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中华民族精神面临着巨大挑战。大学生应正确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传统内涵,正确认识全球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矛盾,掌握判断民族精神的标准,理性地做出适应全球化的21世纪中华民族精神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激发和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民族精神的发展既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其思想、精神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因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精神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必须从德育核心目标的确立“、两课”内容的优化、校园文化的承载以及各系统的整合等方面激发和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使之肩负起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中坚力量、精英人群,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使命,扮演着伟大中国梦的寻梦人角色。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民族精神状况整体是好的,我国的民族精神培育工作也取得了巨大成果。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击,我国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现状、民族精神培育现状也有令人担忧、有待改进的方面。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缺乏深度的思考,践行民族精神的意识不强。为了更好地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需要完善制度、加强领导,建立多渠道、立体式的教育机制,重视历史教育。  相似文献   

4.
徐峰 《殷都学刊》2010,31(2):149-152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基本内容,以凝聚民族力量、推动民族前进为主要特征的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民族精神,形成了吃苦耐劳、矢志不渝、自强不息、温柔敦厚、择善而从的民族性格和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伦理观念。这种精神和思想理念,成为凝聚炎黄子孙永恒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强大的精神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的作用,并在此过程中竭力克服当前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的矛盾和困境,是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一项切实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新的时期,在全球化背景下,传统的中华民族精神面临着巨大挑战。大学生怎样正确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传统内涵,正确认识全球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矛盾,理性地做出适应社会发展的21世纪中华民族精神的选择是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并解决的时代性课题。  相似文献   

6.
加强对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是当代中国发展之必然要求。应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 ,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以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7.
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高等学校应通过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搭建民族精神培育的栽体和平台,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等途径,弘扬和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传承的精神财富,更是当前党和国家发展前进的精神动力和精神保障。通过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分析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缺失的表现,积极探索新时期大学生艰苦奋斗教育的新方法和新载体。  相似文献   

9.
哲学与民族精神之间有着深刻的关联,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形态更是具有互为表里、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辩证关系,全面认识和深入挖掘二者之间的理论契合点,引导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根本方法来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形态的精髓与实质,并立足于民族精神的坚实基础来领悟、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史哲学.  相似文献   

10.
以传统文化构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现状,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充分借鉴利用传统文化的精髓--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精神这笔宝贵的教育资源,不断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认知教育和躬行实践,对于培养、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其民族意识,树立其民族自豪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传承,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高贵品质。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参与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赓续红色文化,传承优良传统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之一,也是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和牢记历史使命的必由之路。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内涵深度挖掘不够、宣传力度不足,以及受教育者自主学习意识薄弱等问题。基于此,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促进红色文化有效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人才日渐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直接因素,大学生是否具备创新精神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而且也关乎中华民族的存亡兴衰。因此,高校必须担负重任,转变教育观念,分析大学生创新精神的现状,大力拓展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渠道和方式。  相似文献   

13.
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是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家的灵魂所在,它铸造中华民族的国民性以及中华儿女的民族魂,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仍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还缺乏经常化、制度化,缺乏有意识的系统的引导。因此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具有着迫切性与无可回避的重要性。包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的谋生精神;强烈的群体意识;重视人格理想和追求人格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强大后备军,有无创新精神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存亡兴衰。因此,高等学校必须与时俱进,大力拓展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各种渠道和方式,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实践环节,建设创新型的教师队伍,营造和谐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5.
奥运、抗震精神从本质上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最新发展,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和宝贵资源。高校应把握其中的核心价值体系,采用典型案例示教、行为模式分析、创建校园文化等方式,开展有针对性和现实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弘扬振兴民族精神的同时,也检验及推行了教育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要以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基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时代精神教育为重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关健,努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梦想,是激励人类努力向前、不断进步的最大精神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青年是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大学对大学生进行的大学梦、中国梦、人生梦的“三梦”教育极为重要.全新的大学生梦想教育模式,一定要紧跟时代进步的节奏,不断创新大学生的梦想教育.  相似文献   

18.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增强这一群体的爱国热情,实现中华民族凝聚力以及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群体情感冲动,认知方面还不成熟,思想以及行为很容易受到影响,这使得大学生群体很容易出现非理性的狭隘民族主义思潮,从而使爱国热情陷入歧途。在新媒体逐渐成为大学生最主要的信息接收以及观念表达载体的大背景下,如何对大学生进行理性爱国主义教育,这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于理性爱国主义内涵进行了探讨,基于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所受到的不良影响,提出了符合新时代高校具体的理性爱国主义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19.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精神支柱,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精神动力。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就要使大学生加深对我国悠久历史的了解,深化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突出对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的理解。通过充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利用课外实践活动,整合社会资源等途径,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脑网络的日益普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对其予以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客观、理性地看待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冷静分析其原因,使用疏导的方式,引导大学生养成自律精神,变害为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