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幸福的味道     
高慎盈  黄玮  吕林荫 《可乐》2008,(9):33-33
一个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姑娘爱上了文怀沙。一天,姑娘彻夜未归。次日,姑娘回家后,母亲和身为产科医生的姨母闻到她身上残留的烟味,就断定她失身了。母亲和姨母破口大骂文怀沙是流氓,边骂边把姑娘捆起来进  相似文献   

2.
北京老诗人文怀沙今年95岁,行如风,声如钟,记忆力好得惊人。从天文到地理,有问必答,对答如流。他能记得《道德经》有2825字。他知道的,回答得头头是道;他不知道的,以“幽默”代回答,这答不出比答得出更逗人。你问他艾青的什么事,他用艾青的声调回答你;你问周扬的什么事,他用周扬  相似文献   

3.
毛可斌 《金陵瞭望》2008,(16):70-71
在中国的文化艺术界.有一位特别的老人.很难Ⅲ一句话来描述他在学界的身份.有人说.他是楚辞专家.凶为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与郭沫若等人一起进行屈原诗歌的研究并出版了著名的《屈原集》;也有人说他是红学专家.因为他几十年来潜心研究《红楼梦》,出版了许多重要的文章:他还是书法家.他的字体独树一帜.每个字都可以卖到高价。他就是今年已经98岁高龄的文怀沙。  相似文献   

4.
《北方人》2008,(8)
早在五六十年前就活跃于中国文坛、学苑的"风流才子"、年轻教授文怀沙,如今已近百岁高龄,然松柏后凋,傲骨嶙峋。比年仍扶杖奔走南北各地,弘扬"骚韵"。用他自己  相似文献   

5.
余玮  陈昕 《华人时刊》2006,(3):52-61
文怀沙档案盘点: 文怀沙,号燕叟,祖籍湖南,国学大师,新中国楚辞研究第一人,著名哲学家、红学家,被誉为“当代屈原”或“活屈原”。1910年1月出生于北京。解放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多所大学教授;现任中国诗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上海大学文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在国家图书馆聆听了文坛名宿文怀沙老先生的诗词讲座,受益匪浅。文老银髯飘拂、出口成章、妙语连珠、思维敏捷,文老何以能越活越年轻呢?这与他幽默豁达的性格和坦荡的生活态度是分不开的。 文老自谦“离休在家,述而不作”。实际上他活跃得很,不久前,他还应邀录制了吟唱毛主席诗词的录音带,希望以此推广开去,建立我国的美声唱法。文老的古典文学造诣颇深,28岁即为教授。在白色恐怖的旧中国,他公开用马列主义观点写文章。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文老在失去自由的情况下仍知无不言。毛主席写的第一张大字报  相似文献   

7.
古碧清 《社区》2008,(14):6-6
现年97岁的著名国学大师文怀沙,银髯飘胸,目光炯炯,红光满面,一副仙风道骨的长者风貌。文老先生花了整整7年时间,在86岁高龄时还主编出版了《隋唐文明》一书,全书一百卷六千余万字。老先生常言:身体是承载一切的资本,健康是人生最该珍惜的财富。  相似文献   

8.
毛可斌 《金陵瞭望》2006,(17):42-43
您知道当代“活屈原”是谁吗?您知道“苦寻屈子魂”的著名学者、国学大师、红学家、楚词专家和当代思想家有着怎样的精神境界吗?他对艺术、对人生究竟有哪些独到和精妙的见解?请一起走近这位世纪老人——文怀沙的传奇人生,相信人生境界会因之而升华。  相似文献   

9.
萧统《文选序》里说:“楚人屈原,含忠履洁。君匪从流,臣进逆耳,深思远虑,遂放湘南。耿介之意既伤,壹郁之怀靡诉。临渊有怀沙之志,吟泽有憔悴之容。骚人之文,自玆而作。”这段话意在说明,屈原的创作成就乃是与他所遭受的政治迫害密切相关的。他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文体——楚辞,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其衣被词人,非一代  相似文献   

10.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若不是亲眼在电视专题上所见,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一位已95岁高龄的老人正用清晰的普通话吟诵着中华古诗文,这位老人就是我国著名的学者文怀沙先生。我耐心地看完整个专题节目,情不自禁地为老先生鼓掌。事  相似文献   

11.
10月18日,第二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学大师文怀沙、著名作家艾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少年儿童报刊工作者协会会长海飞、华师大华光学院院长桂卫国等出席了本次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12.
好几个月以来,巴尔特一直打算去突尼斯,到他朋友勒贝罗尔(Rebeyrol)那儿度假,但这个计划总是推迟。在12月初,他该动身时,却以零星的工作头绪繁多为理由,再一次为自己不忍心中断日复一日的工作缠身而表示歉意。他高声自问:是老了?抑或是他母亲死后,他对诸事陷入了某种淡泊寡欲的心境?最终,他把自己比作普鲁斯特(M.Proust)的姨母莱奥尼(Leonie),她总是由衷地相信,她会起床去散步,但从未离开她的卧房……。  相似文献   

13.
学者们对“怀沙”二字含义的解释一直众说纷纭。主要有“怀念长沙”、“怀沙石自沉”两说。“长沙”作为地名出现在汉代, 故“怀念长沙”说实误。本文探讨“怀沙”作为标题的来源, 认为《怀沙》标题不是屈原自己所加, 而是后来《楚辞》的编辑者根据屈原怀沙石自沉的历史传说所加。因此,“怀沙”的含义应是怀抱沙石自沉。探讨“怀沙”主旨, 应将标题避开。  相似文献   

14.
沙翁童趣     
我真的以为不见沙翁就不知何者为“道骨仙风”,见到沙翁不期而然更加体味了生命的力量。拜访文使沙老先生归来,脑海里时时映出先生那飘逸的形象,蓬勃的神态,童真的表情,引起畅想无限。沙翁鹤发童颜,颇有屈原之风,他说:“谁说我80多,也就40来岁吧。”只要谈到老学者,就会很自然地眼前出现四壁书橱,封锁如山的书堆,可文怀沙老的居室却毫无此等压抑:阳台上,一盆枝叶葱郁的盆景遥望蓝天,透著一股勃勃生机。大厅里的家具古香古色,墙上挂著名家手笔字画,显出一派文雅、洒脱的品味。大照片上笑吟吟的文老,双手生动地比划著,银须…  相似文献   

15.
苏轼的传记文,是他辛勤培育的丰富多彩的文苑的角落里不很显眼的一种文体,除《方山子传》一篇外,其它一直为人们冷落。专门作综合研究的几乎没有,各种文学史也很少论及。我们认为,苏轼文苑中传记文这一文体,虽不如他的诗、词、赋以及游记等那样争奇斗艳、出类拔萃,具有浓烈的美的吸引力,但也不乏一定的艺术价值。因此,在充分挖掘苏轼诗、词、赋、游记等艺术宝藏的同时,也该顾及到他传记文这种体裁的发掘研究。苏轼在《陈公弼传》中说他“平生不为行状碑传”,这不是说他一生就不写碑传,而是说他不愿为了应酬而替别人去树碑立传。他要写碑传,一定是出于自己的内在要求,有感而发,即不是别人要他作,而是他要作。正因为如此,他一生确实很少写碑传文,  相似文献   

16.
鲁迅在《三闲集·答有恒先生》一文说:“我离开厦门的时候,思想已经有些改变”。鲁迅从厦门到了广州之后,他在剧烈的斗争中开始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不过,这决非偶然,应该说,从五四到五卅在北京,特别是北伐战争胜利声中在厦门,鲁迅所受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更为显著,他的思想确实“有些改变”。鲁迅长期以来为追求无产阶级的革命未来作了不懈的努力。他早在《狂人日记》一文就号召人民彻底摧毁封建制度的  相似文献   

17.
一、什么是归纳归纳一词,来源于希腊文。公元前一世纪罗马人西塞罗翻译著作时译作“内引”;日本学者译为“归纳”。这些都是意译,大致表达了由个别到一般的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要地体现在他的著作《工具论》中。什么是归纳?他认为:“归纳是从个别到普遍,从已知到未知并  相似文献   

18.
一、“艰辛困苦的少年时光” 1925年10月30日(农历9月13日),茹志鹃出生于上海的一个贫民家庭里。这个家庭的祖辈居住在浙江绍兴,至茹志鹃的祖父一代才迁居抗州,靠经营生丝行业而发家致富,但家业到了茹志鹃的父亲手里便因他是个浪荡公子而败落了。茹志鹃两岁丧母,三岁时父亲弃家出走,全家成员星散,她的四位兄长或寄居在姨母、姑母家,或当学徒,茹志鹃随着裹小脚的祖母辗转于上海、杭州等地为生活奔波,曾做过翻丝棉、糊火柴匣子、磨锡箔纸、  相似文献   

19.
名人幽默     
郝立军 《可乐》2008,(10):52-52
画不如文一次,大仲马到德国一家餐馆吃饭。他想尝一尝有名的德国蘑菇,但服务员听不懂法语。他灵机一动,在纸上画了一只蘑菇,递给服务员。服务员一看,恍然大悟,飞奔而去。大仲马拈须微笑,自得其乐。他想:我的画虽不如我的文  相似文献   

20.
一在胡適的文學思想中,最使人迷惑的是他所謂“歷史進化的文學觀念”。這是他在“五四”期提倡白話文的理論武器,他在嘗试集自序中就說:“這個觀念是我的文學革命論的基本理論”;也是他長期解釋中國文學歷史的主要依據,他在白话文學史的引子中說:“我們現在研究這一二千年的白話文學史,正是要我們明白這個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