思主义的"贫困"实质上并不是理论本身的"贫困",而是理论家或理论工作者的"贫困".马克思主义--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只要不"自我放逐"到时代之外,时代就不会将马克思主义"边缘化";马克思主义只要不远离大众,大众就不会抛弃马克思主义.当前,理论界应当理性地审视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生态,自觉转换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范式,以便于马克思主义及早地摆脱尴尬的"贫困"状态.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效果不令人满意,其中关键原因是要么只强调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否定其与文化基础课的联系,否定其文化知识教育功能;要么只强调其文化教育功能,把"两课"看成是文化基础课,事实上"两课"与文化基础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既不能割裂也不能等同.加强"两课"教学改革,必须吸收文化基础课的长处,发挥"两课"文化知识教育功能,从而增强"两课"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众对主持人"自发口语"的要求越来越高,主持人"口语化"成为一大趋势.在传统播音的基础上,"播说结合"、"说主播衬"甚至"只说不播"等形式更加频繁的进入大众媒体生活.本文对于主持人"口语化"现象及由此产生的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动量词"遍"最早见于<墨子>,在先秦文献中只孤零零的一例.考察动量词"遍"在早期文献中的分布情况,发现其最初只与特定的动词搭配,且限见于一定范围,特定篇章或者少数作者笔下.  相似文献   

14.
中外股市中90%的投资者处于亏损状态,各有各的原因,典型的有以下几种: 一、不及时止损.一定要有止损点,因为你决不可能知道这只股票会跌多深.设置止损点,就等于为你买的股票装一根"保险丝".  相似文献   

15.
在备受关注的中国文论"失语症"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讨论中,不少学者认为"失语症"与"重建论"的提出只是一种"民族主义"情绪,是一种中国式的"后殖民批评".实际上,从"知识学"的高度看,"失语症"具有"后殖民主义"与"存在论"的双重内涵."失语症"的批评论者只看到其"后殖民主义"的表层意义,而对其在"知识学"和"存在论"上的内涵则并未有所领悟.从"知识学"高度再论中国文化与文论的"失语症"问题的确是深化"失语症"讨论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发展的长远国策.从文学学角度出发,可以发现从汉字的创建开始,就已蕴含了对人生问题的关注.很多由"人"字衍生、变形而来的字,都体现了古人关于"人本"的朴素思考.可以说从汉字创建开始就有了极其丰富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7.
对"善"的追问,由来已久.那"善"能否定义呢?对此,摩尔的回答最为引人注意:善就是善的.不可分析、不可定义.在此基础上,他对以往伦理学的"自然主义的谬误"给予了批判,将价值与事实区分开来."善"真的无法定义,真的是捉摸不定,只具有相对性吗?那"善"又如何发挥使人们向善选择的导向功能呢?本文认为,"善"是可以给出定义的.是有其客观的评价标准的,这样才能指导人们实现善的选择,从知其善达到行其善.  相似文献   

18.
2005年6月底,一些媒体披露,由于遭受严重的空气污染,享誉海内外的陕西秦始皇兵马俑正在缓慢风化,如不加以保护,百年后,兵马俑将变成煤堆.此一消息经网络传播后,迅速在国内外引发了极大的反响.但随后,来自方方面面的情况表明,这一消息产生于文字翻译时的失误、非专业人员的猜测和部分媒体的渲染,兵马俑并未遭受严重污染.其后,这场风波才渐趋平静.……  相似文献   

19.
虽然"节"和"即"可以相互通假,但它们之间的通假只发生在实词层面;在虚词层面,它们存在着不同.居延汉简假设连词只用"即",不用"节".假设连词记作"节"是秦国方言的特点,而"即"是六国方言中使用的字.汉以后的文献中书写简单的"即"取代了"节"節.  相似文献   

20.
"紧箍咒"本义是一种只用来念的咒语,文章从认知隐喻角度并基于大规模封闭语料库的数量统计,论证了其比喻引申义[+金箍]的嬗变理据以及由此导致的词语搭配范围的扩展.书面形式上还存在"金箍咒"一词,基于<汉语大词典>讨论了二者的语义发展轨迹,将其定性为一对等值异形词,文章最后从词典学角度给出了辞书中如何处理标注该异形词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