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常言道: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而今在企业的管理中流行一个新观点叫: “疑人也用,用人也疑。”这个问题的焦点是疑和用。用是目的,疑是手段。如果只是用而不疑,那企业迟早必乱;如果只疑而不用,那企业的人才必定越来越少。疑和用本来就是矛盾的统一,诸葛亮用魏延难道不疑?既然疑为什么还要用他?“取其勇也”! 其实企业在用人问题上,也往往是一种“风险投资”选聘的人,总不太可能一潭水望到底,况且人也在发展变化着,只能说基本符合条件,至于今后是否出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在用人上有一句至理名言,叫做“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这里的“疑”。指的是不信、因不信而猜度之意。用人不疑,就是要对自己使用的人给予充分的信任。这在一定条件下是正确的,因为它表现出来的是对所用之人的信任,有利于下属放开手脚、大胆工作,开拓进取、勇于负责。古往今来.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来激发下属“士  相似文献   

3.
<正> 三十三、“反间计”,后发制人 《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三计“反间计”曰: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主要意思是:用各种手段收买对方已经打入己方内部的人,或者是施用迷惑的手段,造成打入己方的间谍向其“主子”报告有利于己方的假情报,使对手的阴谋破产,并自食其果。 “反间计”的“反”有多种方法。俗话说: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企业决策者一定要不断地修炼自己,使自己的智谋更胜对手一筹。  相似文献   

4.
当今做企业,“用人不疑”是对企业不负责任,“疑人不用”是对企业最大的犯罪。在我看来,”用人疑、疑人用;理性疑、感性用:公开疑、透明用”,这就是最好的用人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行政领导者威信的内涵界定“威信”,从字面意思来解释,“威”有威望、威严、威力等意思,而“信”即有信任、信服、诚信之意。行政领导者的威信,实质上就是行政领导者在其部属和群众中的影响力。影响力大,威信就高;反之,影响力越小,威信就越低。行政管理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行政领导者的影响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来自权力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达德 《秘书之友》2009,(6):38-38
几乎所有识字的中国人都写过信,几乎所有写过信的人都会用“此致”,“敬礼”作为结束语。“敬礼”的意思很好理解,“此致”到底是什么意思,“此致”和后面的“敬礼”到底是什么关系?答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7.
<正> 《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曰: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主要意思是:当自己处于险境时,不要坐以待毙,一定要设法制造条件,运用各种手段迷惑对手或将自己的真实意图隐蔽起来,并设法在对手没有察觉的情况下,逃离险境,实现自己的真实企图。此计的关键在于合情合理地制造各种假象,并将对方迷惑住。 例如:国外有一家知名的矿源资产勘探开发公司(甲公司),  相似文献   

8.
及除官,知制诰王安石疑辙右宰相,专攻人主,比之谷永,不肯为词,韩琦笑曰:“彼策谓宰相不足用,欲得娄师德、郝处俊而用之,尚以谷永疑之乎!”改命沈遘,乃为之词。——《续资治通鉴》卷五十九,中华书局1957年8月第1版第1449页。  相似文献   

9.
马玉杰 《管理与财富》2008,(10):37-37,32
传统的用人观强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一原则有积极的一面,可以增强下属的主动性和信任感,但单纯强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会导致用人的片面性。“用人当疑,疑人当用”更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反映了现实社会的需要,是现代领导者应当建立的用人新理念。它的核心在于监督管理,要树立“科学用人,依法监督”的理念,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 十三、“打草惊蛇”,敲山震虎《三十六计》中的第十三计:“打草惊蛇”曰:“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阳之媒也。”主要意思是:故意散布一些言语,或是故意地摆出一种阵势惊吓对方,给对手以心理上的强烈震动,使其不能自主和理智,难以做出明智地判断,或是定下正确的决心,从而在惊恐万状之中屈服。注意:编造出来的语言和故事,一定要让对方产生可怕的心理反应,要让对方“惊”得起来,时时感到大祸临头,否则将会起到相反的结局。  相似文献   

11.
潘宁宁  朱宏泉 《管理科学》2015,18(3):90-103
将中国文化下员工“私有”的顾客信任区分为人情信任和交易信任,探讨这两种信任向企业“公有”信任的转移过程,分析员工与企业间行为相似和精神相似在转移过程中的调节效用.以保险业的顾客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回有效问卷205份,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员工“私有”信任向企业“公有”信任的转移过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顾客与员工间“私有”的人情信任和交易信任对企业“公有”信任有显著正向影响,交易信任部分中介人情信任到企业“公有”信任的转移;员工与企业间行为上的相似性对交易信任到企业“公有”信任的转移有调节作用;员工与企业间精神上的相似性对人情信任到企业“公有”信任的转移有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提高顾客关系管理效率提供了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12.
李培恩 《经理人》2011,(3):108-109
某企业副总经常在一些问题上与老总意见不合,久而久之双方产生了隔阂,老总认为,该副总是故意不配合他的工作,凡事总是和他“顶牛”,于是不再信任这位副总,并在工作上把他“闲置”了起来。而另一位副总几乎是唯老总的想法是瞻,很少在一些问题上提出过与老总不同的意见,是典型的“紧跟派”,被员工私下里称为老总的“代言人”或“传声简”,自然也深得老总的“信任”。  相似文献   

13.
三、类比互换法 类比互换法是将感觉词语有毛病的句子,适当更换用词而消除语病的方法.有的句子,可按原句式仿造几个,再通过比较加以判断.此类句子,有的通过变换句式也可以消除语病. [例1]××提供破案线索有功,特嘉奖人民币5万元. “嘉奖”和“奖励”都有奖的意思,但“嘉奖”不仅有“奖励”的意思,还有“称赞”的意思.“嘉奖人民币”述宾不搭配,宜将“嘉奖”换成“奖励”.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办公室里的MM和帅哥说得最多的是关于他们的上司——尤其是那些凶狠的上司:在平时工作中,你要仔细听他的说话,他说“也许”的意思就是“必须”;他说可能的意思就是“一定”;他说“随便”的意思就是“要按照他的意思百分之百地执行”。你不能单从他的字面意思来领会他的意图,也永远摸不透他对你笑的时候肚子里的弯弯绕……当你面对凶狠的上司时,你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5.
<正> 据物价部门介绍,常见的、比较典型的价格欺诈行为主要有: 一、模糊标价。指故意用模糊语言、文字、计量单位等表示价格的行为,且往往带有强买强卖性质。常见的如某些商贩用两种意思标价,类似“原价200元,大降价80元”这样的话就有两种意思,一是降价后卖80元,二是降低80元卖120元。再如很多饭店酒楼的菜单上用“时价”作标签也属模糊标价行为。  相似文献   

16.
朱磊 《管理科学文摘》2013,(20):107-108
“主持人”是个舶来品,在英语中,英国人管它叫做“PRESENTER”直译的意思是“展示者”,而美国人则把它叫做“ANCHORMAN”,意思是“黑暗里的领路人”。可见主持人在节目中所起的作用之大,在受众心目中的影响之深。从某种意义上讲,主持人是节目的窗口,是一个栏目的灵魂,直接起着引导受众,影响受众的作用,因而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素质高下,直接决定着电视事业的发展与兴衰。  相似文献   

17.
阅读和写作其实就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写作是建构的过程,而阅读则是解构的过程。本文以《火烧云》为例,以平时教学实录为实践基础,阐述了“意思”和“梯子”的重要内涵,以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巧妙地用好教材例子的写作特色,进行习作指导,力争将习作教学化复杂为简单。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是个舶来品,在英语中,英国人管它叫做“PRESENTER”直译的意思是“展示者”,而美国人则把它叫做“ANCHORMAN”,意思是“黑暗的领路人”,可见主持人在 节目中所起的作用之大,在受众人心目的影响之深。从某种意义上讲,主持人是节目的窗口,是一个栏目的灵魂,直接起着引导受众,影响受众的作用,因而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素质高下,直接决定着电视事业的发展与兴衰。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效用理论与博弈论分析了信任不对称情形下第四方物流提供者和分包商以及整个第四方物流系统的绩效问题。模型充分考虑4PL提供者与分包商之间“一对多”的信任关系,用主观概率来测量信任度,考虑信任不充分情况下第四方物流提供者和分包商之间的合作,并设计了激励相容的合同,利用激励相容性机制提高第四方物流系统整体经济绩效,结果表明信任应该被恰当地给予。  相似文献   

20.
陈新 《领导广角》2001,(10):12-13
惯例。人们又称之为一种潜规则。或者是一种不成文的制度,但它的作用有时比成文的规则还要大。比如:“可以用但不可以拿”、“八月十五,一点意思”、“春节,一点意思”。都是一种惯例。一种不良的惯例。这种不良的惯例。如果没有加以注意或采取有力措施。最后就会蔓延成一种不正之风。华东师范大学赵修义教授为此提出了要注重对惯例研究的命题。这对于我们深化制度改革,端正党风、社风。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