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我国民主社会的不断发展,民间组织的兴起和发展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创造了条件。社区民间组织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既是社区管理者,又承接了政府部分的公共服务。但是,由于目前社区民间组织生存环境、发展条件的各种不完善,及其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其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作用和效果上都受到了极大的约束。本文基于我国目前社区民间组织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效促进社区民间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构建"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政企分离、科学治理"的先进企业管理制度,已经成为我国现代企业的主要任务。企业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现代企业建设的重要环节,对杜绝出现贪污、腐败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应该将强化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从根本上遏制贪污、腐败等问题,文章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潘妃 《办公室业务》2024,(7):127-129
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近年来,贵州充分发挥了党建工作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基于此,文章总结了贵州党建工作的主要路径和措施,探索出网格化、多元化、数字化等赋能基层治理的新模式,以期为相关党建工作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优化乡村治理形态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使命。基层党组织要积极推进新型政治建设,就必须加强对农村现代民主观念、制度观念、公正观念等方面的培育,并通过强化村务公共参与意识,逐渐生成互动合作、广泛互惠的为民准则和服务规范。因此,要建设平台、打造基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基层治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网格化服务管理作为一种创新的社会治理模式,正逐渐成为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手段。信息化建设在网格化服务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促进数据整合和智能分析,并加强公众参与,从而提升管理工作的效能和响应能力。因此,文章旨在探讨在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目标导向下,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路径,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提高管理工作、提高基层社会的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6.
孟州市会昌街道办事处创建并实践的旨在妥善处理信访问题、改善基层社会治理的基层公论制度,实现了党的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有机结合,是探索有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的有益尝试,其对加强我国基层社会管理,提高公共事务治理水平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统一战线作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法宝,有着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独特优势,在参与和服务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然,新时代统一战线参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着城市治理资源整合调配、不同利益群体关系优化、统战工作效能有效激发等诸多挑战,需要不断做出调整和完善。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社会治理的行动共识;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基层协商与专项监督水平;强化统战队伍建设,促进统战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8.
赵福昕  孔陇 《领导科学》2023,(6):97-102
重塑基层社区治理逻辑思维与创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思路在领域建设、价值遵循、发展目的方面具有高度耦合性。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当前我国基层社区治理的目的要求和执行结果相悖,具体体现为精细化治理要求与基层减负放权的实践逻辑相悖、民主协商制度与治理共同体聚合力不足相悖、智能高效治理要求与数字鸿沟难以跨越相悖。基于此,应通过党建引领以提升社区治理管控效能、主体联动以强化社区治理服务效能、科技赋能以激发社区治理创新效能、文化渗透以释放社区治理的绿色效能等,将“四维蓄力—四重效能”作为重塑基层社区治理格局的路径选择,将构建有序高效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作为开创中国现代化建设新布局的强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基层数字治理是数字技术与基层治理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对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我国基层数字治理以推动基层治理精细化、创新基层共治模式、加强风险防控与基层维稳为总体导向。在理论研究中,现有成果聚焦于数字技术对基层治理结构与功能的形塑、基层数字治理的治理效能与发展瓶颈、数字治理对基层行政人员的影响、数字治理对基层民主的推动等主题,同时存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实证研究欠缺等问题。因此,未来应加强对该领域基础理论的系统性研究,力求构建成熟的学科研究范式,推动以善治为目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形成。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关系到我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进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基本职能主要有: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大方面。而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就必然要求乡镇政府认清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及时转变旧观念及职能。在村务工作中,政府应合理定位自身的角色,将以往"领导者"、"救济者"等身份转变为"指导者"、"服务者",对村务工作多加以指导和帮助,而不是过分干预或置之不理。本文将背景置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下,以乡镇政府在基层民主中的角色定位作为视角,试图分析基层民主存在的常见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基层治理的动力从哪里来?笔者认为还是来自基层。如果上级把所有问题裁量权都收在自己手中,形成不合理的政策框框,既会限制了基层的治理能动性,又会使基层因缺乏政策制定权,在实际工作中进退失据、左右为难,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大受影响。把基层问题解决难的原因简单归结为干部"不作为""乱作为",而没有去理解基层"难作为"、没办法"去作为",这种认识与实际是有偏  相似文献   

12.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础和支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我国疫情防控工作的显著成效凸显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优势。本文将从基层社会治理的治理载体、行动体系和组织结构三个方面分析其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如何发挥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家愈发注重基层治理,逐渐将国家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不断革新基层治理理念,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本文结合唐奕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年2月出版的《基层治理之路:来自基层实践者的中国梦》一书并充分联系相关政策和意见,探讨基层治理的重要现实意义,同时思考国家现行基层治理模式及其未来发展,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将情感带回基层治理是重新认识基层治理样态的重要议题。在中国基层治理中发挥情感因素作用,需要建构社会认同机制、诚信声誉机制、公共领域机制、信任互助机制和公共参与机制,而在基层治理中实施情感治理,需要采用"以理驭情"(利益协调、价值嵌入和道德约束)和"以情驭情"(虚拟意象、陌生关系的熟人化和群众路线的深化)两种不同的运用策略。这些发现揭示了基层情感治理何以可为和何以实施。  相似文献   

15.
5G通信技术的特性对基层社会治理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其超高速率特性实现了治理工具智慧理性,超广连接特性促进了治理主体多元性,超低时延特性增强了治理机制契约性。5G时代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主要包括活力创新体系和效率创新体系,其中,活力创新主要指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治理工具的创新,效率创新主要指治理职能和治理监管的创新。5G时代基层社会治理面临数据治理意识薄弱、多元主体治理协同不够、信息泄露风险较大等挑战,亟须从抢抓5G发展机遇、加强基层党建引领、提升社会风险防控能力及重视人才培养等方面构建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性环节,既是城乡居民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微细胞”,也是城乡社会网络的“微细胞”。进入新时代,基层治理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党建工作发挥引领作用。当前,基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意识不到位,缺少人力和资金支持,导致基层治理难度较大。基于此,文章指出,通过党建凝聚基层治理新观念,能有效加强基层治理升级的多方保障,助推基层治理精准化、智能化。  相似文献   

17.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需要将技术变革转化为基层治理的优势。技术变革不仅能够催生更多的基层治理资源,还能萌发新型基层治理结构、派生新型基层治理关系,同时也能衍生新型基层治理制度、推动基层治理理论发展、催生新型基层治理定位。  相似文献   

18.
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是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现实要求,是新时代夯实基层基础、创新管理服务机制的关键路径,是加快推动精准社会治理、高效公共服务的迫切需求,是全面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要树立数字意识和思维,推进基层社会治理领域多业务协同综合应用建设,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的软件基础;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体化数据平台,构筑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的硬件保障;构建数字治理体系和机制,推进数据共享赋能行动,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支撑;树立数据安全底线思维,完善多元协商机制和治理路径,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9.
面对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基层社会治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领导干部的基层社会治理能力还有一些差距。因此,应从基层党建引领、公共服务供给、信息技术应用、社会风险防控四个维度,着力加强领导干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建设,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基层政府作为现代行政体制的基石,在"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信访治理中尤其关键,在现实中却存在担当不足、弱化政府公信力之虞。若要消除耗散基层政府公信力的原发性、继发性乃至转移性因素,必须坚持和推进科学、协调、均衡、全面的发展理念和政策;贯彻党政兼任信访长制度,落实初信初访首办责任制度;加大对重复信访、越级信访等的治理力度,防治政府公信力的耗散;加强民众监督和监察巡视,提升基层政府行政效能与法治水平;加强网上信访平台建设,促进信访的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