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的一段"矮化朗费罗之战"文案一直吸引研究者的关注:爱伦·坡撰文批评朗费罗诗歌多存抄袭,没有创新、诡奇等,而朗费罗对此指责一直保持沉默。通过研究文史材料发现,由于二人的诗歌理念、生活状况、自身修养以及对创造性的理解等存在差异,导致这场"战争"持续多年而没有任何结果。时至今日,可以用拟译与隐性翻译来解决他们有关是否抄袭的论争。  相似文献   

2.
19世纪的朗费罗在国内和国际上皆有美誉。世界文学尤其是欧洲文学的精髓成就了朗费罗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同时,是朗费罗的杰出成就使美国文学走向世界。朗费罗的诗作体现了世界文学的生产、翻译和流通的完整过程,其科学实践模式为世界文学史的书写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学理支撑,为达姆罗什的世界文学观念提供了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形象学的视野中,我们审视朗费罗作为一个文化形象在中国的介绍与接受,考察汉语文化系统中的意识形态对朗费罗形象构建的操纵,分析百年来国内五个版本的美国文学史中朗费罗的相关书写以及中国作家对朗费罗的想象.朗费罗的个人修养和诗歌创作具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德十美”质素,其作为“君子”的文化形象才能够在中国流布,而这种本土化形象的建构是中国学者的儒家思想同化外来文化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朗费罗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深受国内外民众喜爱的诗人,其文学创造深受德国文学影响,尤其是歌德的影响。朗费罗的一生与歌德有深厚的渊源,对歌德的接受与钟爱在于他本人对歌德创作的价值认同;同时显示了朗费罗的世界文学视野与比较文学意识,为美国文学独立化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与完美的参照。在歌德的启迪下,朗费罗诗歌的精神内涵更加丰富,诗歌理念保持与时代同步。  相似文献   

5.
在19世纪世界范围内,最享有盛誉的美国诗人非朗费罗莫属.他的诗韵律轻松优美,诗也易于理解,人们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理解则歌咏之.我们研究发现朗费罗的诗歌是理性之火不灭思辨之花常开.事实上,理性美,思辨美构成朗费罗诗歌的两大美学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人生礼赞》是美国诗人朗费罗的经典之作,也是第一首被译介到中国的英语诗歌。从清朝至今已有数十个中文译本陆续出现,期间历经一个多世纪的流变。文章以朗费罗此篇经典诗作的不同译本为研究对象,从历史、文化、美学等多方面的因素探讨经典译介流变之原因。  相似文献   

7.
朗费罗的《海华沙之歌》被誉为美国的第一部史诗,其主要素材来源是斯库克拉夫特所收集的印第安神话传说.通过重构印第安神话传说《孟达明或印第安玉米的起源》中的禁食仪式,朗费罗将其中神圣的空间和神圣的时间这两个相互关联的主题移植到了《海华沙之歌》中,再现了印第安神话思维的基本特征,即神圣与世俗的对立.通过移植印第安神话传说的主题,朗费罗赋予了《海华沙之歌》鲜明的印第安色彩,从而使该诗获得了独特的美国文学气质.朗费罗的这一尝试为建构美国民族文学探寻到了一个积极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历史上的阿卡迪奥之争是美国诗人朗费罗《伊凡吉琳》和中国学者吴宓《沧桑艳传奇》的创作之源,本文试图从接受与影响研究、文学与历史的关系和文化研究来分析这三者之间的因缘关系,并说明向往和平,反对战争和外来入侵以及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是形成这一因缘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9.
海明威与朗费罗虽然相隔一个多世纪,但是他们之间有千丝万缕的情感联系.从文本间性的视角研究,朗费罗1850年发表的《浮木燃起的柴火》为海明威1925年发表的《了却一段情》环境描写、人物心理刻画、故事结构以及主题提供了一个参照;海明威继承了朗费罗的传统文学经典中的文学观和伦理道德观,并恰当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文学创作关系,同时在文本中也展现了海明威的文学审美的独特创造.  相似文献   

10.
在诗歌的翻译中,译者要根据需要对所译的作品进行表层结构的调整和深层结构的传达,其中以后者的难度更大。美国诗人朗费罗的A Psalm of Life是最早被译为汉语的英诗,研究其不同译本如何传达原文的深层结构对诗歌翻译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米尔曼·帕里研究荷马史诗的一大成果是提出了“程式”这一概念,他据此认为荷马史诗与口头传统密切相关。亨利·华兹华斯·朗费罗在《海华沙之歌》的创作中主动借鉴欧洲史诗的口头传统与格律,匠心独具地使用印第安术语,将这三者完美融合,创造了一系列程式,既革新了英语诗歌语言,又赋予了英语诗歌浓郁的印第安色彩,使《海华沙之歌》获得了迥异于英式诗歌的独特的原创性和鲜明的美国性。朗费罗将欧洲文学传统与美国本土文化元素完美嫁接,践行了他提出的构建美国民族文学的理论主张,为19世纪美国文学的本土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美国海洋诗歌主题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初到内战前后这段美国海洋历史上的"黄金时期",美国诗人惠特曼、朗费罗、洛厄尔等著名诗人以及其他无名诗人创作了大量关于海洋和航海题材的诗歌,使美国海洋诗歌创作达到高峰。这些海洋诗歌的主题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带领读者进入神奇而迷幻的海洋世界,海洋成为奇幻之境和浪漫想象的源泉;二是通过描绘海上船难来凸显大海令人惊恐的不可抗拒的破坏力量;三是透过潮涨潮落来反思生命和创造力的循环规律;四是关注美国之舟的前途和命运。从本质上讲,这些诗歌植根于浪漫主义文学传统,也反映了诗人们对国家命运和个人生命的深层忧思。  相似文献   

13.
美国19世纪著名诗人朗费罗的《海华沙之歌》被誉为美国的第一部史诗。该诗全面反映了美国印第安人的文化。其中,海华沙悼念其挚友齐比亚波的仪式化的行为充分反映了印第安人的原始思维特征。在原始思维看来,死者的灵魂具有"真实"的力量,它能够伤害活着的亲友。正是为了避免死者灵魂对自己的伤害,海华沙才会实施仪式化的悼亡行为。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看,海华沙对亡友灵魂的恐惧,恰恰是他对死者在世时怀有敌意的潜意识的投射。  相似文献   

14.
"国际化"潮流和"国际史"取向于20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外交史研究中的兴起,是美国对外关系史学界面对国际、国内以及学术潮流的新变化而做出的一种反应和选择.美国外交史学界是在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上论说和实践着国际化,即学理层面、实践层面和组织层面.其中,学理层面的"国际史"取向包括了现实主义国际史取向、文化国际主义取向和国际经济一社会史取向三种基本主张."国际史"的方法论取向已经确立了其在美国对外关系史研究中的一席之地,并将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生命的赞歌》是美国杰出诗人朗费罗的名作之一。在这首诗中,诗人冷静客观地承认死亡是每一个生命的终结,但他认为死亡并不是生命的奋斗目标,他认为,人应该在短暂生命历程中,把握好现在,去行动、去创造、去追求。英文原诗优美、有力,很多意境和韵味不是译文能够完全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2015年4月美国再次担任北极理事会轮值主席国,这为其在北极理事会中引入"美国议程"以及塑造美国在北极事务中的领导地位提供了机遇。美国能否成功主导北极议程面临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的挑战:美国在北极事务中能力建设不足、决策体制分散,国内多种力量对优先议程设置存在竞争,其他国家对美国设置议程的认同程度不一等。  相似文献   

17.
《人生颂》两个中译本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诗人亨利.朗费罗的《人生颂》是西方第一首被译为汉语的诗歌。自清代以来,该诗就出现了各式中文译本,其中,黄杲炘和黄新渠的两个译本最具代表性。运用消极修辞对这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可看出,在选词、词序和句式结构三个方面,黄杲炘的译本要优于黄新渠的译本。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作为海外"汉学"的一支,一直受到国内重视,但其成败得失并未得到有效的清理和讨论。其实,在海外汉学界流行的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理论批评视角、以"文化场域理论"研究文化生产的方法,以及以新历史主义观点进行文本阐释的范式,都各有其优点和缺失之处。国内学界应该在吸取其长处的基础上,破除对海外汉学尤其是海外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迷信,并探索研究的新方法,建立历史/政治阐释学方法,以树立自身的学术主体性。  相似文献   

19.
1933~1993年非裔美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949年以前"休斯与赖特在中国的译介",1950~1979年"战斗的非裔美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以及1980~1993年"种族的非裔美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中国学者对非裔美国文学的研究视角在三个阶段中均重点关注其中所体现的种族政治,这与当时国内大的社会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亚裔美国人高等教育研究已成为近10年内热点问题,尤其是"模范少数族裔"标签下亚裔美国人高等教育优惠政策的争议问题.通过对国内外亚裔美国人高等教育相关学术成果文献分析,将国外研究成果归为三类:一是亚裔美国人高等教育发展史研究,二是亚裔美国人高等教育现状研究,三是亚裔美国人高等教育相关法律研究.国内研究成果归为三类:一是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