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知识增长的问题是波普尔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其科学发展的四段论模式,即:问题→猜测→反驳→新的问题。其逻辑同时也体现着波普尔的科学哲学学说发展的内在逻辑,是他的学说的走向与归宿。  相似文献   

2.
在波普尔庞大的科学哲学体系中,有许多独创的、富于启发性的见解。其中科学方法论的“四段图式”即: P_1——TT——EE——P_2“把他的科学方法的特点凝聚于自身之中,这个图式是波普尔的科学方法新理论的最新结晶和典型形式。”因此,以“四段图式”为一个视角,通观波普尔哲学的整个体系,在同传统哲学比较中,再现其哲学本质特征,对于我们批判地吸收当代西  相似文献   

3.
波普尔的科学认识论及对其历史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不等于真理,一切科学知识都是可错的,批判和批判的讨论是接近真理的 重要手段,这些是波普尔科学认识论的核心内容.这种认识的产生有着科学实践、思想、 本体论和人性方面的根据.在本质上,波普尔的科学认识论强调了科学知识的本性是可错 的、理性批判是推动科学知识增长的根本途径、科学知识的命运是被证伪的,它不仅是波 普尔科学哲学的基点,也是波普尔历史观形成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4.
卡尔·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普尔在批判逻辑实证主义的理论过程中建立起了以证伪主义为核心的科学哲学系统。证伪主义的基本概念是可证伪性 ,波普尔抓住了可证伪性概念 ,把它用作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判据 ,并通过可证伪性概念解决了分界问题而导致了归纳问题的解决 ,从而引起了以证伪性为实质的方法论 ,进而借助于四段图式把可证伪性概念带到科学哲学的几乎一切方面 ,并将科学的观点推广到社会政治领域。  相似文献   

5.
艾战胜 《兰州学刊》2007,2(3):10-12
当今学术界对波普尔科学哲学的研究已基本形成共识,但对波普尔提出的理解理论并没有给予重视和专门研究.实质上,波普尔的理解理论与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有着共同的基质:科学发现与客观理解具有共同的模式,即"P1→TT→EE→P2",而且波普尔的理解理论与科学哲学都以理性批判为基本方法,以三个世界理论为本体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重新检讨波普尔证伪主义,缘于科学哲学界对该理论的已有批评存在着严重缺陷。 波普尔认为:“认识论的中心问题历来是而且现在仍然是知识的增长问题。而研究知识增长的最好途径是研究科学知识的增长。”依此设定,证伪主义本应关注科学认识的实际活动,即应与科学史分析相融汇。然而,从总的研究趋向看,波普尔证伪主义在本质上却是完全从一个先在的逻辑前提出发而建筑的,即证伪主义是一种逻辑构造物。证伪主义的核心在于以证伪原则做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在讨论可能出现的对该标准的种种反驳意见时,波普尔解释道“我的建议是以可证实性和可证伪性的不对称为根据的,这个不对称来自全称陈述的逻辑形式。”所以“证伪法不以任何归纳推理为其前提,而只是以正确性没有争议的演绎逻辑的重言式变形为其前提。①(以下凡未注明出处的均引自此书)  相似文献   

7.
波普尔是当代西方著名的科学哲学家。他一反逻辑经验主义纯静态地分析科学知识结构的传统,提出了一种从问题出发,经过大胆的猜想和严格的批判、否证而达到新问题的产生的科学发展模式,用一种科学进化的抽象逻辑形态从一个方面揭示了科学的某些本质特征及其发展机制,从而,对作为科学认识活动基本因素的事实与理论在科学知识增长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见解,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一、事实和理论的矛盾与证伪原则形成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左右的逻辑实证主义亦即逻辑经验主义,坚信一切科学理论必定依据于经验,奉行可证…  相似文献   

8.
波普尔科学知识观主要包括 :(1)科学知识的划界。科学知识总是假设的 ,它是猜想的知识 ,假设人们事先能规定一项可证伪理论的判决性实验 ,该理论便是科学的 ;假如拒绝规定潜在证伪者 ,该理论便是伪科学的。(2 )科学知识的生长。新的问题导致创造物或构造物 ,可以把新的客体补充到知识的第三世界中 ,每一个步骤将创造出新的预想不到的事实 ,常常创造出新的反驳。 (3)科学知识的评价和检验。一个理论的好坏不是取决于它已经获得了多少证据的支持 ,而是取决于它的可证伪性程度和它所受到的检验的严峻性程度。确认度与真假无关 ,只是表示人们暂时地接受一个有问题的猜测的合理性程度。  相似文献   

9.
创造性思维在许多情况下是违反逻辑程序的,因而对科学发现的行为很难进行逻辑的整体分析.用形式逻辑的规律诠释科学创造,并不能从本质上揭示创造性思维的根本特征.科学大师爱因斯坦一再强调,在科学发现过程中,从科学观察和实验到一种创造性思想的真正产生,并没有"逻辑"的桥梁",而必须借助于科学直觉和科学灵感.对此,当代西方享有盛名的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指出:"人怎么产生一个新思想——无论是一个音乐题材、一个戏剧冲突,还是一个科学理论——这个问题,可能对经验心理学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它同科学知识的逻辑分析毫不相干."①波普尔的观点被认  相似文献   

10.
一实质在于否定性波普尔(K.Popper)的《研究的逻辑》一书致力于探讨两个问题——归纳法问题和分界问题——以及它们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他把它们称作认识理论的两个基本问题。他的否证方法的形成与他对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有着密切联系。波普尔的科学方法有三根支柱,它们一起构成了有相当牢固度的基础。它们是:(1)反对归纳主义;(2)反对可证实性原则;(3)试错法。归纳主义认为,科学从“纯观察”开始,通过归纳法把观察材料归纳成普遍性陈述。《研究的逻辑》的主旨之一就是反对这个观点。波普尔所持的理由之一是:观察不能成为理论的“素材”,相反,观察要靠理论来指导。观察怎样进行,选择哪些观察对象,观察和实  相似文献   

11.
波普尔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可证伪的科学理论。他认为马克思的理论是科学的、可证伪科学。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纯粹的历史主义,反对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论的观点,反对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社会革命→社会主义”公式。本文针对波普尔观点提出反批评观点,提出了三点质疑:马克思预言是否落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是否是伪科学;政治哲学是否可以不讨论社会公正问题。  相似文献   

12.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是否完全否认了经验"证实"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具有把经验证伪原则推向极端的片面性,理论界对此问题基本上作出的是肯定的结论.本文通过对"可证伪性"分界标准和"试错法"的分析,认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虽然突出的是批判和革命在科学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但与此同时,波普尔通过"可证伪度"、"确认"、"确认度"等概念对"可证伪性"分界标准的进一步说明,以及把"试错法"同"逼真性"真理观结合起来,使他的科学方法论也十分重视科学理论的稳定性,从而在探讨科学知识增长的过程中始终注意把否定和肯定、证伪和"证实"统一起来,避免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13.
从"可证伪性"分界标准看证伪和"证实"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是否完全否认了经验“证实”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具有把“经验证伪”原则推向极端的片面性,理论界对此问题基本上作出的是肯定的结论。本文仅通过对“可证伪性”分界标准的分析,认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虽然突出的是批判和革命在科学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但与此同时,波普尔通过“可证伪度”、“确认”、“确认度”等概念对“可证伪性”分界标准的进一步说明,使他的科学方法论也十分重视科学理论的稳定性,从而在探讨科学知识增长的过程中,始终注意把否定和肯定、证伪和“证实”统一起来,避免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14.
波普对科学理性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尔·波普 (Karl· Popper 1 90 4— 1 994)是批判理性主义科学哲学的主要代表 ,当代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其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就是探讨科学知识如何增长的问题。在他看来 ,任何理论都是一种“假设”或“猜测”,并且在“反驳”中得到进步。为此 ,他反对归纳法和经验证实原则 ,提出了反归纳法、证伪原则和“猜测与反驳”的知识增长模式。他的科学方法论弥补了逻辑经验主义的某些不足 ,如把科学知识当成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但其机械性和脱离科学常规的倾向又为历史主义学派所批判  相似文献   

15.
<正>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曾围绕着科学发展是按照什么样的模式进行的问题展开过激烈争论。以库恩等人为代表的历史主义学派,通过对科学史的研究,在力图克服波普尔证伪主义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科学发展模式理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是在批判逻辑经验主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认为,科学理论本质上都是猜测的,最终要被证伪,也就是说,科学理论的进步是一个不断被猜测和不断证伪的  相似文献   

16.
一、波普尔的哲学与逻辑实证主义的关系 波普尔哲学是在逻辑实证主义运动当中发展起来的,但它不属于逻辑实证主义。它是以逻辑实证主义为对立面而发展起来的。把波普尔的哲学看作属于逻辑实证主义的在苏联有(苏联基本是这个看法),我国也有,西方也有,但是与波普尔哲学的观点是不太符合的,波普尔本人也不承认。按波普尔的说法,他的哲学叫“批判理性主义”,或“否证论”,这两个名称反映了波普尔哲学的实质。从其发展过程看,它不是离开逻辑实证主义发展的,而是以  相似文献   

17.
张谨 《江淮论坛》2010,(2):68-74,80
逻辑实证主义对科学知识只作静态的逻辑分析,无论是罗素、卡尔纳普,还是赖欣巴哈,其科学观都具有现代性特点。以波普尔为代表的批判理性主义提出的证伪主义“猜想反驳法”具有动态的人文文化意蕴,是后现代科学观文化转向的过渡环节。随后的库恩、费耶阿本德等为代表的历史主义学派给科学以文化的政治、社会学阐释,成为文化转向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其基本观点在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社会建构主义者英国爱丁堡学派的布鲁尔、巴恩斯、伍尔加、马尔凯和法国巴黎学派的拉图尔等人那里得到“过度”发挥,从而把科学的文化研究推进到了“文化建构”与“文化实践”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休谟问题是:凭借因果关系的关于实际事情的推论的本性如何?或者说,能否超出当下的感官经验进行推论?休谟问题即归纳问题,它的实质在于提出了关于归纳推理的可靠性和合理性的问题。波普尔将休谟问题分为逻辑问题和心理学问题,并把休谟的逻辑问题重新表述为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通过对休谟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波普尔否定了归纳推理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批判了经验主义的归纳观,提出了批判理性主义的科学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试析波普尔反历史决定论的两个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波普尔的思想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批评,特别是针对他反历史决定论的核心观点即“历史无规律”的观点进行了有力的反驳。但是,学界对波普尔理论中两个关键命题还没有给予足够的分析。这两个命题就是,(1)科学知识增长的不确定性导致人类历史的无规律性和不可预测性;(2)渐进的社会工程是唯一值得尝试的社会进步的方法。我认为,这两个命题,前者是波普尔整个理论得以成立的基石,后者是其理论的一个具有直接实践意义的结论,因此,它们是波普尔反历史决定论思想中十分重要的观点,不对这两个命题进行认真分析、检视就既不能有效地驳倒波普尔,也不能从中获取有益的启示和教训。  相似文献   

20.
浅析波普尔的科学知识进化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波普尔的知识进化论主要将知识特别是科学知识的增长描述成达尔文式进化理论式的过程 ,科学知识如同生物进化一样 ,也经受着“选择”和“淘汰”。猜想与反驳 (批判或证伪 )好比选择与进化 ,知识正是在猜想与反驳的互动中获得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