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来信周新城老师:去年刘国光老师就高校经济学教学和科学研究中的倾向性问题谈了许多重要意见,其中谈到我国经济学教学和研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评了西方经济学泛滥的现象。我和周围的青年同学是非常赞同的。但是,在学术界也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例如,去年12月8日《社会科学报》上刊登了一篇某个著名大学的经济学家写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再思考》,提出反对“传统马克思主义”,主张用“当代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他又公开主张马克思主义应该与西方经济学并重,共同作为指导思想,认为“从一统天下到两家并重,在中国的具体…  相似文献   

2.
鲁迅在随感录《四十三》中说:“近来看见上海什么报的增刊《泼克》上,有几张讽刺画。他的画法,倒也模仿西洋;可是我很疑惑,何以思想如此顽固,人格如此卑劣,竟同没有教育的孩子只会在好好的白粉墙上写几个‘某某是我而子’一样。”接着,他又在随感录《四十六》、《五十三》中,对增刊《泼克》及另一种单行的《泼克》上的一些讽刺画,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可是,鲁迅所批评的两种《泼克》究竟是什么样的画刊?其增刊一种又刊行在什么报纸上?这些问题人们虽然早有结论,但实际上并未弄清。关于后一个问题,鲁迅当初可能出于批评的需要,只说《泼克》是“上海什么报的增刊”,或“上海一种什么报的星期增刊”,而将  相似文献   

3.
张传湘同志在《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第一期上发表的《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前吗?》一文,对黑格尔的“绝对理念”的涵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读后获益匪浅。但我觉得有的观点还值得讨论,特提出来同传湘同志商榷。 传湘同志认为,黑格尔“所讲的‘上帝’,同基督教所诽的‘上帝’有着截然不同的涵义”,黑格尔讲的“上帝”是“世界的本质”,是“共性、普遍”,是“无限的整体”。我认为,这一解释不完全符合黑格尔的本意。 第一,从黑格尔对旧玄学证明上帝存在的论述来看,黑格尔心目中的“上帝”就是基督教的“上帝”。传湘同志在指出黑格尔“批评了宇宙论对‘上帝’存在的证明方法”之后,引了黑格尔的一句话——“当然不适合于表达我们所了解或我们所应了解的上帝的性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遗产》1989年第6期上,熊笃先生对《张养浩作品选》提出了批评,在肯定本书“开创之功”的同时,指出“注释方面有些失误,编年方面问题尤多。”批评有很多是正确的,但也有不少缺乏依据。在这里我们不能——辨析,仅就编年方面的问题,谈些不同意见。一、关于《西台上王者无私疏》的系年熊先生认为此疏是天历二年五六月上给明宗和世(王束),而不是至大元年上给武宗海山的。  相似文献   

5.
胡适的《红楼梦》研究在诸多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贡献,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和局限性。胡适所开创的新红学影响深远,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胡适新红学已经出现严重的“认同危机”,诸如由李希凡、蓝翎合写的批评俞平伯的文章引发的“认同危机”在胡适批判运动中日益强烈;由余英时《近代红学的发展与红学革命》一文引发的“认同危机”同样颇具影响力。对于新红学的“认同危机”正在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红学新百年的发展前途,但无论提出怎样的“路径”或“构想”,胡适的影响将会一直存在。  相似文献   

6.
一、冶、东冶与东部候国考《汉书》地理志会稽郡有冶县.《后汉书》郡国志章安县:“故冶,闽越地,光武更名”。郡国志又载,会稽郡有东部候国。而见《后汉书》郑弘傅传注引《谢承书》,有东部侯.东夷列传等有东冶县.由于史书记载文有错乱,学者曾经为此发表不少文章,其中尤以杨守敬《<郡国志>东冶、候官考》一文论证最详.兹就杨文提出的问题,略谈几点意见. 杨文认为,西汉有回浦,有冶县,二者并立,“是章安非冶县地甚明”.这一见识甚是.然以东汉有东冶.遂断郡国志章安县下应补东冶二字,注文应该移于东冶,从而得出光武时“更冶为东冶”的结论,却很难使人信服.因为杨文的推论,只是根据汉志有冶县,郡国志无,而在东汉又  相似文献   

7.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增刊补白栏目中发表了署名杨勋的《井勿幕之死质疑》一文,对我所撰写的《井勿幕》一传(发表于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民国人物传》第三卷,中华书局1981年8月出版)中井勿幕之死因提出质疑,认为拙稿所言井勿幕系被马凌甫设谋杀害的观点,“考与事实不符”,且谓我引用孙翰青回忆“轻易作定论,未免资料过于孤单而难以服人,有失之于偏颇之嫌”。杨文认定,“井  相似文献   

8.
刘会山同志《<郑伯克段于鄢>》解歧》一文(载《山西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以下简称“刘文”),批评肖泰劳、马麦贞老师和我合写的《古代汉语教学札记》(载《山西大学学报》1984年第3期,以下简称“肖文”)中关于“郑伯克段于鄢”部分的注释,认为八条注释中有七条都解释错了。我们仔细地读了刘会山同志的这篇文章,觉得有必要提出再商榷。受肖、马两师之托,我执笔来答复刘文的批评。  相似文献   

9.
刘勰的《文心雕龙》成书于一千多年以前,他对文学的批评标准、对作家的评价,往往有时代的局限。马宏山同志在“《文心雕龙·辨骚》质疑”一文中(见文史哲一九七九年第一期)指出了刘勰在评价屈原和离骚时的一些局限,对于该文的许多论点我是赞同的,但也对该文中谈及的一些问题有点不同的看法,现提出来向马宏山同志请教。首先,马宏山同志认为刘勰对离骚是“贬抑”的,“是把离骚放在和儒家经典对立的‘奇’、‘华’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话语:按照西方近现代学术“分科治学”的规则,文学是文学,批评是批评,文学有文学的文体(抒情体或叙事体),批评有批评的文体(大抵是论说体)。但是,中国传统文论的批评文体常常不去论说而去叙事(如汉代的史传体批评)或抒情(如六朝的骈体批评和唐代的诗体批评)。中国传统文论的经典性文本如《文心雕龙》、《二十四诗品》、《沧浪诗话》、《人间词话》等等,从文体分类上考察都不属于论说体而是文学文体。如何看待中国文论批评文体的这种“破体”现象?或者说,如何评价中国文论批评文体的这种文学性或诗性特征?我认为,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其意…  相似文献   

11.
我和周烽同志的拙作《从‘斯’字看论语》一文,发表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六期后,该刊编辑部转来杨剑桥同志《关于‘斯’字词义的一点意见》(以下简称杨文)。杨文否定了我们所肯定的‘斯’字应当是动词,作分析之义解的论断,论据有四点,兹一一答复如下: 杨文第一个论据:“《说文》探究的是字的本义,但字义不一定等于词义。”《说文》确实探究的是字的本义,然而先秦的字义实际上就是词义。张世禄先生写的《古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第25页上说:“‘字’是和‘词’紧密联系的。我们阅读任何作品,必须坚持‘字不离词’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评述了西方一些学者对“东亚模式”的批评,分析了这些批评所内含的片面性,认为“东亚模式”,尽管有其不足之处,但仍可以改新并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3.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在伦理学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逐渐地引起国内伦理学界的重视,对此问题的研究亦愈来愈深入。然而,究竟什么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却意见纷纭。谭维克、陈平同志在《试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一文中,就“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并对我在《论伦理学的基本问題》一文中所提出的“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就是道德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问题”的观点提出了批评。为此,有必要进一步阐述我的观点,并与谭、陈等同志的“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以下简称《试论》)的观点,进行商榷。如有不妥,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4.
来信周新城老师:最近我在一家中央大报上,看到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写的一篇题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今昔观》的文章,读后产生了一些疑问。其中有的问题,例如,提出所谓“古典马克思主义”和“当代马克思主义”,把二者对立起来,并用前者来否定后者,这一错误观点您在《中华魂》今年第5期的“忘年交书简”里在分析另一篇文章时已经作了批评,我完全赞成您的看法。我想提的是另外两个问题。该文认为,资本主义已经变了,“彼资本主义”不是“此资本主义”,所以,在目前条件下仍坚持马克思说的“资本主义将要灭亡,是教条主义者的观点”。同时,作者认为,社…  相似文献   

15.
刘国光同志去年9月发表文章,批评了高校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出现的西方经济学泛滥、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的错误倾向。这篇文章得到了广大经济学界人士的强烈响应,但也遭到某些人的非议,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刘国光的文章触到了那些深陷西方教条主义、洋迷信并竭力以此误导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人的痛处。如果有人站出来,从理论上同刘国光同志进行辩论,那倒不失学者风度,真理越辩越明嘛!然而就有那么一些人,运用讽刺挖苦的手法,把一场严肃的有关我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的争论庸俗化。这就需要说道说道了。最近,我看到4月16日《文汇报》上…  相似文献   

16.
宋蔡絛所著《西清诗话》与陈严肖所著《庚溪诗话》中均有苏东坡评曾肇《扈跸诗》的记载,但二者对于苏轼的评价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解读——前者认为苏轼此论重在批评曾肇诗用韵险僻,故谓其“唱首多辣气”;后者却举《离骚》之例,认为曾肇此诗虽押险韵,却“可谓工矣”;同时认为东坡为人“慷慨嫉恶”,断然不肯“效闾阎以鄙语相詈”,并认为蔡论是对苏轼的污蔑,是“误后人心术”之论.本文从分析上述二者大相径庭的论点入手,在结合相关材料对其中所表现的作者倾向性进行分析和论述,并进一步分析二者产生分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侯敏泽同志在讲授先秦文学理论批评时论到中国古代意象论问题。他认为向来以为“意象”一词来自国外,其实是我们传统中所有的。 中国古典意象论有两个源头:《周易》和《庄子》。《周易》中认为“言”“意”是不能完全被表达的,可以由“象”来表达。“象”比“言”、“意”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力。《庄子》要求舍“象”求“意”“言”、“象”仅是“得意”的手段。《周易》重、“象”,《庄子》重。“意”,但这时“意象”还设有作为一个词组出现,仅仅具有对“意”与“象”的关系的论述,但对后世的“意象论”发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 刘文泰、郑先兴同志在《荀子天道观试析乡(以下简称《试析》)一文中对我的《荀子人定胜天思想的缺陷》(以下简称《缺陷》)提出了坦率的、能促人进一步思考的批评意见,认为该文的观点属于“不可知论”和“形而上学”,违反了“阶级分析”和“历史主义”原则。这不仅是对具体学术观点的商榷,同时也是对整个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我在1977年出版的《藁城台西商代遗址》的小册子中,对台西遗址M112出土的铁刃青铜钺做了一些论述,当时的观点是不偏不倚,“认为钺的刃部是陨铁锻成的”,但“也有人认为是熟铁”。这本小册子出版不久,夏鼐先生来信批评我,应该维护北京钢铁学院的再  相似文献   

20.
以仁义界定道德,既是韩愈《原道》中的主旨,又是其仁学的核心要点和批评佛老的理论尝试。契嵩对此十分关注并着重进行了批评,从而建构了自己的仁义观。在本质上,契嵩认为仁义并非人性先天所本有的,而是后天教育的产物,是“情之善者”。在实施的条件上,契嵩借鉴了《中庸》“中庸”“诚明”两个重要概念并以之作为仁义实施的重要条件。在地位上,契嵩认为仁义本有的地位是先道德后仁义,而不是相反。从思想史上看,契嵩在批评韩愈仁义观的基础上所建构的仁学思想,从正反面两个方面影响了宋代新儒家仁学的理论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