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的形态再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的形态” ,在美学界又有“美的范畴”说 ,本文通过辨析 ,认为以用“美的形态”说为科学。关于美的形态分类 ,我国美学界由于受西方美学界的影响 ,一般分为优美、崇高 (或壮美 )、悲剧 (或悲 )、喜剧 (或喜 )、滑稽、幽默等。本文本着宇宙对立统一规律、美所呈现的形态实际以及中西方的分类传统状况 ,认为应该简明地分为优美和壮美两大类。本文并且对美的这两种形态的含义、特点和功能等作论述。  相似文献   

2.
美,我们既可以从存在领域角度将它分类,也可以从表现形态上对它归类,因为美都是具体可感的,总要在空间或时间里呈现一定的姿态,而且不同的形态在欣赏者感觉中所激起的美感也是不同的。尽管具体的美在形式上会有差异,但是,我们就它们呈现的姿态及其引起的美感来看,大致可以归纳为两大形态,这就是优美和壮美。至于所谓“崇高”,我们认  相似文献   

3.
总体而言,中国审美形态通过“自然”手法表现为优美,西方审美形态通过“神化”手法表现为壮美;中西审美形态和表现手法的差异,是人类道德禁欲主义文化传统分别与“天人合一”和“神人合一”两种审美心理机制相结合的产物;中西审美形态和表现手法的差异性表现出一种“命定式”的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4.
崇高与优美这两种不同的美的形态都能给人带来审美的无限感受 ,只是各自产生的审美感受不同而已。崇高是通过对无限境界动态追求的超越与否定来体现主体对终极目标的把握与追求 ,而优美则是对无限境界的静态沉浸的终极性的肯定来体现主体对终极目标的自由把握与占有。人类的生存需要这两种不同审美形态的激励与抚慰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美学界有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观点,认为无论是自然美还是艺术美,它们的两种基本形态:壮美(崇高)和优美,都是由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决定的。持这一观点的同志认为:如果主体与客体处于矛盾对立的状态,便会产生壮美,即阳刚之美。如果主体与客体处于统一和谐的状态,便会产生优美,即阴柔之美。例如王朝闻先生主编的《美学概论》认为:“无论在现实美或艺术美中,人们都可以分别出具有不同状态、面貌和  相似文献   

6.
在对审美范畴的划分上,美学教科书通常都以优美、崇高(壮美)、悲剧、喜剧(滑稽)等来界定该范畴的内容。这是不科学的,因为这四者并非是各自独立的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它们之间并非是平等并列的关系,并且这种划分易在理解上造成混乱。审美范畴的较为科学的划分,应是阴柔美、阳刚美、悲伤美、幽默美等。  相似文献   

7.
梅花花色之美的美学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花花色是梅花的关键审美属性 ,同时具有相对独立的美学意义。梅花作为审美客体有三种存在状态 ,即“物态审美客体”、“物化审美客体”和“物态化审美客体” ;相应地 ,梅花花色之美分别展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并主要体现为“优美”和“壮美”两种审美价值类型。梅花花色之美的绝对性源于梅花花色独特的自然属性。梅花花色之美的相对性主要是指 ,梅花花色的美感因环境因子的衬托而凸现。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气韵生动,极富诗情画意,游记中所呈现出的清劲、清旷、清新、清寂、清奇等审美气韵,构成了柳宗元山水游记整体上的"清"美特征。"清"美与优美相关,但又有相同,柳宗元在山水游记中所表现出的"清"美,是兼有壮美与优美的一种中和之美。  相似文献   

9.
唐代美学主潮,表现为审美理想的发展与嬗变。所谓“发展”,是指它将中国封建社会前期所一向追求的壮美理想(阳刚之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所谓“嬗变”,是指它将这一发展到了极至的壮美理想及时转变为一种新的优美理想(阴柔之美),从而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美学思考和艺术追求开辟了新的途径。把握住审美理想这一发展与嬗变的过程,便是把握住了唐代美学主潮,便是把握住了这一时代的美学思考与艺术实践在整个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融合中西古今,构筑了中国现代美学体系的基石。他为中国现代美学体系提供的奠基思想主要内容是:人生的本质是痛苦,只能凭借"美"得到暂时解脱;"美"存在于超功利的事物形式和主体心境中;对象形式的不同特点引起不同的快感反应,产生"优美"与"壮美"的分别;"美"的形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人间嗜好",其中"文学美术"是"最高尚之嗜好",这"美术"以诗歌、戏曲、小说为顶点;文学的审美特征是"情感"与"想象";词曲的最高审美成就是"意境";古典小说的审美价值是通过典型塑造描写人生悲剧的解脱之道;"美"不涉利害的"无用"之用正是它在社会中的"价值","美"因而拥有不依附于政治道德功利的、天下最神圣最尊贵的独立地位。  相似文献   

11.
论悲伤美     
作为美的一种类型 ,悲伤美 (悲美 )理应是同阴柔美 (优美 )、阳刚美 (壮美、崇高 )和幽默美等相并列的一种美。论文对悲伤美的概念、本质、特征、美感效果、存在领域 (即表现 ) ,以及悲伤美的审美意义等问题加以阐述 ,以期使美的类型体系更趋完善、合理和科学  相似文献   

12.
艺术形态学应该由艺术形体学和艺术神态学两个分支组成.艺术形体学着重剖析艺术世界的内部结构,包括艺术的类型、品种、种类、体裁诸层次;艺术神态学着重描述艺术世界的审美风貌,实即艺术风格学.艺术品种和体裁通常按正-反-合的潜在逻辑滋生,艺术风格则存在从壮美到优美再经弱美而转向喜剧的发展周期,因此艺术形态的嬗变表现为双曲线.揭示双曲线之间的函数关系是学术前沿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气韵观念之所以具有广泛的普适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在于它是对艺术神态的准确把握和捕捉,且有着深广的根源.气韵体现了乾易、坤简的天地之道,反映出能与式、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等对立二元的统一.它与人类的性别之分及本能的审美取向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追溯于性染色体.从人类心灵角度看,其向外发散的要求自我实现系列占优势是气胜,向内收敛的要求和谐整一系列占优势是韵胜,由此可以简明地区分壮美、优美、弱美和丑四种基本的审美形态,在深层次上解释艺术形态发展嬗变的周期.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女性主角恋情诗中,女主角们直率坦诚的传情方式和她们在爱情生活中的优患意识成为这类诗中最为耀眼的两个亮点。表现在荚学范畴中,这两处又体现为两种美的形态——直丰美和悲剧美,二者交织互补共同构成了这类诗中一捧亮丽的美学风景——壮美。而壮美这种美的形态在女性主角恋情诗中得以广泛展示,是有其深厚的生成背景的。  相似文献   

15.
审美活动可以分为两大基本类型,即生产性的审美活动(审美价值生产为主的活动)和消费性的审美活动(审美价值消费为主的活动).无论生产性的审美活动还是消费性的审美活动,都需要遵循某些共同的规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凡审美价值的生产,必须是如马克思所说的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由于审美主体的个性各异和审美对象的无限丰富多样,使得任何审美价值的生产过程都独具特点、与众不同.审美价值的生产形态大体上可以归为四种,即崇高(壮美)型、优美型、悲剧型、喜剧型.  相似文献   

16.
唐宋以来,词有过万紫千红之盛,风格流派千姿百态。从宏观的角度考察,多种多样的美学风格,主要呈现两种形态的美,一是阳刚之美,一是阴柔之美,或日壮美和优美、豪放与婉约。而词为艳科,故多阴柔之美。还有人以为阴阳协合、刚柔相济是一种最高的艺术境界,刚柔高度结合的作品艺术性最高。我以为此论颇具灼见,故特就词之柔美和刚柔相济之美奉献一得之愚。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的“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是叔本华的优美、壮美说的“中国特色”的表述,其目的在于区分中国古典诗歌不同类型的美学意境。“我”特指意志认知主体或主体的意志认知,存在“美术”中的认知主体从结果看均属“静观”纯粹认知主体,即无意志认知主体,也即审美认知主体;“优美”与“壮美”是两种不同的认知观审心理经验过程,它们构成了“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的不同审美内涵。仅从艺术表现的角度解释“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未免失当。  相似文献   

18.
在建安诗人中,曹植最有才华.他创作的诗歌不仅数量丰富具有高度的艺术水平,而且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其诗选择的意象和创造的意境不仅气势充足,境界阔大,而且清新秀丽,境界优美,给人的审美感受是壮美的也是优美的;抒发理想抱负,庄严、圣洁、伟岸,给人的美感是崇高的;抒情叙事"骨气奇高"、"情兼雅怨",遣词造句"词采华茂"、"体被文质",不仅具有"骨气奇高"的刚健美和"情兼雅怨"的阴柔美,而且也具有质而有文,文而有质的辞采美,对偶工整、音韵和谐的韵律美.  相似文献   

19.
李商隐悲剧的身世铸就了他悲剧性的意识,反映到诗歌里便化为一种悲剧的感伤美。就诗风而言,李商隐诗歌是以“优美”见长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他的审美思想里还有“壮美”的另一面。就思想内涵来讲,李商隐的诗歌有着鲜明的目的性,在他的审美思想里对“美”的追求和对“善”的追求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20.
躯体是当今哲学美学关注的焦点之一。人们的躯体-肤觉经验借助视觉化和思维向外扩展和延伸,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肤觉比喻具有具象的、情感的诗性内容,这一内容使得肤觉经验和肤觉比喻与自然美、形式美、优美、壮美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在某些方面是这些审美范畴的形成根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