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说话二十戒     
正1.戒多言:说话不要太多,言多必失。2.戒轻言:轻言的人会招来责怪和羞辱。3.戒狂言:不要不知轻重,胡侃乱说。4.戒杂言:说话杂乱无章,就会言不及义,伤害自己的美德。5.戒戏言:不要不顾分寸地开玩笑,否则会引起冲突,招来祸害。6.戒直言:不要不顾后果地直言不讳,否则会引起  相似文献   

2.
我国官员选任制度改革提速 “70后”“80后”官员涌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歆 《决策探索》2011,(1):24-26
年轻一代官员容易遭到公众的"习惯性质疑",这是中国官场"潜规则"使然,实质是公众对社会公平正义、法制有效作为、政务信息公开透明的质朴渴求。年轻点不要怕,能力本事是关键。公众的质疑对新任官员是好事,有助于公开官员任用的细节,把官员的选拔置于阳光下,也可以教会他们如何面对信任危机,以及如何化解危机。  相似文献   

3.
吴明华  殷翔 《决策》2014,(8):70-72
对于"草根"章燎原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通常一个食品企业销售规模做到10亿元需要10年,而章燎原的"三只松鼠"只用了短短两年;通常一个企业成长壮大需要时间和经验的沉淀,而章燎原500人的团队全是清一色的"85后",他自己是唯一一个"70后";  相似文献   

4.
据媒体报道,因频繁接待参观学习人员,一些工作先进地区的领导干部实在"招架不了"。苏南某市一位官员坦言:自从全国"循环经济"现场会在他们那里召开后,各地前来参观学习的人员络绎不绝,送走一批,又来一批,使人应接不暇。每批少则10多人,多则60余人;逗留时间最少一天,多则两三天。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各地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大大小小的考核指标越来越多。在各级干部和公职人员眼里,一些考核是各自领域里的"高压线",有时还得为了应付个别考核不得不放弃本职工作,忙于"灭火";还有一些考核指标是"劳民伤财费精力"的条条框框,严重制约了行政效率。记者梳理了一些"奇葩"的考核项目,它们或雷人、或心酸、或形式主义,让人疲于应付。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平常所说的做人要有"主心骨",是指人说话办事要有主见,不要人云亦云。纵观古今中外,大凡有所建树的人,必定是有主见者,很难找出遇事优柔寡断、拿不出自己的主张,而又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遇事要有"主心骨",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来讲,尤其重要。在领导实践中,特别是在一些紧要  相似文献   

7.
王衡  汤阳 《决策探索》2014,(19):75-76
当前国内反腐高压态势不减,打"老虎"拍"苍蝇"动作频出,大快民心。但记者在梳理被查处的官员腐败案时发现,"老虎"和"苍蝇"身边有一批"狐假虎威"之辈,依附于贪腐官员,大肆借权牟利,危害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8.
赵振宇 《决策》2013,(10):80-82
新时代的政府官员必须学会向公众说话,明白说什么、怎么说、说多少,对民众诉求做出迅速及时透明的回应。  相似文献   

9.
郭巍青 《决策》2004,(2):24-26
住现代国家中,面向公众说话,是政府官员,特别是政治官员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和技巧,也是他们日常工作中经常面对的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10.
孙东海 《决策》2003,(5):29-30
不平则鸣。为“三农”说话的人近年来越来越多。我们之所以选择以下几本书的作者作为“为三农说话”的代表,是因为这三本书都是源自于最基层的声音。与其说这三本书是作者用手所写,倒不如说是他们用心而作。他们用一颗对中国农民充满关爱,对中国“三农”充满了忧思之心,将各自的调查与体验毫无掩饰地呈现于世人。  相似文献   

11.
《决策探索》2010,(2):61-62
一个人要善于说话才会受欢迎,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物来和人沟通,通俗一点,就是要有"变色龙"的本领,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说不同的话。  相似文献   

12.
余泽民 《领导文萃》2011,(1):126-128
现在匈牙利的国土面积和人口只是中国的百分之一。让人惊叹的是:这样一个区区小国,将自己变成了让人不得不服的"大国"。我常跟朋友讲:不要小看匈牙利,诺贝尔奖得主有14位!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办公厅各单位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代表座谈时提出,干部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他说,我刚当干部时就想明白了一个道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干部。关于"当官"和"发财"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有过多次论述。早在当年任宁德地委书记时,他就告诫官员:"不要看到经商发财而感到怅然若失……如果觉得当干部不合算,可以辞职去经商搞实业,但千万不要既想  相似文献   

14.
廉洁的官员都是相似的,贪腐的官员各有各的腐败花招。个性贪官,一个最近出现的词汇,指那些用个性化的手段、打着各种雷人旗号贪腐的官员。尽管被冠以"个性贪官"的名头,其实所谓的个性不过是表面现象,背后的实质都一样: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花招百出,更具隐蔽性。  相似文献   

15.
郭巍青  李莉 《决策》2004,(8):40-41
理性的政府不但有面向公众说话的勇气,而且面向公众说话时要张弛有度,平衡得当。  相似文献   

16.
处世哲学     
<正>很多年前,人们若认为哪个人油嘴滑舌、花言巧语,就会说这个人的处世哲学有问题。所以不少人认为,人应该想什么就说什么,不要说一套做一套。可问题又来了,但凡你自己认为很周全、很得体的事,别人都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评价标准十分混乱。不少人只好不说话或少说话,免得惹事,多嘴多祸。然而,不说话也极为不妥,因为你已不是在处世,而是在进行隔世的举动了。说话前怕狼后怕  相似文献   

17.
王超 《决策》2014,(4):88-88
语言是透视心灵的窗口、人际交流的媒介,不仅体现着一个人的学识能力、道德修养,而且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价值取向。少数领导干部害怕跟群众交流、不会沟通。通过群众这道坎、打开群众心门,需要掌握"三言两语"这把"金钥匙"。言简意赅。语言是门艺术,运用的精髓,在精不在多。最会说话的人,是语言简洁明了的人。  相似文献   

18.
怎么说话     
怎么说话常常关系一个人的前途命运,特殊的时候还关系到吃饭的家伙能否保得住。但几千年来,怎么说话一直要靠自己揣摩。怎么说话成了一门高深的  相似文献   

19.
张涛甫 《决策》2005,(2):48-50
“说话”作为语言生产系统工程的终端环节,在它前面的暗箱里,还有很多的秘密有待于我们琢磨与探索。我们把这些藏在暗处的语言生产机制称之为人的语言“内功”,新闻发言人要练好“说话”功夫,打造好这种语言“内功”是最关键的。  相似文献   

20.
一家微博运营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许多官员和政府机构开了微博以后,并不在意自己的活跃程度,他们甚至关闭了微博的评论功能,不让网友说话,但这些官员们也有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