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东方政策在施特雷泽曼的外交总战略中虽然处于次要地位,但基于复兴德国的种种现实需要,施特雷泽曼始终未忽视并逐步加强了对苏合作关系。在1926年《德苏中立条约》签订前,施氏对苏外交表现得“缺乏热情”、“小心谨慎”,其东方政策明显地反映了辅佐德国对西方外交的一面。而后阶段的施氏对苏外交则显得较积极果断。东方政策作为施氏整个外交政策的组成部分,突出反映了其外交的现实性和独立性,对战败德国的迅速复兴起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并在客观上也极为有效地支持了社会主义苏联,以及有利于“整个欧洲减轻战争威胁和维持和平”  相似文献   

2.
1890-1894年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分野。此时,俾斯麦的政治遗痕逐渐被德皇的扩张战略所冲刷。而以中日矛盾的不断升级为主线的远东事务则为第二帝国提供了一个能表明自身对外政策变化的舞台,从而使得德意志在远东的举动及其所面临的挑战能初步体现出德国世界政策的轮廓,并凸显出了这一时期在第二帝国外交史上的承启性。  相似文献   

3.
战后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反对民族的分裂 ,并为德国的统一进行过努力。然而 ,他的德国统一思想与联邦德国倒向西方的外交战略是一致的。因而 ,他争取统一的努力反而加剧了德国的分裂 ,其原因主要是德国统一的主动权掌握在美苏手中 ,同时也与阿登纳依靠西方、敌视东方的统一政策有关。尽管阿登纳的外交战略使西德获得了主权、复兴以及稳定 ,但其统一政策在当时不可能实现德国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一战以后 ,德国在远东一方面实行“非强权政治”性政策 ,为迅速恢复和改善与中国和其他远东国家的关系 ,重返远东市场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 ,德国承认日本在远东的霸权 ,百般迎合其对外扩张欲望 ,企图争取其在战争赔款、土地划分、裁军等问题上同情、理解和支持自己 ,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权益。德国远东政策的上述特点反映了战后德国地位下降 ,日本在远东崛起的国际关系新格局 ,它对希特勒上台后的德国远东政策走向 ,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推进终身学习,实现学习社会理想,德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发展终身学习的政策和措施,如制定有关终身学习的法律与文件,提供终身学习的制度支持;完善终身学习的技术支持,营造良好的终身学习环境;构建终身学习载体,形成终身学习平台;推行终身学习资助计划,建立终身学习激励机制等。这些都显示了德国终身学习的特点,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人事政策是西方盟国重建德国媒体的重要方面。为了清除纳粹主义者和军国主义者对德国信息服务的控制,为了将重建的德国媒体置于真正的民主人士之手,西方盟国对德国媒体人员采取了严厉的人事政策,对其选拔范围、选拔程序、控制措施做了严格规定。西方盟国的人事政策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也存在严重问题,在正反两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日本在反苏武装干涉失败后 ,为获取在西伯利亚东部的特权 ,与苏联签订了“基本条约”并正式建交。苏联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与日本达成暂时妥协。 1931年“九·一八”事迹后 ,日本向“北满”侵略扩张 ,苏联则不断退让 ,甚至将中东铁路出卖给日本伪“满洲国”。  相似文献   

8.
德国生态农业发展概况与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以后,德国政府为了顺应国民对食物质量和安全的需要,为了适应WTO贸易谈判形成的新的<农业协定>的要求,通过立法和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大力促进国内生态农业的发展,使生态农业的发展逐渐步入了正规化和快速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9.
德国对华文化政策的出现是同德国的“世界政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武力侵华过程中,德国殖民者便认识到了通过文化手段对中国施加影响的重要性.摩洛哥危机的爆发更坚定了德国统治者推行对外文化政策的决心,他们把中国选取为推行这一政策的首要目标.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德国推行对华文化政策的中心机构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0.
德国统一后的对外政策在保持连续性的同时,开始具有新的目标和新的特点.一方面,仍然坚持西方联盟和欧洲一体化的政策,广泛开展全方位外交,创造有利于德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显示了更大的独立自主性,并以更大的力度和主动性,积极"面向全欧"和"为世界和平承担更大责任",追求"积极主动塑造"的角色,争取充当"全球玩家".  相似文献   

11.
出于宏观战略考虑,美国对二战后德国的战败赔偿政策经历了由严苛到宽松的转变。战争结束前已出台的"摩根索计划"对美国的战后对德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雅尔塔会议后,美国开始转变德国赔偿政策,确立了实物赔偿原则;在波茨坦会议上,美国提出"分区赔偿"原则,停止与苏联在德国赔偿问题上的合作。由于冷战需要,美国大量削减西占区支付赔偿的数量,开始扶植联邦德国抵制苏联。  相似文献   

12.
1917-1923年这一时期是苏维埃俄国由立国未稳到日趋巩固并国际地位迅速提高的时期.由于苏俄远东政策服从服务于苏俄的欧洲政策,所以随着苏俄国内情况和外部形势的变化,苏俄远东政策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很大的摇摆性和暂时性.它体现了"推进世界革命与维护俄国利益"这个困扰着苏俄外交政策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论两次大战之间德国远东政策中的亲日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战以后,魏玛政府在远东一方面实行“非强权政治”、“中立”、“平衡”政策,为迅速恢复和改善与中国和日本的关系,重返远东市场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承认日本在远东的霸权,明显亲日。希特勒上台后,德国远东政策的亲日色彩愈浓,终致1938年后撕去“中立”外衣,抛弃中国,与日本结成政治、军事同盟,将人类拖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渊。  相似文献   

14.
一战以后,魏玛政府鉴于战后德国地位下降、远东出现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采取"中立"、"平衡"政策,企图恢复和改善与中国和其他远东国家的关系,重返远东市场;同时,承认日本在远东的霸权,百般迎合其对外扩张欲望,企图争取其在战争赔款、土地划分、裁军等问题上支持自己,具有明显的亲日倾向.希特勒上台后,德国亲日色彩愈加浓厚,1938年后完全撕去"中立"外衣,与日本结成同盟,将人类拖入二战的深渊.  相似文献   

15.
为吸引海外人才、促进移民管理现代化,我国成立了移民管理局,简化了居留程序,制定了外国人才积分标准,但在移民融入方面措施却较少.梳理德国移民融入政策并比较中德移民融入政策,指出我国存在对外国人才评估不够严谨、外国留学生创业审核标准过低等问题.由此,提出多层面、多维度的移民融入政策体系,形成明确融入理念,建立科学的海外人才评估体系,完善居留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马成 《华人时刊》2004,(8):64-64
由于公立大学实行免费教育、教学质量过硬等原因,德国日益成为中国自费留学的热门之地。据德国统计局的最新数据,2003年在德国高校注册的中国学生为20141人,比上年增加了42%。从今年的情况看,德国在收费制度、学位设置、打工政策等方面均有所变化。那么,对打算赴德留学的中国学生来说,这些变化将带来些影响?  相似文献   

18.
简述沙皇尼古拉二世皇太子时期对中国和日本的访问始末,同时说明这次“东方之行”与他继位后俄国称霸远东政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东方问题在 18世纪末就已见端倪。在维也纳会议后短短 4 0年间 ,东方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国际政治危机。它是欧洲政治的重要内容。在克里米亚战争前的几十年间 ,英、俄两国的矛盾较为尖锐 ,他们在近东推行着不同的政策。  相似文献   

20.
两德统一迄今已十余年 ,但冷战所造成的两德在政治、经济、民众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却难以迅速弥合。二战后德国的分裂与美英苏制定的分区赔偿政策息息相关。本文分析了美英苏执行该计划的具体情况 ,认为由于不同的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导致美英、苏在执行分区赔偿政策的过程中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式 ,最终东占区所支付的战争赔偿远远大于西占区 ,而战后西德得以迅速复兴的直接原因之一就在于她在美国的帮助下将战争赔偿压缩到了最小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