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运用作为逻辑的辩证法来分析资本主义这一特殊社会经济形态的时候,提供了研究辩证矛盾的范例,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的一般矛盾的学说。《资本论》逻辑中所运用的全部逻辑概念及其它们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具体的联系和转化,不过是资本主义这个“不断在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的矛盾发生、发展和克服的理论抽象。《资本论》的逻辑可以说就是辩证矛盾的逻辑。本文试就辩证矛盾在科学抽象中的作用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基于理性维度与价值维度辩证关系原理,建构分析"经济全球化语境与《资本论》的传播"问题的基本框架.原有的《资本论》研究范式与经济全球化语境在"理性与价值"的平台上不具有对话的可能,从而影响了《资本论》在经济全球化语境中的有效传播.新的《资本论》研究范式与经济全球化语境在"理性与价值"的平台上可以实现"张力性"对话,从而使得《资本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具有广泛传播的可能性.解决经济全球化语境中的《资本论》的传播问题,需要诉求《资本论》研究范式和传播范式的转向.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资本论》创作史研究曾经是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热点学术问题,取得了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2012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MEGA2)中的第II部分"《资本论》及其准备材料"已经全部出齐,为对《资本论》创作史的再研究提供全新的文献学基础,"市场经济语境中的劳动价值分析范式"开启了这一《资本论》研究新视野。文献和视野的翻新,使得对《资本论》创作史的再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对数量分析在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地位,数学方法在《资本论》中的应用和特点,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同时指出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数学方法的运用同以往古典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资本论》不仅是一部伟大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和哲学著作,而且是一部重要的无产阶级人权理论著作,它蕴藏着内容丰富的人权思想。《资本论》及其创作过程中留下来的三大手稿,对于研究马克思的人权观有其特殊的意义。今天,我们深入地研究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人权思想,对于宣传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粉碎国际资产阶级利用所谓人权问题而掀起的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恶浪,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资本论》中的人权观作一个粗略的概述,希望能引起研究人权问题的同行们重视和发掘《资本论》中的人权思想。  相似文献   

6.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的理论宝库,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宝库。对《资本论》中美学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广大理论工作者做了很多工作,但至今为止,不少人仍停留在用美学术语来注释某些引文上。如何深入研究《资本论》中马克思的美学思想,阐明《资本论》范畴体系中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地位和作用?苏联列宁格勒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了苏联学者Г·维日列夫的专著《哲学知识体系中的美学》。Г·维日列夫对《资本论》范畴体系中的美学问题研究采取了“一种新的、很有前途”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是马克思花费了四十年时间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科学成果,它的内容极其丰富、深刻.对于《资本论》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如何准确地、全面地理解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阐述的许多光辉思想,是我们学习和研究《资本论》应该解决的课题。本文仅就怎样理解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两段论述谈一点个人很不成熟的看法,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目前学术界对《资本论》方法中的逻辑与历史一致性问题展开了研究和讨论,主要集中在《资本论》是否贯彻了逻辑与历史一致的原则。对这个问题,有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认为,《资本论》的方法中没有把逻辑与历史一致当作一条原则来加以贯彻,逻辑与历史相一致并不是《资本论》辩证法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说《资本论》逻辑与历史一致是对马克思的方法做了黑格尔主义的歪曲。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资本论》彻底贯彻了逻辑与历史一致的原则。认为《资本论》研究的主体是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在《资本论》中,逻辑无条件地同资本主义社会本身的历史一致,而同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的历史和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在某些地方一致,某些地方不一致。争论的双方有一  相似文献   

9.
再论《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论》既是划时代的科学巨著,又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南;《资本论》为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理论基础。学习和研究《资本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利于解除人们思想中的一些困惑。  相似文献   

10.
关于《资本论》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的辩证关系问题,是《资本论》方法论学术讨论中的一个重要的争论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深刻地理解《资本论》创作过程中的研究过程和叙述过程的辩证关系,对于正确理解《资本论》科学理论体系的产生过程和其唯物主义基础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前半期的《资本论》方法论的讨论中,对这个问题没有什么争论。学术界的讨论文章都认为,研究方法是从具体到抽象。叙述方法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叙述方法是以研究方法为基础的。这种看法一直是学术界的传统观点。近几年  相似文献   

11.
试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含义认识分歧的主观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待《资本论》的非马克思主义态度,导致《资本论》研究中的形而上学方法。这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含义分歧和争论长期无法解决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12.
资本逻辑与马克思主义科学观是涉及到《资本论》的哲学意义、《资本论》中的科学观以及马克思主义科学观构成的重要概念,它们互为理解对方的关节点。马克思主义科学观是理解《资本论》对资本逻辑的全面批判及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的理论关键点,而资本逻辑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观中具有理论原则意义的内在部分,是揭示科学的现代属性和特征的钥匙。对资本逻辑与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关系的研究,重点是阐述《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科学观,论述《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发展中的理论地位,并从资本逻辑来解释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具有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了质量互变规律,从质和量的统一中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人们在学习中只注意了质的规定性,却忽视了量的界定。本文就《资本论》中的定量分析进行探讨。一、《资本论》既是一部定性分析的著作,也是一部定量分析的著作从《资本论》第一卷的...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方法论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是刘炯忠教授潜心研究多年的血汗结晶。他以鲜明的研究个性、深入细致的笔触,挖掘了蕴藏于《资本论》中的辩证逻辑思想,为了解马克思的科学方法论做出了新的贡献。一、概括了《资本论》逻辑的以下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5.
在帝国主义时代,罗莎·卢森堡阅读《资本论》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卢森堡的总体性思维丰富了《资本论》的阅读方法,这对改善《资本论》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内与工人阶级中存在的割裂式阅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卢森堡为了维护党内的思想统一,在批判伯恩施坦修正主义过程中捍卫《资本论》的科学论断。最后,卢森堡在帝国主义语境下发展《资本论》中的理论,对于构建帝国主义理论的雏形、推动马克思学说大众化与丰富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他的人本主义——共产主义的价值取向相互依存、相互渗透。马克思的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是带有支持无产阶级解放的人本主义价值取向的政治经济学,这首先从它的核心或基石——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上表现出来。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解决的一系列主要理论难题,它们同时贯串着科学原则和正义原则:解决剩余价值的存在与等价交换之间的矛盾,表明资本主义的表面平等实质上不平等;解决价值规律与平均利润率规律之间的矛盾,揭穿资本产生剩余价值的假象;揭穿利润、利息、地租等独立产生的假象,证明它们都是来源于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总之,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旨在不仅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而且给予受剥削的工人阶级以社会正义。《资本论》中的科学观点和正义原则的基本思想不仅仅适用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而是适用于全人类获得解放、走向自由幸福的整个时代。全面理解和把握《资本论》的这种基本思想对于我们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归纳与演绎是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探讨这一方法在《资本论》中的运用,对于正确地理解与把握归纳与演绎的辩证关系,及其与辩证思维的其他方法的联系,对于全面、深入、准确地理解《资本论》的具体内容,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归纳演绎法在《资本论》中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初步性地为建立一种《资本论》的形式语法学清理地基。建立一种《资本论》的形式语法学的目标是与马克思关于“表达方式”的思想内在相关的。《资本论》的语法具有鲜明的独特性,而其根源则在于《资本论》中的语言根本上说是以作为意识形态批判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具体内容的。若引入当代命题逻辑作为工具对《资本论》的语言进行形式语法学分析,这种语言的语法结构的独特性可以得到清晰的呈现。  相似文献   

19.
就性质而论,《资本论》是马克思为无产阶级革命实践而准备并有针对性地撰写的理论著作;其决定资本之读的路标是历史之读-阶级之读,哲学解读与文本诠释必须服从这个基本前提。作为劳动哲学,《资本论》采取“非A的A”表达式;作为资本哲学,则坚持走出哲学之读的否定辩证法研究路线。这锁定无产阶级哲学价值取向的无产阶级科学特质,是把《资本论》作为一门严格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著作的理解前提。因此,《资本论》体系是否定的体系,是坚持始终面向自然历史过程、与主体异化抗争的开放发展结构。《资本论》以矛盾规定的开端(作为发现资本普遍知识的原始开端)启航资本之读和哲学改造,目的在于揭示阶级与经济的同构,经由唯物史观的工作中介,将历史之读-阶级之读(研究规定性)尘埃落定为阶级之读-经济之读(叙述规定性)。阶级科学得以成为资本矛盾的逻辑羽化,经济范畴成为对资本恶的性质及其构造的知识型塑。所谓资本恶的历史二重性命题,是确认在这一行程中的以劳动二重性为根据的阶级规定和“剥削由统治而建”的特殊价值形式工作形态,即W=c+v+m的生产及其流通实现的全部行程。对第一重性质而言,资本作为历史矛盾的发生和工作呈现;对第二重性质而言,其继...  相似文献   

20.
《资本论》的命名及其存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一)《资本论》的命名,付标题为什么又叫做《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论》(Das Kapital)就是论资本,即从理论上对资本加以科学论述,以论命名,也是我国译著惯用的提法,如《国富论》,《天演论》,《反杜林论》,《帝国主义论》。什么是资本?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无产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