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末班车     
晚上十一点二十分,我从朋友的酒吧跑出来,赶上了最后一趟十一点三十分的末班车.司机是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人,他看我站好了以后就关上了车门.  相似文献   

2.
人生点滴     
在一个忙碌的清晨,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先生来到医院,为他大拇指上的伤口拆线。老人说,他很着急,因为9点钟他还有另一个约会。护士看到老人不断地看表的样子,就提前帮他拆线。护士一边拆线,一边问老人:“你这么着急,是不是还约了别的医生呢?”老人说:“没有,我只是需要到养老院去和妻子共进早餐。”护士又问:“如果去得晚一点,你妻子是否会不高兴呢?”老人说:“我的妻子已经不再认得出我是谁,5年前她就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在养老院住了一段时间了。”  相似文献   

3.
《当代老年》2006,(9):4-4
今年70岁的方守度是一个能用中英文背诵孙子兵法的古稀老人。1995年,他从河南洛阳第一高级中学英语教师岗位退下来后,来到北京当起了俄语翻译,之后又到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地当起英语翻译。  相似文献   

4.
这几天遇到几件事情让我感触良多。一天在小区门口,有一位老人拉着一辆出租车的车门,不让出租车开走.老人情绪很激动,指天画地说个不停。而出租车司机在一边赔礼道歉,可是老人并不买账。整件事的起因只是出租车司机在进入小区大门时突然鸣笛,让正在散步的老人受惊了。  相似文献   

5.
最近,本文作者见到了来北京看干女儿林豆豆的王淑嫒,1963年以后,她一直在毛家湾给林彪当服务员。老人已经80岁了,个子不高,身体不胖,精神抖擞,满头浓发刚露白霜。老人向作者讲述了林彪和他一家人的一些真实生活情况,并告诉作者  相似文献   

6.
我的老伴官健平离开我已经3年多了。我们在一起生活了50多年,彼此感情很深。他去世后,我很悲痛,很留恋。每当夜深人静,一想起他,想起我们的恩爱,就不禁潸然泪下。记得跟老官初次见面是在1946年。这年下学期,多年培养我入党的周太暄老师从宁乡来到我读书的学校———长沙师范。他对我说,他可能要去解放区,将有另一位同志继续与我联系。不久,官健平化名李群来学校找我,约定以后在求知书店楼上会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们彼此很谈得来。他对时局的独到分析,以及机动灵活的工作方法,对我的启发和帮助很大。我们相互有了…  相似文献   

7.
一名在火车站等客的出租车司机突然发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火车站公交东站区、17路公交站台附近走来走去。上前一问才知道,原来是老人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该司机赶忙一边为其买来食品和水,一边报警。幸运的是,民警从老人身上找到了一个离休干部证,从上面得知老人姓张,还有家庭电话。可是通了电话后,张大爷的儿子却表示,自己没有时间接父亲回家,希望民警将其送回来。民警表示已是深夜,值班人员和车辆不够,希望他来派出所亲自接走,但被张大爷的儿子拒绝了。  相似文献   

8.
郴州市委书记李大伦特意来到安仁县平背乡朴塘村黄土岭谭文珠家,向这位带领一家三代40年如一日照顾孤寡老人的老农表示敬意,并称赞说:“寻常百姓农家,放射出了这样耀眼的道德之光,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好教材。”随后,李书记看望、慰问了被照顾的90岁老人江寒英。谭文珠和江寒英非亲非故,只是同在一个村民小组。1960年,他加入共产党后,就一直把无儿无女的江奶奶当亲人看待。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谭文珠干脆把老人接到家里供养,还为江奶奶还清了几百元欠款。在谭文珠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儿女和孙辈们都很尊敬老人,亲…  相似文献   

9.
九十年代末,河南周口小伙子周艳兵从老家坐火车来到大连独自闯荡。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他租下农贸市场中的一个小摊位,批发调味用的香料。因为热情又勤快,小伙子的小摊很受欢迎,他在短短五年多时间里就攒下了不菲的积蓄。  相似文献   

10.
曹俊卿 《老年人》2005,(4):16-17
来到山西省平定县城,我见到了久仰的魏玉秀老人。他曾经给周恩来当过8年贴身警卫,有着传奇的人生经历。1939年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八路军129师挺进太行山,开辟抗日根据地。385旅宣传队就驻扎在原庄村,整日里唱歌、演戏,宣传鼓动,搞得热火朝天。13岁的魏玉秀看到宣传队的战士个个英武挺拔,很是羡慕,便大着胆子找到宣传队队长张克星,缠着要参加八路军。张队长看他又小又瘦,不肯接收。魏玉秀就去找村农会主席魏明祥,让他去跟张队长说情。就这么软缠硬磨,魏玉秀终于实现了当八路军的愿望。魏玉秀人小鬼大,机灵得很,他跟随部队参加了许多次行…  相似文献   

11.
陈方 《老年世界》2014,(2):18-19
有关老人的新闻近日又成了媒体报道的热点:在江苏,大妈们为了晚上跳舞,占据小区空地,在此停留的车辆都被贴上“警示”纸条;在吉林,一位82岁老人因为公交车没进站点让他多走了路,竞把司机骂晕了过去;在汕头,两名高三学生扶起了骑电动车摔倒的老人,反被老人诬陷讹诈,报警后才获清白……上周,有网络媒体将之集纳为专题并炮制一话题——中国的老人是不是“变坏”了?  相似文献   

12.
郭桢 《老年世界》2009,(4):14-15
日前,记者来到80岁的刘一民(化名)老人家里,老人向记者讲述了他和老伴被骗购买了一万多元“药品”的经过。就在2008年11月28日,刘一民老人和老伴出去散步,走到街口的时候,路边一年轻人特别热情地给两位老人每人发了一张免费身体健康普查卡,并告知老人这次活动是“北京协和医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联合举办的,现场会有“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坐诊,  相似文献   

13.
夏芒 《金色年华》2008,(2):24-25
他好不容易才打进电话,所以很激动,第一句话说得上气不接下气:“我……现在……在……深圳”。那感觉好像是他从南方跑步来到北京,终于与“青春热线”接上头儿了。这让我感到,他在深圳可能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和感受想告诉我们,就说,你歇一歇,慢慢讲。  相似文献   

14.
贴大字报遭逮捕 对于林彪的种种过激行为和极左口号,群众心中都有一本账,许多人甚至很反感,但作为共产党员和拥护党的群众,因其法定接班人的位置而敢怒不敢言,或根本不敢怒。因为多数人并不了解林彪的真实面目,所以遇到对林彪的观点表示怀疑时,总是努力打消自己的想法,朝着他的思想靠拢,以便维护他的接班人地位,维护党章的权威性。然而就有那么一些不信邪的人,敢于向林彪挑战。  相似文献   

15.
1月25日上午,一位看起来接近40岁的男子来到我办公室,说他的祖母已96岁,还有一位健在的双胞胎姐姐,他问这种情况政府给不给什么经济待遇。虽然当时还没有对90多岁老人的补贴制度,但我对这种长寿双胞胎现象很感兴趣,就记下了基本情况和联系电话。这位男子叫赵均龙,是山东乳山市某公司职工;他的祖母叫赵秀菊,祖母的孪生姐姐叫赵秀香,姐妹俩出生于1912年,是乳山市海阳所镇人。  相似文献   

16.
《当代老年》2006,(6):5-5
105岁的宫杜若老人有两个梦想,一是当大学教授,二是娶一位娇妻。这位从内蒙古来到成都儿子家的老人不久前向当地媒体表达了他的梦想。宫老说,最近30年他一直单独生活,希望晚年有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百岁老人想娶娇妻的消息刊发后,拨动了在西安工作、50岁张女士的心。  相似文献   

17.
顺着弯弯的山路,我们来到了娄底市娄星区万宝村井冲组傅菊英老人的家。这是一栋很有些年头的土砖房,墙壁斑驳,陈设简陋,但房间收拾得井井有条,干干净净。   说起傅菊英的孝顺,邻居们莫不夸赞。她 18岁嫁到万宝村,做了整整 50年的孝顺媳妇,先是赡养丈夫的养父母,后又照料丈夫的亲生父母。尽管日子过得艰难,但她没有半句怨言,总是尽心尽力。   走进傅菊英的堂屋,她指着正墙上挂着的一位老人的遗像说,那是她的婆婆王买秀。王买秀生有 5个儿女,早年家境贫寒,二儿子刘翠生 6岁时就过继给了叔父。 1950年,傅菊英与刘翠生结为…  相似文献   

18.
卞文志 《职业》2009,(4):25-25
一家濒临倒闭的酒店为了起死回生,决定裁员三分之一以节约开支。老总在考虑裁减人员时,想来想去厨师不能减、服务员及市场营销人员不能减,那么只能从部分不重要的员工身上开刀。于是他的裁员名单中有三种人名列其中:一种是清洁工,一种是司机,一种是无任何技术的仓管采购人员。这三种人加起来有三十多名。老总找他们谈话,说明裁员意图。清洁工说:“我们很重要,如果没有我们做清洁工作,就没有酒店内外干净优美的环境,想想看,如果环境不好,客人谁还会来就餐?”司机说:“我们也很重要,市场的扩展营销需要我们,客人的接送需要我们,如果没有我们开车,企业的运营就会有困难!” 掉。再说了,我们在采购中已建立起长期的供货网络,可以享有很大的优惠,物品采购不来,  相似文献   

19.
孙纯福 《老年人》2011,(2):20-21
2010年国庆节期间,笔者来到缅甸北部佤邦旅游,在那里待了两天。因水土不服,我到当地一家名叫“康福”的诊所看病。出人意料的是,诊所的医生章长仁,竟是一位湖南同乡。老人为何来到异国他乡从医?他又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吗?  相似文献   

20.
《欢乐中国行》在祖国华诞之前来到了我们大丰。当时,有一个节目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就在“183组合”上台时,老爸也被请上了舞台。年过六十的老爸,。并没有被央视的舞台吓住,他抖着空竹,从台下一路走上台去,台下一片喝彩。掌声中,老爸又当着万千观众再次表演徒手脖子抖空竹。主持人董卿看着细细的绳子在老爸脖子上飞转,直捏一把汗,生怕勒着了老爸。老爸却怡然自得,还拿出自己的绝活,用两米长的钓竿抖起了空竹,在空中自由转体360度,底下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真不敢相信,眼前神采奕奕的花甲老人,三年前居然是个病秧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