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丰城龙泽山在元代初期至元年间出现过两个诗社,即熊升龙泽山诗社和甘果龙泽山诗社。它们的出现离不开丰城的地域文化传统。熊升龙泽山诗社聚集的人数众多,堪称元代诗社之最,开启了古代诗社发展的新局面。甘果龙泽山诗社则侧重于山林之咏,崇尚淡泊。熊升龙泽山诗社是有名的遗民诗社,是诗社关注现实的先锋之一,与宋代抚州欧阳彻诗社一道,共同展现了江西的诗社在宋元诗社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2.
问梅诗社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梅诗社为道光年间苏州地区颇有声望的文人诗社。本文在梳理清人别集及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诗社的缘起。参与诗社的主要人物及其活动内容,作了详尽的考述,并揭示了诗社活动在吴中地区的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民间诗社不断发展壮大。作为社会有机体的一部分,民间诗社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独特性,也发挥着其独有的社会功能。以长沙诗社为例,通过对其历年活动的梳理,对诗社的形成发展及其功能做了详细论述,探讨了民间诗社作为社团组织(第三方组织)的文化功能及其在社会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事实证明,合理发挥民间诗社的社会功能,能够有效推进社会文化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4.
宋代安徽地处江南,经济文化都比较繁荣,此时诗社亦有不少.这些诗社主要分布于徽州及宁国府,其中徽州诗社最多.安徽诗社已呈现一定开放性,但多由官员组成.  相似文献   

5.
宋代湖南诗社不多,大概只有八、九个,其中南岳吟社可以说是湖南最早的一个诗社了。宋代湖南诗社主要分布于潭州及永州,规模皆不大,大多都是由来湖南任职的官员或退隐湖南的人士所结。对宋代湖南诗社进行具体分析,也许可以为我们研究宋代湖南文学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现代诗社前卫,蓝星诗社温柔敦厚,而创世纪诗社主张东方味,而后来变成了新现代派。1964年成立的笠诗社,打破了大陆迁台诗人及其反共文学垄断诗坛的局面,扭转了写实主义居于边缘的地位。这时诗社的权力再分配,是笠、创世纪、蓝星在三分天下。在反对主知的蓝星那里,学院派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以超现实主义著称的创世纪,其诗论队伍的特色为“草莽加学院,秀才遇见兵”。强调乡土和写实的笠诗社,和创世纪、蓝星一样,都是“现代派”的延续或反动。他们之间存在着互动而冲突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慈溪市庵东镇中心小学童心诗社创办于2002年初,现有社员100余人,亚洲儿童文学社会长蒋风教授、全国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校园文学社联谊会会长樊发稼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著名儿童诗人圣野、黄亦波、程宏明、柯愈勋等为诗社题了词并担任诗社的顾问。诗社的宗旨是  相似文献   

8.
童心诗社介绍浙江省慈溪市庵东镇中心小学童心诗社创办于2002年初,现有社员近100人,前浙江师范大学校长等为诗社题了词并担任顾问。童心诗社的宗旨是努力打开学生儿童诗创作的思路,让所有的孩子都会写诗。在诗社全体成员的努力下,近三年时间,诗社已出版儿童诗专集《童心点点》近二十期,刊载学生的儿童诗两千余首,有四百余首儿童诗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其中,《作家教你写作文》等三十余家报刊杂志以专版的形式特别推介了我校的诗社。《慈溪日报》等多家媒体还为童心诗社做了报道。由于诗社的出色成绩,常有众多学校来信来电,甚至慕名而来学习诗社的经验。《诗意校园——小学语文诗化教学》已是省立项课题《课程改革中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子课题。教学生轻松学写儿童诗、刊载童心诗社学生优秀发表作品的《诗意校园》一书,不久将交由出版社正式出版。如今,童诗教学已成了庵东镇小的一张名片。庵东镇小的孩子们是幸福的,孩子们正沐浴着新课程的阳光,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校园里快乐地生活!  相似文献   

9.
目前学界关于中国古代诗社的研究十分兴盛,成果丰硕.但大多研究集中在文献实证方面,关于诗社的文化及理论性研究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这其中关于诗社起源的探究可以说是一个最基础的工作,解决这个问题,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的来说,中国古代诗社的形成主要经历春秋战国时期、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几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0.
诗社在北宋开始发展,它是文人群体的一种新型集会形态。诗社因宋代的文教政策和科举制度以及社会分工发展的背景而形成规模。北宋诗社有两种情况,但未截然区分。从文人集会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北宋诗社的发展体现了文人集会活动内容日益向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集中的趋势;并显示出北宋文人集会重心日益下移、文学发展的主导力量从中央分散到地方的趋向。  相似文献   

11.
明代活跃于文坛的文学社群主要为诗社和文社.明万历以前主要为诗社,明万历以后主要为文社,天启四年应社的成立则标志着文坛诗社的衰落与文社的兴起.明代初年的文人结社比较冷清,较为著名的社群仅有高启的北郭十友诗社、孙(黄)广东南园前五子诗社、林鸿闽中十子社等,社群文人多追求“汉魏盛唐”的“道劲”文风,以改变元末纤弱文风.自明天顺以后,社会变得稳定,经济开始繁荣,到嘉、隆之际,社会发展至鼎盛.这一阶段的诗社没有了明初的隐逸色彩,怡情养性的怡老色彩增加,社内诗歌创作活动成为致仕官员和其他高年文人士大夫悠游林下以终老的消遣方式,怡老性诗社变得十分盛行.从明代中叶的嘉靖年间起,至明万历初年,怡老性诗社仍然盛行文坛,纯粹之诗社作为一种新生力量开始崛起文坛,并参与文坛论争,其门户观念增强.纯粹之诗社以明万历二十年为界大致分为前后两期.王世贞、汪道昆、吴国伦等复古派人物在明万历二十年前后相继去世,代表新思潮的公安派领袖袁宏道于是年中进士.明万历二十年成为“复古”旧思潮衰落与“创新”新思潮兴起的分水岭.以万历二十年为界,前期以后七子诗社余波为主,后期主要以公安派结社为主.受李贽狂禅思想影响,以怡老为目的的诗社不再活跃文坛,代之而起的是具有狂浪色彩的豪饮“酒社”和避世色彩的宗教“禅社”.他们多立帜标新,宛然以一个“改革家”的姿态强调文学的独创精神,甚而把复古派诗社成员也拉入“革新派”社群中进行“思想改造”,以一种宽容的态度接纳一切可以接纳之成员.在公安派诸子广结诗社盛行文坛之时,文社却作为明万历间不受重视的另类社群悄然兴起,但与诗社相比,文社仍然处于发展过程.明天启四年文坛发生巨大变化,先是竟陵派领袖钟惺被劾归乡,其次是应社?  相似文献   

12.
《论湖畔诗社》一书对湖畔诗社作了全面的研究,具有研究深入细致、评论客观公允二大特点,不但是一本系统研究该诗社的专著,也是一部研究新诗社团的专著,填补了我国新诗社团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3.
1950年代是现代主义导入与狂飙的年代,也是现代诗运动与论战狂热的年代。现代诗社、蓝星诗社、创世纪诗社等,都有引领风潮或推波助澜的功绩。《蓝星周刊》是蓝星诗社第一份机关报,是其最初发声的园地。研究1950年代的诗社、诗刊或文化,遗漏这个重要诗社的发表场域,恐将失之偏颇。《蓝星周刊》不仅在1950年代台湾贫瘠的新诗土地上提供发表园地,提倡抒情与纯正诗艺,也清楚显示蓝星诗人维护新诗的积极态度,更挺身检讨自己创作的缺失,以此勉励诗人们要有反躬自省的精神,以走出当时虚无晦涩与政治干扰的创作气氛。本文以全观的角度,从《蓝星周刊》的发行与编辑、作者与作品、翻译与评论来探究体会当时诗刊出版环境之不易,与诗人理想之坚持,更多的是不同多元声音的发现与传播。  相似文献   

14.
“海南诗社”是在84年中秋节,在原海南大学党委书记林施均同志的牵头带动下成立的,于今已整整一年了。诗社的宗旨是:交流诗歌创作情况,增强海南诗歌界的联系和友谊,促进海南诗歌创作的繁荣,努力开拓琼岛一代新诗风。(见“诗社”章程)一年来,诗社以这一宗旨为目标向前行进并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过去海南也有过诗社,但参加的仅限于少数骚人墨客,活动时间短,且都是写旧体诗的;而现在的海南诗社是以探讨新体诗为主,把海南新老诗人和诗歌爱好者团结在自己的  相似文献   

15.
蕉园诗社是清初钱塘著名的闺秀诗社,有较大影响,但因文献缺失,今人颇多误解。文章结合人物生卒年和活动情况,对蕉园七子、蕉园五子(陈说)等称谓进行细致考证,认为她们均不可能同时在一起唱和,七子、五子只是后人的概称;蕉园诗社前后延续近四十年,参与人员众多,约有十六人先后参加诗社活动。活动内容丰富,有宴集、送别、哀挽等,留下许多作品。文章对这些活动一一进行了细致的梳理。  相似文献   

16.
新诗社是西南联大以"诗社"命名的第二个文学社团,在闻一多的指导下,新诗社致力于朗诵诗的创作,在西南联大文学中独标一格,成为抗战及其以后中国时期朗诵诗的一种新因素。其代表诗作是闻山的《山,滚动了》,何达的《舞》、《我们开会》、《图书馆》等。何达是新诗社最成功、最著名的诗人。俞铭传及其诗作的存在,证明新诗社也是多元的。创作表明,在西南联大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新诗社是一个具创作实力和特色的社团。  相似文献   

17.
豫章诗社对江西诗派的形成起到凝聚作用,是吕本中总结《江西诗社宗派图》的基础,但对其相关活动的记载很少。通过对其成员诗集的细读,从诗篇的内容、题目、韵脚等考证出诗社发展情况及主要唱和活动,大致可分为元祐年间的萌芽、绍圣到崇宁年间的正式结社、大观政和年间的鼎盛和政和后的解散四个阶段,其成员从南昌以山谷外甥为主的学诗圈子扩展到临川、符离等山谷后学群体,从切磋诗艺而最终形成宗派意识,是考察诗社与流派关系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8.
蓝田是明正嘉年间青岛即墨著名诗人,受明代结社风气的影响,他先后参加了杨慎发起的丽泽诗社与冯裕等人组织的海岱诗社,与杨慎、冯裕等诗社成员交游唱和,还与边贡等师友及胡缵宗、王献等各级地方官员交游。在明中叶诗歌复古风潮席卷诗坛的背景下,考察蓝田的结社交游活动,既可从中窥见其诗歌创作异于复古风潮的渊源有自,也可藉此认识当时诗学观念与创作的多元化及诗歌流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士人的官员身份,决定了他们的诗社往往与政治密不可分.杨万里一生多有结社,其社友多具有共同的政治倾向,并在孝宗年间论定高宗庙号、高庙配享二事上表现出了诗社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吴文化的许多深层内涵与地方性特点的表征具有普遍联系,从地方性特点的角度来研究吴文化,梳理吴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对内外部社会历史的影响,对丰富吴文化研究成果、拓展吴文化研究空间大有裨益。研究平湖诗社与吴文化,就是这样一个切入点。平湖诗社具有很强的家族性,姻亲关系在结社与相关团体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时间与地点的分布上相对集中,重要而较有影响的诗社集中于清前期,地点上则相对集中于东湖、乍浦等几个人文渊薮的重要地区;诗社往往具有明显的传承性特征,初期的重要诗社,后来均有续社之举;诗社活动以寄意山水、怡养性情为宗旨,较少涉及政治与尘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