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问题的一种解释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任何旅游目的地都面临着如何提供最好的社会福利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决策。决策的选择要涉及复杂的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和环境方面的问题。近年来,由于认识到旅游产业潜在的、巨大的经济回报,越来越多的省份、城市将旅游产业作为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注意到,旅游目的地(特别是大尺度的目的地)需要在地方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和游客旅游体验满足之间找到平衡点。如果处理得当,旅游业可以成为扩大社会目标的巨大动力。许多地方正在为达成这个目标而谋求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提升。遗憾的是,没有一个完整的研究框架清晰地描述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在本研究中,作者运用区域竞争的有关理论考察了旅游竞争力与目的地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影响旅游目的地核心竞争力的六个关键性因素,并构建了描述它们之间关系的模型。  相似文献   

2.
中国旅游品牌进程逐步加快,旅游目的地之间竞争加剧。扬州旅游产业也在迅速发展,旅游品牌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文章从旅游者感知角度去分析测评量化扬州旅游品牌,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提升扬州旅游城市品牌。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海岛旅游逐渐升温,本文以三亚市西岛为例,分析有居民小型岛屿存在的优势及劣势,对于这类小岛该如何发展,提供了一些开发思路。希望对此类小岛发展旅游业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近几年,海岛旅游已经成为相当受欢迎的出行选择,不管是距离较远的奢华海岛游,还是附近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海岛游,都是热门的旅游目的地选择。据在浙江举办的2016国际海岛论坛上发布的《世界海岛旅游发展报告(2016)》称,目前  相似文献   

4.
旅游业是大连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整个城市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影响。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城市的整体评价对城市的旅游竞争力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进一步影响旅游产业发展和当地整体经济的水平。本文采用Rough(粗糙)集模型对大连这个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作出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对策,进一步促进大连旅游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旅游业是大连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整个城市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影响。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城市的整体评价对城市的旅游竞争力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进一步影响旅游产业发展和当地整体经济的水平。本丈采用Rough(粗糙)集模型对大连这个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作出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对策,进一步促进大连旅游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侠 《咨询与决策》2011,(11):39-40
近期,唐良智市长专题调研旅游工作,明确提出要站在打造国家旅游中心城市和国际一流滨江滨湖最佳旅游目的地的高度,超前谋划,强力推进武汉旅游跨越发展。武汉是旅游资源大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旅游产业的新跨越,既是打造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10,(21):28-29
5月25日起到27日.被誉为旅游界“奥林匹克”的第十届旅游旅行大会在北京召开。旅游是全球最大的产业和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专家预计,未来五至十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位的旅游目的地和前三位的客源输出地,从而使国际旅游市场.乃至国际服务业市场格局发生改变。中国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将推动北京、上海等国内大城市向“世界城市”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8.
报告分析了哈尔滨市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提出了全域旅游发展思路、重点以及加强全域旅游战略谋划,塑造文明诚信旅游城市新形象;提升产业整体实力,打造东北亚知名旅游目的地;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延长产业链条拓宽发展空间;完善全域旅游发展要素,构筑功能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夯实全域旅游发展的智力支撑;全方位立体化宣传营销,不断提高全社会参与意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运宝  姚成二 《决策》2024,(4):14-19
<正>旅游供给侧改革的新探索《决策》:我国旅游产业已站在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升级、产业链条深度拓展的风口上。在这样的背景下,安徽提出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您对此有何观察?王朝辉: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是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度假旅游生活需要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0.
夜间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休闲旅游类型,对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城市夜间旅游经济大发展。北京作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先锋,近年来夜间旅游也得到迅速发展。本文通过采用SWOT方法,对北京夜间的发展进行粗浅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北京夜间旅游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打造品牌生态圈对于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学术界对此认识和研究并不深入。本文基于资源行动视角,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选取江西婺源篁岭旅游目的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市场压力和领导者驱动双重关键要素作用下的资源配置行为及行动特征,并最终归纳出资源行动视角下旅游目的地品牌生态圈形成机制模型。研究发现:(1)旅游目的地品牌生态圈的形成会经历核心圈构建、产业圈完善、生态圈形成三个阶段;(2)旅游目的地品牌生态圈的形成过程中,资源行动会经历由资源拼凑到资源编排再到资源协奏的演变历程,资源利用能力也会经历由重构能力到整合能力再到协同能力的跃迁;(3)旅游目的地品牌生态圈打造的目的是突破产业及组织边界,达到多元主体赋能和价值共创,最终形成系统性竞争优势。本研究结论拓展了品牌成长和品牌生态理论,为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实践提供了有益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2.
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和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是自贡市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目标和新任务,是加快构建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体系的战略举措,是加快推动自贡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和建设独具特色的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抓手。为此,本文依托自贡市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和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的发展现状,探索自贡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经理人》2008,(5):67-67
华彬庄园喜庆堂携手韩、日、美、中四国顶级婚庆及策划公司举办以“情湛,爱情海”为主题的大型国际婚礼秀。  相似文献   

14.
新政速递     
海南省近日正式出台《海南省鼓励软件产业和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政策》。省财政设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资金,重点扶持海南生态软件园和三亚创意产业园建设;对园区企业实行营  相似文献   

15.
李星 《决策与信息》2010,(6):133-134
本文分析了目前重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区域经济特点、城市文化资源、城市经济结构和城市市场需求分析了重庆文化创意产业定位.探索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选址和布局,最后对政府如何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政策导向上发挥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西安作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是国内外游客所热衷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其拥有的众多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和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历来被各地游客所津津乐道。但长期以来,困扰西安旅游发展的问题是观光为主的旅游产品过于单一,缺乏参与性强、休闲度高的旅游项目。而休闲旅游已经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方向之一,能否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关系到西安未来游客数量能否持续增长的问题。以关中茶馆文化的构建作为主体,打造围绕茶馆的休闲旅游产业,将有可能成为解决西安休闲旅游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旅游节庆活动以其巨大的吸纳聚集效应、产业联动效应、形象传播效应等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重视。而文化是旅游节庆的灵魂,主题文化又可谓是其灵魂中的支柱。着眼于旅游节庆活动主题文化的魅力释放问题,以四川省广元市"女儿节"为例,从目的地居民、游客、与他文化的联系及管理体制的支撑四大方面构建起总体框架下进行分析。为我国旅游节庆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可用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的旅游环境主要是指目的地所有的自然环境要素(非旅游景区内环境或城市整体环境),并以济南为例,探讨如何通过环境管理来提高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宋红娟 《管理评论》2023,(1):97-107
产业融合已成为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一种途径,但这种现象在中国旅游业中是否持续稳定,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抓取大量的旅游产业融合的非结构化数据,经过数据清洗,对新闻报道的关键词进行了共现分析,并使用归一化点互信息指数(Pointwise Mutual Information, PMI)作为测量旅游产业融合度的指标,分析了中国旅游业的融合现象,重点关注其趋势和模式。结果发现:第一,中国旅游产业融合整体上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第二,旅游产业与服务型产业呈现叠加的融合关系(线性),而旅游产业与非服务型产业呈现产业重组的融合关系(非线性);第三,旅游产业的融合模式是异质的,其中旅游和体育、健康、生态、工业等产业呈现了演化融合趋势,而旅游和乡村、节庆和婚庆等产业呈现平稳融合趋势。这些发现表明,旅游经济正在发生重大转变,产业的融合模式模糊边界逐渐扩大。另外,本研究为预测中国产业融合的未来方向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直辖后的重庆,伴随外向型经济趋势,国际化倾向日趋明显。在国家和重庆的产业定位中,旅游业是未来重庆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重庆在将来完全可能成为国际性的旅游目的地。因而,在当前的旅游目的地打造中,重庆应该树立和强化"全球化"意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抓住有利政策条件,凸显旅游资源地方特色,吸收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与此同时,还要深化和相邻区域的合作,打造旅游精品、加强国际旅游市场营销等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