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穆旦诗歌语言复杂、多义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其诗歌词汇的超常规组合。这种超常规组合体现为三个特征:一是矛盾词汇的配对使用,穆旦借此隐喻生命循环中种种矛盾境况;二是词汇语法功能的转换,穆旦诗歌中的名词、动词、副词等语法功能都出现了转换,这是语言"陌生化"的重要技巧之一,诗人通过语言的陌生化,寻找语言的深层结构,呈现世界的"本相";三是抽象词与具象词嵌合,这种组合方式体现了不同于古典诗歌的思维方式,体现了新批评派诗学观念。穆旦利用词汇的超常规组合创建了属于自己的语码体系,提升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从王佐良的<一个中国诗人>为整个穆旦研究定下基调,到穆旦的<饥饿的中国>标志着穆旦创作走向"世界","景观诗歌"视野中的穆旦,其主题词显然是"中国";"中国"的存在以及它的被凸显,标示着穆旦诗歌意义被争夺的焦点所在.穆旦提供的一种"景观诗歌","可译性"是其重要特点,我们应当由此进一步探讨"景观诗歌"对于"中国现代新诗史"的意义,并由此考察穆旦诗歌中备受争议的"中国"问题.  相似文献   

3.
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出现一个重要的诗歌群体,后来被称之为"九叶"诗派.该诗派成员共9人,实分为两支穆旦、杜运燮、郑敏、袁可嘉毕业于西南联大,受到外国现代派诗歌的熏染较深;辛笛、杭约赫、唐祈、唐湜、陈敬容则较多接收新诗的艺术传统或现实主义精神.穆旦、辛笛作为这两支的代表,其诗学风格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文中试图以他俩人为例,通过分析比较他们诗学风格的差异,来了解九叶诗派内部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穆旦所撰的《〈丘特切夫诗选〉译后记》和穆旦本人的创作有相当密切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集中体现于诗歌的隐喻表达之上。最能全面概括穆旦的隐喻的感性特征的,是穆旦在文中提出的“消除事物之间的界限”并实现“内外世界的呼应”的主张,这也是穆旦在隐喻表达中体现出的感知与表达方式的核心特征。这种理念实现了观念、语境的互相转化以及内外世界的交流,它还让一些简单的意象下蕴藏着历史与生命的力量。这些特征让穆旦诗歌的感性特征在中国现代诗人中独树一帜,在现代汉语诗学中亦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家新的诗歌成就,与他在写作技艺上的探索与努力是分不开的.论文对其主要的诗歌技艺特征,如"慢"的写作、诗歌的反讽和戏剧性等进行具体描述,旨在揭示王家新诗歌技艺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穆旦,作为"九叶"诗派的重要诗人,创造了许多堪称经典的诗作.他的不同凡响之处更在于融会贯通之后的创新.尤其在诗歌意象艺术上,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意象增加了穆旦诗歌的新颖性和现代性,也延长了审美感觉的时间和过程.同时,它又是精确的,表达了诗人细微复杂的思想感情.穆旦晚年诗歌在意象的选取方式上有发展和变化,有对传统意象的颠覆,更显示其独特性.他晚年的诗歌创作呈现出自然的意象集中采用的特点,同时这也使诗人的诗歌意境更为深邃和悠远.  相似文献   

7.
论穆旦诗歌语言的隐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语言现象,两者相互渗透,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穆旦诗歌语言是一种隐喻式语言,隐喻使穆旦诗歌语言呈现为三点特质:一是使用肉体化的语言表达抽象思辨;二是大量使用抽象词、具象词与虚词,使诗歌呈现出智性与感性交织的风格;三是复杂含混,蕴藉多义。  相似文献   

8.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旗手,他在继承传统诗学的基础上,开创了一代语言清新自然、内容淳朴的诗歌风格,他的诗学理论不仅使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且对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华兹华斯的诗学与亚历山大·蒲柏和柯勒里奇的诗歌创作原则的对比分析,试图阐明华兹华斯的诗学中具有革命性的诗歌语言观.  相似文献   

9.
唐湜的诗歌意象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历来是诗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在20世纪40年代,九叶诗派诗人、诗学家唐湜通过对诗歌历史与现状的考察,对意象及其特征进行了自己的独特描述,认为意象就是诗歌本身而不只是传达手段,意象是灵魂与意志的凝合,是潜意识与意识之间的桥梁,并认为凝定的"姿"是诗歌意象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0.
1940年代中期,袁可嘉提出了"新诗现代化"的观点,并称穆旦为"最彻底"的新诗现代化的追求者。从袁可嘉的诗歌理论入手,可讨论穆旦1940年代诗歌的现代主义追求。袁可嘉的"新诗现代化"理论建立在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与文学相一致的非线性时间观上,可谓在新诗创作中追求一种"戏剧性综合"(drama-tic synthesis),而穆旦的诗歌则充分体现了他在时间与空间维度进行诗歌戏剧化探索的努力。在穆旦的诗歌中,"戏剧性综合"首先表现在他对于诗歌结构以及情感的戏剧化表现的追求,使得诗歌呈现一种多层次的表现方式,也可以说是让诗歌获得了一种"空间形式"。以艾略特的《荒原》作为参照,可进一步讨论穆旦诗作中对于个人内心世界、心理空间的探索。在时间维度上,穆旦诗歌的戏剧性追求还表现在其颠覆线性时间观的历史反思上。穆旦有循环性的历史观,但抱着如尼采所推崇的"爱命运"之肯定的人生态度,穆旦在诗中表现出对"被围"命运的肯定以及对于冲出重围的决心。  相似文献   

11.
T.E.休姆的诗学理念和诗歌创作对发轫期的意象派有着独特贡献,其倡导的"语言干练"、"用词准确"、"意象新颖"、"自由韵律"等诗学观为意象派诗歌运动指明了方向;而"反浪漫主义思想"作为意象派的"根本立场",至今仍被津津乐道。因此,用"《秋》意无限"来形容其对意象派诗歌运动的影响,再恰当不过。但不容忽视的是,其局限性也一览无余。意象的"客观与精准"以及语言的"具体"等让意象派诗歌失去了"朦胧之美";他反对"宏大主题"的理念也束缚了诗人的创作。这或多或少地为意象派诗歌走向没落埋下祸根,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其只能"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12.
论穆旦诗歌翻译对其后期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诗歌主题、意象以及形式、技巧与风格等方面对穆旦前后期创作进行比较,从而揭示穆旦诗歌翻译对其后期创作的深刻影响.在此基础之上,说明外国诗歌翻译是影响中国新诗发展变化的巨大内驱力.  相似文献   

13.
第三代诗歌的表意系统——由想象力和语言所凝构——呈现出了焦虑,其内部不仅出现了写作的分异,而且不同写作类型自身也存在着表意的焦虑性。"想象本位"型写作与"语言本位"型写作是第三代诗歌的两种写作类型,"想象本位"型写作在对"自然物"的书写中表现出了"离心"特性,其诗学想象与诗歌语言在表意系统中呈现出悖向式的发展路径,更多地走向了相互的离心与解构;"语言本位"型写作在书写"自然物"时则过多地倚重于诗歌的语言表达,相对忽视了诗学想象,由此营构出"互限"的写作空间,其语言与想象甚至走向了相互的否定,影响了其诗歌写作的纵深发展。第三代诗歌的表意焦虑并未得到合理的解决,由此影响到了1990年代的诗歌写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海登.怀特的"后现代历史叙事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中国20世纪80年代诗歌中朦胧诗、第三代诗、反讽叙事的诗歌写作,他们分别代表了80年代诗歌写作的不同阶段,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中的"隐喻写作"表现型写作的话语特征,这对于当代诗歌写作表现出积极的建构意义与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如果从自然风景体验去切入穆旦诗歌,可以发现穆旦诗歌具有本土化的现代性体验,这样可以拓宽穆旦诗歌研究的视野.穆旦随学校迁徙过程中的自然风景体验,带给诗人独有的土地体验,其中包含了对国家与民族的深厚感情,对人民以及自身的生命关切和思考,对现代城市文明的反思.野人山的自然风景体验给诗人带来了恐惧体验,这就促使诗人去思考战争、自然和人的生命之间的关系.穆旦在1940年代的诗歌指向始终是物质层面上的,而晚年的四季体验让诗人一直在寻找灵魂的栖居地.从这些可以看出,自然风景体验是参与了穆旦诗歌的现代性生成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用结构主义的眼光阅读穆旦,通过对诗歌的主要结构要素——爱情、自然、自我等分析,把握诗歌的内在结构。从剖析穆旦诗歌的内在结构这个角度出发,透过诗歌纷繁复杂的表象,找出诗歌的结构要素,以期能进一步阐释穆旦的诗歌。  相似文献   

17.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其在诗学上的理论贡献亦多为学者所称道."望气说"是钱谦益诗学中独创的诗歌批评方法之一,他将民间方术中的"望气"之法引入到诗歌批评与鉴赏之中,凭此评价诗歌水平的高低.诗歌"望气法"的实用性虽有待考察,然其在诗学理论上的开创意义却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8.
国内学界对克林思·布鲁克斯的反讽诗学主要存在两种误读。一是认为这种反讽诗学只适用于某一特定时期的特定诗歌;二是经常混淆反讽诗学的关键概念。在对布鲁克斯十二种反讽类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可以发现,其反讽诗学是一个立体的体系,其关键术语反讽、悖论、张力等既密切相关又有区别。悖论一般处理完整的陈述,而反讽对比的元素可能只是简单的意象、词语或孤立的概念;反讽中的对立是相对的,而悖论中两组事物的对立更具矛盾性。张力是反讽的一种心理功能,是反讽的动态品质,反讽支配、平衡张力。  相似文献   

19.
穆旦诗歌的语言风格是最容易引起争议和误解的问题,我们认为其核心是隐喻。本文首先探讨穆旦的隐喻的一类特殊现象,就是结合"思想"与"感性"的隐喻手法,或者说"抽象观念的拟人化"问题;其次我们将把讨论题扩大到穆旦的全部隐喻中,也引向穆旦本人对隐喻的一些认识之中,这种认识简言之就是消除事物之间的范畴界限并实现内外世界的呼应;我们还探讨了穆旦的某些隐喻运用的消极后果:他的某些隐喻在事物的范畴之间过于频繁地跨越,导致了感知上的凌乱,也给人们运用隐喻留下了教训。  相似文献   

20.
拉斐尔前派既是浪漫主义的承继,又是唯美主义的开拓,且与象征主义、颓废主义、女性主义存在显性或隐性的关联,其艺术主张为"为艺术而艺术"、"艺术形式绝对化",哲学思想为"个人精神绝对化"。拉斐尔前派诗歌具有"形式至上"、"诗画一律"的唯美主义艺术风格,显示出独特的语言张力、意象张力和结构张力;具有"灵肉一元"的唯美主义特征,体现出精神与肉体的和谐一致。国内外学者对其诗歌进行了多视角、多维度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尤其是《拉斐尔前派诗歌的唯美主义诗学特征研究》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拉斐尔前派诗歌研究在国内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