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新儒学研究改变了以往将儒学简单归结为封建文化甚至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促使人们一分为二地“同情了解”儒学并认肯了它作为多元文化中之一元存在的合理性,以及现代新儒学作为中国现代三大思潮之一的历史地位。这一研究推进了对传统与现代化的辩证思考,使国人对必须树立民族文化精神主体性的问题有了更为明确的理性自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文化理论的发展。广义的新儒学概念有其合理性,内地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决不能归结为是要搞意识形态的斗争,而是因为它是生命的学问。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良性互动及其与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比较研究是新儒学研究面向未来应当进一步探讨的两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传统到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想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统中寻求富有建设意义的思想资源,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是中西文化保守主义者的基本主张.西方的文化保守主义是其在自身的现代化进程中由于人的异化问题而引发的保守传统道德的回应,与西方不同,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还要面临一个儒家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冲撞问题,"中体西用"成为了这一思想的核心理念.西方文化保守主义者所依托的市民社会、人文主义价值等前期思想资源,正是中国近代社会所缺失的,这使得创新传统成为了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想摆脱困境、实现发展的必需.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后起现代化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历程具有特殊性。追溯历史,我国的现代化不是源于人的思想观念层面的现代化,而是起于经济现代化,我国人的观念现代化受到传统文化观念的阻滞。因此,我国观念现代化的推进必须充分发挥现代教育的先导作用,并且探寻现代教育在现代人格转向中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人的现代化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现代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现代化既是社会现代化的中心要素和重要特征 ,也是全面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之一。中国的现代化有赖于中国人的现代化 ,而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诸多理性缺失阻碍了人的现代化的全面实现。因此 ,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念必然要发生现代转向  相似文献   

5.
《社会科学辑刊》2007,(4):182-187
中国现代美学的人生艺术化思想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探求对国人进行感性启蒙和反思西方现代化的过程中,继承传统美学和吸收西方现代美学而创造的一种审美人生观,是中国现代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思想是建构与本民族传统美学血肉相联的、关注当代中国人的生存状况的中国美学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论传统文化现代转换的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化在选择传统,传统也在选择现代出路。  每一个民族都要借助传统走入现代社会,割断传统是徒劳的。千年更替,社会转型,中国需要发展马克思主义,也需要接受传统文化。  人必须承受传统,又要转换它,解析、评价、选择、转换,最终是要为它找到现代的生长点:传统文化“是重实践力行的学问”,“应当透过现代化方式的解析和教化,使儒家成为大众的儒家,活现在大众之中。”①——出路在于实现传统文化的大众化、实用化。  一、传统文化的科学选择——面临的挑战和价值转换  如果没有对传统文化的价值选择,就永远不会有文化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走在世界前列,必须获得现代性。实事求是是中国成功实现现代化转型的根本方法。在中国现代语境中,实事求是指的是追求现代性必须从中国所处的实际发展阶段出发;引进西方现代文明必须考虑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现代化转型的理论模式必须经得起中国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8.
民族传统和现代文明的结合──兼谈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童超贵中国的现代化是在特殊的世界环境中进行的。这时,占世界经济主导地位的西方,不仅早已完成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而且在近期完成了电子产业革命,现在业已拉开了以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的信...  相似文献   

9.
从19世纪末到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开始并延续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首先,现代中国文学以对传统的逃逸和否定为前提,来开辟转型的道路;其次,经历了从欧美到俄苏的不同选择,现代中国文学以革命化来承载现代化的追求;再次,文学民族化是"落后"的非西方地区文学的特有问题,现代中国文学以大众化来保证革命化的方向,同时也充实民族化的内涵.由此形成的中国文学现代转换的特色.不仅为世界性的文学现代化史提供了新的例证,更是现代中国为创建新型的民族文学所作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0.
从逻辑分析到直觉顿悟——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现代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认为,整体、直觉、顿悟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在此思维方式的指导下,形成了中国人安贫乐道的生活观念。逻辑分析是西方传统思想方式的主要特征,在此思维方式的指导下,形成了西方人不满现状、征服自然的生活观念和科学的思维方法。现代思维方式应该是从逻辑分析到直觉顿悟。在这种思维方式的指导下,我们的生活态度应是,乐道而安贫,物物而不物于物。既要发展科学,走向富强,又要发展哲学,给灵魂以慰藉。时代在呼唤哲学,21 世纪将是科学与哲学并重的世纪。  相似文献   

11.
姜桂栩 《文史哲》2001,(3):32-39
2 0世纪七八十年代 ,中国文坛围绕西方现代派文学展开了激烈论战。对西方现代派文学 ,有人肯定 ,有人否定 ;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倾向 ,有人反对 ,有人礼赞。其实 ,西方现代派文学是作家把握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 ,它从一个层面深化了对人自身及其处境的认识与理解。中国对西方现代派的借鉴与模仿亦是艺术发展的必然。纵观这次讨论 ,可以看出 ,思想在争鸣中解放 ,观念在争鸣中更新 ,文学批评正从僵化单一的政治评判模式步入自由开放的多元  相似文献   

12.
西方美学、诗学对中国诗学范畴现代转型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刺激并促使中国传统诗学范畴的现代转化;其二是西方美学、诗学的某些因素或范畴直接进入中国诗学,成为其有机构成部分。梁启超等人以佛学格义西方哲学、美学、诗学,使得中西两种审美诗学在对接与互释中走向新的对话和融合,从而刺激并促进了中国诗学的现代转型。晚清佛学复兴在诗学中的表现,一方面是此期诗家引佛语以入诗;另一方面是在这种以佛学与西方美学的对接中产生了中国现代诗学的许多范畴,或者是在某些原有的中国传统诗学范畴中同时渗入了佛学和西方美学(诗学)的某些因素。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激烈的社会变革期,现代化的发展使传统的性价值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尤其是新型知识分子对吃人的封建贞操观的强烈彻底地批判,使控制中国人性价值取向数千年的旧贞操观从此失去了统治地位,它加剧了旧贞操观的解构和新贞操观的建构,引起了贞操观从传统到现代的重大转型,对中国现代性道德文化的嬗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庸之道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孔子提出“中庸”至今已逾两千年,尽管人们对中庸思想毁誉不一,但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几乎每一位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都会涉及中庸人见中庸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其所蕴含的深刻思想。本文从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两方面的意义出发对中庸思想的现代价值进行了分析的探讨,并且指出,面对现代化所引发的各种人本身和人与自然间的各种问题,中康思想或许能给现代人以某种启发。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美育传统相当长的时间里 ,美育经历了乐教、美术教育、心灵教育、情感教育等发展阶段 ,展示出了中国美育传统实践形态现代转换的历程。而现代中国美育理论和思想理论的建构是与西方学人如鲍姆嘉通、康德和席勒诸人的西学美育理论在中国的译解和传播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 ,美育内涵从以听觉为主的乐教向以视觉为主的艺术教育的变迁 ,中国传统美育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根本的转换 ,同时生成了其现代形态  相似文献   

16.
现代新儒家将儒学阐释为能够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甚至可以救治现代社会的负面效应,从而超越启蒙,超越现代性。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核心精神是解构主义,它要解构的现代主义是自启蒙运动以来的理性主义传统,即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从修正现代性的负面效应出发,推至对现代性的激进否定。新儒学对现代性的僭越与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国内产生影响是当下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两者都脱离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现实语境,对于中国尚处在生成中的现代性具有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17.
儒家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流派,道德本位的价值取向是其突出的思想特征。儒家道德本位的价值取向与现代化社会科技本位的价值取向相冲突,现代化就是科技本位代替道德本位的过程。而现代化社会导致的道德沦丧造成了现代社会的生存危机。因此,从人类合理生存的角度看,中国传统儒家道德本位思想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值得面临危机的现代人反思。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诗学的现代转换”工作在 2 0世纪初与世纪末得到了一种奇妙的响应 ,这一方面说明五四诗学革命中的东西方诗学互动式创造具有合理性 ,另一方面也说明现代诗学发展必须重新找回被丢失了的诗学传统。古典诗学现代转换的根本意义在于 :发掘民族诗学的文化生命价值使之成为现代人的真正价值依托。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思想资源特别是传统儒家思想资源的批判继承与转换创新,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事项。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在过程上不可避免地变成了一个古今中西之争愈演愈烈的过程,一方面是西学无孔不入地传播、渗透和濡染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来到中国的西方概念及理论等无一不在中国化,也无一没有中国化。中国社会从传统到现代不仅必然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而且还得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古今中西文化的汇通工作,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取新复古,别立新宗。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这样一种别立新宗的最佳历史选择,批判继承,转换创新,既取了马克思主义之新,又复了中国化民族共性之古。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早期的现代化自启动之初,便面临着种种困境。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化人一直怀有沉重的近代史情结——以中国近代“历史失败”为背景的文化自审情结。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面对民族危机积极向西方(包括“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同时审视和批判自己的文化传统。这些行为本身就积极地影响历史,使我们今天得以在西方文化面前能够获得文化上的自信,使我们在对中国文化上的心情比一百年前轻松得多。但是,“文化危机”的压迫感还是无法解脱,仍需我们再次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知识分子进行审视。一、甲国传统文化的一些负面因素中国文化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